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遙控武器站系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9 分鐘

2019/5月初版
2021/1月更新
2022/10月新增
2023/12月新增
2025/3月修改
●●●●●●●●●

raw-image

中科院的遙控武器站系統,最早是從2002雲豹甲車的武裝系統開始研發,從中型TS-96發展到重型裝載中口徑火砲的XTR-102系列,及裝在輕型戰術輪車的輕量型。2004年3月,中科院改隸國防部軍備局。2014年4月,中科院改制為行政法人。

TS-96遙控槍塔,雲豹輪型甲車使用,總重:1.2公噸
主武裝:T-91 40公厘榴彈機砲(槍重35公斤+48發)
次武裝:T-74排用機槍(槍重12公斤+400發)。66mm T85 4聯裝煙霧彈發射器x4(16發)
未來發展:可換裝50機槍版本,槍重38公斤,打擊軟性目標。40公厘榴彈機槍改成反無人機版本,搭配對空偵蒐系統使用。
●●●●●●●●●
2013年,中科院展示XTR-101、XTR-102近程自動化武器防禦系統,延續TS-96遙控槍塔的技術,改用20mm機砲,算是後勤補給最方便的彈藥,陸海空軍都大量使用,對空對海都可,射速高,缺點是威力不足、射程有限,單座型的XTR-101就不被青睞。

★XTR-101、XTR-102A1(岸置型)/A2(艦載型)
武器:T-75 20mm機砲(槍身重85公斤)
攝影機:40倍電動變焦(XTR-101)、獨立光電(XTR-102)
射控系統:具備砲令自動解算功能
射擊模式:集火攻擊、自動追蹤目標
20x102mm機砲彈,有效射程:2km
彈藥:訓練彈、訓練曳光彈、穿甲曳光彈、高爆燃燒彈、高爆燃燒曳光彈、脫殼穿甲彈
彈箱容量:200/400發

★M39機砲,重80.9公斤,長:1.83公尺,配備:F5-E/F
★M61火神砲,配備:F-16、IDF、方陣近迫武器系統
★M197三管火神砲,配備:AH-1W
★T-75機砲/T-82雙聯裝機砲,配備:悍馬車、光六飛彈快艇、海巡艦艇、防砲部隊等

未來發展:可換裝M230LF 30mm鏈炮,槍重72.6公斤
●●●●●●●●●
之後使用相同底座,發展出2015展示的灘岸防禦火箭系統。

★灘岸防禦火箭系統(鋼鏾火箭)
重:1500公斤
紅隼反甲火箭(Kestrel anti-armor rocket)7連裝x12=84發
口徑:66mm,發射筒長:75公分
高爆彈長:46.5公分,重2.4公斤
射程:1200公尺,殺傷半徑:35~40公尺

紅隼火箭彈明顯射程太短,裝備到艦艇顯得無太大效益,使用在灘岸也是如此,不像陸地單兵使用,較容易機動並可利用掩蔽物。以武器射程來說,7公里以上是雷霆2000的射程範圍,XTR-102是2000公尺以內,鋼鏾火箭的1200公尺明顯與XTR-102重複,又不能對付零距離的肉搏目標,過於侷限的性能,戰場威力必然打折再打折。

還有,使用遙控槍塔的優點,是能滿足指向性武器的快速追瞄需求,如防空反艦飛彈、火砲、直射式火箭。但紅隼火箭彈卻是像曲射武器的轟炸,那原本武器基座的敏捷設計就顯得多餘,也因如此,可以大量裝載不用考慮反應速度,這點在後來的複合火箭系統獲得修正。
●●●●●●●●●
★7.62機槍遙控槍塔
2017年,中科院展出輕量型遙控槍塔,搭載T74機槍(槍重12公斤+400發)。

