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的漢化運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北魏孝文帝,看似不熟悉的名字,他的歷史角色有何重要?以香港高中的文憑考試為例,整個魏晉南北朝近三百年的歷史,唯一被列入課程的君主,就是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有何功績而被高度重視?作為鮮卑族的中原君主,孝文帝推行了大規模的漢化運動。

讓我們再強調,孝文帝的功績是推行「大規模」的漢化運動。從現實的角度,一個佔少數的民族,移居至另一文化的民族中生活,他們被同化是自然的。例如西晉時期的匈奴族領袖劉淵,他對儒家經書有相當的學習心得。至於魏晉南北朝中期興起的北魏,早期君主太武帝已推行崇儒政策,開辦太學。因此,孝文帝不是獨具慧眼,推出驚天動地的改革,而是順應歷史趨勢,推行具有規模及全面的改革。這樣的評價對孝文帝沒有絲毫貶意,因為這樣的改革同樣需要膽量,需要魄力。

孝文帝推動漢化改革,可以分為前後期。前期主要是推動漢化制度,從而把鮮卑遊牧文化帶進農耕文化。

其中最重要的是推行班祿制度,官員按其職級 (班) 領取固定的薪俸 (祿)。在遊牧文化下,在戰爭中取得物資作為個人獎賞,是合乎情理,但在農耕文化下,這些行動變成貪污舞弊,因此,孝文帝頒令推行班祿,禁止「貪污」,並以嚴刑懲治貪官。

此外,孝文帝又把胡漢並行的官僚架構加以整理,廢除鮮卑的官職名目,一律改用漢制,與南朝的漢人政權基本一致。孝文帝又推行禮制改革,棄用鮮卑傳統的巫師主持祭祀,改用合乎需家的祭祀儀式。孝文帝又實施均田制,鼓勵鮮卑百姓開墾荒地,又推行租庸調制,既令百姓的賦稅有所依據,也保障政府收入來源。

raw-image

孝文帝推行漢化,分為前期和後期,轉捩點是遷都洛陽。當北魏成為中原的統治者,原有首都平城 (今山西大同) 便顯得失色。平城位處北方邊塞,人口稀少,天氣嚴寒,相對於中原的洛陽,是中原的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遷都洛陽,反映了孝文帝的壯志,以洛陽為政治中心,不但有效管治北方,更為統一天下打好基礎。因此,孝文帝獨排眾議,於公元493年,以南征為藉口,強行遷都洛陽。

改革前期的重點是制度變革,後期的重點是移風易俗。鮮卑傳統服飾是短衣窄袖,以配合遊牧生活,孝文帝下令禁穿胡服,改穿漢族的寬衣闊袖,並推動漢族的衣冠禮儀,以達分辨社會地位的效果。

孝文帝還推動多項日常生活的漢化。孝文帝規定三十歲以下的解卑族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孝文帝又禁止洛陽居住的鮮卑人死後歸葬邊塞,必須安葬洛陽,以示洛陽為其鄉土。孝文帝又禁止使用鮮卑原有的複姓,改用漢族姓氏。如皇族拓跋氏改姓元,貴族獨孤氏改姓劉等。孝文帝又提倡胡漢通婚,並迎娶出身於漢族四大望族女子為妃嬪。

孝文帝的改革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似乎沒有一致的答案。如果漢化的重要任務是讓鮮卑人融入漢族文化中,這場改革是成功的。鮮卑人擺脫原有的遊牧文化,徹底被漢族同化。無論是貴族還是百姓,能夠在一個相對融洽的社會中生活,不但長期有助於民族融和,而且對當時北方的經濟和社會都帶來發展的機會。

但從北魏政權來說,漢化似乎帶來弊多於利。孝文帝推行漢化,帶來政府組織的強化及經濟能力的提升,維持了相對於南方的北方優勢。但漢化卻動搖了北魏政權的根基,孝文帝死後35年,北魏政權瓦解。

