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註:
1.我最近那麼在意台語,原來不只是語言,和它承載的文化而已,是我自己要回到本源啊!
最近上的心靈課程,課本一直講到回到「本源」,好像電腦在說的,回到初始設定一樣。看了幾個月的課本後,我突然將它跟台語連在一起了,恢復台語,重新學習台文,不只是台語,或是語言承載著文化而已,是回到我生命的本源啊!我對於自己的土地、民族、語言、文化、國家認同是一團混亂,要如何釐清呢?我將「回」到哪裏去?
寫到這裏,我醒悟了,我們都在說:「我要往哪裏去?」「我的未來是什麼?」,在往哪裏去之前,先回到原來的地方是第一步啊!沒有「原來」,哪來的「未來」呢?原來我明白了,我為什麼那麼在意台語了。
2.「我自己不是我自己」而已
或許是某些東西在透過我呈現出來。
前幾天明白了我自己給的侷限、自劃界限,而且跨越、衝破了那個侷限、範圍之後,今天又體悟到了這點,那如果上天要透過我傳達些什麼,在我的任務還沒達成之前,不會讓我突然中風、昏迷或死掉的;如果我的任務做完了,我就可以離開了。所以我對於意外又減少了一些擔心和恐懼。
—這2點是在做貼出前,最後修改時明白的。
這個題目十分難寫,自己有那麼多的面向,那麼多項目,要怎麼呈現出「完整」的「自己」呢?「完整」是不可能的,只是舉例而已,像拼圖一樣,寫越多,拼圖越多片,呈現的自己比較多一點。
這是2021~2022年時,因為和心理師做email的諮詢,他給我的功課,他要我看他寫的書上最後也有這個作業,當時依照寫的時間序記下來,這次重新整理,花了一些腦袋想要怎麼編排?呈現出來的也是我的一部分而已,我說這像拼圖,一次拼一點,拼越久,寫出越多點,「我」就越清楚了。
寫的方法:
原來要寫「我是誰?」,不會寫,沒概念,就在筆記本上一直問自己,問了幾個問題就問不出來,都不會時,改問「我的夢想」、「我的未來」,這也是「我」的一部份啊!問到後來的結果是我很喜歡的,所以,特地打字出來,今天有機會呈現也很好。
▓我是誰?
我是誰?50歲以前都是角色、職責,服務他人,不只在家裏,工作時也是,辦活動時也一樣,自己都沒有玩,沒有「享受」其中。50歲以後想做自己,什麼樣的自己呢?
50歲以前,我沒忘記我想要做我想做的事情,只是時間延後而已,因為一次不能同時做2件事,將孩子養大後才有空。不過當孩子大了以後,我的青春和體力已經過了,能做的也有限,也只做了10多年就生病,難道要開始過老人生活嗎?或許來寫「我是一個什麼樣的老人?」比較實在,哈!
▓我為什麼生活在台灣?
不是非洲、越南、中南美洲、一直有戰爭的中東,那麼幸運,我沒有碰過大災難、大病,一直順遂,將來也是。
只是台灣沒有清楚的國家認同,聚集了各地各國來的人,從古時候就是,政權的土地範圍、人民、民族、權利、利益一直不能定義,界定清楚,一直有外來者,帶著各自的觀念、做法、語言、生活方式來到台灣,互相震盪、融合,其實也互相砍殺啊!
有些人非常安定,代代相傳;有些人一直變動(如:做生意、貿易、跑船等),「外省人」還沒融合完,又來外勞、外配、外籍人士來台灣尋找機會、拓找業務。
▓我是哪裏人?
我對地區沒有認同,跟國家認同一樣,我的國家叫什麼名字?統治的區域有多少?
