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芽之旅》:創傷的姿態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鈴芽之旅》作為新海誠災害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不但獲得超越前作《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的最高票房,更是繼宮崎駿的《千與千尋(台譯:神隱少女)》之後睽違21年再次入選柏林影展主競賽片的日本動畫電影。
以311大地震為背景,配上充滿新海誠風格的精緻畫面,以及富有新鮮感的公路片形式,《鈴芽之旅》甫上映便吸引了眾多觀眾和影評人分析他的故事和電影中的彩蛋。而對我來說,這部電影最吸引的是對「創傷」的探討。
注意:以下內容含有大量對《鈴芽之旅》的劇透!!!
《鈴芽之旅》電影海報

呈現「創傷」,比單純的呈現「災難」要困難得多。
災難片中,激烈的視覺元素佔比相對較重,而角色的感情大多是顯然而見的 ── 面對死亡的痛苦和悲傷、死裏逃生的放鬆和快樂。經典災難片如《明日之後》中活埋整座城市的暴風雪、《2012》和《海雲臺》中的海嘯、甚至是《鐵線蟲入侵》、《屍殺列車》、或者前陣子的《緊急迫降》等等生化災難;單單是視覺場面已經足以令觀眾輕易地代入那些在天災人禍中艱難求生的主角,對他們在生死瞬間的求生欲產生共嗚。
但災難過後的創傷,要令觀眾理解和共嗚,則需要更多的舖墊。比較常見的多是描繪戰爭的創傷,像《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美國狙擊手》,都是以一位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角色為主,深入描述他們的過去、心理變化、和生活受到的影響。但新海誠在《鈴芽之旅》中描述的,卻不只是主角鈴芽兒時經歷311大地震受到的創傷,更是日本整個民族從多次大地震中留下的歷史印記。
《鈴芽之旅》電影劇照,令人很容易聯想到當年311大地震中觀光船被海嘯衝上民宿屋頂的震撼場面。
因地震而留下的傷痕流淌在日本的歷史中。在電影中,我們看到因地震而荒廢的土地、為了海嘯時逃生而設的海拔高度指示、和整部電影中一直響個不停的緊急地震速報音效。最後者我覺得是一個特別好的元素,除了有效加深劇中緊張而壓抑的氣氛外,同時也作為面對地震的「先進」科技手段和劇中「傳統」的關門師家族互為回響,顯示出日本這個國家、和身處其中的人民長久以來如何一直努力去適應永不停止的震災。這一點也體現於電影引入對推特Twitter 的使用。在劇中,日本各地的市民一直在Twitter上載大臣的動向,讓鈴芽和草太得以一直追隨大臣同時到各地「關門」;這就好像在地震時,日本人民也會以Twitter為主要消息渠道,不停分享震災情報,互相幫助和拯救有需要的人。

《鈴芽之旅》的整個故事結構賦予了三位角色不同的身份和象徵意義。
《鈴芽之旅》電影劇照。
首先當然是主角鈴芽,她是經歷災難的直接受害者,也可以說她代表的就是「創傷」本身。作為故事的主視角,她一開始表現得像日漫經典的誤入主線的無知少女。但隨着劇情發展,觀眾會慢慢猜到她也是一位地震的受害者。當她回到完全荒廢的故鄉,把兒時日記揭到一片黑暗的3月11日,我們會恍然大悟「鈴芽之旅」的終點也是一切的起點 ── 是一場天災和一段不想被記起的回憶。「創傷」在鈴芽身上的體現,比較直觀。在地震中失去的母親、因PTSD導致的失憶、因為母親而立志成為護士、甚至是那句語氣淡然但內容卻無比沉重的:「生與死不過是運氣而已」。
