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守護黑面琵鷺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黑面琵鷺應該是台灣前幾知名的保育動物。依稀有點印象小時候就曾經聽過因民眾槍殺黑面琵鷺而鬧大的新聞事件,雖然回顧這起事件,「槍殺」這點現在回想起來好像有點超現實,那時候有這麼容易出現槍殺事件嗎?或者正是槍殺增加了整起事件的矚目程度?但在那個新聞還沒有24小時輪播的時代,能夠佔上一角新聞版面好像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指標性。要是在現代發生這件事,新聞大概會黑面琵鷺就可以做三節,殺鳥兇手再做個兩節,然後連兇手平常愛吃甚麼,殺鳥是不爽牠吃魚還是想打野味都會報導個一清二楚,轉頻道無時無刻就會看到黑面琵鷺的畫面出現在電視左側。跑遠了,忍不住還是嘴了一下新聞。
看電影剛開頭才想起台灣也曾有過這些時刻,當街殺老虎取心取膽,或是小時候比較有印象的是華西街殺蛇,整條街都是蛇肉湯,生飲蛇血之類的店面。突然發現我小時候就去逛過看過這些場景,那時候好像也沒人在意這種場景該不該有分級制度。倒是隨年代演進,某些意識抬頭了,社會卻也添加更多限制了。
電影描述的角度有點像黑面琵鷺是台灣環保意識抬頭的開端,到底有多少成分是因此而起我不太記得了。不過以非人類因素阻止開發這點來說這應該無疑是個里程碑,甚至促進後來成立台江國家公園,再對比今天當街殺虎已經是都市傳說,華西街蛇肉店也已經關光了,甚至搭著最近蛋價議題,我才知道還有人道雞蛋這種分別,我們看待人類以外物種的眼光的確是與以往大不相同了。
不過,相較於前陣子《山椒魚來了》裡的山椒魚,牠們悠然生活在台灣的高山峻嶺間,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主要棲地在沿海濕地的黑面琵鷺,或許對人民來說就有點侵門踏戶的意味在了。沿海濕地是人類易觸及的開發場域,台灣又是這麼個寸土寸金的海島,與海爭地都來不及了,更何況是群飛來飛去居無定所的鳥?雖然一開始黑面琵鷺主棲息地在曾文溪出海口,而現今也將該區域劃分為國家公園,但隨著黑面琵鷺保育有成,從三十多年前全球不到三百隻,到今日全球已達六千多隻的狀態,雖然仍舊是瀕危物種,可是確實增加的族群數量也讓他們的分布範圍開始擴張。接下來這段就是我覺得非常微妙的地方了,牠們開始往嘉義、高雄的濕地發展,甚至在嘉南地區,開始會以人類構築的魚塭作為棲息地。
在銀幕上看著黑面琵鷺飛翔的姿態,我深刻感受到生物應該是自由的,尤其是一大群飛在空中,隨著配樂的襯托,牠們好像在空中譜出音樂的波動,那個景象非常壯觀而且美麗,但是想到牠們生活在人為的魚塭,這就多了一絲說不出的諷刺感。原先這些地可能只是個相對貧脊的沼澤、濕地,人類介入後開發成魚塭,也代表此處成為充足的食物來源,所以更加吸引了黑面琵鷺的移居。或許曾經有段人鳥共生取得平衡點的時光,但當人類為了利益而打破這個平衡,就會凸顯這個共生關係的不穩定性。電影中引用南韓、日本、中國東北的例子,描述他們為了讓黑面琵鷺有個穩定棲息地付出了怎樣的努力,甚至南韓還細心的打造人工島,還幫牠們蒐集築巢的材料,對比台灣更動了魚塭的用途,影響了黑面琵鷺的生活區域。不過忍不住稍微尖銳地問一句,這些魚塭當初建造的目的不就是人類自己要用的嗎,他們不是為了黑面琵鷺打造這些設施的吧?
而當劇情進展到當地魚塭推動轉型,開始將一些原本的魚塭改造成整片整片的太陽能發電板時,我真的止不住臉上浮現的笑意。以前想開發濕地的是邪惡大型重工業,曾經將濕地劃作私人魚塭的是貪婪的漁民,過去總能輕鬆找到明確的目標來集結力量打擊。但當問題一步步往根源前進時,現在的打擊對象變成了誰呢?阻礙人類發展的左膠環保團體嗎?環團,又是環團。旁白吳念真探問太陽能光電板設置是否有經過審慎評估的聲音顯得有點氣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6會員
320內容數
嗨!歡迎來到呆丸趴! 我是呆丸,節目主要是分享我對於看過的電影、影集、漫畫、書籍等作品的感想, 偶爾也會分享一些諸如社會、科技等等社會議題的感想。 更新時間:每周三、六上午七點,這樣才是早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yone Wa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電影】噩夢輓歌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電影】我的鯨魚老爸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閒聊】有人工智慧以後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韓劇】黑暗榮耀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紀錄片《此生如鴿》|幸運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就注定與幸福無緣?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選擇記住的童年事件,是有特定意圖的,不要由經驗來決定自我,而是要由我們來賦予經驗意義。 知名諜報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將父親根植在他血液裡的「賊性」,轉化為情治工作的特別能力,與寫作上豐富的材料,生命給他一手爛牌,但他把它翻轉成一場好局,真是超級強大的!