接下來又有語言、文字的認同改變,台語、台文帶給我的震盪。
每當有人問我:「妳是哪裏人?」時,我都答不出來,或是要說很長:「我爸爸的老家在貢寮的澳底,只是他畢業後就在宜蘭工作;我外公的老家在雙溪的深山裏,外公年輕時曾在金瓜石,後來定居宜蘭,在我媽媽小學的時候移居宜蘭。我在宜蘭出生,高中時搬到桃園,身分證上的籍貫改成『桃園』,爸爸說,當時的政策是,必須在宜蘭有個地址,籍貫才能保留寫宜蘭;後來又搬來台北……」有人聽了我這段話,會下結論說:「那就是澳底人。」我一點都不同意。(註:我在做最後的修改時才發現,我將阿公家和外公家通通說出來,因為那都是我的祖先,不是只提爸爸家而已。)
我不認為我是澳底人耶!爸爸雖然小時候住澳底,但是小學畢業,考上警校後,就沒回澳底住過,我們全家會在年節時回去拜拜,那是他的老家,不是我的老家。就跟我的小孩是台北人,但是我不是。
我來台北上大學,畢業後留在台北工作、結婚、養孩子,住了50年了,我對台北還是沒有認同。4年前來宜蘭的礁溪租屋住,我會對它有認同嗎?不會,那「只是」我小時候住過的地方。
▓關於「我」的幾點舉例
■我的長像和個性
從小到大,都被說長得漂亮,只是不知道漂亮對我有什麼好處?我很正經、嚴肅、一板一眼,沒碰過對我輕浮的人,言語上也沒有,這樣很好,我討厭引起男孩或男人的注意和興趣。不過在車上、街上碰過對我性騷擾的陌生人。當我年紀漸大之後,我很高興的是,碰到性騷擾的機會大為降低,原來我對於女性青春的看法不是青春本身的美好,而是因此帶來的禍害。
■「乖孩子的傷最重」
大女兒很乖,學東西很快,大都會依照大人的意思,是個讓人不費心的孩子。她在小學五、六年級開始出現情緒困擾後,我才知道,她的自我被撕裂了,之後的整合要花多少時間呢?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心理諮商後,情形好像好一點了。
大學之後明顯出現的是,做很多事,辦很多活動,注意力都在別人和事情上,這樣耗費了她多少的精力呢?「乖孩子的傷最重」,種籽學苑當年出版這本書時,她還在學,學校邀她寫序,我還沒想到那麼多,後來越來越清楚。
最近才想到,我更乖,我的自我被撕裂了多少呢?我都不知道,從沒想過這個問題,我要如何統合我自己呢?
■我是個不會說:「沒辦法,就是這樣。」的人。
想做的事情,會去做,目前不能做的話,可以延遲、等待,等到可以的時候,就會去做。就是忘記了,宇宙也會將我帶往那條路上,或是將合適的人事物送到我的面前來,我只要有辨識的能力,伸手去接住就可以了。真好,人生很輕鬆,不費力,而且得到我想要的。
舉例:當年我們有一些家長不滿意當時小學的樣子,就自己辦學校,哈!我參予了一點「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的成立,因為想要改善女性的處境,希望我的女兒們不要碰到像我一樣的困境;找不到我想要的課程和小團體,就自己招,自己辦,以前孩子的才藝課和運動課也是。
■我是獨來獨往的人
從小就這樣,不會找人一起上廁所,去福利社,成年後也一樣,凡事喜歡自己來,不喜歡跟一些人一起做,當然有必須合作的時候,我也可以扮演好我的角色。
■我不跟人家做一樣的事情,常常跟人家不一樣
以「大家都這樣」,「我都這麼做」來要我做一樣的事情,對我是行不通的,我為什麼要跟你一樣?為什麼要跟大家一樣?
■我從很穩定、固執的,變成可以改變,喜歡改變,也可以從這一頭跳到另外一頭
後來回想,有幾年的時間,我是很固執的,而且很清楚自己安土重遷,連住處都不願意改變,希望凡事不要有變化,明顯的是:穿中國風的衣服;頭髮沒燙,只有剪,直直的;對和我不一樣的人不喜歡,如:不同行業的,不同的社會階層的。
多年後,台灣出現很多外勞、外配,不一樣國家的人,我沒有不喜歡的感覺,比較能接受了,我知道我有改變,包容性變多了,還好,不然,會很難過。
退休後的寫小說、帶寫作班,雖然跌破了周圍人的眼鏡,和後來做的來比較,還沒有很特別;學了花精諮詢、身心靈成長之後,自己的改變很多,除了將情緒調整得比較平衡之外,提昇自己,將用的東西、過的生活改用好一點的東西、過好一點的生活之外,連辦的活動,做的事情,也從之前中規中矩,一般人可以理解的範圍,到很特殊、前衛的,如:「女性的裸體晩餐」、「熟女身體實驗室」等,事後明白,那是從保守的這一頭盪到另外一頭的正常反應,之後會再盪回來。就這麼來來回回,會慢慢地回到中間。那些經歷已經成為我的經歷,特殊而美好。
■我得到了我想過的日子
像:自己住,沒有親戚、家人來說嘴,也不用去看那些沒來往、沒交集的親戚、朋友之類的,如果媽媽還會講話的話,會叫我們去看誰,或要參加婚喪喜慶之類的,後者現在都由大弟出面,太好了。先生這邊通通不用,更好。用自己的錢,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什麼顧慮都沒有。
■我打算增加講台語的機會,還有台文的書寫,已經在做了
從小被教育「我是中國人」,我原生家庭、外公那邊的親戚,大都是公務員,偏執政者這邊,不提族群認同的事情,住在台灣的人應該都習慣有「台灣人」和「外省人」這個事實,我是搬到桃園之後,才知道有「客家人」。至於原住民,小時候在宜蘭時,偶而聽到媽媽說:「有蕃仔來買菜(或賣東西)」,還有爸爸的外省人同事會娶原住民的年輕女孩當太太,這些都是偶而發生的。我從小有在看報紙和書,但沒印象有看過這些台灣族群的報導,或書上的書寫,不知道除了台灣人和外省人之外,還有哪些族群?而且講到台灣人的故事書,很多是在嘲諷台灣人的笨和出醜的好笑事。
我36歲開始意識到我「不是」「中國人」這件事,零零星星看了一點資料,阿扁當總統之後,明顯感覺到國家政策和教育方面有些改變,然後我意識到台語快要滅亡了,幾十年沒講,我還會嗎?我可以怎麼盡點力量呢?
