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白話經典選文--廖鴻基〈鬼頭刀〉,以小說化的筆法書寫散文,很適合進行感性類的作文教學。這次利用選文的開頭與結尾,說明其特殊之處及其文學技巧,再讓學生摛翰振藻,實際演練,說明其優缺,以完整國寫感性文的訓練。
一、感性文專屬技巧:情境法
先看看〈鬼頭刀〉的開頭與結尾:
首段:「漁船鏗鏘的引擎聲,響徹黎明港灣,破曉晨風迎面吹拂,海上一片霧色茫茫。」
末段:「夕陽煥照,紅霞滿天,船隻落寞回航,蓊鬱遠山以其恆古不變的姿態橫亙浪緣,飛魚照樣飛起,照樣衝落,鬼頭刀十分從容,滿滿盤據住我的視線、我的胸膛,牠身上的藍色亮點將持久在我內心裡閃耀。」
聰明的讀者已經發現,廖鴻基使用了相同情境開頭與結尾,可謂「情境法」的展現。
「情境法」有三個重點:首先,時間一定要有推移,首段是清晨,末段是黃昏。其次,景色要差不多或類似,無論首段或末段,都是有船有海,當然情境可以再雷同一些,會讓閱卷老師對於情境法的首尾呼應,感受更直接明確。最後,心境上要有所不同,像是首段漁船鏗鏘的引擎聲,彷彿是出航時的雄心壯志,海上一片霧色茫茫則是對未來捕不捕的到魚的迷惘,以景襯情,讓景色有感情;末段的「落寞」顯示捕魚的失敗,但是「飛魚照樣飛起,照樣衝落,鬼頭刀十分從容,滿滿盤據住我的視線、我的胸膛,牠身上的藍色亮點將持久在我內心裡閃耀。」則是體悟到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大道理,從原先的激情萬丈與迷茫,轉而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海洋的一景一物。三個重點整理如下:
1.時間的推移:從清晨到黃昏,展現日夜交替的自然節奏,也象徵著故事或情感的發展。
2.情境的呼應:前後皆有海、有船,使讀者在熟悉的景物中感受心境的變化,強化首尾的對比與連結。
3.心境的轉變:首段是出發的熱血與徬徨,末段則是回程的思索與餘韻,呈現人與自然互動下的情感曲線。

來源:網路圖片
二、實戰演練:情境法開頭與結尾
接著我們就運用「情境法」的三大重點──時間推移、情境呼應、心境轉變,創作一組開頭與結尾。以「登山」為主題的情境,模擬〈鬼頭刀〉的首尾呼應寫法:
✦ 開頭(清晨):薄霧籠罩的山徑靜謐無聲,天還未全亮,微光透過林間樹影斑駁灑落。鞋底踏上濕潤泥土,發出輕微而規律的節奏,心跳隨著腳步慢慢提速。遠方傳來鳥鳴,是大地甦醒的信號,而我,迎著微寒的風,一步步奔向山巔,心中充滿對今日的期待與不安。
✦ 結尾(傍晚):落日餘暉灑落山頭,金紅的光暈在樹林間跳躍,整座山靜了下來,只有蟲鳴低唱。回望自己來時的足跡,蜿蜒於濃密林蔭之間,如今步伐緩了,汗水早已乾透。雖然沒能攻上山頂,但我並不覺得遺憾。風依然輕輕吹拂,彷彿低語著:「你已走得夠遠。」我停下腳步,望著晚霞下的山影,心中澄澈而平靜。
時間由清晨到傍晚,景色有風、光影、樹影、汗水、鳴叫聲的呼應,心境從期待與不安,轉變為回望的釋然與滿足。
如果題目關於「旅行」,可以這麼前後呼應:
✦ 開頭(清晨):
車站月台上人聲細碎,天色還朦朧,一列列火車緩緩進站。行李的輪子滾過地磚,發出輕微咕嚕聲。我站在月台邊,背包沉甸甸,眼前的鐵道無限延伸,彷彿牽引著未知的冒險。心中有點緊張,也有點雀躍,這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程,我不知道會遇見什麼,只知道自己終於出發了。
✦ 結尾(黃昏):
歸程的火車搖晃著駛入熟悉的城市,夕陽斜斜灑進車窗,把我的影子映在對面座椅上。窗外風景緩緩倒退,那些見過的山、海、市集與笑容,像電影片段一幕幕閃過。行李仍舊沉重,但內心卻前所未有地輕盈。原來,旅行從來不只是離開,而是讓我在回來的路上,看見了真正的自己。
如果題目是「跑步比賽」,可以這樣首尾圓合:
✦ 開頭(黃昏):
夕陽將操場染成金紅色,白線畫出的跑道乾淨整齊。選手們在場邊做著暖身,我也隨著節奏拉筋、深呼吸。心跳有點快,不知道是緊張還是期待。觀眾席開始熱鬧起來,耳邊傳來隊友的加油聲,我站上起跑線,握緊拳頭,告訴自己:「這一場,我一定要全力以赴。」
