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何而寫、為何而讀。』
覺得在這裡發表文章滿需要有個開場白,同時察覺自己好久好久沒有寫字了。文字之於自己,還是太太重要的存在,已經不只一次地這樣意識到。生活的浪潮裡不斷有些聲音在提醒自己:去寫字吧,該敘述了。這是身而為人,我們行走的痕跡。
所以想要用心正視這件事,好好的把想讓世界知道的話,用合適的語法和步調,輕輕的敘寫下來。在這裡無關乎獎項,無關乎目的,只是由於在乎,簡單地在乎著一件事情。
此刻似乎已經是一個影像至上的年代,氾濫的影音充斥四處,眼球要忙著跟上每一幀畫面切換的速度,就連耳朵都變得不像從前的耳朵了。
而文學,是一個即便許久不去接觸,仍能令人感覺歷歷在目的、溫柔的領地。這在喧囂的都市裡難得留存的寧靜,如沈重華綢上的一縷輕紗。是能使真心復甦、情感恢復流淌,化解疲勞和煩悶的,一塊淨土。寫起來還真的有些慎重,文學對我來說,那種從來不凡的意義,持續的時光是以年來計算的。中間時而斷裂,有時候是由於生活的本身出了狀況,或者心境慘絕人寰,那種喪志來自於某些經濟資本的斷層、奇異的紛爭,或者人間意外,所以映射它的文字也寫不完全,只能以七零八落、氣若游絲的狀態,呈現在世界之前,內心充滿了憂慮,所以報以世界的也自然只有憂慮而已。這樣解釋不知道有沒有比較單純簡潔(希望有...的...)。
時光回到國小的時候。三年級時,班導師特別重視學生的作文,不曉得為什麼就被那繁複的作文訓練吸引了進去,寫作的世界就像個會發光的小小黑洞,神秘卻令人著迷不已。
而大量閱讀則是要到高年級的時候。國小五年級時,班導師換了人,是一位姓邱的老師。同樣是女強者的形象,但相較於中年級的班導,她的日常眼神又多了幾分令人卻步的銳利(現在想起來真是嚇人)。
邱老師在班上推廣了一個名為「閱讀認證」的活動,顧名思義是要讀完書之後,到專有的網站上填寫針對書本內容客製的選擇題,達到一定分數就可以獲得閱讀認證。獎勵規範一出,班上馬上興起了一波不小的讀書風氣,大家都爭相競爭著累積的書本數量紀錄,那數字彷彿在許多方面都代表著一種閃亮的榮耀。
這段時間內,每逢假日,我永遠要拉著妹妹往住家附近的圖書館跑,蒐集了一整排兒童繪本,把他們呼嚕嚕的念完,再到一樓借用公共電腦完成閱讀認證,並重複這樣的流程,如同例行公事。看繪本的用意起初是為了快速累積閱讀的書量,然而漸漸地,兒童文學像顆奇異的種子似的發芽、茁壯,我到許久以後才發現那些故事深深刻刻地根植在心裡,已經難以拔除,成為了某種精神支柱般的存在。
日久下來,四百本、五百本書,顯示在網站上我的名字旁,已經不足為道,同時班上還有更厲害的同學存在。到了久遠以後的此刻再去思考這件事,其實閱讀認證帶給我最大的禮物,從來就不是任何榮耀或頭銜,而是它建立了我們常往圖書館跑的習慣,像澆灌一株植物一樣扎穩一個人對於文學意識最初始的根基。
即便在忘記持續了多久的閱讀認證活動結束之後,我仍然時常帶著妹妹窩進圖書館裡,彷彿那兒已成為我們的秘密基地,一個龐大、像鯨魚一樣穩重、和煦、溫柔的天堂,如今的我已經不曉得如何去形容他,總感覺即使有人將所有形容美好的中華文字匯集成詞,還是沒有辦法準確完好地詮釋那樣的永恆之地。
閱讀是輸入,寫字是輸出,兩個人就像有連體嬰特質的雙胞胎,誰不見了、另一位好像也開始要吶喊。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書寫是一種對生活的梳理,也像是對世界的某種小小的、無聲的宣告。細述之,大或小可能還難以被定義(視情況而定),無聲卻能讓所有感官更集中專注在純然的意識流裡,而回歸最寧靜、樸實的自己,真正地釋放所有壓力、苦悶和痛楚。那麼這樣純粹勇敢的宣告,宇宙或許更容易聽到?
我不曉得,不過我偷偷的相信還是有個宇宙之神存在著。如果我是祂,應該會很願意幫助給出這樣的宣告的可愛的人們。的吧。
寫到這裡,還是有很多話留存著,不過來日方長,這次只想慢慢寫就好,並不求寫得很好或多麼完整。希望沒有壓力,也不再寫得太高深、艱澀,卻每每在知道將被閱讀時,留給自己很多的彆扭和不踏實感。
關於這樣的感受,似乎難以解釋完全,不過能寫到這裡,此刻的我非常非常快樂,這樣應該就足夠了吧。
2023.04.17
伊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