對遙控槍塔來說,火力大小絕對是要考量的第一要務,因為增加的馬達、射控光電系統,都是一定的投資,可是使用的火力卻是更便宜的7.62mm排用機槍,是單/雙人就可以攜帶操作的武器,實在沒有相對優勢。對比其他國際的遙控槍塔來說,50機槍起跳算是最基本的,對軟性目標、建築物的破壞力、射程優勢都能強化。或是如XTR-102改用兩挺T74,或加裝紅隼火箭彈增加火力,不然這個輕量型遙控槍塔算是不划算的投資。

輕量化遙控槍塔雖然可以加裝到載重很輕的輕型戰術輪車,但火力卻跟架一挺T74一樣,那不如維持人力操作,減少機械重量,但加裝防彈盾牌來得更簡單有效、容易保養維護又省錢。

未來發展:換裝M2 50機槍(槍重38公斤),或加裝紅隼火箭彈。
●●●●●●●●●
2018年,中科院推出複合火箭系統,主要是將灘岸防禦火箭系統中間4個7管紅隼火箭發射器,改成4個7管2.75吋火箭發射器,搭配XTR-102,可以車載或岸置的多組整合系統。不過這種近距離防衛系統的主要問題還是在欠缺防護力,容易被摧毀或繞過,裝在商用卡車上也是一樣,除了是一定要被攻擊的地方,像無從機動的外島、需要防衛的要塞基地、艦艇之外,真的不好用。以灘岸防衛來說,如果要裝備視距內接戰的2.75吋火箭,反而該研發簡單化的雷霆200,用悍馬車或輕戰術輪車裝載,不需要笨重的電力基座,像二戰蘇聯的卡秋莎火箭,到定點打了就跑,8公里的射程還有後撤的時間與空間,在重火力部隊到達前,或是佈署的空檔,都能撐一下。

這個嘗試,主要是引進2.75吋火箭的射程與威力,帶來比20mm機砲、紅隼火箭彈更大更遠的威脅性,才有後面海巡對鎮海火箭的認可。中科院對遙控武器的發展,還是比較欠缺戰場意識,為了基座而裝武器,才會組合成一些怪怪的東西。

PS:在艦艇使用時的地球曲度,8公里大約是從台北火車站直線到南港車站前,從關渡橋直線到淡水站前。2公里是台北車站打到建國北路高架,關渡橋打到竹圍站前。海平面1公尺高,可看到3.6公里外的海平線。5公尺高可看到8公里,10公尺看到11.3公里。綜合來看,4~8公里是小型艦艇可以發揮對海面視距內火力的範圍。

中科院影片★複合式火箭系統 中科院
●●●●●●●●●
★鎮海火箭系統
海神70火箭彈(Hydra 70)7連裝x6=42發(海巡減裝)
重量:發動機約6公斤+各種彈頭4~7公斤
長:1.059公尺,直徑70mm(2.75英吋)
有效射程:8公里,最大射程:10公里
引信模式:撞擊、空爆、遙控設置
彈頭:高爆彈、白磷彈、集束彈、高爆反戰車彈、殺傷彈、飛鏢彈、照明彈、多用途子炸彈、紅磷彈、訓練彈等
海巡配備:高爆彈、穿甲彈、散彈、照明彈
7管/19管發射器,配備:AH-1W、AH-64

2.75吋火箭是我國戰鬥直升機標準配備,彈藥補給跟20mm機砲彈一樣普遍,算是現有武器系統中,CP值很高的選擇。加上有效射程達8公里,各種彈頭、引信發展多,能彌補20機砲射程與威力的不足,在沒有40快砲或無法安裝時,算是可以的對海面代替品。至於精準度,則有待雷射導引式火箭的研發,雖然價格必定提高,卻可以用精準打擊來節省彈藥。

2018年9月鎮海火箭系統安裝在海巡台中艦上實彈測試,海巡署表示新艦主砲仍以40快砲為首選,但考量海軍已無40快砲可移撥(要留著換裝錦江級電戰艦的76快砲),需要尋找備案,所以出借台中艦作為測試載台。2019年5月,海巡署和中科院簽約,確認鎮海火箭系統通過戰術測評,規劃配備在22艘艦艇,包括600噸安平級12艘、1000噸6艘、4000噸嘉義級4艘。

