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想改變命運的人!-----了凡四訓(五)

2023/03/07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了凡先生教育兒子改過之法後,教育他必須對善行之道理要真實徹底明瞭才不會造惡而不自知 !
(積善之法)
【原文】馮琢庵太史之父。為邑庠生。隆冬早起赴學。路遇一人。倒臥雪中。捫之半殭矣。遂解己棉裘衣之。且扶歸救甦。夢神告之曰。汝救人一命。出至誠心。吾遣韓琦為汝子。及生琢庵。遂名琦。
【譯文】馮琢庵太史之父是一個秀才,做學生的時候,有一年冬天,早晨去學堂的路上,看到有人倒在路上雪堆裡,已經快凍僵了,就解下身上的棉襖將他包住,扶他回家救活此人。晚上夢見一天神告訴他說:你救人一命,出於至誠真心,我將派遣【韓琦】做你的兒子。後來生琢庵 ( 馮琦,字琢庵)
( 韓琦是宋英宗、神宗時期的宰相)
【原文】台州應尚書。壯年習業於山中。夜鬼嘯集。往往驚人。公不懼也。一夕聞鬼云。某婦以夫久客不歸。翁姑逼其嫁人。明夜當縊死於此。吾得代矣。公潛賣田。得銀四兩。即偽作其夫之書。寄銀還家。其父母見書。以手跡不類疑之。既而曰。書可假。銀不可假。想兒無恙。婦遂不嫁。其子後歸。夫婦相保如初。
【譯文】浙江省台州有一位應尚書 (現代的部長),住在山中寺廟讀書,曠野處有一些鬼怪聚集嚎叫,往往驚嚇很多人,可是應公心地正直有膽量不害怕。某天晚上,他聽到鬼在說話,說某戶人家,因為丈夫離開家鄉久出未歸,公婆以為兒子死了,逼著媳婦改嫁。媳婦不願意,明天會到此處上吊自殺。
( 說話之鬼是吊死鬼,找到替身便可去投胎轉世 )
應尚書聽到鬼的談話後,心中想到一主意,第二天一早便回家變賣田地,得四兩銀子,再偽造一封家書,連同銀子寄到那戶人家。那戶人家收到兒子家書後,覺得字跡不同便有所懷疑,但是又想銀子是真,萬不會有人平白無故白白寄送銀子,心想兒子應該平安無事,便不再逼媳婦改嫁。之後兒子果然回來,夫婦和合沒有分離
( 應尚書既救了媳婦一命,又保全這對夫婦不分離,此事無人知,所以他做了一件陰德之事。)
( 要知道凡是橫死的、自殺死的,都要找替身。自殺很痛苦,這件事萬萬做不得!道家說 : [自殺之人每七天要重複自殺一次,上吊之人每七天要去吊一次;跳樓死之人每七天要跳一次,只有找到替身才可脫身,然後隨著生前所造作的因果業力,再去輪迴做畜生或去地獄等。],佛說 :[ 殺人者、自殺者,是造地獄業 ]。---摘錄自 淨空法師講記)
【原文】公又聞鬼語曰。我當得代。奈此秀才壞吾事。傍一鬼曰。爾何不禍之。曰。上帝以此人心好。命作陰德尚書矣。吾何得而禍之。應公因此益自努勵。善日加修。德日加厚。遇歲饑。輒捐穀以賑之。遇親戚有急。輒委屈維持。遇有橫逆。輒反躬自責。怡然順受。子孫登科第者。今累累也。
【譯文】之後,應尚書又聽到此鬼說 : [ 我本來找到替身了,奈何應先生破壞我的事。],旁邊一鬼說 : [ 你為何不去禍害他? ],吊死鬼說 : [ 天帝說此人心好,已經命他作陰德尚書,我怎能再害他? ]。
應尚書聽到後,從此更加勉勵自己,努力斷惡行善,善天天增加,德行天天加厚。遇到飢荒時,他捐穀糧賑災;遇到親戚有急難時,總是委屈自己幫助他人解決困難;遇到橫逆,他人侮辱、毀謗自己,能認真反省自責自己,做得還不夠好;凡事都能歡喜接受,努力修善,增長德行。日後他作了尚書,子孫考中進士的人很多
【原文】常熟徐鳳竹栻。其父素富。偶遇年荒。先捐租以為同邑之倡。又分穀以賑貧乏。夜聞鬼唱於門曰。千不誆。萬不誆。徐家秀才做到了舉人郎。相續而呼。連夜不斷。是歲。鳳竹果舉於鄉。其父因而益積德。孳孳不怠。修橋修路。齋僧接眾。凡有利益。無不盡心。後又聞鬼唱於門曰。千不誆。萬不誆。徐家舉人直做到都堂。鳳竹官終兩浙巡撫。
【譯文】江蘇省常熟有一位徐鳳竹先生 ( 字竹栻 ),他父親是一位富有的地主,偶然碰到飢荒年,農作物收成不好,就減免租稅,或是將收租全部捐出去,提倡賑災,又常將倉庫裡的米糧拿出去幫助貧窮之人。
