圖說:團結的游家人連念書都專攻不同領域,留學歸國後在不同部門擔任主管。左起長女游英玉、小弟游鎮僑、父親游大城,小妹游清惠。
【李婉如/ 報導】民國六十五年,游大城拿著軍人退伍金,將自家農地豬圈改成工廠,全家總動員,在台中開了一間製作代工機器的公司。原本仰賴貿易商外銷產品,但游家上下一條心,游爸爸和四個兒女創下中小企業傳產的奇蹟之路。
從農家子弟到空軍機械學校,因為軍中從事技術職務的升遷不易,退伍後還轉戰汽機車、船隻工廠的銷售與工具生產。游大城前半生做過許多工作,但台灣囝仔的樸實,讓他秉持「有工作就做」的精神,也是這種肯打拼、來者不拒的態度,奠定日後元貝公司的打包機王國大業。
嚴父出孝子 孩子連念書都分工
「家人是一輩子的靠山,爸爸希望大家永遠在一起。」大姊游英玉感性的述說著一家人的創業故事。即使曾有好幾年時間,兒女都被送到美國進修,但游家上下一條心,父親從小就訂下家訓,兄弟姊妹要互相扶持,因此首先到美國念書的游英玉,成為駐美代表「游家分部」據點,往後幾年陸續迎接赴美念書的弟弟妹妹們。
原來,元貝初期遇到最大的問題竟是「英文不好」,每次家裡接到外國人打來的電話都手忙腳亂。隨著經營公司一段時間,元貝彷彿頂著一面無形的天花板,難以成長。工廠產品從開模到生產,賺的都是血汗錢,然而礙於英文不夠流利,必須仰賴貿易商外銷,但問題就出在有些貿易商不老實,賺走高額差價。
於是游大城為此規畫了一盤棋,根據兒女的興趣與屬性,分配升學填志願方向。大姊讀國貿,小妹讀應用英文,大弟念製圖,小弟念資訊。這不是在抽牌,抽到誰就讀什麼,但游家孩子從小就有這個概念,「要念對元貝有幫助的科系」。
游爸爸輾轉找過幾位國貿專業人才,但翻譯過程總是有些不到位,無法體現核心理念,於是才有上面那段分工的對話。五專念國貿的游英玉,畢業後應父親要求,到美國繼續進修念大學,回家接掌管理部門。
長姊為母 游英玉挑業績大樑
2003年,游英玉本來在美國洛杉磯工作,但因父親要遠赴德國參加包裝展,於是緊急被召回。千禧年是網路起飛的年代,只要在網上搜尋打包機,就能發現琳琅滿目的商家都在銷售。這時只要一通電話或郵件過去,「我們是工廠,可以幫您做打包機」,在兢爭對手極少的時代,陌生開發輕易成功。
陌生開發沒有什麼撇步,當時只是一天寄出四、五十封郵件,訂單就如雪片般飛來,無法成功的客戶,則因為該客戶習慣購買競爭對手的機台。然而游家有遠見,即是開發不成功,也能保持良好關係,甚至後來那些客戶還會幫忙測試機器安全性。
短短三年的陌生開發期,元貝業績成長迅速,後來甚至訂單接到做不完,在2006年元貝租了第二個廠房。同時元貝也維持著貿易商的訂單,但自接訂單越來越多,游家也窺見自產自銷的好處,打下「打包機王國」的基礎。
家族齊心迎來打包機王國
故事說回1979年,游大城與游陳秀滿夫婦聯手創立元貝實業,起初主要接受貿易商的訂單,幫客戶設計製造產品。後來品項越做越多,小從鋼帶束緊器、膠膜捆膜器,到標籤機、紙護角切台,甚至是台幣兩萬多塊的包裝材料支架,元貝都有賣,「一站式購足」也讓元貝成為世界手工打包工具製造商中品項第一多的公司。
然而游大城除了講求「全家同心」的家訓之外,也把每個孩子都教育的非常善良且勤奮。父親管教嚴格,小時候孩子們的共同回憶就是「暑假睡太晚,爸爸會拿棍子叫他們起床」,大姊二弟還曾餵過豬,四個姊弟也都要去工廠幫忙。
全家人感情十分的好,每天一定會同桌吃飯。因此常常見到「飯桌談公事」的有趣畫面,有時候也會因為公事高聲爭吵,但到吃飯時還是和樂的一家人。
游英玉說,「只要家人在公司的分工做的好,基本上不會起衝突。」目前游大城已是半退休狀態,大姊游英玉負責管理部,大弟游登期負責研發部,小弟游鎮僑負責品技部,小妹游清惠負責業務部。在家族中,游英玉扮演著傳話筒的角色,調和鼎鼐,讓弟妹與父親溝通無礙。
圖說:元貝的外國客戶都是20多年的鐵桿粉絲,自拍元貝打包機的完美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