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守護黑面琵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黑面琵鷺應該是台灣前幾知名的保育動物。依稀有點印象小時候就曾經聽過因民眾槍殺黑面琵鷺而鬧大的新聞事件,雖然回顧這起事件,「槍殺」這點現在回想起來好像有點超現實,那時候有這麼容易出現槍殺事件嗎?或者正是槍殺增加了整起事件的矚目程度?但在那個新聞還沒有24小時輪播的時代,能夠佔上一角新聞版面好像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指標性。要是在現代發生這件事,新聞大概會黑面琵鷺就可以做三節,殺鳥兇手再做個兩節,然後連兇手平常愛吃甚麼,殺鳥是不爽牠吃魚還是想打野味都會報導個一清二楚,轉頻道無時無刻就會看到黑面琵鷺的畫面出現在電視左側。跑遠了,忍不住還是嘴了一下新聞。

看電影剛開頭才想起台灣也曾有過這些時刻,當街殺老虎取心取膽,或是小時候比較有印象的是華西街殺蛇,整條街都是蛇肉湯,生飲蛇血之類的店面。突然發現我小時候就去逛過看過這些場景,那時候好像也沒人在意這種場景該不該有分級制度。倒是隨年代演進,某些意識抬頭了,社會卻也添加更多限制了。

電影描述的角度有點像黑面琵鷺是台灣環保意識抬頭的開端,到底有多少成分是因此而起我不太記得了。不過以非人類因素阻止開發這點來說這應該無疑是個里程碑,甚至促進後來成立台江國家公園,再對比今天當街殺虎已經是都市傳說,華西街蛇肉店也已經關光了,甚至搭著最近蛋價議題,我才知道還有人道雞蛋這種分別,我們看待人類以外物種的眼光的確是與以往大不相同了。

不過,相較於前陣子《山椒魚來了》裡的山椒魚,牠們悠然生活在台灣的高山峻嶺間,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主要棲地在沿海濕地的黑面琵鷺,或許對人民來說就有點侵門踏戶的意味在了。沿海濕地是人類易觸及的開發場域,台灣又是這麼個寸土寸金的海島,與海爭地都來不及了,更何況是群飛來飛去居無定所的鳥?雖然一開始黑面琵鷺主棲息地在曾文溪出海口,而現今也將該區域劃分為國家公園,但隨著黑面琵鷺保育有成,從三十多年前全球不到三百隻,到今日全球已達六千多隻的狀態,雖然仍舊是瀕危物種,可是確實增加的族群數量也讓他們的分布範圍開始擴張。接下來這段就是我覺得非常微妙的地方了,牠們開始往嘉義、高雄的濕地發展,甚至在嘉南地區,開始會以人類構築的魚塭作為棲息地。

在銀幕上看著黑面琵鷺飛翔的姿態,我深刻感受到生物應該是自由的,尤其是一大群飛在空中,隨著配樂的襯托,牠們好像在空中譜出音樂的波動,那個景象非常壯觀而且美麗,但是想到牠們生活在人為的魚塭,這就多了一絲說不出的諷刺感。原先這些地可能只是個相對貧脊的沼澤、濕地,人類介入後開發成魚塭,也代表此處成為充足的食物來源,所以更加吸引了黑面琵鷺的移居。或許曾經有段人鳥共生取得平衡點的時光,但當人類為了利益而打破這個平衡,就會凸顯這個共生關係的不穩定性。電影中引用南韓、日本、中國東北的例子,描述他們為了讓黑面琵鷺有個穩定棲息地付出了怎樣的努力,甚至南韓還細心的打造人工島,還幫牠們蒐集築巢的材料,對比台灣更動了魚塭的用途,影響了黑面琵鷺的生活區域。不過忍不住稍微尖銳地問一句,這些魚塭當初建造的目的不就是人類自己要用的嗎,他們不是為了黑面琵鷺打造這些設施的吧?

