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聖之路|裝備篇(10月底-12月初)
方格精選

朝聖之路|裝備篇(10月底-12月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走朝聖之路前,最令人費神的恐怕就是到底該帶什麼、穿什麼?該做什麼樣的準備。這個問題其實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該」要怎麼樣,因為季節、天氣、個人狀況通通都是不一樣且變動的。

希望透過經驗分享,能夠讓將啟程的同好們從中思考,怎麼準備更適合自己。

自己獨自上路,唯一難的就是要想盡辦法自拍,導致常常焦會對在地上。

自己獨自上路,唯一難的就是要想盡辦法自拍,導致常常焦會對在地上。

大概提一下,當時出發的背景和個人考量:

1.出發時間/路線:十月底、法國之路
估算自己慢慢走可能會花上38-40天,所以我也考量秋冬多雨和降雪的情形來準備衣物。但為了更瞭解氣候資訊,所以事前有爬文,接近出發日前剛好在國外版看網友分享近年氣候的統計分析,發現十月份比往年來的熱,預判會晚一點進入雪季。綜合自己的背負能力和氣候因素,我選擇的是洋蔥式穿法。
(Tips:做功課的時候,除了從社群、影音平台、網路文章汲取資料外,接近出發日我會利用Instagram從Hashtag&Story動態,觀察正在路上的人的穿著等)

2.平民版的輕量化
輕量化對我這個開過胸腔手術的人來說是蠻重要的,長期背負過重讓我的胸骨隱隱痠痛,基於友善對待自己,認清什麼是需要、什麼是想要,很重要。

沒有絕對正確的準備,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準備。
假掰如我,為了拍這張把東西又撈了出來。這不算是全部哦!有些東西懶得攤開

假掰如我,為了拍這張把東西又撈了出來。這不算是全部哦!有些東西懶得攤開

以下裝備清單,每一類結尾會附上我的使用心得&認為可以改善或注意的地方:

  • 衣著類:Gore-tex防水外套x1短袖排汗衫x1、長袖棉Tx1、貼身羊毛衣x2、刷毛中層衣x1、羽絨背心x1、運動壓縮褲x2、登山長褲x1、運動短褲x1、內衣x2、內褲x2、羊毛襪x2

1.Gore-tex不是萬靈丹:Gore-tex有它使用的極限,包括本身年限、使用保養的方式、水壓強度,都會影響其效果。這回沒有太多資金能買新裝備,遇上長時間飄雨時,裡面也會下小雨。(路上有人分享,說他一件迪卡儂雨衣闖天下沒這個問題,可參考。)

另一個常見問題,天氣冷、沒下雨但走著走著外套內層全都濕了?研判是運動時體內散發出熱濕氣,愈冷凝結所導致,由於發生多次很是困擾,便開始學習如何調整衣服,走熱後內層脫掉、休息時再穿上。(是我沒有穿衣的智慧...)

在路線上下雨伴隨大風是標配,路上遇到很多朋友穿gore-tex都照濕不誤,這個自己衡量吧~

在路線上下雨伴隨大風是標配,路上遇到很多朋友穿gore-tex都照濕不誤,這個自己衡量吧~

2.壓縮褲真的推薦,減少肌肉的震動後,腳真的比較不疲勞了!天天洗也易乾!
輕量羽絨背心也很常派上用場,尤其結束一天要去街上覓食的時候,輕便卻又兼具保暖,運動和休閒都適合。

  • 防水雨具類:登山雨衣、雨褲、背包雨衣

1.迪卡儂雨褲CP值高,沒有話說的讚,冷的時候直接當第二層褲子穿。
2.雨衣我帶的是某歐洲戶外品牌,洞開在肚子兩側,手能伸出來乍看方便,但雨水也一起從洞進來,千萬要帶那種像衣服一樣雙手套進去的。
3.雨衣套頭的地方通常不會有帽緣,但西班牙的風雨是打斜的,如果不想要分不清臉上是雨水還淚水,帶一個鴨舌帽在裡面會好些。