跟複合火箭系統比較,鎮海火箭全改用2.75吋火箭,海巡署不需要這麼多的發射數量,因而減裝。但海神火箭比較重,可能無法裝到如紅隼的12個發射器,或是因為紅隼火箭彈不需快速追瞄,可以犧牲武器站的反應速度來換取數量。而海巡的鎮海火箭彈是當砲彈用,需要更精確而快速的瞄準,才又回復到原本武器站的設計目的。

★190503 鎮海火箭彈 中國之翼影片庫
●●●●●●●●●
★50機槍遙控槍塔
2023國防展戰術偵蒐輪車搭配的遙控槍塔,2024獵豹105砲車展示車也用,但外型稍有不同。2025M60A3升級案也使用,可能是搭配不同光電系統以及裝甲的版本。
■■■■■■■■■■■■■■■■■■■■■■
未來發展:以現有資訊來看,雙連裝基座的承載重量單點至少是90公斤,可以有6個掛載點,分別是左右各兩個,中間兩個。中間兩個掛載點可能可以裝載到150公斤,但追瞄速度會減慢?

1.混合裝備
彈砲合一,一邊裝20mm機砲,一邊裝2.75吋火箭7連裝發射器x3~6,能獲得更高的運用彈性,10~1公里之間由海神火箭彈負責,2公里內可改由20mm機砲接戰,對空對海能力都有,讓小型艦艇使用更有吸引力。但必須開發可以切換或共用的瞄準系統,之前在雲豹甲車使用的遙控槍塔,因為50機槍與40榴彈砲彈道差異太大,才改成配備T74機槍,共用瞄準系統,這邊在20mm機砲與2.75吋火箭彈併用時,也必然會遇到相同的問題,得花預算研發克服。
●●●●●●●●●
2.刺針飛彈
真正殺手級的運用?小型艦艇需要的防空能力,使用輕型的刺針飛彈最為合理,但是肩射型需要克服海象顛簸,使用發射基座也是近來國際小型艦艇的防空趨勢。中科院研發成功蜂眼雷達來指揮復仇者飛彈系統,對於刺針飛彈的導引方式有一定了解,以雙連裝基座承載重量,一個連結點至少可以安裝雙連裝刺針飛彈。如果要彈砲合一,可以安裝6枚+20mm機砲。如果兩彈一砲混裝,也可以裝兩枚刺針+2個7連裝火箭發射器+20mm機砲。臺灣有FIM-92刺針飛彈的肩射型跟陸戰隊的雙連裝,車載的復仇者系統四連裝x2,還有阿帕契的AIM-92,可能復仇者的發射箱裝肩射式是最方便直接改裝。最後就是射控系統,可能是發展的最大障礙,兩種或三種武器混裝,都要研發與預算投入,如果市場規模不夠,需求度不高,可能就難以實現。

重量:10.1公斤(彈體)/15.2公斤(含肩射系統),彈頭:3公斤
長:1.52公尺,直徑:70 mm
有效射程:4,800公尺,高度:3800公尺以下
引爆機制:穿透彈頭加延遲引信火藥
制導系統:紅外線導引熱追蹤
●●●●●●●●●
3.Mk 44巨蝮二式30mm鏈炮(Mk 44 Bushmaster II)
火力提升的選擇,從A-10攻擊機沿用的彈藥,因為雲豹30mm砲車而引進,等彈藥生產線完備,累積整合經驗後,看軍方或海巡是否有需求與足夠預算可以搭配安裝。因為全砲還是得外購,如同刺針飛彈一様,是高預算的選擇。砲身重156公斤,可能要以中間兩個連結點共同承載。2020年初,中科院以光榮之星測試新的海用30鏈砲系統。