10多年前,我覺得好玩寫了歌仔戲劇本,每個字詞都查過字典,當然韻也是;去學歌仔戲,學了2年半;沒學之後,去學唱台語歌。幾年前知道有「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開始用漢字寫台文。然後又停了好久。
至於講,實在沒什麼機會。來了礁溪之後,發現連老人家都用發音不標準的華語回答我,我深感絕望,怎麼這樣呢?雖然表面上他們可以流利對答,但是比較細緻、深層的感覺詞,說得出來嗎?影響到他們的表達耶!
再想一下,雖然他們是「老人家」,其實年紀跟我差不多,我67歲,是國中第一屆,唸完國中之後,沒上高中的話,上高職的人比以前多很多,因為有夜間部、健教合作之類的學校可讀。高中職畢業後大都會出外就學,或在都市工作一陣子後再回宜蘭,還有,宜蘭的遊客也多,做生意的人當然順應潮流,一律華語對答。
我對孩子們也有過講台語的想法,但是講幾天,忘幾星期,老大老二時就算了。老三時,我請育嬰假,都跟他講台語,他聽得懂,會照著我說的做,只是一歲半時開始給保母帶,她是嘉義人,台語很會,還是講華語,我說了幾次她都不理我,就算了。我當時不知道,我可以不理別人,照常和小孩講台語,當我知道,固定的人和孩子說固定的語言,孩子從小就是雙語人時,他們已經長大了。
最近大女兒的小孩出生,她懷孕時,我就打算,只要小孩在場我就講台語,大女兒和女婿也同意。現在是只要在家,通通跟他們講台語,女兒有時候會回我台語,或跟她女兒講幾個台語詞。意外的是,女兒的朋友來家裏,聽到我跟孫女講台語,也都換成不流利的台語努力跟我說,嗯!精神可佳。
然後,我想到,不能只在家裏講啊!買東西、買車票時用台語說,不管對方回找什麼,這需要時間慢慢練習;說長一點時,發現對方會台語,就改用台語,其實,我可以一開始就用台語開口的啊!還有,運動時的數數,靜坐冥想時心中的默唸也改用台語,就是任何說話的機會都用台語。
前一陣子,我在台語社團寫到,用了一輩子的華語、華文,到老了要改成台語、台文,到底是幸運還是悲哀呢?有人回答說很好,是幸運。其實我覺得有點悲哀,熟悉的語言和文字不能安心用到老,要改為另外一種,台語是小時候講的,台文是新學的,可以在老的時候回歸台語、台文是值得高興、慶賀的,但是以個人來說也是無奈啊!最無奈的是,台灣從古到今,不斷有外來政權統治,換了政權就要換語言、文字,在我媽媽那一代來說,這麼改變好像是理所當然的,她受日本教育,國民政府來的時候大家忙著學華語,在她的嘴巴裏我沒聽過,她受的教育在學校唸日語,和後來說、寫華語跟她的台灣人身分有什麼衝突?或許有其他的台灣人有不一樣的意見,只是以前我沒看到。
■■■原來不只是台語而已,是回到我的本源啊!
