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行有余律:引薦的聯想與成本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法律及商務知識粉專:四葉有魚-余宗鳴律師
運動話題粉專:余大/烏托邦的運動雜談


BNI 商會系統,引薦是最核心的一個詞彙,我想來分享一下一些在引薦這件事情上,可能容易被忽略的觀點:


一、真正的商務引薦需要聯想


所謂的商務引薦需要聯想,指的是當我們在跟一個會員可能的夢幻引薦、理想引薦對象接觸時,我們有沒有機會從那個引薦對象的資訊當中,得到關於可以開啟該會員引薦機會的聯想


舉例來說,當我在服務一個創業初期的客戶時,他要我幫他審閱一份金額不菲的設備採購合約時,你覺得我會聯想到什麼其他的需求?


可能他是初期成本投入高、需要會計師進一步做稅務簽證的行業別?可能他採購的設備是打算做有新品製造生產,需要包裝設計跟通路建議?又或是他的新設備是台灣第一個引進的,可以來些品牌跟新聞行銷?還是這個設備需要不要串接資訊系統、或是耗電量?這個設備能不能適用某些政府補助或貸款?有沒有新的技術製程可能會有專利需求?


但這些聯想不是憑空而來,聯想要有資訊、知識的基礎,還要有重複聆聽產生的習慣反應


二、對於引薦人來說引薦是有無形成本的


最直接的是信任成本,要引薦一個自己認識的人給另外一個認識的人服務,一旦出差錯了,引薦人常常左右不是人。


但還有一個是時間成本,不只是引薦人自己本身的時間成本,也包含被引薦對象的時間成本,有時候我跟被引薦的對象可能就只有 15 分鐘的溝通時間,當我講完自己本身要溝通的事情之後,剩下 5 分鐘,我會怎麼選擇利用這個剩下的時間去做可能的開啟


