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賞析|蔣友柏:每個人都會出生兩次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這裡是最貼近藝術家蔣友柏-Demos Chiang 藝術創作的搖滾區,由工作室裡的夥伴們,帶大家一起欣賞豐富精彩的藝術作品。
歡迎按讚、追蹤、留言與我們交流分享心得。
2023年1月13日,蔣友柏個展“神畫”于日本白石畫廊(White Stone Gallery)開幕。選定1月13日開幕,也頗有紀念意義——這亦是他的祖父,蔣經國去世的日期。而無論是蔣友柏早年國外求學金融,還是後來轉型做設計,抑或是近些年進軍藝術界成為一名藝術家,或許他都無法完全脫離家族帶來的身份烙印。
面對藝訊網的採訪,蔣友柏對此話題並無避諱。他為自己的身份感到驕傲,然而成長經歷也讓他深諳身份的複雜性。對他來說,身份是一把雙刃劍,幾乎總是同時帶來機會與非議。青年時期的掙扎,在蔣友柏走入40歲之後,正逐漸煉化為一種更加自由練達的人生態度,從而滲透並鬆弛地散發在他創作的畫面中。
從小在張大千、林順雄等大師家裡玩耍,蔣友柏的藝術啟蒙很早。他從小喜歡畫畫,高中時進入藝術小組,卻在面臨大學專業選擇之時,被喜好收藏的父親用坦誠“勸退”,父親的一句“做藝術家掙不到錢”讓蔣友柏進入了金融專業。回到臺灣,兜兜轉轉,蔣友柏總覺得自己還是受到藝術的吸引。相當務實地,他選擇在藝術與商業的交匯處立業,創辦設計公司,成為一名設計師,為他後來做藝術打下了基礎。
40歲時,蔣友柏經歷了人生的重大變動,讓他開始思考何謂“誠實的生活”。也是從那時起,他正式決定從設計轉向藝術。經歷了簽約畫廊,探索市場,追求藝術評價到追求學術探索,再到近些年再度返回市場探索,蔣友柏的藝術創作之路開始得並不算早,每一步走得也並不容易。在他心裡,選擇成為藝術家,意味著無限靠近童年和大師們交往時他們的身影留給他的內心印象:自我、自在,甚至不乏“瘋瘋癲癲”。長大之後蔣友柏逐漸明白,他們所擁有的是牢不可破的自我,以及自我所捍衛的藝術世界。
藝術之於蔣友柏,同樣指向一個理想的小世界。他不無調侃地形容自己——從十歲開始的叛逆期至今尚未過去,在他看來,“藝術家的瘋狂可能就是某種程度的叛逆,想要用自己的價值,活在自己的小世界當中,這是一種自在狀態”。畫畫、做雕塑、做裝置,他的叛逆在藝術中擁有了如實持存的空間,這或許也是蔣友柏選擇藝術的內在根源。就像他在40歲後,迫切地想要開啟一種足夠誠實的生活,而藝術在他看來,就是通向誠實生活的絕佳路徑。
【Love From a Distance】
2022|畫布、複合媒材|90 * 70 cm

Love from a distant is still love.
But then one can see the beauty in love.

有距離的愛仍是愛,
這時就可以看懂愛的全貌。
2020年伊始,蔣友柏通過“豹變”與新近的“山水動物”主題系列,在繪畫、雕塑、裝置創作中尋找到了一條相對穩定的通路。將動物肖像、表現性的山水與英文題詩,提煉為其作品中的三個重要標籤,並進一步將西方的直接性的表達,與東方文人畫的精神通過丙烯與綜合材料融合於畫面之中。
在畫中,蔣友柏喜歡並執著於描繪動物主題。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藝術史中,有大批畫家擅畫動物,人們幾乎能立馬想起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潘天壽與李苦禪的鷹……動物在畫家的筆下,往往以擬人之態出現,作為藝術家傳達某種精神氣質的載體。在蔣友柏的畫面中,動物的形象同樣具有擬人性質,傳達出藝術家追求自由、灑脫與不羈的精神力量與氣質。通過動物含蓄又熱忱地表達自我,抒發對親人、愛人、友人、身邊人的情感以及對世界的敏感的感受力。
【Cheers, Family】
2022|畫布、複合媒材|140 * 90 cm

