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在開啟阿卡西紀錄後,會很自然地理解「無條件的愛」呢?首先從靈性層次的認知上,我們所有靈魂都是一體共存的,也可能是共同融合再分裂出來的獨立個體,本質上不分你我,所有的行為與互動,都是同頻共振而成的結果;再者接通阿卡西紀錄的時候,傳訊者能夠感受到紀錄存有傳遞過來,各種對方情感面的感受,可能感到心酸、感到疼痛,感到疲憊,也可能感受到脈輪閉鎖到快痛昏過去的狀況,因為站在當事人的對面感同身受,徹底地親身體驗,所以無法置身事外,也無法說些不著邊際地大道理。
在《流浪者之歌》裡有這麼一段劇情:對生命了悟而回歸自然純樸生活的主角,因愛人去世而與從小生活富庶、養尊處優的兒子相認後,產生了生活差異的劇烈衝突。主角認為父子相隔十多年,好不容易相認,應該要生活在一起,並認為自己有能力用愛和包容感化兒子;但兒子自始至終都不曾因此感動,他痛恨主角讓他過著吃苦挨餓的受難日子,也輕視主角看似和善實則軟弱的態度,他咒罵著那突然出現的父親,總是想著該如何逃回原本的生活環境。
曾啟發主角的船夫前來勸說主角,傾聽河流的聲音,想想當年離開自己父親的主角:『哪個父親、老師能防止他過自己的生活,糟蹋自己的生活,招致罪惡,吞下苦酒,找到自己的道路?親愛的朋友,你真的以為,或許能幫某人避開這趟歧路?也許為你的小兒子,因為你愛他,因為你很想幫他省略這些苦、痛和失望?即使你為他死十次,也不能為他省略一點命運的道路。』
這就像是阿卡西紀錄裡的一個片段,父親從他的經驗和立場,認為愛就是及早克制孩子的傲慢性格,以免未來走歪;兒子則渴望回到過去舒適的日子,認為那樣的環境才稱得上被愛;而船夫就像阿卡西紀錄的存有們,他們明白老一輩內心的期望和擔憂,也明白年輕一輩渴望的闖蕩和自由。
阿卡西紀錄裡所謂「無條件的愛」的本質,是因為他們知道這一切都是靈魂要體驗的故事,知道靈魂必須從這樣的衝突和傷痛中領悟一些道理。所以不會指著誰的鼻子破口大罵,不會怪父親固執、不懂變通,也不會怪兒子不孝、驕傲自大,他們只會勸他們所服務的靈魂,去傾聽生命之流的聲音,去看見生命自有安排,去理解這位老父親的靈魂設定的劇本是「看清執著、學會放手」,如同當年他的父親儘管不捨仍放他遠行,如同他當年也曾偏離修行的軌道,又重新覺悟,回到修心的旅途上。
我曾經在某個漫畫的留言評論看到一段令人醒悟的話,他感慨著故事劇情中的反派們其實挺了不起,用盡了自己一生作惡,好彰顯主角們的正義與良善,特別是那些復仇重生的戲碼,如果沒有反派的惡行,主角們也不會有機會決定改寫人生戲碼,一反當年受苦的懦弱姿態,活出大快人心的恣意精彩。
不要忘了阿卡西紀錄的存有們,就是我們靈魂的電影製作團隊,這些來影響我們生命重新選擇方向的角色,雖然並不一定都是好人,卻都可能是因應靈魂所選的主題,被特別派來演繹劇本的重要角色。他們或許不是別人,而是一直跟隨我們靈魂的固定班底。
因此在星際瑪雅十三月亮曆系統就流傳著這麼一句問候語:「In Lak’ech Ala K’in 你是我,我是另一個你」,而《聖經》馬可福音 第12章第31節記載,耶穌認為,要愛人如己,是僅次於愛上帝的重要誡命。
原文於2023.Jan.28首次公開發佈Facebook粉絲頁。
- 欣賞這篇文章,歡迎多多按心與收藏。
- 歡迎友善留言交流感想。
- 想看更多,請追蹤作者、追蹤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