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但是更好》心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大學或是研究所時期,筆者認為「多」就是好,多體驗、多嘗試,累積自己的經驗,讀這本書覆盤後,主是於學生時代「時間」成本相對地沒有那麼高,再者是學生時代,對於這個世界屬於「未知」的狀態,當時筆者選擇前往日本交換留學,學習不習慣語言與文化,對於學生時期的我來說,能夠看到另一個未知文化的狀態,是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很棒「浪人」屬性的培養,加上在高中時期以前的我,把較多時間都專注在學習與課業上,相對地在社交能力較為不擅長,所以「浪人」屬性的感受,當筆者於大學到研究所期間,算是給自己一個嘗試的機會,筆者透過暑假或是寒假期間,前往各式各樣的國家,雖然語言不擅長,以「肢體語言」表達自己,讓這樣的情境下,更敢嘗試犯錯,無形地累積了自己的「社交」屬性,在培養浪人的屬性時,「時間」相對地不是緊湊的,不過當我進入研究所畢業進入社會後,同樣是「時間」24小時,卻可能因為工作時數至少8小時,加上新人出社會,一天14小時完成不熟悉的業務或是增能的課程,還是處於「多」是好的概念,直到當我執行了三個專案以後,我開始轉變了~~

管理職的出現

  筆者開始感受出人生的選擇又多又雜,需要開始學習取捨,學習運用「減法」的習慣,是在筆者的「管理職」出現後,這本書的靈魂思想開始出現了,「做到少,但是更好」,一天可能要看到各式各樣專案的提案,產生出「爆量的選擇」,但是如何在這樣的訊息中,給與精準建議,例如說同事很認真地做了一百頁的簡報,但是上層主管時間可能只有一個小時,那要怎麼讓這一百頁做到「精、簡、準」是擔任管理職需要面對的任務,但說者容易做著難,因為同仁會馬上詢問要怎麼改,要減少什麼呢?最近聽了「達哥蓋營養」的課程後,發現達哥給出提問可以幫助正在面對這樣問題的朋友,「想出你覺得越多越好的東西?」筆者將思考這個問題運用於工作時,發現到寫出的這三個東西或許就是在簡報上必須出現的東西,其他東西或許可以變成參考資料,當高層在詢問時,可當作補充的文件,所以筆者認為如何將多轉為精準,並非說「多」不好,而是要怎麼於有限的時間精準傳達聆聽者需要的資訊,原本多的資訊並不是沒有用,而是它可能作為補充或是讓自己更全面性的思維,以筆者來說需要研發一些技術性的東西,所以常常全臺到處跑,從「承辦人」轉到「主管職」,逐漸地由「快」轉「慢」,做戶外教育首先要考慮風險的規避,需練習讓自己在一個理性的狀態。

催化劑與調節劑

  當筆者調整步調時,曾經也面對時間捆綁「惡性循環」,呼應著書中所提出的「成功悖論」,當人們越想要追求成功時,誤認為「機會」或是「選項上門」,過度地「自我燃燒」時,付出極多的時間與精力時,相對地更導致品質下降,造成自我矮化,筆者過去從承辦人轉成管理職時,這種感受極為明顯,如何把現有資源的資料、產品或是服務,在提案中展示出來,此外,筆者認為還有一個關鍵點「成功」轉為「中庸」心態,在情緒上就能從緊蹦逐漸地轉為心情穩定,不過心情穩定不意味著沒有「幽默」,而這些狀態的轉變,可能需加入「藝文」屬性的進來,讓生活中不在一直存在於失敗的催化劑,反轉為生活的調味劑,不過這樣的掌握下,「度」是十分重要的,否則可能會物極必反,這本書定義了「非專準主義」與「專準主義」,所以讓閱讀者感覺「多」不等於「好」,所以以筆者的調整狀態下,首先需要思考的是「多」要怎麼篩選,減少慣性的習慣,變化調整為「停」、「看」、「聽」,這時會開始思考「等待」、「在當下捕捉與不同人的訊息」,看似簡單以筆者來說卻需要一年的調整,首先是「吃」的習慣,減少糖分與多喝水,在「睡」從熬夜狀態調整為沉睡,以及「練」穩定與養成習慣的固定運動,如此可保護身體的資產,如此篩選後「遺憾」這樣狀態其實和「成功」出現的頻率是差不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歡迎喜歡地方創生的朋友,一同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精密的理性思維   在工作期間尤其在休假之後,筆者往往會碰到因合作「廠商」或是「政府承辦人」需要馬上掌握節奏時,所以一開工就連續收到電話連連的狀態,這時或許要冷靜下來思考這些「利害關係人」需求是什麼?還有筆者能幫忙解決的是什麼?還有最重要的是面對「情緒」,在工作上很難控制別人情緒,所以當面對這樣困境