這款雨衣我用蠻久了,沒想到在台灣夠用,在西班牙如同廢物。

這款雨衣我用蠻久了,沒想到在台灣夠用,在西班牙如同廢物。

  • 鞋子:Salomon X RAISE 2 Goretex 中筒登山鞋、BEDROCK越野運動夾腳涼鞋

Salomon的鞋子真的很棒,很能應付當地野外的地形和氣候,走石子路腳一點也不通,腳底跟鞋墊的摩擦感很小,全程都沒長水泡!長距離徒步鞋子真的不要省

怎麼一趟回來變得像穿了十年的舊鞋

怎麼一趟回來變得像穿了十年的舊鞋

  • 包包:OSPREY KESTREL 48L、Hanchor 胸前包

貪小便宜買的便宜包包,差強人意沒什麼好批評的。但如果可以我會帶少一點公升數,包包背部面板的大小超過登機包尺寸,讓我這趟旅行不得不買托運行李。

小包真的很好用,如果能不捶打我的胃就100分了

小包真的很好用,如果能不捶打我的胃就100分了


Hanchor胸前包很好用也很好看,換個掛繩就變成能夠輕便外出的小包,非常推薦(路上甚至有許多外國朋友詢問)但它有一個隱形的缺點,只要裡面放了手機或有點重量,隨著步伐前後晃動時它會一直拍打胃的位置,偏偏長距離徒步一天拍打下來就超過六個小時,到後期我被拍得很不舒服,甚至想吐,只好把任何有重量的東西都放進背包裡。


  • 睡眠相關:4-19°C羽絨睡袋、黏土耳塞
體積小又保暖的羽絨睡袋真的好讚呀~

體積小又保暖的羽絨睡袋真的好讚呀~


本身不是怕冷的人,在台灣16°C都是短袖趴趴走,但在我去的這個季節睡袋很管用!庇護所提供的毯子我頂多當墊子隔絕寒氣,多數人不會想親膚接觸。想起曾經在一個高山上的庇護所,晚上接近零度下雨,房間的暖氣卻很薄弱,全身打冷顫。只能說有一個自己能安心躺下的小窩真是太幸福了!

打雷一樣睡得著的人,當然不用擔心。

打雷一樣睡得著的人,當然不用擔心。


順道分享,一定很多人不認識黏土耳塞。他是一種具有可塑性的矽膠,通常像揉麵團那樣,揉成一個塔狀塞進耳道裡,比較沒有異物感。

本來也不認識,是很會打呼的同事送我的(他通常準備給出差睡同一間房的人,好有良心~)


  • 配件:遮陽帽、毛帽、圍脖、水壺、登山杖、頭燈
  • 盥洗類:迪卡儂防水收納袋、S型掛勾、迪卡儂快乾浴巾、清潔沐浴品

防水收納袋、塑膠袋自己覺得很必要,許多公共浴室的設置沒有掛勾或有掛勾但沒有乾濕分離,想像一下如果沒有準備這些又不想要全部東西都葬送到洗澡水裡,那就要有裸體走出去的勇氣。

  • 藥品類:胃藥、瀉藥、消炎藥、抗生素、藥用貼布、百靈油、OK繃、優碘棉片、眼藥膏、個人藥品

其實除了個人藥品外,我的所有藥幾乎都是在路上救人用,也算是另類的國民外交。在此特別推薦眼藥膏,通常大家都會忽略眼疾,這一趟我就用它幫忙了一位眼睛腫到看不見路的台灣朋友。眼藥膏小小條不到10克重,但不僅能解決眼疾,皮膚傷口也都能擦。

  • 電子用品:隨身相機、各種充電線、行動電源
  • 雜物類:山楂糖(國民外交用)、太陽眼鏡、隱形眼鏡、手機用隨身碟、耳機、行李鎖、錢包、腰包、大別針、筆、國外sim卡

1.山楂糖是我這次選擇的國民外交紀念品,看中它很輕便、很台、跟西方食物的風味有很大的差異又能講故事、開話題,而且竟然多數人吃完都很喜歡?

2.也是看別的網友推薦了別針,帶了覺得很不錯用!像是有時候突然要換sim卡或把衣物晾曬在背包上等狀況,反正很輕用不到掛著就好。

  • 出國必備證件:護照、保險證明


以上就是我的裝備分享,希望大家還是以自身的考量為主,他人的經驗為輔。最後就算有一點失誤也沒關係,人生沒有必要嚇自己,朝聖之路上有的是人情味、各種用品店(錢拿來?)你會常常地體會到互助分享的精神,祝你有個美好的旅程!

