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京都枯楓記(13) 東大寺、春日大社、興福寺

2018/12/01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曾經以為,如果能去日本,第一要造訪東大寺。為什麼?1985年,負笈日本的老婆表妹凱瑜有次返台,送了本介紹東大寺的小冊給我,翻看之下,令少時迷戀古中國的我宛見唐宋風采,心嚮往之而生此想。但心裡可真没把握,當時還在戒嚴,出國觀光雖然已開放了幾年,卻仍有出入境許可證管制,最主要還是才工作不到1年,阮囊羞澀,何況還得存成家本。然而30年過去,出國觀光已如家常便飯,日本也去了N次,怎麼這回才想到去?只能說隨著年紀、見聞增長,許多「初衷」已被遺忘或不再在意了。
【1985年凱瑜送我的東大寺介紹小冊,保留至今。】
查了資料,東大寺08:00開門,烏丸線往奈良的最早班車,假日是07:53,在烏丸御池站搭,如果要更早,可去京都駅搭近鐵,假日首班07:27,但不必那麼趕,決定搭07:53的。女兒空手道部有事,說是忘年會,有不少歷屆學長返校參加,她不肯錯過,又放兩老自由行。烏丸御池上車時,還滿車廂人,但四条後就有的坐,到京都駅乘客幾乎空了。好像每站都停,電車晃晃悠悠,感覺十分輕鬆舒散,恰是前往奈良這種古都該有的氛圍。停靠新田邊站時換了名女守車員,進、出車廂一律向乘客鞠躬,很輕柔地說幾句話,雖是職業上的標準作為,但配合當日的行程與心情,顯得格外優雅。
抵達奈良還不到9點,天氣大好,依我們自來習性,本該慢慢踏去東大寺,可是手持一日券,眼見公車來,便不由自主地上去,才一站而已。走在參道上,第一印象是目中無人的鹿,或者該說牠們目中只有鹿餅,緊緊跟著手中有「好料」的遊客,否則便不屑一顧,妻直對牠們唸「Hare Krishna」也没用。到處是賣鹿餅的,每包150円,寺方不僅不必花錢養鹿,還創造了一門生意。不聚焦人鹿雜沓的參道,極目四望,寺廟週邊倒像個大公園,處處高樹綠草紅黃葉,陽光自林隙灑下,群鹿悠遊其間,稍運用想像力,頗有故宮名畫秋林群鹿、丹楓呦鹿的味道。
【東大寺境內賣鹿餅的小販與購買、餵食群鹿的觀光客】
【這景象有没有如下故宮名畫秋林群鹿、丹楓呦鹿的味道?】
【故宮名畫秋林群鹿、丹楓呦鹿】
【女子說:「怎麼!你也想哈一口嗎?」】
即使在古寺如林的日本,現為華嚴宗大本山的東大寺,其地位也屬一屬二,尤其它曾是日本第一的國家佛寺。天平13年(741)2月,自稱「三寶之奴」的聖武天皇(724~749在位)下詔各國建立寺院鎮護國家,即所謂國分寺、國分尼寺,而以大和國的東大寺為總國分寺,也稱為「金光明四天王護國之寺」。天平15年(743)10月,聖武天皇誓造盧舍那大佛,兩年後擇定地點,在天平5年(733)創建的金鐘寺(今法華堂)旁,天平19年(747)9月,開始鑄造大佛並建大佛殿(金堂),天平勝寶元年(749)10月24日大佛鑄成,再兩年,大佛殿落成,天平勝寶4年(752)4月9日,已退位的聖武上皇率孝謙天皇及文武百官行幸東大寺,舉辦大佛開光供養法會,當時列席的僧侶有一萬名,演奏雅樂及諸寺音樂,並有大臣親自表演五節及久米舞等。《續日本書記》對其盛況有:「佛法東傳以來,齋會之儀,未嘗如是盛大。」的記載。志得意滿的聖武上皇曾豪誇:「朕擁天下之富,朕有天下之勢......盡國銅以鎔像,削大山以構堂。」大佛開光第三年(天平勝寶6年,754),大唐高僧鑑真等一行,歷經種種艱險,終於抵達平成京,並於盧舍那佛前為聖武太上天皇等授菩薩戒。然而物極必反,正當奈良天平佛教的全盛期,時代也在悄悄移轉,由於養老7年(723)的三世一身之法(獎勵墾荒)及天平15年(743)的墾田永年私財令(墾田不充公,容許私人擁有),使得中央集權的律令制徹底崩潰,政變接二連三,而原為祈求國家永久繁榮所造的大佛,卻因橫征暴歛導致人心離反,天平勝寶9年(757)的橘奈良麻呂之亂,即以此為藉口,說東大寺是天平佛教盛極而衰的象徵應不為過。「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可是無論東、西方,都有很長一段時期政教糾葛不清,使社會動盪不安,當時的日本正是如此。