I just want to make sure that I am still in this world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

我只是想確保我仍然在這個我所珍視的世界裡。
正如策展人王玉齡的評價,蔣友柏以動物“表達對世間的關懷,同時,也是藝術家自我情感的記錄與抒發”。他往往以毛筆、丙烯細細描繪動物的寫實感,又在背景結合波洛克行動繪畫的滴畫方法,以油漆材料繪製表現主義式的山水遠景,輔以他的英文題詩,試圖為西方藝術風格中,添加東方藝術詩書畫結合的氣韻。
畫動物與蔣友柏的終極藝術追求——真誠——具有內在呼應。最初畫動物,他只畫與他對視過的動物,“傾向於畫自己看過、感受過的事物,如果沒有親眼看過動物的眼睛,我就不能感受它,準確、真實地表達它的情緒。”他喜歡動物正是因為動物的簡單、直接,無需猜忌,也總是讓評論人們,聯想另一位擅畫動物的法國後印象派亨利·盧梭(Henri Rousseau)。如果說盧梭的畫面“所有猛獸都是以溫柔而真誠的眼神與觀者對望,盧梭認為當心靈自由真誠時,人獸無界,才能達到美善的境界。”那麼,蔣友柏的畫面也本著同樣的真誠心靈,追求灑脫、自由、真情流露的境界。
【We Write Our Story Together】
2022|畫布、複合媒材|140 * 140 cm

Together we climb the mountains, cross the lakes and journey the valleys.
Together we imprint us onto the world that is how we make our stories into classic.

我們一起翻山越嶺,越過湖泊,穿越山谷。
我們一起把我們的故事烙印於世,化為經典。
伴隨藝術實踐的逐步深入,蔣友柏對動物主題展開了更強烈也更主動性的認識,他開始在東西方藝術的動物主題中,尋找尚未被納入中國畫的動物。國畫裡有牛、梅花鹿、馬,他就去畫犀牛、長頸鹿,乃至去畫獨角獸、龍等等只在東西方神話中出現的動物,既是其動物畫主題的進一步探索,也呈現出畫家對國畫的某種叛逆,而這批新作也在白石畫廊的最新個展【神畫】中悉數展出。
雕塑創作中,蔣友柏同樣試圖將東方藝術的精神氣質,延續、融入、轉化為西方雕塑藝術語言。他挖掘並使用了“真空”這一雕塑語言,表達一種不存在物質的空間狀態,同時用以描述個體經驗與世界境況的某種“同步性”——正如新冠疫情封鎖住全世界,藝術為真空狀態注入空氣,成為獲得解放與自由的仲介。
【龍騰四海;Dragon Leaps】
2022|Editions 7, AP2
316 Stainless Steel 不銹鋼
L 39.3 * W 39 * H 60 cm
在40歲上下登陸藝術界的蔣友柏,攜【神畫】個展,二次來到日本著名老牌畫廊之一的白石畫廊。算起來,距離他在白石畫廊舉辦的首個展“類宇宙”僅僅相隔一年,勤奮程度可見一斑。生活中蔣友柏喜歡健身,他常常形容自己是一個“戰將”,青睞戰鬥,而不是在舒適區裡等待。他尋求進步的方式,更像是主動尋找和面對挑戰,就像他形容健身的過程,就像“堆土”,與其相信天份,他更相信苦功。無論是做任何事還是做藝術,他都希望能發揮日拱一卒的堆土精神,這是蔣友柏不斷進階的動力,也是他在設計、藝術和做任何事時對自己的要求。
“每個人都會出生兩次。第一次是我們沒有選擇地存在著,第二次是當我們選擇存在的時候”。這是2022年新作“山水動物”系列裡蔣友柏在其中一幅畫作上的一句英文題詩。藝術帶給了他自由的選擇,獨一無二的存在感,讓他能夠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在與藝訊網的採訪過程中,這或許是蔣友柏最想傳達給大家的,他有關藝術的真誠感受。
受訪人|蔣友柏
採訪 | 孟希(以下簡稱Q)
Q:過去大家比較熟悉您的身份是設計師,近些年您從設計領域進入到繪畫創作,這種事業轉變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創作緣起據說與疫情的經歷有關?
蔣友柏:我是在疫情之前,確切地說是在40歲之後才決定嘗試藝術創作。其實我從小喜歡畫畫,高中時還專門進入藝術社,大學時父親說“藝術家賺不到錢”,不讓我讀藝術。後來我的事業一路輾轉,做了十幾年設計,在40歲時人生突遇轉變,我的離婚讓我再次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麼——這個問題我從30幾歲持續思考到40歲,最終得出了答案:我想要嘗試誠實的生活。因此我從40歲起才正式開始做藝術,舉辦了第一個展覽。
設計首先是為別人服務,好的設計裡最好不要有太多自己。另外,設計是一種商業,需要跟很多人打交道,有時不能太過“誠實”。但藝術不一樣,藝術是一種很“自私”、自我的東西,讓我想要嘗試藝術。剛剛進入藝術這條路。我也走得十分複雜、艱難,面對很多挑戰和質疑。比如,你為什麼要這樣畫?這樣畫的定義是什麼?後來簽約畫廊,什麼好賣畫什麼,讓我越畫越不高興。遇到的都是之前沒有遇到,也沒有思考過的問題,感覺自己在藝術路上越走越狹隘。直到疫情階段,在臺北個展上碰到我現在的策展人王玉齡,她給了我引導而不是規範,告訴我藝術是自由的,讓我的創作狀態發生了轉變。
創作至今我已經歷過多個階段,從最初簽約畫廊,探索市場,到追求好的藝術評價,之後又是學術上的追求,學術追求之後再返回尋找市場。我現在反而感到自在,什麼都不求,只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不止藝術領域,似乎所有有趣的人好像都這樣生活。
【Everything Will Be Ok】
2022|畫布、複合媒材|43 * 34 cm