其次是男主角草太,他是擁有力量的拯救者。拯救者選擇的是一條孤獨的路,在其他人紛紛努力遠離災難時,只有他在孤身逆行,為了拯救更多人而選擇置自身於險境。草太的身上有很多人的影子,他是雄雄烈火中的消防員、洶湧巨浪中的救生員、疫情期間的前線醫護人員、又或者是所有災難中為了救助他人而冒險的普通人。他的故事也象徵了不少拯救者的命運 ── 犧牲自己成全他人,成為另一條生命的基石。故事中草太和鈴芽的互動,相比起發展得有些突然的愛情,我更認可他們之間就好像火場中被救出的孩子因仰慕而選擇做消防員一樣,有一種「薪火相傳」的感覺。
《鈴芽之旅》電影劇照:鈴芽和環阿姨。
最後,也是最多人忽略的,是環阿姨。鈴芽和環阿姨的親情線引起了不少爭議,但我認為她們在劇中的爭執卻是表達「創傷」不可或缺的一環。環阿姨所代表的,是那些沒有在地震中直接受害、也沒有獲得社會注意的犧牲者。環阿姨在和鈴芽爭執時受左大臣的影響衝動地說出了心底話:因為地震,因為要照顧成為孤兒的鈴芽,她失去了最寶貴的十年青春。很多親屬或朋友為了照顧災後遺孤和因災殘疾的傷者,付出了大量的金錢和時間;他們的人生從此走上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但這種默默無聞的犧牲卻一直很難被看見。
這三個角色背後,是數十萬個真實存在的家庭。當想及一場地震到底影響了多少人的生命軌跡,實在令人忍不住心驚肉跳。

整套電影最令我傷感的時刻,是最後的關門儀式中那一疊聲的「いってきます(我出門了)」和「いってらっしゃい(路上小心)」」。「いってらっしゃい」在日文的語境中有着「好好出去再回來喔」的微妙意思,比起單純的路上小心,更有着一種在家的人等待你回來的意味。當想到說出這句話的人或許再也等不到親人回家,又或者出門的人回家時發現再也沒有人在等了,我感覺自己在那一瞬間理解了新海誠嘗試表達的突如其來的「失去」。
失去會帶來痛苦。然而,痛苦不能被遺忘。
《鈴芽之旅》電影劇照:小鈴芽和???。
這是整部電影中最有意思的設定。「後門」出現的地方都是因為被世人遺忘,導致「人心的重量」不足,因此關門師需要回憶這片土地上的回憶,門鎖才會出現。這也是草太所說的:「鎮住災難的是人心的重量」。這樣的設定,出現在距離311大地震已經有十多年的現在,似乎帶點言外之意。新海誠不但是提醒世人不能忘記災難帶來的後遺症依然在影響這片土地,同時也借鈴芽的故事提醒曾經的災民:遺忘只是暫時地把回憶和其中的痛苦擱置,但或許在哪天那些只是被抑壓的情緒會突然被觸發,帶來更強烈的影響;只有直面失去、把痛苦化為生命的一部分,你才能昂首挺胸的走下去。
在創傷文學裏一個比較常見的討論,是關於創傷「無法被描述」的局限。很多痛苦都是難以言表的,文字的表達再詳盡,也很難完全重現當時人的痛苦和災難帶來的震撼。但是表達傷痛,正正是治癒傷痛的一步;這一點也體現在電影中鈴芽的成長上。從一開始鈴芽對小椅子的語焉不詳、到慢慢談及這是母親的遺物、再到最後想起母親親手製作小椅子作為生日禮物的美好回憶。跨越苦難,保留美好,珍惜當下。這是鈴芽的自癒之旅,或許也是新海誠希望觀眾能做到的自我療癒。