【端坐金堂正中,始鑄成於天平勝寶元年(749)10月24日的大佛。】
但今天的東大寺,應完全屬於宗教了,至多,加上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相較京都的名剎,或因奈良「沒落」已久,東大寺週邊看不到什麼建物,更給人一種遺世的純淨感。列為國寶的南大門(總門),高24米、東西五間、南北三間,建築樣式取法宋朝,望去極為蒼古,儘管一如其他古寺反覆經歷失火與重建,但此門由鎌倉時代高僧重源(俊乘坊)於建仁3年(1208)復建後,幸運的保存至今。踏入南大門,參道兩邊腹地寬廣,遍植松柏楓杏,葉色多彩,並鑿有面積可觀的鏡池,池中小島花木扶疏,給人宛如皇家林園的印象。天氣晴朗無風,鏡池果如鏡面一般,倒映著中門與金堂,美麗而莊嚴。我們注意到東邊日照下一株通體金黃的大銀杏,走近一看,它被圍在工事柵網內,旁邊搭了幾座帳篷,柵網上掛著「東塔院跡發掘調查中」的告示,朝內觀望一陣,看不出個所以,但能期待有機會來看成果展示。日人敬重傳統、善於保存有、無形文化資產,並在日益累積的深厚基礎上從事創新,國人喜歡說禮失求諸野,其實很多「禮」在「野」也求不到,它們跑去日本,並且實實在在地成為人家的「禮」,我們已經完全失去反倒成了「野」。而若當道者刻意執行自割深厚文化傳統的政策,在日人看來,應該感到不可思議吧?
【建築樣式取法宋朝,蒼古的南大門。】
【倒映在鏡池中的中門與金堂】
【東塔院跡發掘調查中】
【矗立在東樂門前的相輪,背景為金堂。】
現在的中門和大佛殿同病相憐,在治承、永祿年間兩度被戰火摧毀,又都在江戶時代的寶永六年(1709)由公慶上人發起重建,目前列為重要文化財,兩側有迴廊式的圍牆圈護著金堂。中門只在舉行特別儀式時開啟,平常拜觀由西樂門入。不到10點,已是人潮洶湧,其中有大批來見學的高中生,台灣、大陸觀光客所佔比例也高得驚人,而就算都不說話,從穿著舉止,也大致能區分出是日人或台、陸客。進了西門,沿著迴廊走到中門內側,其下擺了個香爐和奉納箱,懂門道的日人紛紛來此點香祈福。金堂與南門、中門拉成中軸線,參道寬廣,離中門也有相當距離,望去氣派莊嚴,但初建時中門左右兩側稍前各有座估達百米高的七重塔,如今都已不存,剛才不就看到「東塔院跡發掘調查中」嗎?現列國寶的金堂在1709年重建時只有原規模的2/3,高48米、寬50米、深50米,也和兩座本願寺一樣自稱為現存最大木造建築,就別詳加計較了,反正都很大。當年造寺,建築群規格比照唐朝最高等級寺院,如今縱有所殘缺,仍為同級寺院中最完整保留唐代獨特風格的,所以早年僅見其畫冊即遙慕大唐並非無理。
大佛殿前,石欄圍護著一座巨大的、日本最古的金銅八角燈籠,製於天平年間,彫刻精美,菩薩、天女栩栩如生,帶著天平美女的微笑,笛聲若聞,是奈良時代美工藝品代表作。金堂大門敞開,拾級而上大佛仰之彌高,好生震懾!大佛高約15米,齊衡2年(855)5月23日的大地震曾將佛頭震落,至貞觀3年(861)元月始修復,其後隨著大佛殿的幾經戰火摧毀,大佛失去蔽障,在風吹雨打中受損嚴重,一直到元祿3年(1690)才又恢復,元祿5年(1692)3月8日開眼,留存至今,號稱當今世界最大銅鑄佛像,自是國寶。東大寺乃少見的可在金堂內隨意拍攝的寺院,且放任信徒在香爐週邊點火燃香,看著有點暗自擔心。大佛右後方有根巨大圓柱,柱底鑿穿一洞,俗稱大佛鼻孔,據說鑽過可保平安,許多人排隊躍躍欲試,但若身材太過壯碩,還是別要這份平安吧!