而當劇情進展到當地魚塭推動轉型,開始將一些原本的魚塭改造成整片整片的太陽能發電板時,我真的止不住臉上浮現的笑意。以前想開發濕地的是邪惡大型重工業,曾經將濕地劃作私人魚塭的是貪婪的漁民,過去總能輕鬆找到明確的目標來集結力量打擊。但當問題一步步往根源前進時,現在的打擊對象變成了誰呢?阻礙人類發展的左膠環保團體嗎?環團,又是環團。旁白吳念真探問太陽能光電板設置是否有經過審慎評估的聲音顯得有點氣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yone Wang的沙龍
20會員
357內容數
嗨!歡迎來到呆丸趴! 我是呆丸,節目主要是分享我對於看過的電影、影集、漫畫、書籍等作品的感想, 偶爾也會分享一些諸如社會、科技等等社會議題的感想。 更新時間:每周三、六上午七點,這樣才是早安。
Dyone Wa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22
其實在打這篇文章的當下,總預算案已經三讀完,這個提案也通過了,但對於我旁觀了十幾年的這個組織,看到它以這種提案方式出現在視野中還是有點感嘆。這看起來有點像是火燒到自己頭上才知道痛,或許吧,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對於這個面向比較有接觸,才覺得自己好像可以稍微說點甚麼。
Thumbnail
2025/01/22
其實在打這篇文章的當下,總預算案已經三讀完,這個提案也通過了,但對於我旁觀了十幾年的這個組織,看到它以這種提案方式出現在視野中還是有點感嘆。這看起來有點像是火燒到自己頭上才知道痛,或許吧,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對於這個面向比較有接觸,才覺得自己好像可以稍微說點甚麼。
Thumbnail
2024/10/17
以為只是講述機器人扶養小野雁的故事,有著不難預測的橋段,展現群體接納邊緣人的過程,但沒想到動畫的劇情卻如此真摯動人。
Thumbnail
2024/10/17
以為只是講述機器人扶養小野雁的故事,有著不難預測的橋段,展現群體接納邊緣人的過程,但沒想到動畫的劇情卻如此真摯動人。
Thumbnail
2024/10/16
《黑白大廚》成功展現韓國文化輸出的實力,透過百位廚師的對抗,展現料理創意與技藝,並以韓式飲食文化為核心吸引觀眾。節目透過巧妙設計的階級感與賽制,讓觀眾深感緊張刺激,同時推廣韓國美食。評審白種元與安成宰的對比,增添了節目的趣味性,兩位評審對料理的不同評價標準,也反映了韓國對本土文化的強烈認同感。
Thumbnail
2024/10/16
《黑白大廚》成功展現韓國文化輸出的實力,透過百位廚師的對抗,展現料理創意與技藝,並以韓式飲食文化為核心吸引觀眾。節目透過巧妙設計的階級感與賽制,讓觀眾深感緊張刺激,同時推廣韓國美食。評審白種元與安成宰的對比,增添了節目的趣味性,兩位評審對料理的不同評價標準,也反映了韓國對本土文化的強烈認同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這裡除了可以常常看到,白鷺鷥悠哉的在田裡尋找食物,成群的鳥群逆向飛行的風景,也是在都市見不到的圖畫。 據說人類因為趕著進化,才沒能讓翅膀跟隨。
Thumbnail
在這裡除了可以常常看到,白鷺鷥悠哉的在田裡尋找食物,成群的鳥群逆向飛行的風景,也是在都市見不到的圖畫。 據說人類因為趕著進化,才沒能讓翅膀跟隨。
Thumbnail
在台灣非常知名的保育類動物, 三、四十年來的保育雖然讓族群數量回升, 但似乎也帶來一些更進階的問題。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在台灣非常知名的保育類動物, 三、四十年來的保育雖然讓族群數量回升, 但似乎也帶來一些更進階的問題。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不論是台灣小鯢,亦或是默默為這片土地付出的生態保育與研究人員,他們都是我們彌足珍貴的「台灣特有種」。
Thumbnail
不論是台灣小鯢,亦或是默默為這片土地付出的生態保育與研究人員,他們都是我們彌足珍貴的「台灣特有種」。