漢化遇上很大的阻力。太子元恂抗拒漢化,企圖逃離洛陽,結果被賜死。邊塞六鎮,未能分享漢化帶來的好處,發動軍事叛變,最終被平定。保守的鮮卑元老不滿改革,與漢族出身的大臣長期不和,更有批評認為農耕生活令鮮卑族失去勇武之風。因此,漢化運動有利於民族長期利益,卻有損北魏政權的當前利益。

但這樣的評價是否與漢化的背景不協調?既說改革是歷史趨勢,又說對改革的反對聲音不絕。或許可以從兩個角度思考這個問題。其一,任何改革都有機會損害既得利益者,如何安撫而堅持改革是一種政治智慧。孝文帝多次巡察北方以示安撫,但收不到預期效果。其二,漢化是大趨勢,但跟強行漢化是另一回事。即如今天很多香港人崇尚日本文化,這是文化互動過程中的結果,如果政府強行推動日本化就是另一回事,不能混為一談。

或許,孝文帝的過失,不是「漢化」,不是「全面」漢化,而是「強行」漢化。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動搖了北魏政權,漢化措施最終似乎也沒有全面貫徹,但胡人漢化仍然是大勢所趨,漢族同時吸納了不少胡族文化,主流的評論認為,漢胡的融合,更是隋唐盛世的基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ai Shing的沙龍
23會員
89內容數
從中國歷史科老師的崗位退下來,一直有總結多年工作的心願,於是構思了這個看起來有點怪的主題,「退一步… 學習中國歷史」。「退一步」,意思是從純功利的學習模式後退一步,讓自己的目光開闊一點,在滿足考試基本要求的同時,稍微觸摸多一點歷史學習的味道。
Wai Shi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29
明太祖朱元璋,從貧困戶至開國君主,擁有傳奇的一生。明太祖即位後,推動君主獨裁的統治模式,從正面角度,獨裁為長治久安建立基礎,從負面角度,獨裁帶來日後政治腐敗。所謂獨裁,重點不是任意妄為,而是君主的絕對權威。因此,獨裁的關鍵措施,不是暴虐表現,而是如何突顯君尊臣卑。 廢除宰相,讓君主不但是最終的裁決
Thumbnail
2024/08/29
明太祖朱元璋,從貧困戶至開國君主,擁有傳奇的一生。明太祖即位後,推動君主獨裁的統治模式,從正面角度,獨裁為長治久安建立基礎,從負面角度,獨裁帶來日後政治腐敗。所謂獨裁,重點不是任意妄為,而是君主的絕對權威。因此,獨裁的關鍵措施,不是暴虐表現,而是如何突顯君尊臣卑。 廢除宰相,讓君主不但是最終的裁決
Thumbnail
2024/08/16
明太祖朱元璋,擁有傳奇的一生。朱元璋在元末群雄並起的局面下,採納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穩健策略,先後統一南北,最終建立新皇朝。朱元璋驅逐了元順帝,迫使其退守漠北,結束了蒙古族近百年的統治,政權重歸漢族手中。朱元璋即位後,對中央集權的政治模式進行改革,推行君主獨裁,被視為進入極權時代的標記
Thumbnail
2024/08/16
明太祖朱元璋,擁有傳奇的一生。朱元璋在元末群雄並起的局面下,採納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穩健策略,先後統一南北,最終建立新皇朝。朱元璋驅逐了元順帝,迫使其退守漠北,結束了蒙古族近百年的統治,政權重歸漢族手中。朱元璋即位後,對中央集權的政治模式進行改革,推行君主獨裁,被視為進入極權時代的標記
Thumbnail
2024/08/07
元朝,由蒙古族於中原建立的統一政權。由於蒙古族人口有限,面對龐大的中原人口,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維護統治。也由於蒙古族以遊牧文化管治中原的農耕文化,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方便統治。 所謂民族政策,簡單而言,即以民族作為思考政策的單位,針對民族身份而推行具體措施。如香港的家庭傭工大多為菲律賓人,但這不是民