【下午將離去南大門前,仍是人潮來往穿梭。】
【不同角度看南大門】
【平常不開放的中門,許多人立此向內觀望。】
【平日開放進出的西樂門,一早就人潮洶湧。】
【走向金堂,在參道回望中門】
【金堂(大佛殿)與其正前方的八角燈籠,都是國寶。】
【在金堂大佛前的拜觀者】
【盧舍那大佛側面】
【盧舍那大佛與如意輪觀音】
【大佛另一側的虛空藏菩薩】
【東大寺創建之初的復原模型,很可惜東、西雙塔現在都已不存。】
【剛從大佛鼻孔鑽出的小朋友】
【在東大寺內賣朱印帳的白鬚老者】
【妻在東大寺大門前】
【從中門回顧東大寺,許多人在此點香祈福。】
觀罷大佛殿,順迴廊從東樂門出,沿外牆北行數十步,向東攀上「貓坂」,便來到國寶鐘樓所在的平台,這座鐘樓樣式調合天竺、大唐,由俊乘坊重源募建於鎌倉時代承元年間(13世紀初),梵鐘則為天平勝寶4年(752)大佛開眼供養時所使用者,高4米、周8米、直徑3米、重約50噸,為日本三大名鐘之一。鐘樓週邊,還有建於鎌倉時代的重要文化財念佛堂及內供國寶俊乘坊重源上人坐像的俊乘堂。時近12點,鐘樓附近恰有間餐飲禮品店,便進去簡單吃了。飯後,右轉踏上常夜燈夾道的石梯,來到三昧堂(四月堂)、法華堂(三月堂)及二月堂所在的開濶區域,一路從南門逛到大佛殿已驚嘆連連,不想還有這樣一片古老的建築群,霎時目瞪口呆,像穿過一千年的時光隧道,便又悠遊許久。
二月堂曾於江戶時代的寬文7年(1667)2月燒失,兩年後重建,現列為國寶。它因原每年於農歷二月1日起舉辦兩週的大型法會修二會得名,此活動在天平勝法3年(751)由實忠和尚發起,每年舉行不曾中斷,至今已超過1260年,想到這裡就覺得日本人真「可怕」,只是如今已改為西曆的3月1日開始。二月堂位當丘頂,視野很好,近可俯瞰大佛殿院區,遠可眺望奈良市區,但也因此讓人回到現代。二月堂北邊有間北茶所,裡面布置素樸有古風,逛累了可進去稍歇,喝杯茶。法華堂建於奈良時代,是東大寺建築群中少數未經災變毀損保留至今的,包括不空羂索觀音本尊在內的10尊佛像,可謂奇蹟,裡外都是國寶。類如二月堂因農曆2月舉辦修二會得名,它也因舊時在農曆3月舉行法華會而又名三月堂。
【東大寺東牆外的貓阪(貓段),由此緩登即達鐘樓。】
【國寶鐘樓,樣式調合天竺、大唐,由俊乘坊重源募建於鎌倉時代承元年間(13世紀初)】
【天平勝寶4年(752)大佛開眼供養時所使用的梵鐘,高4米、周8米、直徑3米、重約50噸,為日本三大名鐘之一。】
【登上此石階參道,即達二、三、四月堂區塊】
【令人一望驚呼的二月堂,中左那棵蒼綠的大樹為良弁杉。傳說中東大寺的創建者良弁幼時曾被老鷹叼走,置於此樹上,後被義淵救下。義淵曾任天智天皇僧正,為奈良佛教興盛之奠基者。】
【攀上石階後走到二月堂大門,沿階立著許多鐫刻著獻金者的石柱。】
【從二月堂可眺望奈良市區】
【國寶二月堂】
【遊客走過二月堂西側,配合燈籠日影,形成好像每人打著一把黑傘的有趣畫面,見機會難得,趕忙按下快門。】
【二月堂正門前】
【二月堂正門前陽台俯瞰三、四月堂方向】
【二月堂茶所】
【二月堂茶所內,可無料喝杯茶,休息一下。】
【從二月堂東側廊道拾級而下】
【從二月堂東側廊道下方仰看二月堂、良弁杉】
【從開山堂側看良弁杉、二月堂】
【始建於治安3年(1021)或治曆3年(1067)的四月堂(三昧堂),目前建築復原於江戶時代。】
【因早年每在農曆3月舉辦法華會而得名的三月堂(法華堂),創建於天平18年(746),是東大寺境內現存最古老的建築,自為國寶。】
【三月堂(法華堂)南側】
【妻在三月堂(法華堂)前】