當然就是立刻有聯想到,而且足夠熟悉、知道這時候提出來是合適的;而現實的就是,當我這 5 分鐘拿去開啟給某個對象的引薦對話時,可能就不一定有機會再幫下一個人開啟


所以,當能理解「引薦」容易被人忽略的這兩個層次後,為什麼我們更能引薦給那些跟我們有承諾,也確實履行定期開會、更新進度以及交流意見的人,應該可以很好理解。


而一旦這些引薦,產生正向循環跟回饋後,我們當然會樂於將時間拿去做有把握、又能輕易有成效跟回饋的事情,漸漸地,也就會將有限的時間,做出更多的分配跟排序。


附圖是我們自己分會的藝術塗料行業別代表主題簡報的內容,這是我非常願意聯想以及付出引薦成本的會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余宗鳴/AhUtopian/四葉有魚的沙龍
22會員
56內容數
2024/03/01
當提到 MOU 時,很多人第一個問題都會是「律師,我簽了 MOU 後會有合約的效力嗎」?或是「簽了 MOU 有用嗎」?其實文件的名稱所代表的效果,遠不及文件內「條款」的內容所實際產生的效果,如果這個問題是「在這個階段簽 MOU ,希望達成什麼效果及功用」來去推論「這份 MOU 該有什麼條款」。
Thumbnail
2024/03/01
當提到 MOU 時,很多人第一個問題都會是「律師,我簽了 MOU 後會有合約的效力嗎」?或是「簽了 MOU 有用嗎」?其實文件的名稱所代表的效果,遠不及文件內「條款」的內容所實際產生的效果,如果這個問題是「在這個階段簽 MOU ,希望達成什麼效果及功用」來去推論「這份 MOU 該有什麼條款」。
Thumbnail
2024/01/27
什麼是一份好的契約,是個長篇大論,因為那會涉及到許多結合個案的判斷因素,但至少我們可以從一些很多契約都會出現的條文來判斷,這份契約是不是有花心思設計過的。我們在這個主題分享,會列出許多可能你常見的契約條文,看似很棒很有保障,但只要稍微舉例,就會細思極恐,發現那根本發揮不了效用
Thumbnail
2024/01/27
什麼是一份好的契約,是個長篇大論,因為那會涉及到許多結合個案的判斷因素,但至少我們可以從一些很多契約都會出現的條文來判斷,這份契約是不是有花心思設計過的。我們在這個主題分享,會列出許多可能你常見的契約條文,看似很棒很有保障,但只要稍微舉例,就會細思極恐,發現那根本發揮不了效用
Thumbnail
2023/10/29
如果我們在生活的每件事情,都能夠多這樣一點動作,是不是至少大家心情都能好一點,接觸到的每個人都帶著好一點的心情去面對生活,是不是可以有可能減少一些紛爭,讓世界無形中多一點自己能改變的美好。
Thumbnail
2023/10/29
如果我們在生活的每件事情,都能夠多這樣一點動作,是不是至少大家心情都能好一點,接觸到的每個人都帶著好一點的心情去面對生活,是不是可以有可能減少一些紛爭,讓世界無形中多一點自己能改變的美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付出者收穫這件事情,自己有些體會跟想法。這句話最關鍵的理解,在於不要認為付出一定是給出引薦、消費、成交,才叫做付出,這是倒果為因;付出時間跟心思,去了解這個系統、平台跟工具是如何運作,然後花時間去理解、觀察以及與他人互動,同時也隨著這些付出,建立起對於自己所屬團隊的信任,也是種付出。
Thumbnail
付出者收穫這件事情,自己有些體會跟想法。這句話最關鍵的理解,在於不要認為付出一定是給出引薦、消費、成交,才叫做付出,這是倒果為因;付出時間跟心思,去了解這個系統、平台跟工具是如何運作,然後花時間去理解、觀察以及與他人互動,同時也隨著這些付出,建立起對於自己所屬團隊的信任,也是種付出。
Thumbnail
當能理解「引薦」容易被人忽略的這兩個層次後,為什麼我們更能引薦給那些跟我們有承諾、,也確實履行定期開會、更新進度以及交流意見的人,應該可以很好理解。而一旦這些引薦,產生正向循環跟回饋後,我們當然會樂於將時間拿去做有把握、又能輕易有成效跟回饋的事情,漸漸地,也就會將有限的時間,做出更多的分配跟排序。
Thumbnail
當能理解「引薦」容易被人忽略的這兩個層次後,為什麼我們更能引薦給那些跟我們有承諾、,也確實履行定期開會、更新進度以及交流意見的人,應該可以很好理解。而一旦這些引薦,產生正向循環跟回饋後,我們當然會樂於將時間拿去做有把握、又能輕易有成效跟回饋的事情,漸漸地,也就會將有限的時間,做出更多的分配跟排序。
Thumbnail
決勝IT十八招 其實這一次要談的是聯絡管理這一塊,其實也是跟人脈管理一樣,如果說能力卓越是成功的基礎,則人脈就是成功的啟動器。 首先做聯絡管理,長期經營,得先擁有利人利己概念(前言:有提到)。 這部分就跟錢滾錢一樣,首先有本金,簡單來說就是自己要有特色和能力,這個就是自己的本金,當你的能力和特色越高
Thumbnail
決勝IT十八招 其實這一次要談的是聯絡管理這一塊,其實也是跟人脈管理一樣,如果說能力卓越是成功的基礎,則人脈就是成功的啟動器。 首先做聯絡管理,長期經營,得先擁有利人利己概念(前言:有提到)。 這部分就跟錢滾錢一樣,首先有本金,簡單來說就是自己要有特色和能力,這個就是自己的本金,當你的能力和特色越高
Thumbnail
很多公司標榜人才來源主要來自員工推薦(有些公司來自員工推薦的新人比例甚至高達30%),但是推薦親友到任職公司並不總是喜劇收場,該注意什麼來增加推薦成功的機率呢?
Thumbnail
很多公司標榜人才來源主要來自員工推薦(有些公司來自員工推薦的新人比例甚至高達30%),但是推薦親友到任職公司並不總是喜劇收場,該注意什麼來增加推薦成功的機率呢?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群眾募資的選品策略:如何從專案中篩選最穩的標的》,這篇將陸續整理我在群眾集資平台擔任集資專案顧問時(a.k.a. 客戶成功 Customer Success),內心掙扎的平台思維與客戶思維,分別是 (1) 兩者思維差異、(2) 兩者思維矛盾的點。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群眾募資的選品策略:如何從專案中篩選最穩的標的》,這篇將陸續整理我在群眾集資平台擔任集資專案顧問時(a.k.a. 客戶成功 Customer Success),內心掙扎的平台思維與客戶思維,分別是 (1) 兩者思維差異、(2) 兩者思維矛盾的點。
Thumbnail
嗨!大家好!很快我們來到第三單元,建立關係啟動你的影響力 有準備要開始繼續培養我們的談判腦了嗎?要是你不清楚我在說什麼,可以先參考我們第一篇連結喔!2022年一起啟動你的談判腦,假如你想要自己學習的話,很推薦這次的學習素材《談判致富》的書籍連結 互惠原理:限定/客製化/主動性 我自己最喜歡的一點是
Thumbnail
嗨!大家好!很快我們來到第三單元,建立關係啟動你的影響力 有準備要開始繼續培養我們的談判腦了嗎?要是你不清楚我在說什麼,可以先參考我們第一篇連結喔!2022年一起啟動你的談判腦,假如你想要自己學習的話,很推薦這次的學習素材《談判致富》的書籍連結 互惠原理:限定/客製化/主動性 我自己最喜歡的一點是
Thumbnail
無論是地方刊物或創生合作夥伴,終究還是要了解TONE調這件事。但如果你跟我一樣,之前是上班族(或學生),完全沒有自己的工作團隊,也沒有地方人脈,更不可能有聘用員工的人事預算。那麼「找夥伴」這件事,就真的需要磨合過程和判斷技巧。
Thumbnail
無論是地方刊物或創生合作夥伴,終究還是要了解TONE調這件事。但如果你跟我一樣,之前是上班族(或學生),完全沒有自己的工作團隊,也沒有地方人脈,更不可能有聘用員工的人事預算。那麼「找夥伴」這件事,就真的需要磨合過程和判斷技巧。
Thumbnail
「什麼!20 分鐘可以成交一個經銷 Partner?聽你在唬爛!」 這個標題我自己看也覺得滿唬爛的,因為 BD 在和企業洽談商業合作的流程通常不會這麼快速,至少都需要 2 次至 3 次的面訪,從第一次討論到最後的拍板定案,少說都需要花上快一個月的時間。
Thumbnail
「什麼!20 分鐘可以成交一個經銷 Partner?聽你在唬爛!」 這個標題我自己看也覺得滿唬爛的,因為 BD 在和企業洽談商業合作的流程通常不會這麼快速,至少都需要 2 次至 3 次的面訪,從第一次討論到最後的拍板定案,少說都需要花上快一個月的時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