他曾經聽到夜晚有鬼在家門口唱說 : [ 千不誆,萬不誆,徐家秀才做到了舉人郎。] 一直相續而呼,整夜不斷。因為徐鳳之父做了這些善事,徐鳳同年真的考中舉人。所以鳳竹之父更加的努力行善積德不停息,修橋補路,齋請僧人,救濟大眾,遇到有困難的人都樂於幫助。只要是利益社會、利益大眾的事情,都盡心盡力去做。
後來又聽到鬼在門口唱:[千不誆,萬不誆,徐嘉舉人直做到都堂。]鳳竹的官位越做越大,最後做到浙江的省長。
( 財富不是供給一個人或是一家人享受的。你命中有財富,就要知道你是有使命、有職責幫助世間一切窮苦之人,你的財富才會生生世世享受不盡。財從哪裡來? 從布施來的,越施越多。--摘錄自 淨空法師法語 )
★ [布施]之義是:送給別人知識、智慧、財物、衣物、食物等有益於人皆可。
【原文】嘉興屠康僖公。初為刑部主事。宿獄中。細詢諸囚情狀。得無辜者若干人。公不自以為功。密疏其事。以白堂官。後朝審。堂官摘其語。以訊諸囚。無不服者。釋冤抑十餘人。一時輦下咸頌尚書之明。公復稟曰。輦轂之下。尚多冤民。四海之廣。兆民之眾。豈無枉者。宜五年差一減刑官。核實而平反之。尚書為奏。允其議。時公亦差減刑之列。夢一神告知曰。汝命無子。今減刑之議。深合天心。上帝賜汝三子。皆衣紫腰金。是夕。夫人有娠。後生應塤。應坤。應埈。皆顯官。
【譯文】浙江省嘉興的屠康僖,在刑部做官,有天晚上跟囚犯一起睡在監獄中,詳細的打聽囚犯的情形狀況,知道有些囚犯當中是冤枉的,屠先生不認為是自己的功勞,將這些情形密秘的寫在紙上,送給上司刑部尚書( 司法部長 )。
後來重新審問囚犯時,尚書摘錄屠公寫的一些案情詢問囚犯,囚犯沒有不服的。因此釋放冤枉的囚犯有十餘人,當時此事傳了出去,大家對刑部尚書的公正廉明,無不稱讚。屠公後來又想到,在京城尚且有這麼多人有冤情,全國上下民眾之多,又哪裡沒有冤枉之人? 應該五年派一位減刑官,對案件重新查實平反。
這是好事,刑部尚書同意他的建議,奏明皇帝。皇帝允許,屠公也被派為減刑官之一,幫助平反許多受冤之人。有天夢見一神人告訴他說 : [ 你命中無子,因為你的做法與建議和天心非常相應,所謂上天有好生之德,現在天帝賜你三個兒子,都是紫衣金腰帶的高官。]。當晚屠公的夫人即知有孕,後生應塤、應坤、應埈,都位居尚書高官。這是善因善果。
【原文】嘉興包憑。字信之。其父為池陽太守。生七子。憑最少。贅平湖袁氏。與吾父往來甚厚。博學高才。累舉不第。留心二氏之學。一日東遊泖湖。偶至一村寺中。見觀音像。淋漓露立。即解橐中得十金。授主僧。令修屋宇。僧告以功大銀少。不能竣事。復取松布四匹。檢篋中衣七件與之。內紵褶。係新置。其僕請已之。憑曰。但得聖像無恙。吾雖裸裎何傷。僧垂淚曰。捨銀及衣布。猶非難事。只此一點心。如何易得。後功完。拉老父同遊。宿寺中。公夢伽藍來謝曰。汝子當享世祿矣。後子汴。孫檉芳。皆登第。做顯官。
【譯文】嘉興人包憑,字信之。他的父親是安徽池州太守(州長),有七個兒子,包憑最小。入贅平湖袁氏 ( 與袁了凡是一家人 ),與了凡先生的父親時常往來,此人博學高才,但是考舉人屢次不中,於是就去學佛、學道了。有天包憑遊覽泖湖,偶然在一個村中寺院,看見觀音神像被雨水淋濕,於是打開錢包將十兩銀子全部給寺院住持,請他將寺院屋頂修好,別讓菩薩淋雨。
僧人告知他修屋頂工程很大,銀子不夠無法完工,所以包憑又從衣箱中取出松布四匹、七件新做的衣服給僧人,僕人說 : [ 算了,何必捐獻這麼多? ],包憑說 : [ 只要屋頂能修好,使觀音菩薩不要再淋雨,我就算赤身裸體也無所謂。] (這是一片真誠心)
寺中僧人非常感動說 : [ 布施銀兩及衣物、布料不是難事,但是這一點真心太難得了。],包憑等寺院修繕好,就拉著父親一同去看。晚上睡在寺院中,夢見護法神「伽藍」來感謝他說 : [ 你的兒子會享受世間財祿,得到福報。],果然以後包憑的兒子包汴,孫子包檉芳,都中進士,官位顯赫。(這是子孫貴顯之報)