Thumbnail
2024/08/07
元朝,由蒙古族於中原建立的統一政權。由於蒙古族人口有限,面對龐大的中原人口,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維護統治。也由於蒙古族以遊牧文化管治中原的農耕文化,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方便統治。 所謂民族政策,簡單而言,即以民族作為思考政策的單位,針對民族身份而推行具體措施。如香港的家庭傭工大多為菲律賓人,但這不是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漢化改革是中國歷史上一次重要的民族融合事件,本文探討其背景、措施、影響以及其後果。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包括遷都洛陽、改姓、推行均田制與三長制,以促進鮮卑族與漢族的融合。然而,這些改革也引發了鮮卑貴族和六鎮軍人的不滿,最終導致北魏的分裂與六鎮之亂。
Thumbnail
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漢化改革是中國歷史上一次重要的民族融合事件,本文探討其背景、措施、影響以及其後果。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包括遷都洛陽、改姓、推行均田制與三長制,以促進鮮卑族與漢族的融合。然而,這些改革也引發了鮮卑貴族和六鎮軍人的不滿,最終導致北魏的分裂與六鎮之亂。
Thumbnail
隋文帝楊堅,其父是北周的漢族權臣,其母是北周的鮮卑貴族。其女是北周宣帝皇后。楊堅雖然擁有龐大的政治籌碼,但更要步步為營,謹慎行事。至其外孫靜帝即位,楊堅才真正的集大權於一身,最終篡位自立,成為隋朝開國君主。 從倫理角度,楊堅是從外孫手中奪取權力,政治現實中難言對錯。從民族角度,楊堅是混血兒,但以父系
Thumbnail
隋文帝楊堅,其父是北周的漢族權臣,其母是北周的鮮卑貴族。其女是北周宣帝皇后。楊堅雖然擁有龐大的政治籌碼,但更要步步為營,謹慎行事。至其外孫靜帝即位,楊堅才真正的集大權於一身,最終篡位自立,成為隋朝開國君主。 從倫理角度,楊堅是從外孫手中奪取權力,政治現實中難言對錯。從民族角度,楊堅是混血兒,但以父系
Thumbnail
北魏孝文帝,看似不熟悉的名字,他的歷史角色有何重要?以香港高中的文憑考試為例,整個魏晉南北朝近三百年的歷史,唯一被列入課程的君主,就是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有何功績而被高度重視?作為鮮卑族的中原君主,孝文帝推行了大規模的漢化運動。 讓我們再強調,孝文帝的功績是推行「大規模」的漢化運動。從現實的角度,
Thumbnail
北魏孝文帝,看似不熟悉的名字,他的歷史角色有何重要?以香港高中的文憑考試為例,整個魏晉南北朝近三百年的歷史,唯一被列入課程的君主,就是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有何功績而被高度重視?作為鮮卑族的中原君主,孝文帝推行了大規模的漢化運動。 讓我們再強調,孝文帝的功績是推行「大規模」的漢化運動。從現實的角度,
Thumbnail
漢武帝十六歲即位,在位五十四年,是勇於有所作為的君主,從治國理念、中央集權,經濟改革及國防外交四方面帶來新氣象,糾正了漢初七十年無為而治帶來的政治危機,鞏固了西漢政權。 漢武帝重振中央集權。 漢承秦制,在中央推行三公九卿制。此外,武帝又授予親信大將軍等職銜,協助皇帝處理文書及商討機要,被稱為內朝,而