Thumbnail
avatar
亭安 Ann Lin
2024-06-07
紀錄片《最後的樂器維修師》|不只維修樂器,也維修人生的樂器維修工場非常動人的紀錄片,如果你的淚點不高的話,觀看前,請一定要先備妥手帕衛生紙。
Thumbnail
avatar
亭安 Ann Lin
2024-03-16
紀錄片《奶奶跟外婆》|放屁也很可愛,看了忍不住讓人嘴角上揚的開心阿嬤紀錄片高齡93歲的奶奶,與83歲的外婆張麗華,她們同住的生活,就跟我們的長輩們差不多,每天做簡單的家務、煮食,一起吃飯、睡覺,討論新的一天要做什麼,埋怨一下對方放的屁很臭......超可愛的!可愛到,光是看到短短一分多鐘的預告片,就讓我忍不住為了她們,掏出信用卡訂閱迪士尼頻道的串流。
Thumbnail
avatar
亭安 Ann Lin
2024-03-10
紀錄片《金門》(Island in between)|純粹懷舊,無關政治 第一次看《金門》的感覺是熟悉,熟悉到會很疑惑,這些內容很特別嗎?第二遍、第三遍看時,我努力把自己的視角抽離,試著用西方人的角度看這部作品時,忽然明白,我的習以為常,卻可能是西方人眼中的非比尋常,尤其是那很難以形容的,幾乎已經深入我們血液裡的「in between」情節。
Thumbnail
avatar
亭安 Ann Lin
2024-03-09
第二屆花蓮縣百大伴手禮LINE禮物「花蓮禮好」專區上線 包裝設計人氣獎網路票選持續中 圖 : Line禮物專區圖像識別。 【李婉如/ 報導】第二屆花蓮縣百大伴手禮經過專家實體評選與民眾網路投票的徵選賽制,從食品類一般食品組、傳統在地點心組及創新食品組與非食品類組中決選出共16個金質獎與84個優等獎,詳細名單已於活動官網與粉絲團公告。 花蓮縣政府為行銷推廣「花蓮禮好」伴手禮
Thumbnail
avatar
時尚品味生活誌
2024-01-26
紀錄片《遠征幸福》│幸福是理解挫折是過程中的必然,仍願意攜手共同克服前進 《遠征幸福》有美麗得讓人神往的美、加風景,透過Felix與Mogli的鏡頭與配樂,即使隔著螢幕,也幾乎能感同身受旅行的美好,隨著旅行的時間拉長之後,旅程中的風景新鮮不再,讓人動容的反而是平凡的日常,Felix、Mogli與Rudi「兩大一小」的相處,他們之間時時刻刻,彼此之間的相知相愛相惜。
Thumbnail
avatar
亭安 Ann Lin
2021-03-08
《神殿》台灣首部木林紀錄片《神殿》是第一支台灣探討木林和對於台灣特有種巨木群所探討的紀錄電影,以研究人員實際的測量、林務員和原住民等古老的人林共存和自然哲學等探討,親身走進台灣高海拔山區的巨木林地之中,造訪這千年台灣土地的守護神,也第一次將台灣二十多年林木考察資料公佈出來,讓大家見到台灣之美。
Thumbnail
avatar
陸坡 (LUPO)
2020-10-26
紀錄片筆記:獻給米其林的生命貴客一部不只是單純紀錄片,反而更像劇情片的紀錄片。 在短短一個半小時中,我們看見一個人的低潮、考驗、無奈……等對於未知未來的恐慌,以及在犧牲所有生活品質、家庭情感、社交圈子後,終於完成的夢想。 沒有所謂的死板板、老掉牙的教條,卻在一個原生家庭的悲劇發生後,透過家政老師─露絲的鼓勵、引導之下,名廚柯提斯從
avatar
趙啟弦
2019-05-05
紀錄片筆記:我們的青春,在台灣什麼樣的社會運動,才算是成功的社會運動?或者,什麼樣的社會運動,才算有價值與完美的社會運動?這部紀錄片,並未給出一個正確的解答。 但……沒有答案,並不代表就不值得觀看,只因藉由這部紀錄片,我們可以省思在運動之後,這個社會是否得到了什麼?改善了什麼?前進了什麼?還是什麼也沒有,只是一段激情之後換來一股
avatar
趙啟弦
2019-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