作為香港人的我,或許很難對地震的部分有所共鳴。但是劇中對於創傷的描述,特別是對聲音的引用,讓我想起了2021年在深水埗Parallel Space的展覽「『走‧過』—七百三十日的六月九日」。那時候,伴隨國安法的實施和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香港的反送中運動戛然而止。大家對2019年的經歷閉口不談,社會照常運作,彷彿所有人的回憶中都消失了那730天。這時候,本地組織本土青年意志舉辦了這個展覽,簡介寫道:「我們昐透過似曾相識的畫面和聲音,重新連結彼此以免歷史被篡改。歷史,將透過我們每一個人的記憶傳承。」
場內二樓有名為「吶喊」的部份,參觀者載上耳機後,身後的捲簾會徐徐落下;在這片寧靜而安全的空間中,關於運動的聲音終於再次被聽見。我很驚訝地發現,本以為已經埋藏在記憶深處的畫面,以及當時強烈的情感,原來並沒有如想像中的消散。特別是當耳邊響起一群略顯稚嫩的聲音大喊「一齊走!一齊走!」,2019年7月1日那個徹夜未眠的晚上再次向我襲來。聽完整整十分鐘的錄音,我已是淚流滿面。那是我第一次清楚地認知到,原來創傷這個彷彿距離我很遠的事,正真實而無聲地存在在我身上。但在平復心情的那段時間,我看着那些和我一樣戴着口罩的陌生臉龐,也和我一樣默默流着淚水,我的心情竟然奇妙地平復了。
知道「原來有人理解我的痛苦」,也是面對創傷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儘管互不相識,但當知道有人和自己一樣在承受同樣的痛苦,那份重量就彷彿被分擔了。這一點,我想對於那些看着《鈴芽之旅》在黑暗的影院中哭泣的觀眾來說想必也是一樣的。
失去的重量或許會把人壓垮,但只要我們互相扶持,一定可以繼續走下去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0會員
29內容數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不如無書 的其他內容
Taika Waititi在電影中建立了大量戲劇衝突,但完全沒能融會貫通,以至整部作品的戲劇張力一直飄忽不定,宛如一盤散沙。其中,對反派角色的塑造失敗亦為關鍵。
《獨行俠》真正的吸引力不只在畫面內,而更在電影院外。它可以在全世界都收獲高票房,靠的除了情懷和動作場面,或許還有在這個世代中你我都需要的「不用思考的娛樂」。
只有當秀蓮接納自己,她才能從原生家庭的牢籠中獲得愛別人的能力。而當她接納女兒作為個體和自己的不同時,才能讓Joy也獲得自由,並讓這段母女關係終得圓滿。
漫威在嘗試新東西;但觀眾不一定買帳。MCU最輝煌的上升期已經過去了,而它的下一個十年計劃,恐怕對觀眾的培育才是關鍵。
「納粹」一直是代表極權種族主義的符號。但這一次,組成這個符號的人被賦予了臉孔 —— 他們會追求虛榮和地位,會到郊外野餐和唱歌,有浪漫也有七情六慾。原來,在成就極權的磚瓦中,有那麼多和你我一樣的隨波逐流的普通人。
我在回家的路上搜尋了一下影評,看到鋪天蓋地都是「情懷」、「催淚」、「神作」;但我作為一個Digitmon十多年的老粉絲,實在是沒法昧著良心對電影中的缺憾視而不見。因此我寫下了這篇 —— 也不太算是影評 —— 姑且說是一位老粉絲的牢騷吧。
Taika Waititi在電影中建立了大量戲劇衝突,但完全沒能融會貫通,以至整部作品的戲劇張力一直飄忽不定,宛如一盤散沙。其中,對反派角色的塑造失敗亦為關鍵。
《獨行俠》真正的吸引力不只在畫面內,而更在電影院外。它可以在全世界都收獲高票房,靠的除了情懷和動作場面,或許還有在這個世代中你我都需要的「不用思考的娛樂」。
只有當秀蓮接納自己,她才能從原生家庭的牢籠中獲得愛別人的能力。而當她接納女兒作為個體和自己的不同時,才能讓Joy也獲得自由,並讓這段母女關係終得圓滿。