美國阿連特(ATK)研製生產,重156公斤
30×173mm NATO 機炮彈
有效射程:陸上3公里,海上5.1公里
★GAU-8/A復仇者機炮,配備:A-10
★Mk 44巨蝮二式鏈炮
配備:美國海軍Mk 46 Mod 2艦炮武器系統、美國M1126史崔克裝甲車、雲豹裝步甲車
●●●●●●●●●
4.40mm L70快砲
最熟悉又最陌生的選擇。T-92 40mm/L70 70倍徑防空快砲系統,軍備局202廠自新加坡AOS公司取得技術仿製的防空快砲,但因整體性能不足,2009年敗給天兵防空系統升級方案。對海軍來說,40快砲運用數量很多,防空也反艦,海巡署也有需求,可是砲座重量比30mm鏈砲多一倍以上,基座動力必須重新設計,加上系統、彈藥不夠先進,是否還要花大錢研發,或是前面CP值更高選項就能頂替,是40快砲的致命傷。

★T-92 40mm/L70 70倍徑防空快砲
全砲重:6,000公斤,裝彈量:101發
有效射程:4公里

40×364mm L/70波佛斯/NATO口徑機炮彈
★波佛斯40mm L/70高射砲,全砲重:5,150公斤
擊發機構:撞擊、近炸
彈藥種類:榴彈、破甲彈、練習彈、曳光彈
最大射程:12.5km,有效射程:4.67km
配備:海軍、海巡艦艇、AC-130
●●●●●●●●●
5.M230LF 30mm鏈炮,槍重72.6公斤
休斯直升機公司研製、由阿連特科技系統公司(ATK)生產,阿帕契配備鏈砲的地面版。彈藥口徑與幻象2000的30mm機砲相同,但彈殼不同。因為輕量化,槍身重量與T-75 20mm機砲相近,臺灣因為引進阿帕契,連帶也熟悉了這個彈種,未來可以是取代T-75機砲的選擇,不過射速較低,不適合防空。外購的價格會是影響關鍵,如果可以部份替換雲豹甲車的40mm榴彈機槍與T74機槍組合,加上升級XTR-102,也許可以以量制價。

★M230鏈炮,槍重56公斤
配備:AH-64複合式火箭系統 中科院
●●●●●●●●●
★鎮海火箭系統
海神70火箭彈(Hydra 70)7連裝x6=42發(海巡減裝)
重量:發動機約6公斤+各種彈頭4~7公斤
長:1.059公尺,直徑70mm(2.75英吋)
有效射程:8公里,最大射程:10公里
引信模式:撞擊、空爆、遙控設置
彈頭:高爆彈、白磷彈、集束彈、高爆反戰車彈、殺傷彈、飛鏢彈、照明彈、多用途子炸彈、紅磷彈、訓練彈等
海巡配備:高爆彈、穿甲彈、散彈、照明彈
7管/19管發射器,配備:AH-1W、AH-64

2.75吋火箭是我國戰鬥直升機標準配備,彈藥補給跟20mm機砲彈一樣普遍,算是現有武器系統中,CP值很高的選擇。加上有效射程達8公里,各種彈頭、引信發展多,能彌補20機砲射程與威力的不足,在沒有40快砲或無法安裝時,算是可以的對海面代替品。至於精準度,則有待雷射導引式火箭的研發,雖然價格必定提高,卻可以用精準打擊來節省彈藥。

2018年9月鎮海火箭系統安裝在海巡台中艦上實彈測試,海巡署表示新艦主砲仍以40快砲為首選,但考量海軍已無40快砲可移撥(要留著換裝錦江級電戰艦的76快砲),需要尋找備案,所以出借台中艦作為測試載台。2019年5月,海巡署和中科院簽約,確認鎮海火箭系統通過戰術測評,規劃配備在22艘艦艇,包括600噸安平級12艘、1000噸6艘、4000噸嘉義級4艘。