【三月堂(法華堂)正門】
【三月堂(法華堂)正門前左側小池】
【三月堂(法華堂)內不得攝影,我的東大寺介紹小冊有其內部份國寶雕像照片。】
二、三、四月堂區繞了一圈,再回到大佛殿,遊人竟較午前更加洶湧,陽光方位已變,起了微風,鏡池倒影已不明顯。我們循著春日大社的指標前行,距離約1.7公里,道路主要是把土夯實,舖上碎石,兩邊都是樹林,群鹿悠遊,若見人有鹿餅,便靠將過去。走了約25分鐘,來到二之鳥居前,看到插著「平成二十七年、二十八年 第六十次式年造替」的旗招及告示,亦即第六十次重建,當然,日人的重建是完全遵古法古式的,約每二十年一次,可知其歷史至少1200年,果然,是由左大臣藤原永手(714~771)奉稱德天皇敕命於神護景雲2年(768)興建的,所奉祀的神如武甕槌命等,純屬本土神道教的神明,我全然不識,唸來也拗口,就不多提,它是日本春日神社的總社,全國共有3千座分社,影響力深廣,境內有3千盞包括平安貴族藤原氏等信徒捐贈的石雕常夜燈。這裡仍處處可見鹿蹤,手洗即由一隻巨大銅雕公鹿吐水,叫做「伏鹿手水所」,很受遊人矚目。
【往春日大社途中,處處可見石燈籠與鹿。】
【春日大社的伏鹿手水所】
【春日大社前參道】
我們從南門,也就是大社的正門進入,左右兩側分別是舞殿、幣殿,再稍前行,即望見右前方有株老銀杏,陽光下滿樹金黃與御本殿、中門御廊的朱柱相互輝映,眼睛為之一亮,在大社範圍內,還有許多小神社(有的其實不小),日人稱末社的,如4個角落由西南角順時針起,分別有榎本、多賀、栗柄、穴栗等4個神社,當然不止這些,所奉神祇都不同,各有所司,看得眼花瞭亂。社內最特別的是有間藤浪之屋,古時為神社禰宜(神職人員)的工作室,如今裡面刻意弄得一片漆黑,且三面為鏡牆,室內吊滿自平安時代以來信眾奉納的銅燈籠,怕不有近百支,不時或被遊客觸動,光影搖曳,我缺乏信仰,行走其間,分不清那氣氛是神聖還是詭異。每年2月的節分或八月14、15日,春日大社會舉辦萬燈籠神事,全社內外都點燃燈籠,想來十分壯觀。慢慢繞回南門,在大社西南角有株樹齡超過700年的紫藤(砂ずりの藤),其花串最長可達1.7M以上,此時非花季,如果不注意,經過時可能視而不見。春日大社基本上仍保有1千2百餘年前的原貌,未曾嚴重受損於天災人禍,算是十分幸運。出得春日大社,約15:50,太陽已被層雲遮蔽,慢慢往大佛寺方向的出口走,經過奈良公園浮雲園地附近,見兩隻公鹿明明角都被鋸得只剩一小節,仍相互頂撞得高興,發出悶悶的叩叩聲,為黃昏的公園平添幾絲空寂感。
【春日大社前鳥居】
【春日大社南門,高12 米。古時春日祭時,天皇御使和貴族藤原氏即從此門入內參加祭典。】
【妻閱覽春日大社第60次式年造替解說看板】
【進春日大社南門】
【春日大社御本殿、中門御廊,右邊老銀杏黃葉耀眼。】
【御本殿前的銀杏】
【御本殿前階梯,下去後右轉別有洞天,散布著好幾座小神社,我們主要去看萬燈籠再現的藤浪之屋。】
【藤浪之屋裡的燈籠】
【藤浪之屋各種雕樣不同的銅燈籠,大致都十分精美。】
【圖右有朱柱的是多賀神社,供奉伊邪那岐,在日本神話中頗有地位,是生命之神,保祐人們長壽。圖左為移殿,每次式年造替時,便將御本殿供奉的神祗遷移至此,因而得名。中間已被格網覆蓋的小水渠為御手洗川,昔時參加春日祭的天皇敕使在此進行「淨手儀式」。】
【祈福完正走過多賀神社迴廊的一家人】
【奈良公園浮雲園地附近,兩隻公鹿明明角都被鋸得只剩一小節,仍相互頂撞得高興,發出悶悶的叩叩聲,為黃昏的公園平添幾絲空寂感。】
