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是一些沒有辦法省略的《 Aftersun 》

2023/02/1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日麗》作為蘇格蘭導演夏洛特·威爾斯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嫻熟的將細膩且憂傷的意象,掩藏在色彩飽和的美麗風景背後。因此整部片的調性,從視覺可見,至聲音細節,都充分呼應故事中的劇情 —— 那些在旅行日光之後,人群噪雜遠去,不得不經歷的靜謐時刻,每一個精疲力竭的夜晚,都是沒有辦法省略的 Aftersun。
配樂與音效在《日麗》更是在本片中作為主導情緒的關鍵,這也或許正是這段夏日回憶如此細膩寫實的原因。在電影中前半段有許多令人驚艷的剪接敘事(例如蘇菲講述同一片天空這件事時),並不單單侷限於敘事時間序,而是經常以主角所聽見的聲音來推動情緒轉折。最後更經典的,便是將 Queen 和 David Bowie 的有名作品《Under Pressure》進行改編,表現出主角的情緒,是如何改變自己聽見的聲音體驗,而這樣聲音又是如何去改變觀眾的情緒,進而與主角產生共鳴。
在影像風格上,從一開始導演便聰明地使用了,錄影帶與夢間閃爍的幻象作為對比,讓整部片極度寫實的整體風格,不時的被深沈的幻象中斷,進而提前引發觀眾一種略帶憂慮的預兆,縈繞整部電影。
這股難以名狀的憂傷,落在這部片中以「年齡」這件事作為談論的議題,展現出父親卡倫與女兒蘇菲,兩種角色截然不同的觀點。
“ They’re, like, kids.” “ They’re, like, old.”

片頭兩句話,揭示這對父女,兩人對於自己身處的年齡層的認知。而接下來,也分別展現了他們各自所面對的「焦慮」。

對於蘇菲而言,11歲正是身體開始轉變的時期,她的煩惱很具體的來自於,那些小孩子被禁止而大人卻樂此不疲的事,例如愛情,例如親吻。而父親很明顯的開始擔心起,孩子要開始認知與他人的肢體界線,甚至是一些青春期可能接觸的叛逆。蘇菲寧願去與更大些的孩子玩,表現出急於長大,也對這世界充滿好奇。
即將邁入31歲的卡倫,卻因年齡增加而感到負擔。電影中並未詳述卡倫與蘇菲母親先前的故事,只能從卡倫與蘇菲的對話,大概了解到兩人早已經分開。

十一歲的蘇菲對於為什麼卡倫要和媽媽說「愛你」感到困惑。七歲的蘇菲,曾經因為誤會父母要訂婚而欣喜無比,對比卡倫聽見這段話的當下,他在一牆之隔的浴室自己隱忍著痛苦切開石膏,並沒有打算花錢去醫院處理。右手所包覆住的石膏,似乎也飽含著他背負著的困境象徵,我們從導演不斷暗示的劇情中可以隱約察覺,卡倫在經濟上並不寬裕。

經過了大半的旅途,再次聽到片頭蘇菲曾對父親的提問時,我感到非常難受。
“ I just turned 11. And you are 130, turning 131 in two days.”
我現在11歲,你現在130歲,兩天後即將131歲。

“So when you were 11, what did you think you would be doing now? ”
那你11歲的時候,你覺得你會做什麼呢?

在面對這個提問時,卡倫頓時愣住了,於是他叫蘇菲不要再用錄影機拍他。想了良久,才說出他11歲時的故事。那天大家都忘記了他的生日,他對媽媽說他想要生日禮物,媽媽給了他一巴掌,然後讓爸爸帶他去玩具店選了一個玩具,最後他選了一台小小的、紅色的電話,這是他當時最需要的一個禮物。

事實上,父母也不過是有了小孩的小孩。卡倫告訴蘇菲,你可以與我說任何事,當你越長越大之後,你去哪個派對,你遇見什麼男孩,你嗑過的藥,卡倫完美的成為了,一個自己青春期時所缺乏的聆聽者,那個他在11歲時所需要的紅色電話,但同時他卻一再漠視了,自己也同樣需要被傾聽的需求。
隨著旅途進入後段,卡倫與蘇菲在一場晚會活動中產生了衝突,卡倫對於自己的自責情緒終於潰堤,他放棄去尋找不知蹤影的蘇菲,在深夜衝進一片黑暗的大海。

在蘇菲的回憶中,在這一天夜晚,只不過是他賭氣所踏上的成長冒險,而爸爸的這一切失控,她或許從未知曉。也或許在很久之後,看著爸爸去世後特意留給她的地毯,以及那封未能寄出的遺書,她才發現當時的爸爸早已經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
​《Aftersun》之所以產生如此大的迴響,也許就來自於詳實紀錄了,那張年久的夏日相片中,我們與家人曾經被年齡隔閡所困惑的問題,終於因為時間而獲得和解的感動。

希望如果有人對你提問
“When you were 11, what did you think you would be doing now? ”
​你、我或30歲的蘇菲都足夠幸運,能與當時的自己和解。
pH 23.97
pH 23.97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