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IP」一詞火熱,從便利商店的集點周邊,到原創 IP 改編而成的電影、影集等,不管身為閱聽眾或創作者,IP 的概念在我們的生活中越來越常出現。
然而,IP 其實是個非常廣泛、有趣但稍微複雜的概念,因此成長學院特別整理和 IP 相關的基本介紹,希望能透過本篇文章,幫助大家初步了解 IP 的內涵。
IP 是什麼?
IP,是 intellectual property(智慧財產權)的簡稱,而智慧財產權在台灣被許多不同的法律保護,其中最相關的便是:《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和《營業秘密法》。
也就是說,在談論智慧財產權的同時,我們必須根據不同的情境(例如哪些人可能擁有哪些權利、該如何取得或授予授權),去參照適當的法律規範。
IP 在文創、數位內容產業的定義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
咦?但我聽到別人在談 IP,怎麼感覺不單純是在談智慧財產權?
沒有錯,IP 在法律層面而言,可說是以著作權為主體,加上其他相關的法律,主要牽涉的權利類型為智慧財產權,但並不代表 IP 即可完全和智慧財產權劃上等號。
創作者可以先參考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的這支影片,來更加理解 IP 和著作權、智慧財產權的關聯。
「IP」經營可以說是結合「內容」、「品牌」、「授權」這幾個概念,透過創作、經營、法律形成正向循環的代稱。
也就是說,IP 是內容、品牌與授權這幾種要素的結合。當然,還要加上有一定聲量、受眾或愛好者的支持,才有其市場價值。
而所謂的 IP 授權,即是以上述 IP 的定義,去進行授權交易的模式。而 IP 授權的目的,不外乎讓 IP 的知名度與聲量提升、延長 IP 的生命週期、或者是利用 IP 內容變現等。
接著,一起來看看 IP 授權通常有哪些類型吧!
IP 的授權類型介紹
圖像及商品化
第一種最常見的,就是 IP 授權的圖像及商品化,從平價服飾品牌的衣服、通訊軟體貼圖,到主題樂園的絨布娃娃,通通都在其範疇內,也可以說是 IP 授權中最容易被理解的模式。
影視化
IP 影視化最廣泛的應用,即是將 IP 翻拍成影集、電影等,相信也是不少文學、小說創作者的夢想。其中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哈利波特》系列作品,近年來台灣也有不少此類 IP 影視化案例,例如影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便是改編自作家吳曉樂的同名作品,而許多人愛看的韓劇《未生》其實也是改編自網路漫畫。
遊戲化
遊戲 IP 的常見授權,可大略分為兩種。一是原本是電腦遊戲的 IP,再開發為手機遊戲的版本。例如:《楓之谷M》、《三國群英傳M》等。
另外一種則是將原創形式非遊戲的 IP 轉化。幾年前大紅,到現在還可見神人在公園架設幾十台手機抓寶的《Pokémon GO》就是這樣的案例。
不知道看到這裡的創作者們,是否對 IP 的概念有更多的理解?歡迎在底下留言讓我們知道。
如果你對 IP 的打造過程感興趣、甚至是把將自己的內容 IP 進行授權視為目標。4 月份成長學院的工作坊,邀請到
同為 vocus 創作者的 Minz 鄭閔之,分享他創作遊戲 IP 劇本的過程,他的作品包括 Switch《Aliisha 雙子神遺棄之境》、《台北大空襲》等遊戲。
他也會分享自己如何從上班族一路轉職,到現在成為全職遊戲劇本家、創作講師的精彩經歷,非常值得借鏡。
IP 工作坊已開放報名!敬請把握 🔥
💡 本文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
葉郎新書《
從前,有個錄影帶店》出版上市!這本作品是衍生自 2021 年 vocus 與葉郎合作的連載企劃「
錄影帶生與死」,經 vocus 媒合後由新經典文化出版。
認識創作者成長學院
創作者成長學院 由 vocus 官方經營,是一個提供成長資源與交流的空間,旨在幫助創作者成長茁壯。歡迎加入並訂閱成長學院,和 vocus 及創作者們一起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