跟複合火箭系統比較,鎮海火箭全改用2.75吋火箭,海巡署不需要這麼多的發射數量,因而減裝。但海神火箭比較重,可能無法裝到如紅隼的12個發射器,或是因為紅隼火箭彈不需快速追瞄,可以犧牲武器站的反應速度來換取數量。而海巡的鎮海火箭彈是當砲彈用,需要更精確而快速的瞄準,才又回復到原本武器站的設計目的。

190503 鎮海火箭彈 中國之翼影片庫
●●●●●●●●●
★50機槍遙控槍塔
2023國防展戰術偵蒐輪車搭配的遙控槍塔。2240
■■■■■■■■■■■■■■■■■■■■■■
未來發展:以現有資訊來看,雙連裝基座的承載重量單點至少是90公斤,可以有6個掛載點,分別是左右各兩個,中間兩個。中間兩個掛載點可能可以裝載到150公斤,但追瞄速度會減慢?

1.混合裝備
彈砲合一,一邊裝20mm機砲,一邊裝2.75吋火箭7連裝發射器x3~6,能獲得更高的運用彈性,10~1公里之間由海神火箭彈負責,2公里內可改由20mm機砲接戰,對空對海能力都有,讓小型艦艇使用更有吸引力。但必須開發可以切換或共用的瞄準系統,之前在雲豹甲車使用的遙控槍塔,因為50機槍與40榴彈砲彈道差異太大,才改成配備T74機槍,共用瞄準系統,這邊在20mm機砲與2.75吋火箭彈併用時,也必然會遇到相同的問題,得花預算研發克服。
●●●●●●●●●
2.刺針飛彈
真正殺手級的運用?小型艦艇需要的防空能力,使用輕型的刺針飛彈最為合理,但是肩射型需要克服海象顛簸,使用發射基座也是近來國際小型艦艇的防空趨勢。中科院研發成功蜂眼雷達來指揮復仇者飛彈系統,對於刺針飛彈的導引方式有一定了解,以雙連裝基座承載重量,一個連結點至少可以安裝雙連裝刺針飛彈。如果要彈砲合一,可以安裝6枚+20mm機砲。如果兩彈一砲混裝,也可以裝兩枚刺針+2個7連裝火箭發射器+20mm機砲。臺灣有FIM-92刺針飛彈的肩射型跟陸戰隊的雙連裝,車載的復仇者系統四連裝x2,還有阿帕契的AIM-92,可能復仇者的發射箱裝肩射式是最方便直接改裝。最後就是射控系統,可能是發展的最大障礙,兩種或三種武器混裝,都要研發與預算投入,如果市場規模不夠,需求度不高,可能就難以實現。

重量:10.1公斤(彈體)/15.2公斤(含肩射系統),彈頭:3公斤
長:1.52公尺,直徑:70 mm
有效射程:4,800公尺,高度:3800公尺以下
引爆機制:穿透彈頭加延遲引信火藥
制導系統:紅外線導引熱追蹤
●●●●●●●●●
3.Mk 44巨蝮二式30mm鏈炮(Mk 44 Bushmaster II)
火力提升的選擇,從A-10攻擊機沿用的彈藥,因為雲豹30mm砲車而引進,等彈藥生產線完備,累積整合經驗後,看軍方或海巡是否有需求與足夠預算可以搭配安裝。因為全砲還是得外購,如同刺針飛彈一様,是高預算的選擇。砲身重156公斤,可能要以中間兩個連結點共同承載。2020年初,中科院以光榮之星測試新的海用30鏈砲系統。