Thumbnail
週六下午,趁著好天氣,到大安森林公園走走,來探望鳥朋友。人潮人往,走了大半圈,終於看到一隻黑冠麻鷺,不若平常日或下雨天,反而可以看到更多牠們的蹤跡,甚至還能看到一群白鷺在草坪上互相追逐。仔細觀察牠,走路一拐一拐地,原來左腳的跗蹠骨好像受到感染,整個腫起來,站立的時候,僅能金雞獨立。 這幾年在大台北各
Thumbnail
週六下午,趁著好天氣,到大安森林公園走走,來探望鳥朋友。人潮人往,走了大半圈,終於看到一隻黑冠麻鷺,不若平常日或下雨天,反而可以看到更多牠們的蹤跡,甚至還能看到一群白鷺在草坪上互相追逐。仔細觀察牠,走路一拐一拐地,原來左腳的跗蹠骨好像受到感染,整個腫起來,站立的時候,僅能金雞獨立。 這幾年在大台北各
Thumbnail
黑冠麻鷺是近年來,公園和校園綠地,常見又不怕人的鳥類。比起麻雀、燕子等小型鳥,體型大上好幾倍的黑冠麻鷺,很容易成為注目的焦點。
Thumbnail
黑冠麻鷺是近年來,公園和校園綠地,常見又不怕人的鳥類。比起麻雀、燕子等小型鳥,體型大上好幾倍的黑冠麻鷺,很容易成為注目的焦點。
Thumbnail
《黑熊蒔光》 台灣黑熊是台灣唯一原生的熊類,具有獨特的保育和文化的價值,其存續被視為生物多樣性的指標,代表生態環境的完整狀況和恢復力。簡單來說,當面臨人類活動的過度干擾時,指標動物將是地球上最先消失的物種之一。 就跟我們生活中的周遭環境一樣,小花小草雖然未必起眼,都是上天的傑作,值得關注與欣賞。
Thumbnail
《黑熊蒔光》 台灣黑熊是台灣唯一原生的熊類,具有獨特的保育和文化的價值,其存續被視為生物多樣性的指標,代表生態環境的完整狀況和恢復力。簡單來說,當面臨人類活動的過度干擾時,指標動物將是地球上最先消失的物種之一。 就跟我們生活中的周遭環境一樣,小花小草雖然未必起眼,都是上天的傑作,值得關注與欣賞。
Thumbnail
工作時,雙螢幕上總有一個視窗開著,往往都是鳥類觀察計畫的直播,像是大安森林公園的鳳頭蒼鷹、蜂鷹以及國外像是正面呆到好笑,側面卻帥到威猛的白頭海雕。 但物競天擇,所以動物界隨著食物鏈必須增加產卵來提高存活率,可是最殘忍的還是人類。 這還沒完。
Thumbnail
工作時,雙螢幕上總有一個視窗開著,往往都是鳥類觀察計畫的直播,像是大安森林公園的鳳頭蒼鷹、蜂鷹以及國外像是正面呆到好笑,側面卻帥到威猛的白頭海雕。 但物競天擇,所以動物界隨著食物鏈必須增加產卵來提高存活率,可是最殘忍的還是人類。 這還沒完。
Thumbnail
大家在公園時因為常看到有葫蘆形的嘴巴,就認為是黑面琵鷺,但是有很多鳥都是有葫蘆形的嘴巴,所以這篇文章帶大家認識,都是葫蘆形嘴的黑面琵鷺和白琵鷺,我們一起來看牠們的差異吧!
Thumbnail
大家在公園時因為常看到有葫蘆形的嘴巴,就認為是黑面琵鷺,但是有很多鳥都是有葫蘆形的嘴巴,所以這篇文章帶大家認識,都是葫蘆形嘴的黑面琵鷺和白琵鷺,我們一起來看牠們的差異吧!
Thumbnail
最近自保社推動清大校內的野生動物救傷,曾經接獲通報紅嘴黑鵯、黑冠麻鷺、赤腹松鼠、燕子、麻雀,有些由我們接手送往獸醫院後照顧,有些指點發現者自己送去獸醫院或交由志工,有些在獸醫院安樂死,隨著不斷提供協助,私訊粉專求助的人越來越多,但我心裡總有一個疑慮,就是我到底該不該插手?
Thumbnail
最近自保社推動清大校內的野生動物救傷,曾經接獲通報紅嘴黑鵯、黑冠麻鷺、赤腹松鼠、燕子、麻雀,有些由我們接手送往獸醫院後照顧,有些指點發現者自己送去獸醫院或交由志工,有些在獸醫院安樂死,隨著不斷提供協助,私訊粉專求助的人越來越多,但我心裡總有一個疑慮,就是我到底該不該插手?
Thumbnail
紀錄片《黑熊來了》是一部以環保和野生動物保育為主題的紀錄電影,並以多年就從國外回國著手研究黑熊生態的黃美秀團隊的實際山間研究紀錄為主,講述關於黑熊保育和研究內容,紀錄片從拍攝許多結合山林美學和都市人難見的台灣山間黑熊的來回倩影,影像珍貴。
Thumbnail
紀錄片《黑熊來了》是一部以環保和野生動物保育為主題的紀錄電影,並以多年就從國外回國著手研究黑熊生態的黃美秀團隊的實際山間研究紀錄為主,講述關於黑熊保育和研究內容,紀錄片從拍攝許多結合山林美學和都市人難見的台灣山間黑熊的來回倩影,影像珍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