一致性理論─慣性行為模式   在華人社會當中「以和為貴」是時常聽到的成語,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確實如果有著太多「指責型」或是「超理智型」的人,或許讓整個社會產生衝突與對立,但這些詞語或許是我們閱讀時,學者或是經驗分享者想幫助作者釐清分類,給我們具體的名詞,看了這本書籍後,不同類型的人可能都會在自己身上發
  在大學期間時常聽到「創新」概念,教授鼓勵學生嘗試挑戰「創意」與「創新」,在大學期間累積自己的經驗,那時自己並沒有想那麼多,對於每一項技能不斷地嘗試,讓我花最長時間可能是「語言」以及「跑步」,不過在效果上並非是短時間的快速進步,真正讓自己具體進步是在進入社會後,我認為很重要的原因是「創新」科技
說服一:文字力量   記得在大學三年級時,筆者修了一堂課叫做「策略行銷」,當時的教授說道行銷就是一種「說服」,「說服」是建立在自身產品已有規劃與產出時,所制訂下來的「文案」,如果在尚未開始思索直接進行「說服」,很容易進入到自身論點的不完整,當受到別人的挑戰時,可能會遭受打擊,而逐漸失去自信,漸漸
浪人屬性的培養力 從小我是一個喜歡到處走走的人,記得在假日時,我總是與弟弟騎著腳踏車到處遊走,每當我到不同地方時,可能會看到不同商店、餐廳、公園或是廟宇,就會前進看看,因為「好奇」讓我對這個未知的世界充滿興趣,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次經驗,就是我們到了以前內湖德安百貨公司,我們非常的興奮,彷彿來到了桃花源
「未知」所付出的學費   不知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我不知道耶!」默默地付出一些額外的費用,當作沒經驗的學費,筆者求學時往往碰到這樣的情境,而這樣的狀況其實是「正常」的狀態,在臺灣的教育體制中,往往希望考高分,而考高分其實意味著不能夠被扣分,減少失敗的可能性,但在學習未知的知識,要不失敗或是搞砸
精密的理性思維   在工作期間尤其在休假之後,筆者往往會碰到因合作「廠商」或是「政府承辦人」需要馬上掌握節奏時,所以一開工就連續收到電話連連的狀態,這時或許要冷靜下來思考這些「利害關係人」需求是什麼?還有筆者能幫忙解決的是什麼?還有最重要的是面對「情緒」,在工作上很難控制別人情緒,所以當面對這樣困境
一致性理論─慣性行為模式   在華人社會當中「以和為貴」是時常聽到的成語,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確實如果有著太多「指責型」或是「超理智型」的人,或許讓整個社會產生衝突與對立,但這些詞語或許是我們閱讀時,學者或是經驗分享者想幫助作者釐清分類,給我們具體的名詞,看了這本書籍後,不同類型的人可能都會在自己身上發
  在大學期間時常聽到「創新」概念,教授鼓勵學生嘗試挑戰「創意」與「創新」,在大學期間累積自己的經驗,那時自己並沒有想那麼多,對於每一項技能不斷地嘗試,讓我花最長時間可能是「語言」以及「跑步」,不過在效果上並非是短時間的快速進步,真正讓自己具體進步是在進入社會後,我認為很重要的原因是「創新」科技
說服一:文字力量   記得在大學三年級時,筆者修了一堂課叫做「策略行銷」,當時的教授說道行銷就是一種「說服」,「說服」是建立在自身產品已有規劃與產出時,所制訂下來的「文案」,如果在尚未開始思索直接進行「說服」,很容易進入到自身論點的不完整,當受到別人的挑戰時,可能會遭受打擊,而逐漸失去自信,漸漸