漫威在嘗試新東西;但觀眾不一定買帳。MCU最輝煌的上升期已經過去了,而它的下一個十年計劃,恐怕對觀眾的培育才是關鍵。
「納粹」一直是代表極權種族主義的符號。但這一次,組成這個符號的人被賦予了臉孔 —— 他們會追求虛榮和地位,會到郊外野餐和唱歌,有浪漫也有七情六慾。原來,在成就極權的磚瓦中,有那麼多和你我一樣的隨波逐流的普通人。
我在回家的路上搜尋了一下影評,看到鋪天蓋地都是「情懷」、「催淚」、「神作」;但我作為一個Digitmon十多年的老粉絲,實在是沒法昧著良心對電影中的缺憾視而不見。因此我寫下了這篇 —— 也不太算是影評 —— 姑且說是一位老粉絲的牢騷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也許這種真心話早已聽人說遍,但新海誠的作品對我個人來說已有無法割捨的情懷,在這加上新作《鈴芽之旅》,被稱「災難三部曲」的作品之前,早已留下我許多情感的愁悵。對於「時間」「距離」主題的描寫,以及情感細膩的表達,他只需要幾個畫面,幾個分鏡,利用景物與人的鏡頭,就能道盡內心的一切,而那,幾乎又都是惋惜的部
Thumbnail
會收看這部影片,是被飛機上的簡介所吸引,說這是一部日本賣座很好的動畫片,應該是第三或第10高票跑吧!? 這部片一開始,從動畫的 細膩來看,非常類似宮崎駿老師的作品,但是爬網之後,發現兩者之間似乎沒有任何的關聯,下面這篇文章有人做了比較,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這部片的背景故事,並沒有做清
鈴芽之旅,由新海誠編劇兼執導的日本動畫電影。 其實我本來並沒有觀賞太多新海誠的作品,此為第一部,並只大概知道這是致敬日本311大地震這些那些事件與人們。起初就是抱持為甚麼動畫可以在榜上排名呢? 那我還真是萬萬沒想到,幸虧我抱持著這想法姑且一試(成主顧 《鈴芽之旅》主角也就鈴芽正是在311大地震
Thumbnail
六月重製版《鈴芽之旅》上映,因為看到不少好評,我找了一個周末去看。先說結論,我覺得《鈴芽之旅》值得進電影院觀賞,有很多橋段都能感受到新海誠善用電影劇院特性的用心,讓人有好的觀影體驗。不過看完後有些驚嘆也有些疑惑,在這篇文中我想與你分享以故事創作者的角度觀賞電影時,我的感想與體悟。 不被看見的看見
Thumbnail
這部傳達了自然、愛、生死的電影作品,獻給災害者遺族們,也送給在生活裡動彈不得的我們,願我們「感謝」自己開門,面對沉重的創傷,不再把夢境鎖上,然後返還對大地的敬意。
Thumbnail
《鈴芽之旅》心得感想:我在311的這一天看《鈴芽之旅》,因為知道311對女主角岩戸鈴芽影響深遠;新海誠的愛情在這部裡淡化許多,但也發揮了關鍵作用;科幻方面則比重較多,透過未來改變過去的自己,有點時空悖論的意涵在裡面;最主要的還是魔法設定,讓關門這件事情變得非常神奇。
Thumbnail
鈴芽的角色設定,不完全是個為愛奮不顧身的青澀少女,更多的是願意負責任、想好好守護世界、開始珍惜身邊人事物的成人。 鈴芽是新海誠三部曲中,較能體現成人那種共同面對艱難、擁有責任觀念的愛。肚臍君並非指一個小女生不能因邂逅而心動或想入非非,有時候愛的形式是“往後那一條長遠的道路”你願意去克服、知曉自己與對
Thumbnail
《鈴芽之旅》讓人覺得劇情突兀的,不外乎幾個方向:大臣在想什麼?鈴芽在暈什麼?環阿姨怎麼還沒氣到中風?千果、瑠美、芹澤人也太好了吧!這不現實!這篇心得主要是紀錄自己看見的視角,書寫方式為略歡樂向的零碎筆記。
Thumbnail