最近上的心靈課程,課本一直講到回到「本源」,好像電腦在說的,回到初始設定一樣。看了幾個月的課本後,我突然將它跟台語連在一起了,恢復講台語,重新學習台文,不只是台語,或是語言承載著文化而已,是回到我生命的本源啊!我對於自己的土地、民族、語言、文化、國家認同是一團混亂,要如何釐清呢?我將「回」到哪裏去?
寫到這裏,我醒悟了,我們都在說:「我要往哪裏去?」「我的未來是什麼?」在往哪裏去之前,先回到原來的地方是第一步啊!沒有「原來」,哪來的「未來」呢?原來我明白了,我為什麼那麼在意台語了,原來是我自己要回到我自己生命的本源。
▓我的夢想
我現在的夢想有幾樣,像:
愛情來到,可以舒服、自在地互相陪伴。它一直在那裏,想要的時候就有,想獨處、休息時可以離開。
身體健康,念頭剛好就好,不要太多,我想不太可能太少,不要太多就好了,念頭擺在它應該在的地方,不用一直放在我的腦袋裏。
我的周圍有家人、朋友、伙伴,家人中有我的小孩,他們的配偶和孩子們,我的哥哥弟弟家,這樣就好了,不用太多人。
想要很多親戚、朋友,喜歡熱鬧的人,他們自己去找人相處,別將我算進去。
我的諮詢志業可以繼續,有少少人來諮詢就好,而且是持續的、長期的,大家一起成長,往更好的生活邁進。我想諮詢的是熟人,因為想將他們的進步留在我的生活圈裏,我自己也會跟著更好。(這項一直都想,但現在不想)
我的書寫課也是,以這個專長推想寫的人一把,以這項專長當媒介可做很多事情,至於是什麼事?它會慢慢長出來。(這項目前只是在通信時順便一起寫一寫,不想開課。)
回顧過去,我以前從小的夢想有達到一些,像:出版小說、帶寫作班、諮詢、成立工作室等,還可以一直在網路上寫作。
我每個階段的夢想,後來都有實現
小時候,到國中
高中
大學
工作後
40多歲後
退休後
現在
—這部份要再慢慢想,先列出來,以後再寫好了,好累!
▓我擔心、害怕什麼?
突然的意外,如:
災難—如: 地震造成房子倒塌,建築物損毀,車子出軌;水災;很大的颱風。有災難會怎樣?會受傷、痛、死亡;損失東西和錢;處理很麻煩;當場碰到的人會留下創傷和後遺症,要一輩子去療癒;公領域的人多了很多工作和危險。大災害的現場就是地獄。
不照預定的行程走,發生沒在預定中的情形—會擔誤後面的事情;要臨時應變;得花費心力、時間、可能錢;也可能造成損失;想做的事情沒做。
故障—交通故障,目的地到不了,要額外處理;家中水、電、互斯、設備故障,不能做事,造成損失;搶救、修理麻煩;花費資源。
我突然昏迷、倒了,不省人事—嚇到周圍的人和家人,要幫我處理;事情不能好好交待。
這些擔心和害怕可能的原因:
我的推想是,我時常會想到這些意外事件可能會發生,可能是以前的經驗,聽人家說的,看到新聞的報導,書上寫的,自己想像的……,最大的來源是媽媽一直唸。
還有,我就是怕麻煩,因為現在沒力氣,很怕有額外的事情出現,尤其災難、故障等;因為錢不多,也怕要多支出;失去自己或家人的生命;造成傷害、生病等。
▓我的未來往哪裏去?
建立、參予一個網絡、社群,有朋友、伴侶、伙伴,實體或網路上的都可以,大家互相幫忙、陪伴。平時在網路上聯絡的人,一部份人可以在現實中碰面。
精神:
大家安身立命地活著。自己找到喜歡的生活方式,互相支持各自的生活。
做法:
靜下來,收穫更多;
放下,得到更多;
停,進步更多。
身心靈平衡
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身—身體健康,沒有大病,小病好好照顧;不臥床(臨終前的臥床只有幾天),可以行動自如。
心—也健康,不壓抑,舒坦,自在。有問題時,尋找資源,想辦法解決。
靈—關注自己,讓自己更好;
如:
看得到的不是真實,看不到的宇宙更寬廣,祂的奧秘是無限的,不用我們出力,讓出主動權,自然安排;
自己和自己情感交流;
自己和他人情感交流。
▓以我目前會的
書寫和帶領書寫團體,還有談談、諮詢的技能,當作交朋友、維繫感情的方法,別人更好,我也會跟著好。我還會出現其他的能力嗎?就再看看。
(2023.3.5.全文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