浪人屬性的培養力 從小我是一個喜歡到處走走的人,記得在假日時,我總是與弟弟騎著腳踏車到處遊走,每當我到不同地方時,可能會看到不同商店、餐廳、公園或是廟宇,就會前進看看,因為「好奇」讓我對這個未知的世界充滿興趣,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次經驗,就是我們到了以前內湖德安百貨公司,我們非常的興奮,彷彿來到了桃花源
「未知」所付出的學費   不知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我不知道耶!」默默地付出一些額外的費用,當作沒經驗的學費,筆者求學時往往碰到這樣的情境,而這樣的狀況其實是「正常」的狀態,在臺灣的教育體制中,往往希望考高分,而考高分其實意味著不能夠被扣分,減少失敗的可能性,但在學習未知的知識,要不失敗或是搞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Thumbnail
“我們大部分人都在過一個普通的生活,我們對太多還不錯的事情說「好」。因此,我們太忙於應付這些「還不錯」的選項,而令我們錯過了真正好的選項。“-少,但是更好 一生短暫,小時候每天都覺得時間過得很慢,很希望能快點長大,但在某個年齡點後,就會突然發現時間流逝地飛快,好像常常來不及做些什麼,一天就過去了
作者是葛瑞格·麥基昂,這是一本在說專注、取捨相關的書,有一點類似斷捨離,在生活中有一大堆事情等著我們去處理,在這些事之中只有一小部分是真正有價值的事情,其餘大部分都是消耗我們精神的瑣事,而這本書教導我們分辨身邊是要事還是瑣事,把精神專注在少數幾項有價值的事情上。
Thumbnail
生活的智慧,就在於消除那些不必要的東西。 1.追求本質 專準主義! 留意 - 探索 異常的細節、過濾問題、釐清重點。 資訊中失去了什麼知識? 辨別 多數瑣事,少數要事。 多數事物都沒什麼價值,只有少數行動造就出色的成果。 不會每一件事都重要,今天哪件事最重要? 釐清
Thumbnail
幾年前從物品的極簡開始,體驗到減法生活、日常留白的美好。所以除了物品與空間外,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希望能更近一步地減少不必要的事物。 如果你是:感覺快被各種活動、要求給壓到喘不過氣的人;嚮往簡單生活的人,不只在物品上極簡,對於事情也該用同樣的態度面對的人。那麼推薦你閱讀這本書!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很適合在年底閱讀,在新的一年開始之前,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緒,也清理一下心中的繁雜,放下那些困擾你已久的瑣事,還給自己一個全新且專注的開始
Thumbnail
自上回看完我是貓之後,念念不忘夏目漱石。   「少爺」這個書名翻譯,我認為非常到位,是作者夏目漱石的自傳體小說,偏偏他家道中落,爹娘不疼,兄弟不睦,唯一疼愛他的是家裡的女傭阿清。明明已經沒有少爺日子可過,骨子裡還有少爺的直率和坦蕩。 從小我這來自父母的魯莽性子,真害自己吃足了苦頭。   
Thumbnail
「聚焦力」是公司的六月推薦書單主題 抱著能夠學到「精」「簡」「準」的生活方式,沒想到本書就是最不精簡準的組成 「專準主義」? 本書中作者不斷提到「專準主義」一詞。初見時就字義上來看應該是對事情態度專一,心無旁騖專注在自己的道路上。但本書中卻將所有作者自己理想的理念、態度、方式、榜樣、生活型態通通囊括
  在看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想:作者想要傳達的道理到底是什麼?以致於我閱讀的前半段時間就一直往這方面去咀嚼內容。但看到中段了還是不明白喜久治(本書男主角)的人生可以教導我們哪些人生觀或給我們什麼啟示。直到看到最後,在後記中看到作者寫此書的動機是紀錄逐漸逝去的年代和極具大阪風情的人物,或許從來就沒