美國阿連特(ATK)研製生產,重156公斤
30×173mm NATO 機炮彈
有效射程:陸上3公里,海上5.1公里
★GAU-8/A復仇者機炮,配備:A-10
★Mk 44巨蝮二式鏈炮
配備:美國海軍Mk 46 Mod 2艦炮武器系統、美國M1126史崔克裝甲車、雲豹裝步甲車
●●●●●●●●●
4.40mm L70快砲
最熟悉又最陌生的選擇。T-92 40mm/L70 70倍徑防空快砲系統,軍備局202廠自新加坡AOS公司取得技術仿製的防空快砲,但因整體性能不足,2009年敗給天兵防空系統升級方案。對海軍來說,40快砲運用數量很多,防空也反艦,海巡署也有需求,可是砲座重量比30mm鏈砲多一倍以上,基座動力必須重新設計,加上系統、彈藥不夠先進,是否還要花大錢研發,或是前面CP值更高選項就能頂替,是40快砲的致命傷。

★T-92 40mm/L70 70倍徑防空快砲
全砲重:6,000公斤,裝彈量:101發
有效射程:4公里

40×364mm L/70波佛斯/NATO口徑機炮彈
★波佛斯40mm L/70高射砲,全砲重:5,150公斤
擊發機構:撞擊、近炸
彈藥種類:榴彈、破甲彈、練習彈、曳光彈
最大射程:12.5km,有效射程:4.67km
配備:海軍、海巡艦艇、AC-130
●●●●●●●●●
5.M230LF 30mm鏈炮,槍重72.6公斤
休斯直升機公司研製、由阿連特科技系統公司(ATK)生產,阿帕契配備鏈砲的地面版。彈藥口徑與幻象2000的30mm機砲相同,但彈殼不同。因為輕量化,槍身重量與T-75 20mm機砲相近,臺灣因為引進阿帕契,連帶也熟悉了這個彈種,未來可以是取代T-75機砲的選擇,不過射速較低,不適合防空。外購的價格會是影響關鍵,如果可以部份替換雲豹甲車的40mm榴彈機槍與T74機槍組合,加上升級XTR-102,也許可以以量制價。