Just get behind me and everything will be ok.

只要在我身後,一切都會無恙。
Q:您從小有機緣接觸大量藝術作品,尤其是東方藝術,成長經歷和寬廣的眼界帶給您怎樣的藝術影響?
蔣友柏:小時候有幸可以去張大千、林順雄等等藝術大師家裡玩耍,近距離跟他們交流。我記得很清楚,去張大千家吃飯,看他畫畫“潑來潑去”,他說要畫一張畫送給我,我說自己想要“無敵鐵金剛”,結果他畫不出來,便畫了一張自畫像贈予我。很多有趣的回憶,讓我對寫意繪畫的印象非常深刻。
林順雄是臺灣水彩畫家,他只畫動物,我小時候去他家畫畫玩,他只准我畫眼睛,印象很深的是我看到他在畫了近1000只眼睛,他說“眼睛畫不好,其他都不要畫,眼睛畫好了,之後畫什麼都可以”。後來,我也很喜歡畫動物的眼睛,感覺那是最讓人感到自在的東西。
小時和大師們的交往,讓我感覺他們都有點“瘋瘋癲癲”,長大之後才明白他們都擁有很自在的自我,這也是我現在的追求。另外,小時候也見過很多古董,青銅器、玉器、扇子等等,爸爸很喜歡收藏青銅器,我很喜歡它們的紋理,我現在的藝術表現中有很多符號式的東西,或許與此相關;扇子上總有題詩,我現在也喜歡在畫裡題詩,只不過國外長期學習生活的經歷讓我選擇用英文表現。看來,兒時的喜愛都還埋在心底。
【Stairs to Heaven】
2022|畫布、複合媒材|20 * 88 cm / 20 * 88 cm

There are no right directions, only comfortable ways.
For some heaven is upstairs.
For some heaven is down stairs.