Thumbnail
我去過的地方越來越多,我記住的風景越來越少 以前的我總覺得「多多益善」,能多就不要少,能有就不要無,真是貪心的可以!認為自己無所不能,非得把自己搞得焦頭爛額,像個陀螺轉呀轉〜〜轉到頭昏眼花才肯罷手!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Thumbnail
“我們大部分人都在過一個普通的生活,我們對太多還不錯的事情說「好」。因此,我們太忙於應付這些「還不錯」的選項,而令我們錯過了真正好的選項。“-少,但是更好 一生短暫,小時候每天都覺得時間過得很慢,很希望能快點長大,但在某個年齡點後,就會突然發現時間流逝地飛快,好像常常來不及做些什麼,一天就過去了
作者是葛瑞格·麥基昂,這是一本在說專注、取捨相關的書,有一點類似斷捨離,在生活中有一大堆事情等著我們去處理,在這些事之中只有一小部分是真正有價值的事情,其餘大部分都是消耗我們精神的瑣事,而這本書教導我們分辨身邊是要事還是瑣事,把精神專注在少數幾項有價值的事情上。
Thumbnail
生活的智慧,就在於消除那些不必要的東西。 1.追求本質 專準主義! 留意 - 探索 異常的細節、過濾問題、釐清重點。 資訊中失去了什麼知識? 辨別 多數瑣事,少數要事。 多數事物都沒什麼價值,只有少數行動造就出色的成果。 不會每一件事都重要,今天哪件事最重要? 釐清
Thumbnail
幾年前從物品的極簡開始,體驗到減法生活、日常留白的美好。所以除了物品與空間外,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希望能更近一步地減少不必要的事物。 如果你是:感覺快被各種活動、要求給壓到喘不過氣的人;嚮往簡單生活的人,不只在物品上極簡,對於事情也該用同樣的態度面對的人。那麼推薦你閱讀這本書!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很適合在年底閱讀,在新的一年開始之前,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緒,也清理一下心中的繁雜,放下那些困擾你已久的瑣事,還給自己一個全新且專注的開始
Thumbnail
自上回看完我是貓之後,念念不忘夏目漱石。   「少爺」這個書名翻譯,我認為非常到位,是作者夏目漱石的自傳體小說,偏偏他家道中落,爹娘不疼,兄弟不睦,唯一疼愛他的是家裡的女傭阿清。明明已經沒有少爺日子可過,骨子裡還有少爺的直率和坦蕩。 從小我這來自父母的魯莽性子,真害自己吃足了苦頭。   
Thumbnail
「聚焦力」是公司的六月推薦書單主題 抱著能夠學到「精」「簡」「準」的生活方式,沒想到本書就是最不精簡準的組成 「專準主義」? 本書中作者不斷提到「專準主義」一詞。初見時就字義上來看應該是對事情態度專一,心無旁騖專注在自己的道路上。但本書中卻將所有作者自己理想的理念、態度、方式、榜樣、生活型態通通囊括
  在看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想:作者想要傳達的道理到底是什麼?以致於我閱讀的前半段時間就一直往這方面去咀嚼內容。但看到中段了還是不明白喜久治(本書男主角)的人生可以教導我們哪些人生觀或給我們什麼啟示。直到看到最後,在後記中看到作者寫此書的動機是紀錄逐漸逝去的年代和極具大阪風情的人物,或許從來就沒
Thumbnail
我去過的地方越來越多,我記住的風景越來越少 以前的我總覺得「多多益善」,能多就不要少,能有就不要無,真是貪心的可以!認為自己無所不能,非得把自己搞得焦頭爛額,像個陀螺轉呀轉〜〜轉到頭昏眼花才肯罷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