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貓舌頭怕燙,那我就是貓耳朵,怕吵—從《聆聽寂靜》尋寧靜的難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重要的不是你處於何種狀態,而是你創造出何種狀態。
在兩年前寫厄凌・卡格的《就是走路》前,我最想寫的就是這本《聆聽寂靜》。身為一個高敏人,其實我對聲音非常敏感。小至水龍頭沒有拴緊的水滴聲,都可以讓在臥房的我略微抓狂。(延伸閱讀:「生命就是一段漫長的步行」——展開人生旅途的刻意繞路,重獲心靈自由的方法「就是走路」)
如果說貓舌頭是怕燙,那我就是貓耳朵,怕聲響
所以當厄凌・卡格想要討論「寂靜」的時候,我是無條件加入他的寂靜神教。他用諸多篇幅告訴讀者所謂的「寂靜」是什麼概念,為什麼會有人害怕「寂靜」,但實際上「寂靜」可以為我們帶來多美好的精神境界。我就像是找到自己的戒酒會一樣,毫不猶豫地奔向厄凌・卡格的懷抱。
在談書之前,想要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說這本書。我在書店看到「聆聽寂靜」四個字時,覺得出版社非常大膽。都說每樣商品都是為了解決消費者的痛點,「寂靜」應該不是現代人想要被解決的痛點,不,更準確地來說,人們想被解決的是「混亂」,而不是思考自己需要「寂靜」。這也是為什麼所有告訴讀者,諸如高效生活、高效工作、高效學習的書如此暢銷,因為我們正處在一片混亂當中。
什麼是寂靜,何處可尋?寂靜為何如此重要
一方面我又很喜歡這本書的書名,不從消費者角度出發,從倡議一種新生活的角度出發。去聆聽你生活的一方寂靜。這很不容易。
厄凌・卡格說,很多人害怕寂靜,因為他們認為寂靜很無聊。或者,寂靜更多時候和孤單、悲傷劃上了等號。所以身為提倡「寂靜主義」大師的他,正是要來向讀者揭露「寂靜」的好處(和《就是走路》一樣,以走路做為一種新生活的倡議)。
現在你可以開始回想自己的一天,如果只是要你坐在那什麼事都不做、不想,是不是就覺得渾身不對勁(甚至都不需要叫你冥想)。這就是現代人的寫照,也是德國社會學家韓秉哲在《倦怠社會》裡提到的,作為積極的現代人,我們已經被養成積極向上的產物,好像不產出我們就是沒有產能的廢物。
人類的所有問題,都源自人無法獨自一人安靜地待在房間裡。—法國哲學家,巴斯卡(Blaise Pascal)
厄凌・卡格更是在這本書裡頭提到,我們正處於噪音年代 ,根據哈佛大學的實驗結果,比起自己在房間裡安靜十五分鐘,受測者更希望接受電擊縮短獨處的時間。由此可見,和自己獨處是多令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事情。
最近的我試著在找回生活的寧靜,包括不再時刻想著工作與產出,減少手機使用時間,還給自己更多寂靜的片刻,慢慢的,你就會可以釐清生活中很多事情是不必要的,慢慢的,就會像奧利佛・柏克曼在《人生四千個禮拜》裡頭說的,面對時間的有限性,發現生命中對自己真正至關重要的事情。
你問我成功辦到了嗎?當我正坐在這裡寫著這篇文章,就代表我正在寂靜後,思考對自己什麼是重要的路上了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周周選書BA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週一更,為一本書抽一張塔羅牌,以對照互文的方式來理解更深層的塔羅牌義,希望在這篇文章裡,你也能看到適合你運用的牌義。 為了準備專訪近期出版第二本長篇小說《葉有慧》的新生代作家張西,我花上兩天的時間把新作看完,閱讀的過程不時停下來抄寫金句,同時也被好幾個段落給感動。(延伸閱讀:「在長篇小說中,我還不
和朋友報名關於行星廟陷與旺弱的占星宮位課程,課堂上,老師用一種稱之為「宇宙誕生圖」的方式來重新詮釋星盤上的十二宮位。
一週一更,為一本書抽一張塔羅牌,以對照互文的方式來理解更深層的塔羅牌義,希望在這篇文章裡,你也能看到適合你運用的牌義。 為了準備專訪近期出版第二本長篇小說《葉有慧》的新生代作家張西,我花上兩天的時間把新作看完,閱讀的過程不時停下來抄寫金句,同時也被好幾個段落給感動。(延伸閱讀:「在長篇小說中,我還不
和朋友報名關於行星廟陷與旺弱的占星宮位課程,課堂上,老師用一種稱之為「宇宙誕生圖」的方式來重新詮釋星盤上的十二宮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探討現代社會中的人心與自省的重要性,反映出生活中的困難與心靈的迷失。透過雷聲的隱喻,揭示出在表面繁華背後,許多人面對自身的懷疑與矛盾。強調在這快速變動的世界中,重新找回心靈的智慧與內省的重要性,以免成為無知的猿猴,淹沒於世俗的利益與恐懼之中。
Thumbnail
最近常常心浮氣躁,不想社交,也拒絕社交,只想一個人安安靜靜待在家裡,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做。
Thumbnail
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人喜歡去森林裡,聽見不是人的聲音,那究竟是什麼呢?