沒有正確的方向,只有途徑是否舒適。
對有些人來說,天堂在樓上。
對有些人來說,天堂在樓下。
Q:您不僅喜歡畫眼睛,也特別喜歡畫動物,數來您曾畫過龍、舞獅、獨角獸、斑馬、兔子......等等很多動物,您更傾向於畫哪些動物?它們形象來自哪裡?
蔣友柏:我一開始畫動物,只想畫自己看過的動物,傾向於畫自己看過、感受過的事物,如果沒有親眼看過動物的眼睛,我就不能感受它,準確、真實地表達它的情緒。後來我開始想畫沒被“抓”進國畫裡的動物。比如說國畫畫牛,我就偏去畫犀牛,國畫裡有梅花鹿,我就畫長頸鹿,作為某種對國畫的叛逆。
至於獨角獸、龍等等神話裡的動物,是我在白石畫廊的個展“神畫”中,希望呈現一批不一樣的東西,利用展覽的兩層樓空間,表現西方與東方所謂天堂或仙境之間的異同。獨角獸跟它的“朋友們”象徵西方所謂天堂,龍與它的“朋友們”定位為東方仙境,這是我畫獨角獸和龍等動物的起因。當然最直接的一個原因,或許是因為我的一位朋友,他擁有三家獨角獸公司,因此想讓我畫張獨角獸送給他。誠實來說,有時畫畫的動機就是這麼簡單。有趣地方在於,獨角獸在西方象徵純潔,而在東方的山海經裡的形象偏黑暗,這種對比,讓我繼續研究了東西方文化對動物象徵意義的不同看法。
【Summer】
2022|畫布、複合媒材|140 * 140 cm

I am like the summer sun gives you all my warmth.
It might be too hard to bear, but it's needed for your own good.

我就像夏天的太陽,給你我所有的溫暖。這可能很難忍受,但這是為了你好。
Q:您的身份有兩重,一是混血,二是家族帶給您的身份,身份會不會造成您的一些人生困惑?面對社會面對創作,身份會不會造成您在潛意識傾向選擇一些符號化、象徵意義的動物?
蔣友柏:身份這件事是一輩子的,我對自己的身份蠻驕傲,它也讓我不能夠做壞事。我會要求自己活得誠實,希望表裡如一,這也是我對自己身份的一種驕傲。你說它是不是一個雙面刃?或者,一輩子都會被“鎖死”?比如自己明明沒有哪些想法和價值觀,很多人會以他們的判斷去評判你。當然,也意味著更多機會,也可能什麼機會都沒有。這是身份為我帶來的最直接的一些影響。
至於畫龍等等動物符號,可能我真的沒有意識到。倒是覺得因為身份,讓我非常不喜歡跟人相處,所以才喜歡畫動物。動物只有被威脅和保護家人的時候才會兇狠,它們活得簡單、單純,讓我很想表達動物的這種特點。另外,我的畫都與我的生活相關,跟小孩和朋友相處,我也會把他們動物化,會讓我更容易跟他們相處,以及我的祖母屬龍......或許畫動物來自很多跟我相近的事物和原由,讓我不自主想要表現它們。
【Two Sides of a World】-局部 x SHEE'S FINE JEWELRY【Stare對視】-右部
2022|畫布、複合媒材|90 * 140 cm

You can always see me, I can always see you. When we choose to.

你總是可以看到我,我總是可以看到你。當我們如此選擇。

Brooch(Right)
17 * 7 cm
Aquamarine, Moonstone, Opal, White Diamond, Black Diamond, Gold, Palladium, Silver
更多精采深度訪談內容,請點選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资讯网-CAFA Art Info
欲索取蔣友柏【神畫】個展完整電子畫冊,歡迎私訊官方IG@as_studio_post
對今天的畫作您也有自己的心得嗎?
有特別鍾愛哪隻動物嗎?
歡迎留言,或到as studio官方社群平台私訊點名,為您獨家呈現!
as studio
as studio
as studio藝術工作室,分享藝術家不同時期各種創作作品,你我一同欣賞、交流藝術帶給生活的厚度與生命的價值!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