【原文】嘉善支立之父。為刑房吏。有囚無辜陷重辟。意哀之。欲求其生。囚語其妻曰。支公嘉意。愧無以報。明日延之下鄉。汝以身事之。彼或肯用意。則我可生也。其妻泣而聽命。及至。妻自出勸酒。具告以夫意。支不聽。卒為盡力平反之。囚出獄。夫妻登門叩謝曰。公如此厚德。晚世所稀。今無子。吾有弱女。送為箕帚妾。此則禮之可通者。支為備禮而納之。生立。弱冠中魁。官至翰林孔目。立生高。高生祿。皆貢為學博。祿生大綸。登第。
【譯文】浙江嘉善人支立 ( 姓支名立 ) 的父親,在衙門做管刑事案件的小官。有一囚犯是冤枉的,被判重刑,非常同情他,想要為他平反脫罪。此囚犯知道支公想替他平反,這是救命之恩。就與妻子商量說 : [ 支公有意幫助我免除刑責,我很慚愧無法報答他,明天你請他下鄉,以身事之,或許支公會更用心,如此我就可生還。]
囚犯之妻就聽命照做,在勸酒時將丈夫之意思告訴支公,支公聽後不接受,但還是盡心盡力為這位囚犯平反出獄,之後囚犯夫妻登門叩謝支公說 : [ 支公如此仁厚,真是世間稀少之人,你現在沒有兒子,我有個女兒,送給先生做妾,希望將來能為你生兒子。]
這在禮節上是行得通的。支先生同意了,後來生下支立,支立二十歲就考中進士,官位做到翰林院的書記官。支立生下支高,是支公的孫子;支高生下支祿,是支公的重孫。這幾代都是貢生,是州、縣學校的教官。支祿生下支大綸,是支公的重重孫,後來又中進士。
【原文】凡此十條。所行不同。同歸於善而已。若復精而言之。則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陰有陽。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滿。有大有小。有難有易。皆當深辯。為善而不窮理。則自謂行持。豈知造孽。枉費苦心。無益也。
【譯文】以上所舉出的十個故事,雖然所做善事都不同,都是全心全力幫助利益別人、利益社會、利益國家的好事。再詳細地分析來說,就是 : 【善】有真善、 假善;有端正、有邪曲;有陰善、有陽善;有是善、有非善;有偏、有正;有半善、有滿善;有大善、有小善;善事有難、有易。都要詳細深入研究。
※ 行善而不明白如何才是真正行善的道理,還自以為是在做善事,哪知其實是在造作惡事,就浪費了自己的善心,沒有任何好處。
【原文】何謂真假。昔有儒生數輩。謁中峯和尚。問曰。佛氏論善惡報應。如影隨形。今某人善。而子孫不興。某人惡。而家門隆盛。佛說無稽矣。 中峰云。凡情未滌。正眼未開。認善為惡。指惡為善。往往有之。不憾己之是非顛倒。而反怨天之報應有差乎。
【譯文】什麼是真善、假善呢? 有些讀書人向中峰禪師請教 : [ 佛門中說的「善惡報應,如影隨形」是靠不住的,因為有人做善,他的子孫並不發達;有人做惡,他的家道卻非常興隆。佛門所說是無稽之談。
中鋒禪師說 : [ 凡人的七情五欲(喜怒哀樂愛惡欲、財色名食睡) 沒有洗滌乾淨,法眼、慧眼沒有開,所以常常看錯事情,顛倒是非,把善看做惡,把惡看作善,常常有這樣的事,自己不反省感到慚愧,反而責怪老天報應不公平,這是罪上加罪! ]
【原文】眾曰。善惡何致相反。中峯令試言其狀。一人謂詈人毆人是惡。敬人禮人是善。中峯云。未必然也。一人謂貪財妄取是惡。廉潔有守是善。中峯云。未必然也。眾人歷言其狀。中峰皆謂不然。因請問。中峯告之曰。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惡。有益於人。則毆人詈人皆善也。有益於己。則敬人禮人皆惡也。
【譯文】這些讀書人問說 : [ 我們哪有把善惡看顛倒了? ],中峯說 : [ 那你們試著說說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有個學生說 : [ 罵人、打人是惡;恭敬人、禮敬人是善。],中峯說 : [ 不一定! ]。另一學生說 : [ 貪財妄取是惡,廉潔有守是善。中峯說 : [ 不一定! ]。許多學生都說出自己對善惡的看法,中鋒禪師都完全不同意。