Thumbnail
10-34 探索的通道 在這個繁忙的世界裡,我們總是被各種聲音所包圍:家人的期望、朋友的建議、社會的標準。然而,其中最重要的聲音,卻是我們內心深處的那個——那個不怕瘋狂、不怕不切實際的聲音,信任自己內在的聲音,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當自己願意選擇相信自己,並且不管他人怎麼說,其實就是在選擇活出真
前言 小時候許的願望,總有一個會是能夠一直快快樂樂。等到獨立生活後,才漸漸地發現,比起一直快快樂樂,我其實更希望能時時感到平靜。 而這本書正是由內而外的帶領你找到自己的平靜! 裡面有很多實際可以運用的方法、可以練習的技巧。令我覺得驚訝的是書中其實涵蓋了很廣的生活的面向,像是生活、職場、人生意義,
Thumbnail
我們若每天將自己活成像機器人而不自知,甚至不知道為什麼面對一成不變的每天,竟會感到如此無力和厭倦就是想逃,卻邁不開步伐…… 正如譯者劉清彥老師所說「我們應該像書中的主角,在生活周遭覓得一處屬於自己的沙灘、綠洲或樹林,隨時可以潛溜進去,讓燥熱煩悶的心獲得暫時的清涼舒爽,也找回原本的自己。」
剛抽菸的時候,聽見汽車聲沙沙地摩擦著下過雨柏油路的聲音,環繞著我的那份寂靜,是那樣的格外動人。我想著:在這些美麗動人的自我時刻,還能持續嗎?
Thumbnail
透過分享挪威探險家卡格的《聆聽寂靜》帶領讀者體會寂靜的奧義,書籍內容精簡深刻,激勵人們在煩囂的世界中找到寧靜。另外,作者透過「一頁共鳴」的方式分享和朋友一同書中所引起的觸動和共鳴。同時也邀請大家收聽關於「直覺共鳴力」的機制的 Podcast。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從低潮、厭世情緒中尋找自我照顧方式的書寫。文中分享如何從壓力和挫折中找到新的生活方式,以及如何改變思維方式以提升生活品質。文章中還提到了一本名為《低潮整理術》的書,勻勻閱讀後,引發共鳴並親身實踐,大大推薦這本書非常受用,所以想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探討現代社會中的人心與自省的重要性,反映出生活中的困難與心靈的迷失。透過雷聲的隱喻,揭示出在表面繁華背後,許多人面對自身的懷疑與矛盾。強調在這快速變動的世界中,重新找回心靈的智慧與內省的重要性,以免成為無知的猿猴,淹沒於世俗的利益與恐懼之中。
Thumbnail
最近常常心浮氣躁,不想社交,也拒絕社交,只想一個人安安靜靜待在家裡,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做。
Thumbnail
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人喜歡去森林裡,聽見不是人的聲音,那究竟是什麼呢?
Thumbnail
10-34 探索的通道 在這個繁忙的世界裡,我們總是被各種聲音所包圍:家人的期望、朋友的建議、社會的標準。然而,其中最重要的聲音,卻是我們內心深處的那個——那個不怕瘋狂、不怕不切實際的聲音,信任自己內在的聲音,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當自己願意選擇相信自己,並且不管他人怎麼說,其實就是在選擇活出真
前言 小時候許的願望,總有一個會是能夠一直快快樂樂。等到獨立生活後,才漸漸地發現,比起一直快快樂樂,我其實更希望能時時感到平靜。 而這本書正是由內而外的帶領你找到自己的平靜! 裡面有很多實際可以運用的方法、可以練習的技巧。令我覺得驚訝的是書中其實涵蓋了很廣的生活的面向,像是生活、職場、人生意義,
Thumbnail
我們若每天將自己活成像機器人而不自知,甚至不知道為什麼面對一成不變的每天,竟會感到如此無力和厭倦就是想逃,卻邁不開步伐…… 正如譯者劉清彥老師所說「我們應該像書中的主角,在生活周遭覓得一處屬於自己的沙灘、綠洲或樹林,隨時可以潛溜進去,讓燥熱煩悶的心獲得暫時的清涼舒爽,也找回原本的自己。」
剛抽菸的時候,聽見汽車聲沙沙地摩擦著下過雨柏油路的聲音,環繞著我的那份寂靜,是那樣的格外動人。我想著:在這些美麗動人的自我時刻,還能持續嗎?
Thumbnail
透過分享挪威探險家卡格的《聆聽寂靜》帶領讀者體會寂靜的奧義,書籍內容精簡深刻,激勵人們在煩囂的世界中找到寧靜。另外,作者透過「一頁共鳴」的方式分享和朋友一同書中所引起的觸動和共鳴。同時也邀請大家收聽關於「直覺共鳴力」的機制的 Podcast。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從低潮、厭世情緒中尋找自我照顧方式的書寫。文中分享如何從壓力和挫折中找到新的生活方式,以及如何改變思維方式以提升生活品質。文章中還提到了一本名為《低潮整理術》的書,勻勻閱讀後,引發共鳴並親身實踐,大大推薦這本書非常受用,所以想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