✦ 結尾(傍晚):
華燈初上,賽事早已結束,觀眾散去,跑道空蕩而寧靜。我坐在草地上,汗水沿著臉頰滑落,雙腿像灌了鉛般沉重,但內心卻有種踏實的平靜。比賽結果不是我最在意的事了,因為我知道,那一圈圈堅持下來的腳步,是我自己跟自己真正的較量。輸贏之外,我學會了相信自己的步伐。
三、實戰演練:用情境法書寫全文
當練習完開頭與結尾的呼應後,我們可以進階一點,試著讓學生鋪陳全文。諸如主題是「大隊接力的最後一棒」,可以這麼寫:
第一段|賽前的壓力
操場邊,陽光刺眼,汗水順著額角滑落。我站在接力區,看著隊友們一棒接一棒奔馳,心跳聲蓋過了耳邊的歡呼。我是最後一棒,勝負的關鍵,壓力像千斤重壓在肩上。腳下的跑道灼熱,卻不及我內心的焦躁與緊繃。我深吸一口氣,準備迎接那象徵責任的接力棒。
第二段|奔跑中的回憶與掙扎
接力棒入手的那一刻,整個操場的聲音彷彿遠去,只剩下風聲與心跳。我衝了出去,腳步踉蹌了一下,卻立刻調整節奏。就在這短短的直線上,腦中閃過無數畫面。記得剛開始練習時,我總是跑得比別人慢,常常成為被責怪的對象。也曾經懷疑自己是否真的適合這個位置,甚至想過放棄。可是,每次練完後隊友拍拍我肩說:「沒關係,我們一起進步」,那些話像是小火苗,慢慢點亮我的信心。一次次的早起練習、一次次的跌倒後再站起,讓我從不敢接棒的膽小鬼,變成今天這個咬牙衝刺的人。 現在,我不再是拖慢速度的人。我能感受到腳底的力量,能清楚知道每一步該怎麼擺動。這一棒,不只是為了班級,更是為了那個一路跌跌撞撞成長的自己。
第三段|即將抵達終點的頓悟
終點線越來越近,耳邊的加油聲再次湧入,那是同學們為我吶喊的聲音。我的腿已經快跑不動了,但心中卻浮現一股熟悉的感覺——不是壓力,而是一種,終於可以全力以赴的決心。我想起教練曾說:「最後一棒不是最快的跑者,而是最能扛壓力的人。」我終於明白了,這個位置不是懲罰,而是信任。因為我經歷過失敗,才懂得堅持的重量;因為曾經懷疑過自己,才能更珍惜此刻全速奔跑的自己。 風在耳邊呼嘯,腳步越來越重,但我沒有減速。我感覺到身體在燃燒,每一滴汗水都是過去努力的證明。就在最後幾步,我幾乎是用盡全身的力量衝過終點。那一瞬間,世界靜止了,我知道,不論輸贏,我已經贏過過去那個懦弱的自己。
第四段|賽後的釋然
我氣喘吁吁地站在終點線後,夕陽斜斜地照在操場上,操場仍是那片熟悉的紅色跑道,卻不再讓我感到害怕。身旁傳來隊友們的掌聲與擁抱,笑聲在空氣中回蕩。我低頭看著手中仍微微發燙的接力棒,輕輕笑了。原來真正重要的,不只是結果,而是我終於,敢接下這一棒。
四、評語與建議
(一)評語
第一,結構完整,層次分明。採用四段式寫法,首尾呼應,符合「情境法」技巧。時間軸明確:由賽前 → 跑步中 → 接近終點 → 賽後,形成完整的起承轉合,讀起來流暢自然。
第二,情境描寫具體,畫面感強。開頭的「操場邊、陽光刺眼、汗水順著額角」等描寫讓人彷彿置身現場。奔跑時的「風聲、腳步、呼吸」細節描寫,讓讀者能感受到緊張與努力的氣氛。
第三,情感真摯,富含成長歷程。將「最後一棒」的壓力轉化為自我成長的歷程,呼應了主題,也讓文章更有深度。特別是在第二、第三段,跑步過程中穿插過去訓練的辛苦與自我懷疑,讓人物更立體、有層次。此外,開頭說「我是最後一棒,壓力像千斤重」,結尾卻能「笑著看著手中接力棒」,展現從緊張到釋然的心境轉變,非常符合「情境法」的精髓。
(二)建議
1. 情境首尾的景色呼應可以更明顯。雖然首尾都在操場上,但若能在結尾加入一些更明確的場景對比(例如:開頭是「操場刺眼灼熱」,結尾是「夕陽灑在操場,溫柔沉靜」),會讓「首尾情境」的連貫性更具畫面與詩意。
2. 細節再精緻一點,會更有感染力。比如「我站在接力區」這類語句,可以換成更具畫面感的動作描寫,例如「我輕壓著膝蓋,雙眼緊盯著前方即將衝來的隊友」等等,能讓角色動作更生動。
3. 結尾情感若能再昇華一層,會更有餘韻。「原來真正重要的,是我敢接下這一棒」已經不錯了,但可以進一步昇華為:「而我知道,人生的每一棒,也都值得我全力以赴。」會讓讀者留下更深的思考與感動。
以上就是利用範文〈鬼頭刀〉,進行作文開頭結尾「情境法」的訓練步驟,與讀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