★M230鏈炮,槍重56公斤
配備:AH-6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ob Chen的沙龍
117會員
871內容數
用科學的方式,還原占星真正的樣貌
Bob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8
如果中國要打台灣,要看打哪邊,就得花多少時間。要打全壘打、犧牲打、 安打、短打,要準備的東西都不太一樣。 要登陸台灣,至少要留6個月可以持續登陸,不然就是犧牲打。最早4月可以登陸,打到10月就得控制台灣,不然運補受阻於東北季風,就算已經登陸幾萬人,可能都壓不住。3、4月有春雨,5月有梅雨,6月以後
Thumbnail
2025/04/08
如果中國要打台灣,要看打哪邊,就得花多少時間。要打全壘打、犧牲打、 安打、短打,要準備的東西都不太一樣。 要登陸台灣,至少要留6個月可以持續登陸,不然就是犧牲打。最早4月可以登陸,打到10月就得控制台灣,不然運補受阻於東北季風,就算已經登陸幾萬人,可能都壓不住。3、4月有春雨,5月有梅雨,6月以後
Thumbnail
2025/03/31
中國要如何打台灣,完全取之於台灣防衛能力有多強。如果以台灣陸基反艦飛彈射程200公里,海空軍制海範圍400公里來看,假設中國航母防衛範圍也要200公里,既然出海就要到陸基空軍到不了的地方才有戰略意義,那中國航母艦隊要能發揮戰略效果,又能夠維持基本安全作戰的區域大概只有3個。 安全區域選定的條件:
Thumbnail
2025/03/31
中國要如何打台灣,完全取之於台灣防衛能力有多強。如果以台灣陸基反艦飛彈射程200公里,海空軍制海範圍400公里來看,假設中國航母防衛範圍也要200公里,既然出海就要到陸基空軍到不了的地方才有戰略意義,那中國航母艦隊要能發揮戰略效果,又能夠維持基本安全作戰的區域大概只有3個。 安全區域選定的條件:
Thumbnail
2025/01/16
雷達的原理也類似這個CPU跟GPU。 傳統都卜勒雷達就是CPU,有強大性能一次掃一個地方,所以雷達要不斷旋轉,掃到一遍,處理一個地方。是雷達技術的起始,現在看來省電、體積小、便宜。 陣列雷達則是GPU,有一堆小雷達聚合在一個雷達陣列上,專門掃描各自的區塊,然後整合成方位跟高度的資訊,完成掃描(作
Thumbnail
2025/01/16
雷達的原理也類似這個CPU跟GPU。 傳統都卜勒雷達就是CPU,有強大性能一次掃一個地方,所以雷達要不斷旋轉,掃到一遍,處理一個地方。是雷達技術的起始,現在看來省電、體積小、便宜。 陣列雷達則是GPU,有一堆小雷達聚合在一個雷達陣列上,專門掃描各自的區塊,然後整合成方位跟高度的資訊,完成掃描(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2023/3月 海軍5艘「反艦型」塔江級90.7億船體儎台建造標案在3月15日決標,由龍德造船得標,要在2026年底前全數交艦完成。「反艦型」塔江級配置「8枚雄三+4枚雄二」反艦飛彈,強化對中國大型艦艇遠程打擊戰力。
Thumbnail
2023/3月 海軍5艘「反艦型」塔江級90.7億船體儎台建造標案在3月15日決標,由龍德造船得標,要在2026年底前全數交艦完成。「反艦型」塔江級配置「8枚雄三+4枚雄二」反艦飛彈,強化對中國大型艦艇遠程打擊戰力。
Thumbnail
8枚陸劍二發射箱,總重量應該在1600kg以上,那個細小的舉升架不知道行不行,或者是反應速度會變慢,或者影響車輛爬坡性能,所以陸軍才沒有採用?如果8枚裝不下,6枚是否可行?等更多陸軍使用經驗回饋。
Thumbnail
8枚陸劍二發射箱,總重量應該在1600kg以上,那個細小的舉升架不知道行不行,或者是反應速度會變慢,或者影響車輛爬坡性能,所以陸軍才沒有採用?如果8枚裝不下,6枚是否可行?等更多陸軍使用經驗回饋。
Thumbnail
2013年8月,陳永康上將出任海軍司令,提出研製新型艦載近迫防禦系統需求,以取代方陣近迫系統。 2015年國防展,中科院展出以方陣快砲基座改裝的戰系型海劍羚,可能因為受限於方陣系統的乘載,是4x4的16聯裝,基座只有兩個套件組合。 2017年國防展,展出4x3的12聯裝獨立型海劍羚,基座已經改為
Thumbnail
