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棒球經典賽中華隊對上巴拿馬、義大利、荷蘭、古巴,雖然成績二勝二敗,然失分數過多,最終未能晉級,但也帶給我們美好的賽事體驗,團結台灣全體。
賽後仔細思考,棒球經典賽與投資的道理其實很像,我特別想談談最後兩場的勝敗,一場成功抗荷,一場無緣吃下古巴三明治,剛好一勝一敗。當中有什麼可以帶給我們的投資啟發。
一、使用ETF投資的必要:個股的分散
張育成連兩場開轟義大利、荷蘭,對上古巴也為中華隊搶下唯一的1分,身為美國大聯盟波士頓紅襪球員的他,確實是中華隊得分秘密武器,實力不容小覷。
但是張育成也不是每次上場都能打出安打與全壘打,也不是每一局都能得分,繳出「無瑕」的成績單。
對應到投資基本原理,買股票或債券,不要執著在單一標的,單一標的可能會失常,縱使像張育成等級的打者,也會被三振。
因此,只有持有眾多不同特質的球員,才是獲勝的保證。而持有一籃子股票的ETF,就有這種特色!
林茂昌《我的職業是股東》提到,持有30支股票就能有效降低「非系統性風險」,所謂「非系統性風險」指的是個股風險。當持有標的超過50支,更是幾乎只要承擔「系統性風險」就好,系統性風險係指大盤風險,也就是無法透過分散投資消除的風險。
換言之,既然不知道哪支股票會漲,哪支股票會跌,不如就一網打盡,利用ETF涵蓋全體。不論今天是張育成、吉力吉撈・鞏冠、林子偉、鄭宗哲、江坤宇、林立、王柏融、陳傑憲,通通納入我麾下,不必擔心誰表現好,誰表現差,通通持有,有功勞都算中華隊的。
對我來說,存單一個股的「存股」,得害怕變成「存骨」的風險。但持有一籃子股票的ETF,讓我不再害怕。
二、股債搭配的好處:資產配置的分散
張育成表現固然有目共睹,值得讚揚,但是對荷一役的投手吳哲源,卻更讓我刮目相看。
據媒體報導,張育成去年在美國大聯盟的平均月薪約176萬新台幣。吳哲源在2016年中華職棒選秀會中,是「最後1名」被選中的球員,目前月薪僅12萬,結果卻能壓制大聯盟級荷蘭打線(四位大聯盟打者)。
簡言之,張育成月薪比吳哲源年薪還高(先澄清,並無貶抑任何球員的意思),吳哲源的上場並不被看好(不論是選秀或網路上鄉民們上場前的討論),就在這樣的環境下,身為「候補」投手,球速球威並非一流,但其憑藉著精準的控球,繳出4.1局(長局數,保持中華隊投手戰力),四次三振,僅1安打0失分的成績,力抗大聯盟等級的荷蘭巨砲。
從不被看好,到最後建功,教練團餅總也沒料想到,直說是「福氣」,我相信台灣的球迷應該也沒想到有超水準表現。
檢閱歷來獲勝組合,都是投手跟打者完美搭配。換句話說,沒有強打者,無法得分,沒有強投手,無法壓制。
如果強打者張育成就像股票,爆發力十足,大棒一揮,送回壘上三人,為中華隊得到4分進帳。中繼投手吳哲源或是終結者宋家豪,就像債券,觀眾看他們,雖然沒有熱血沸騰的感覺,但看他們投球,讓我們很安心,我們知道他能壓制對方打擊,減低敵人得分,順利「關門」,守住勝利。
持有股票與債券兩項標的的好處,威廉伯恩斯坦《投資金律》裡頭有個清楚簡要的說明:
1.持有股票,要不漲,要不跌,各50%的機率
2.同時持有股票與債券,則有四種組合:股漲債漲(25%)、股跌債漲(25%)、股漲債跌(25%)、股跌債跌(25%)
發現了嗎?如果我們能夠同時持有兩個標的,面對同時下跌的機率會少很多,從原本50%減至25%。
當然,面對古巴一戰,我想中華隊是遇到股債齊跌(打者無法有效開轟、投手又壓不住對方攻勢),此時當然就會痛苦,但至少我們盡量減低這種痛苦發生的機率。
三、結論
餅總賽後檢討,說了一段話,很適合作為本文的總結:「這四場比賽下來,我們要深刻去在投手這個環節,國內的投手環節如何再提升,有好的投手,但整群或是一個團隊的投手還沒有那麼強大,可能在我們職業或基層當中,投手要再進一步一點。」
餅總指出投手能力不足,導致中華隊失分過多,以投資而言,就是債券標的不夠優良,威廉伯恩斯坦《投資人宣言》指出,債券的配置當以安全為主,盡量不要為了報酬而冒信用的風險。
餅總也指出投手群的問題,易言之,只專注在幾個投手身上,是十分危險的,像本次賽事投手的調度就苦惱著教練團,所以必須要有多個有能力的投手,以投資而言,就是要廣納各個標的,達到分散性的效果。
因此,本次經典賽給了我們很好的投資啟示,ETF具有分散性的優點,有效分散個股風險,而使用股債搭配,又可以減低資產組合同時下跌發生的機率。一言以蔽之,「分散!分散!再分散!」始終是投資的金律鐵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