搭公車往近鐵奈良駅,途中忽見陽光破雲而下,正照在路邊稍遠處一座古塔上,下車遂朝那方向走去,原來是法相宗大本山之一的興福寺,夕陽溫煦美麗的色澤披在東金堂和五層塔上,任何好攝客看了都要呯然心動,可惜只是近黃昏的稍縱即逝。雖是偶然交會,仍不妨探探它的歷史,前身可追溯到天智8年(669)的山階寺,原只是鏡大王為祈夫君藤原鎌足病癒而建於私宅,但和銅3年(710)隨著遷都奈良而移至現址,改名興福寺,在元明天皇及藤原氏護持下,勢力日增,成為奈良時代四大寺、平安時代七大寺之一,並於平安時代掌控了春日大社,是大和國實際的統治者。其後幾經興衰,到明治初期的廢佛毀釋運動,被迫與春日大社分割,寺產也一如其他名剎大半被沒收,所幸畢竟不是文化大革命,主要建築、文物得以國寶之姿保存下來。但中金堂為了再建而於平成12年(2000)解體,平成22年10月,也就是遷建奈良1300年立柱,預定平成30年(2018)10月落成,所以目前尚包覆在施工棚幕內。反正只為古塔、西風、弱柳、夕陽西下拍拍照而來,没什麼好可惜的,晃了約半小時便打道回府。
【陽光破雲而出,照在興福寺東金堂和五重塔上。】
【興福寺五重塔】
【興福寺東金堂,夕陽色澤至為美麗,許多人圍觀。前方石碑名「花之松」。】
【興福寺中金堂正在重建,預定平成30年(2018)落成,寫此文的今天,我才剛從京都賞楓回來,也去了奈良,並在火車上看到慶祝落成的海報,但女兒帶我們去談山神社和長谷寺,終究没再訪。】
【興福寺西側的國寶三重塔剪影】
【位於興福寺西側的國寶三重塔,始建於崇德天皇康治2年(1143),但幾經祝融,現存者重建於鎌倉時代。】
【興福寺重要文化財南圓堂,初建於弘仁4年(813),現存者為寬政元年(1789)重建】
【位於興福寺南方的猿澤池,池畔楊柳在夕照中熠熠生輝。】
我們根據時刻表趕搭16:30的特急,但看列車頗豪華,不敢就跳上去,問了站務人員,才知一日券不能搭,反正不急,改乘17:19的近鉄疾行返京都,車程49分鐘。晚餐本打算在三条京阪駅隨便吃吃,踅了一遭,没有中意的,還是返住處自炊,當然,就是靠老婆,準備火鍋,先下素料,等她吃飽了,再該我下牛、豚肉片,女兒近21:00回來,再當宵夜吃一點,她興奮地說著忘年會還有八十幾歲的學長回來,是非常具有傳統的活動。從柳湯泡了澡回來,一家三口清閑舒放地據榻坐臥,我覺得師老兵疲,明天不安排特別行程。女兒嬌嗔把拔這次怎麼會打呼?害她睡不著,老婆笑著悄聲說:「他就只是老了啊!」要女兒躺下,為她按摩臉部好舒舒服服地先睡。別說我,年輕時同樣不打呼的妻,現在也打得兇呢!我心裡想著女兒一向好睡,八雷吵不醒,如今竟受「小小的」齁聲干擾,該不會是學業壓力大吧?又看她臉上長了幾顆青春痘,且較容易掉頭髮,可能也有營養不均的問題,隻身在異國打拚,畢竟有辛苦的一面啊!聽著女兒入睡後均勻的鼻息聲,我倒輾轉反側起來。
賀新郎 ─ 東大寺、春日大社、興福寺
到寺忽思遠
鹿來迎 丹楓映日 畫中曾現
高古南門崇大宋 諸殿唐風垂範
盧舍那 金堂冷瞰
聖武勢財今安在 素志違幾世傷離亂
茲復盛 總堪嘆
初臨大社光盈苑
柱添紅 潑金銀杏 喟然驚艷
藤浪鏡環銅燈列 長照平安心願
縱不遂 千年猶見
歸訪興福斜陽裡 塔耀天際柳輝池畔
且漫步 莫嫌晚
【柳湯後,妻為女兒按摩順便擠青春痘,讓她先睡著免得被兩老打呼聲干擾。】
12會員
1.8K內容數
自幼愛讀詩寫詩,甚至夢想以此為職志,經過為五斗米折腰的哀樂壯、中年,早已放下「不切實際」,但舊情難忘,老來得暇,重拾詩筆,漫寫生命中的吉光片羽,自娛而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