Thumbnail
漢武帝十六歲即位,在位五十四年,是勇於有所作為的君主,從治國理念、中央集權,經濟改革及國防外交四方面帶來新氣象,糾正了漢初七十年無為而治帶來的政治危機,鞏固了西漢政權。 漢武帝重振中央集權。 漢承秦制,在中央推行三公九卿制。此外,武帝又授予親信大將軍等職銜,協助皇帝處理文書及商討機要,被稱為內朝,而
Thumbnail
西元549年,來自北方的降將侯景,攻破了南京城。在南梁宗室與大將的包圍下,侯景進入了皇宮,控制住八十六歲的梁武帝蕭衍。 這是一次真真正正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南梁的包圍網解除,該回家的回家,該入宮聽候分派的入宮。發號施令的,自是手持蕭衍諭令的大丞相侯景。
Thumbnail
西元549年,來自北方的降將侯景,攻破了南京城。在南梁宗室與大將的包圍下,侯景進入了皇宮,控制住八十六歲的梁武帝蕭衍。 這是一次真真正正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南梁的包圍網解除,該回家的回家,該入宮聽候分派的入宮。發號施令的,自是手持蕭衍諭令的大丞相侯景。
Thumbnail
今說南北朝。 南有宋齊梁陳,北為魏齊周隋。 不過,宋齊梁陳是一個接一個改朝換代。魏齊周隋卻是一個兩國並立的情況。 北魏高祖孝文帝,是北魏最後的盛世。再往下傳,不久就分裂成東西魏。 西魏,由鮮卑人宇文泰擁立。 東魏,則是漢人高歡所扶。 宇文泰崛起甚晚,但高歡的家族,卻早已嶄露頭角了。 大家都不許。
Thumbnail
今說南北朝。 南有宋齊梁陳,北為魏齊周隋。 不過,宋齊梁陳是一個接一個改朝換代。魏齊周隋卻是一個兩國並立的情況。 北魏高祖孝文帝,是北魏最後的盛世。再往下傳,不久就分裂成東西魏。 西魏,由鮮卑人宇文泰擁立。 東魏,則是漢人高歡所扶。 宇文泰崛起甚晚,但高歡的家族,卻早已嶄露頭角了。 大家都不許。
Thumbnail
五胡亂華,晉室南渡,史稱東晉。 自秦始皇以來,「統一中國」的魔咒,就縈繞在每個權力者的心頭。 東晉一百多年來,不停的試圖北伐收復失土,恢復中華。 也因此產生了一個又一個北伐大將。 從一無所有的祖逖開始,後來每個北伐者,都必然成為東晉最大的權臣。 想驅動需要動員全國人力物力的大型戰爭,能不權臣嗎?
Thumbnail
五胡亂華,晉室南渡,史稱東晉。 自秦始皇以來,「統一中國」的魔咒,就縈繞在每個權力者的心頭。 東晉一百多年來,不停的試圖北伐收復失土,恢復中華。 也因此產生了一個又一個北伐大將。 從一無所有的祖逖開始,後來每個北伐者,都必然成為東晉最大的權臣。 想驅動需要動員全國人力物力的大型戰爭,能不權臣嗎?
Thumbnail
1. 東西魏與北齊北周 2. 北周統一華北 3. 佛教三武一宗法難
Thumbnail
1. 東西魏與北齊北周 2. 北周統一華北 3. 佛教三武一宗法難
Thumbnail
1. 孝文帝的改革 2. 北魏佛教的興盛 3. 達摩傳法慧可
Thumbnail
1. 孝文帝的改革 2. 北魏佛教的興盛 3. 達摩傳法慧可
Thumbnail
秦國的第一個王,是秦惠文王。 秦國的強大,這時是得到周天子認可的,雖然他的認可也沒有什麼鳥用,不過秦國還是得到了合法地位的提升。不管怎麼說,這畢竟是數百年秦國所追求的目標。
Thumbnail
秦國的第一個王,是秦惠文王。 秦國的強大,這時是得到周天子認可的,雖然他的認可也沒有什麼鳥用,不過秦國還是得到了合法地位的提升。不管怎麼說,這畢竟是數百年秦國所追求的目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