2013年8月,陳永康上將出任海軍司令,提出研製新型艦載近迫防禦系統需求,以取代方陣近迫系統。 2015年國防展,中科院展出以方陣快砲基座改裝的戰系型海劍羚,可能因為受限於方陣系統的乘載,是4x4的16聯裝,基座只有兩個套件組合。 2017年國防展,展出4x3的12聯裝獨立型海劍羚,基座已經改為
Thumbnail
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讓軍事話題衝上新聞大熱門,一堆人著急台灣要像烏克蘭這樣,全民皆兵,要能扛著反坦克飛彈在城鎮裡打中國坦克。但問題是台灣跟烏克蘭的軍事戰略完全不一樣啊,烏克蘭國防衰弱、土地跟俄羅斯接壤,地形平坦缺乏高山丘陵掩護、阻礙,海空軍實力薄弱,陸軍對比俄羅斯也不足
Thumbnail
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讓軍事話題衝上新聞大熱門,一堆人著急台灣要像烏克蘭這樣,全民皆兵,要能扛著反坦克飛彈在城鎮裡打中國坦克。但問題是台灣跟烏克蘭的軍事戰略完全不一樣啊,烏克蘭國防衰弱、土地跟俄羅斯接壤,地形平坦缺乏高山丘陵掩護、阻礙,海空軍實力薄弱,陸軍對比俄羅斯也不足
Thumbnail
中科院的遙控武器站系統,最早是從2002雲豹甲車的武裝系統開始研發,從中型TS-96發展到重型裝載中口徑火砲的XTR-102系列,及裝在輕型戰術輪車的輕量型。2004年3月,中科院改隸國防部軍備局。
Thumbnail
中科院的遙控武器站系統,最早是從2002雲豹甲車的武裝系統開始研發,從中型TS-96發展到重型裝載中口徑火砲的XTR-102系列,及裝在輕型戰術輪車的輕量型。2004年3月,中科院改隸國防部軍備局。
Thumbnail
早在1975年,台灣海軍就打算利用手頭既有的雄蜂甲型反艦飛彈(1984年改稱為雄風一型),裝備於小型快艇,挾其成本低廉的優勢大量建造,構成台灣近海防禦的重要力量。在1975年,台灣海軍正式成立海鷗計畫室,第一階段是利用海軍手頭上現有排水量40噸的復仇(PT-1)與雪恥(PT-2)兩艘日本製魚
Thumbnail
早在1975年,台灣海軍就打算利用手頭既有的雄蜂甲型反艦飛彈(1984年改稱為雄風一型),裝備於小型快艇,挾其成本低廉的優勢大量建造,構成台灣近海防禦的重要力量。在1975年,台灣海軍正式成立海鷗計畫室,第一階段是利用海軍手頭上現有排水量40噸的復仇(PT-1)與雪恥(PT-2)兩艘日本製魚
Thumbnail
2021/5月 台灣新一代飛彈快艇 把玉山艦那個匿蹤飛彈發射架改裝到光榮之星上,艦體放大以承受更重的飛彈,為了發射後座力,改成直列式安裝。可以放2枚雄三+4枚雄二,或是8枚魚叉或雄二,然後加上30mm鏈砲,如果帶4枚雄三可能就太集中了。當成塔江級輔助火力,能裝雄三,甚至雄二E,能單艇飽和攻擊,分散
Thumbnail
2021/5月 台灣新一代飛彈快艇 把玉山艦那個匿蹤飛彈發射架改裝到光榮之星上,艦體放大以承受更重的飛彈,為了發射後座力,改成直列式安裝。可以放2枚雄三+4枚雄二,或是8枚魚叉或雄二,然後加上30mm鏈砲,如果帶4枚雄三可能就太集中了。當成塔江級輔助火力,能裝雄三,甚至雄二E,能單艇飽和攻擊,分散
Thumbnail
從M39到T-75再到XTR-102,國造20公厘機砲雖然號稱是三軍通用的基礎支援武器,表現卻很難算得上是稱職。20 x 102公厘的彈藥對地射擊時,僅能攻擊軟性目標,對於輕裝甲目標威力不足,始終是其核心缺陷。除非軍備局進一步提升砲管壽命,引進動能更大、穿甲能力更佳的新型彈藥,否則問題依舊。
Thumbnail
從M39到T-75再到XTR-102,國造20公厘機砲雖然號稱是三軍通用的基礎支援武器,表現卻很難算得上是稱職。20 x 102公厘的彈藥對地射擊時,僅能攻擊軟性目標,對於輕裝甲目標威力不足,始終是其核心缺陷。除非軍備局進一步提升砲管壽命,引進動能更大、穿甲能力更佳的新型彈藥,否則問題依舊。
Thumbnail
如果只看學理條件,中小口徑艦砲在各方面一定比無導引火箭彈來得優秀,才是「平戰轉換」真正適合的武器。如果海巡署未來不打算換回艦砲,或有意換砲卻得不到行政院核定足夠的預算,恐怕還是要規劃雷射導引火箭套件。
Thumbnail
如果只看學理條件,中小口徑艦砲在各方面一定比無導引火箭彈來得優秀,才是「平戰轉換」真正適合的武器。如果海巡署未來不打算換回艦砲,或有意換砲卻得不到行政院核定足夠的預算,恐怕還是要規劃雷射導引火箭套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