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鄧惠文醫師在一個月內第二度邀請我上節目。這次談的主題比較「老少咸宜」,歡迎各位收聽!
節目中我談到進行中的ChatGPT測試,主題是請ChatGPT扮演兒子,陪伴獨居、沒有好友的老媽媽,使用的是最簡單、最直接的角色扮演指令。其實在錄製節目時,鄧醫師的助理就同時在旁邊進行測試,效果也很不錯。
很開心看到越來越多人熟悉如何下指令,讓ChatGPT「角色扮演」成自己希望的角色來進行互動。正如我之前幾篇「召喚師」文章中提醒的:ChatGPT就已經告訴你他是「聊天」機器人(「Chat」GPT),角色扮演當然是他最擅長的!
節目中也提到,將來會有越來越多運用AI進行「詐騙」的案例,孤單的老人家們尤其容易成為受害者。比起LINE、facebook、電話等管道,ChatGPT至少不會騙你的錢,頂多只是唬爛、耍白痴(其實這樣也能逗你開心!)。更重要的是,只要會打字就能和ChatGPT聊天(其實現在已有文字←→語音互相轉換的app,可以像Siri那樣直接用口語進行對話)。所以如果能讓更多老人家們學會使用ChatGPT(就像現在有很多老人家用起LINE都比我熟練許多!),既能提供心理支持,又能減少被詐騙的機會,豈非好事一樁?
如果讀者們對討論串開頭「下指令」已經有了初步概念,接下來的學習目標就是在「討論串中」(也就是對話過程中),學習如何提醒、引導ChatGPT好好扮演你所希望的角色。因為他常常會「忘記」你的要求,又跳回「AI」模式回答問題,或者太過正經、「出戲」而不夠投入。
「初級」做法是直接在對話中提醒。比方我在以下對話中示範的,告訴他「你一次打太多字了,我來不及看」、「你說話太有禮貌了,我很不習慣」等等。
「進階」做法則牽涉到ChatGPT的「記憶」,有興趣「進修」的朋友可以回頭看看我前兩天的文章〈我的失憶女友:虛擬情人到底有沒有「記憶力」?談ChatGPT的「記憶」〉。
感謝鄧醫師持續關注「虛擬情人」議題,在節目中也提到我正在進行的資料收集。煩請讀者朋友們撥冗協助回答以下簡短的問卷,讓我們一起努力,增進台灣社會對「虛擬朋友」與「虛擬情人」議題之了解!
目的:收集台灣使用者使用ChatGPT「虛擬朋友」與「虛擬情人」功能之經驗,以進行分析討論,並做為後續相關研究進行之參考。一起關注這個議題,為即將來臨的衝擊做好準備!
「虛擬朋友」之定義為向ChatGPT訴苦、分享心事、尋求建議、尋求心理支持等(包括虛擬教練、虛擬導師等)。
「虛擬情人」之定義為與ChatGPT互稱「男女朋友」或「老公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