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的大哲學家孔子,有一天在河邊,指著潺潺的流水說:「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意思是時光像那河水般,日夜不停的奔流而去。其實,我們並不常感到流年似水,多半是猛回頭,才驚覺歲月的不饒人。但是,爸爸卻知道,光陰是如何一寸寸的從眼底溜走的。
爸爸很幸運,到現在視力還維持一.0以上,若不用來好好看書,未免浪費了老天的恩賜。只是,平時早出晚歸的上班,回到家裡,孩子們的事又佔去很多時間,加上珣和弟弟晚睡,使爸爸難得空閒,閱讀成為奢侈的享受。也虧得爸爸工作的地點夠遠,公司又有交通車,每天來回約兩小時的車程,可以完全不受干擾的與書有約。想想,一年出勤就算三百天吧,能看多少書呢?
車上閱讀,借的是天光,因此,爸爸對白晝的長短,最是敏感!從春末到深秋,大致都不必擔心「太陽燈」的亮度,可以算是黃金季節;而冬至前、後兩個月內,像現在,就令人深感白日苦短。早晨還好,雖然剛上車時有些朦朧,總是朝著「光明」前進,但下班時便要駛向黑暗了。五點四十、五點三十五、三十...,把書閤起來的時間越來越早,「盯著」光陰一分分的短少,爸爸常常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
也是孔子說的:「四十不惑!」他認為到了四十歲,人生的道理都該想通了,對世事能夠透徹了解!但四十一歲的爸爸,還有很多事想不明白,所以更急切的要從書裡找答案;可是到底腦袋不太靈光啦,往往讀到書尾,書頭已經記不得了。這樣的煩惱,總伴隨著逝去的天光,把爸爸籠罩在一片陰暗裡!
88.11.9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