災難沒必要被重現,因為災難一直在心中。曾經受災、與親人分離的遺族,他們需要再親眼見證一次,才能理解鈴芽的糾結和痛苦嗎?不需要。完全不必要再播送海嘯、救災、哭著分別的畫面,因此電影裡一次都沒有重演,只有鈴芽盡力想要阻止災厄的決心與情感的抒發,這也是我認為新海誠最溫柔的地方。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也許這種真心話早已聽人說遍,但新海誠的作品對我個人來說已有無法割捨的情懷,在這加上新作《鈴芽之旅》,被稱「災難三部曲」的作品之前,早已留下我許多情感的愁悵。對於「時間」「距離」主題的描寫,以及情感細膩的表達,他只需要幾個畫面,幾個分鏡,利用景物與人的鏡頭,就能道盡內心的一切,而那,幾乎又都是惋惜的部
Thumbnail
會收看這部影片,是被飛機上的簡介所吸引,說這是一部日本賣座很好的動畫片,應該是第三或第10高票跑吧!? 這部片一開始,從動畫的 細膩來看,非常類似宮崎駿老師的作品,但是爬網之後,發現兩者之間似乎沒有任何的關聯,下面這篇文章有人做了比較,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這部片的背景故事,並沒有做清
鈴芽之旅,由新海誠編劇兼執導的日本動畫電影。 其實我本來並沒有觀賞太多新海誠的作品,此為第一部,並只大概知道這是致敬日本311大地震這些那些事件與人們。起初就是抱持為甚麼動畫可以在榜上排名呢? 那我還真是萬萬沒想到,幸虧我抱持著這想法姑且一試(成主顧 《鈴芽之旅》主角也就鈴芽正是在311大地震
Thumbnail
六月重製版《鈴芽之旅》上映,因為看到不少好評,我找了一個周末去看。先說結論,我覺得《鈴芽之旅》值得進電影院觀賞,有很多橋段都能感受到新海誠善用電影劇院特性的用心,讓人有好的觀影體驗。不過看完後有些驚嘆也有些疑惑,在這篇文中我想與你分享以故事創作者的角度觀賞電影時,我的感想與體悟。 不被看見的看見
Thumbnail
這部傳達了自然、愛、生死的電影作品,獻給災害者遺族們,也送給在生活裡動彈不得的我們,願我們「感謝」自己開門,面對沉重的創傷,不再把夢境鎖上,然後返還對大地的敬意。
Thumbnail
《鈴芽之旅》心得感想:我在311的這一天看《鈴芽之旅》,因為知道311對女主角岩戸鈴芽影響深遠;新海誠的愛情在這部裡淡化許多,但也發揮了關鍵作用;科幻方面則比重較多,透過未來改變過去的自己,有點時空悖論的意涵在裡面;最主要的還是魔法設定,讓關門這件事情變得非常神奇。
Thumbnail
鈴芽的角色設定,不完全是個為愛奮不顧身的青澀少女,更多的是願意負責任、想好好守護世界、開始珍惜身邊人事物的成人。 鈴芽是新海誠三部曲中,較能體現成人那種共同面對艱難、擁有責任觀念的愛。肚臍君並非指一個小女生不能因邂逅而心動或想入非非,有時候愛的形式是“往後那一條長遠的道路”你願意去克服、知曉自己與對
Thumbnail
《鈴芽之旅》讓人覺得劇情突兀的,不外乎幾個方向:大臣在想什麼?鈴芽在暈什麼?環阿姨怎麼還沒氣到中風?千果、瑠美、芹澤人也太好了吧!這不現實!這篇心得主要是紀錄自己看見的視角,書寫方式為略歡樂向的零碎筆記。
Thumbnail
災難沒必要被重現,因為災難一直在心中。曾經受災、與親人分離的遺族,他們需要再親眼見證一次,才能理解鈴芽的糾結和痛苦嗎?不需要。完全不必要再播送海嘯、救災、哭著分別的畫面,因此電影裡一次都沒有重演,只有鈴芽盡力想要阻止災厄的決心與情感的抒發,這也是我認為新海誠最溫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