"Go at your own pace,it's OKAY to rest.
This is not a competition."
  • 最後的最後還有一個彩蛋:按摩球

因為太多人到最後都有腳底筋膜炎的問題,早上下床第一腳簡直是地獄!在路上認識的美國大叔Brian,交給我了一顆小時後幼稚園球池裡會出現的謎漾之球,用它按摩後我的腳大大緩解,隔天造甘吶飛,4.5顆星推薦。

沒錯就是我

沒錯就是我


除了按摩球外,他更傳授了一個保健腳踝的體操(路上很多西方人會做)

The "alphabet exercise"推薦給你































































































































































































































































avatar-img
自由的鳥地方
23會員
29內容數
生命本身或許不具意義,故事讓活過的都有了意義。假使我們都看得見自身一連串的故事並認知到自己正是用生命執筆“Do we still take life so seriousely?”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自由的鳥地方 的其他內容
2022.10.29是我從法國SJPP出發朝聖之路的第一天,清晨五點的Refuge Albergue有人陸續起床盥洗,戴著頭燈以螢火蟲的姿態在黑暗裡穿梭,躡手躡腳地經過門口第一床的我。或許是內心對旅程體驗的期待,睡眠同時也激發腎上腺素,我感覺自己像停在急診室大門的那一台救護車,風吹草動就清醒的不得了
沿著國小外牆而行,我和一個車輪餅小攤擦身而過,在一個嚐遍大江南北的貪吃鬼面前,它的平凡讓我沒有多留意,可眼角餘光卻有團身影吸引著我......。
延續上一篇屏東的地方趣聞(請先服用:八年級屏東人才懂的街頭傳說—袋鼠車)再來要分享,依我的觀察,當年「袋鼠車」一個平凡的交通工具,究竟何以成為青少年潮流,甚至擴展街頭呢?
當八年級生熱烈地聊起童年回憶時,你是否曾有個來自屏東的朋友,興致地說起國中三年的「袋鼠車之亂」卻聽得所有人一臉狐疑?難道台灣人的童年也有平行時空嗎?這次要介紹的是屏東八年級生回憶中的「袋鼠車」。
往窗外看,下雨的街道上密密麻麻,每個下班的人正朝自己溫暖的歸宿奔去,我眼皮一垂,認份地回到辦公桌繼續打拼,這是連續只睡三小時的第三個工作天。
工地裡可能有浪漫的一隅嗎?讓人灰頭土臉的水泥,在巧手之下,能看作最迷人的技藝;更別說那懷著隱藏能力的師傅,他的職稱,是令人們為之瘋狂的英雄人物......。
2022.10.29是我從法國SJPP出發朝聖之路的第一天,清晨五點的Refuge Albergue有人陸續起床盥洗,戴著頭燈以螢火蟲的姿態在黑暗裡穿梭,躡手躡腳地經過門口第一床的我。或許是內心對旅程體驗的期待,睡眠同時也激發腎上腺素,我感覺自己像停在急診室大門的那一台救護車,風吹草動就清醒的不得了
沿著國小外牆而行,我和一個車輪餅小攤擦身而過,在一個嚐遍大江南北的貪吃鬼面前,它的平凡讓我沒有多留意,可眼角餘光卻有團身影吸引著我......。
延續上一篇屏東的地方趣聞(請先服用:八年級屏東人才懂的街頭傳說—袋鼠車)再來要分享,依我的觀察,當年「袋鼠車」一個平凡的交通工具,究竟何以成為青少年潮流,甚至擴展街頭呢?
當八年級生熱烈地聊起童年回憶時,你是否曾有個來自屏東的朋友,興致地說起國中三年的「袋鼠車之亂」卻聽得所有人一臉狐疑?難道台灣人的童年也有平行時空嗎?這次要介紹的是屏東八年級生回憶中的「袋鼠車」。
往窗外看,下雨的街道上密密麻麻,每個下班的人正朝自己溫暖的歸宿奔去,我眼皮一垂,認份地回到辦公桌繼續打拼,這是連續只睡三小時的第三個工作天。
工地裡可能有浪漫的一隅嗎?讓人灰頭土臉的水泥,在巧手之下,能看作最迷人的技藝;更別說那懷著隱藏能力的師傅,他的職稱,是令人們為之瘋狂的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