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戒

含有「魔戒」共 12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英國學者提出「去托爾金殖民主義」課程,認為魔戒中的惡勢力影射少數族裔,引發熱烈討論。本文作者認為,奇幻小說的詮釋應回歸文本本身,不必過度政治化,並從托爾金的生平反駁其種族主義論點,同時引申至「Inklings」寫作團體,強調寫作路上互相扶持的重要性。
Thumbnail
西遊記裏的豬八戒成為後世罵人的話,這是對豬這種動物最糟糕的歧視。書中的女性妖怪一個比一個狠毒,每個都想色誘唐僧、都想吃唐僧的肉,現在讀起來有點不舒服。 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都是歷史的產物,相關的觀念也與時俱進,拿今天的最高標準去檢驗百年前的人物,恐怕沒有一個會完全及格,這些都是喚醒文化和取消文化做過頭的毛病,某些經典作品還因而被「取消」,令人遺憾
蘿娜自語-avatar-img
發文者
3 天前
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Woke 和 Cancel Culture 在歐美越走越偏,我生活其中也有很深的體會。政府很多資源都花在很多不必要的事上,以表示政治正確。前人的錯誤,今人可以借鑑,何必死抓住不放,非要來個對立?
你的手機也是一顆真知晶球,薩魯曼或索倫,亦能透過它看見你。美國科技巨擘帕蘭提爾 (Palantir) 以此為名:它揭示真相,也能揭示腐朽心智的「事實」。認識真知晶球的隱喻,或許有助於映照出當今局勢。
Thumbnail
電影中的角色設定,有時會以多種方式呈現,像是多重人格、互換身體、身份或階級的差距,用來增加可看性。明明是同個人,前一秒還很正常,下一刻卻性情大變,戲劇張力十足。 這回想介紹三部電影,剛好都和反差有關係,而且,劇中對白都是兩個字。
Thumbnail
5/5《高年級實習生》
宇牛-avatar-img
2025/10/13
英文⋯我看完就忘🤣
JC Talks-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13
宇牛 多看幾次
付費限定
說到因為拍成電影而被廣大影迷喜愛的《魔戒》,它的繁體中譯本一直是台灣讀者心中永遠的痛:相較於朱學恆的舊翻譯,李函的新翻譯似乎更貼近原文、更符合原作者的翻譯建議,但是李函的譯文就因此變得有點不中不西,失去了中文的順暢語感。有鑑於此,一直想讀《魔戒》的我就只能再等等,看看之後還會不會有更好的中譯本出現
Thumbnail
5/5哈比人歷險記
蘿娜自語-avatar-img
2025/10/12
拙文被 John 提起,面紅了。 「魔戒三部曲」確實是經典,可以讀完再讀,魯益師的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也是,不過前者名氣大很多,後者因為基督信仰寓意比較鮮明,所以多少被受排斥,但並不影響Tolkein 和 C.S. Lewis 兩人的友誼。英國沒有中國所謂的文人相輕之說,而是彼此欣賞及鼓勵,有機會我會在這方面分享一下。
蘿娜自語 您介紹托爾金的文章,讓我受益良多,一定要特別感謝。期待C.S. Lewis的介紹
從《西遊記》、《魔戒》等全球經典故事中,探討「組隊」的普世價值。啟發一:除了英雄之旅,我們也需「組隊任務型」視角。這類故事強調群體信任、磨合與多元共存。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啟發二:世界各地皆有組隊故事,源於人類共通經驗。好的隊伍不在於完美,而在於成員願意接住彼此的破口。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人生#情感#角色
你知道嗎?我最近用AI分析了超多小說、電影,結果發現驚人的事實!從《哈利波特》到《魔戒》,所有故事的核心都一樣,都在講「英雄旅程」。不論是主角從菜鳥變強者,還是為了更大的目標犧牲,這些情節其實都是我們人生的縮影。AI告訴我,所有故事的終極主題,都在探索「人」怎麼面對自己、做出選擇。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方格新手#分享#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