於是他們就向中峯禪師請教,到底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中峯說 : [ 你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如果是為利益別人、利益社會、利益大眾,這是善;如果只為自己利益,自私自利,那就是惡。]。譬如對這個人是有利益的,打人、罵人是善的;只有對自己有好處,敬人禮人都是惡的,那是巴結諂媚討好。
【原文】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則為真。利己者私。私則為假。又根心者真。襲跡者假。又無為而為者真。有為而為者假。皆當自考。
【譯文】所以人造做善事,起心動念、言語身行決定沒有自私自利,都是為利益大眾、社會,大公無私,就是真善。只有利己是私心,私心是假的。又如果利益大眾是出自於真心,這是真善;如果是模仿他人跟著做,別人不做自己也跟著不做,這是假善。我們所做的善事,不露痕跡,不讓人知道,這是積陰德,這是真善;如果是有企圖、有目的才做善事,這是假善。這些地方自己都要認真反省思考審察。
【原文】何謂端曲。今人見謹愿之士。類稱為善而取之。聖人則甯取狂狷。至於謹愿之士。雖一鄉皆好。而必以為德之賊。是世人之善惡。分明與聖人相反。推此一端。種種取捨。無有不謬。
【譯文】什麼是端正邪曲呢? 一般人見到謹慎忠厚、討人喜歡不能堅持是非的人,就稱他是善人。可是古聖先賢寧願欣賞有志氣、肯進取,能明辨是非善惡,或是安分守己不作亂的人 (心念、行為端正)。因為這種人有膽識,能為社會大眾服務,為國家承擔大任。(謬:錯誤)
至於外表很謹慎老實,實際上不能明辨是非的人,雖然全鄉里的人都認為他是好人,但是個性柔弱,隨波逐流,沒有志氣擔當,這一定是敗壞社會道德,做壞榜樣的賊人(心念、行為邪惡歪曲)。
※ 所以世人對善人、惡人的標準,與聖人恰恰相反,因為聖人是明白人,有學問、有德行、有經驗,能辨別善、惡人。以此類推,世間種種選擇、作法,沒有不錯誤、荒謬的。
台灣、世界各國就有許多人無法真正分辨善惡,善惡因果之理非常深奧,非有福之人不會遇到、不會學習理解、不會相信。但是一旦相信且認真去做善之時,其實會發現行善非常容易做到。正是 佛所說 : [ 知難行易 ]。
能遇到因果善書、儒家、道教、佛教經書典籍之人非常少,能願意深信又去學習理解、實行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是世上少數福報深厚之人,希望各位讀者都是福報深厚之人,願意相信《了凡四訓》的教誨,將它收藏起來,日日研讀、熟讀,進而教導給下一代,三年後,相信你會看到、體會到自己本身及生活,是如何大大的不同!
我本身就是真實案例,真實地依照[了凡先生]的方法去做,現在心靈一直非常安祥,不會像從前一般焦慮不安,時常感到急躁、恐怖、憤怒,對一切事也能看得更清楚明白,何事該做不該做非常明白,智慧頓開。這種感覺無法說清,只有當事人能體會。
所以便發心將這 [ 寶書 ]分享大眾,願有緣人、社會大眾都能改變不好的人生,人人心想事成,心靈寧靜祥和,世界和諧,無有災禍!
摘錄 翻譯自《了凡四訓》講記
祝大家法喜充滿 事事如意!! 阿彌陀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1會員
130內容數
太上感應篇,相傳晉抱朴子葛淵所作。開宗明義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蓋彰善癉惡,勸誡世人,知所警惕,而有所趨避取捨! 稽之內典:[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一切行事、善惡、禍福、吉凶、悔吝之間,有其果者,必有其因。施之人者,報受諸己;如形影之相隨,聲響之相應。廣宇宙自然之理,釐然不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