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運輸、休閒、社運到綠色交通革命,見證人類與單車的愛恨情仇,以及雙輪牽動社會文化變革的歷史——《雙輪上的單車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紐約時報》編輯當週精選──
──《科克斯書評》、《出版人週刊》星級好評──
──《巴黎到月球》作者亞當.高普尼克熱情盛讚──


┤口碑推薦├ 

王政中|腳踏車書店老闆

何航順|公路車小馬

翁稷安|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張子午|《報導者》主編

鄭祖睿|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助理教授

鍾慧諭|公民幫推理事長、前臺北市交通局局長


▌騎單車的你置身另一個世界,一個中介區域,在堅實大地和廣闊無垠的天空之間滑翔


單車最早出現在19世紀,曾被用來承載人們賴以維生的貨物,在冰天雪地下代替獸力交通工具,戰時用來運送輜重及士兵,而隨著運動健身風潮興起,更衍生出室內腳踏車——從生到死,單車陪伴著人類走過許多歲月。與蒸汽引擎、打字機、電報等其他19世紀重大發明不同的是,單車可謂唯一以原始樣貌留存到今日的器械。

本書作者裘迪.羅森是居住在紐約的單車愛好者,約在五歲學會騎單車,從此愛上這種交通工具。學生時代,他在波士頓擔任腳踏車快遞員,能踩整天的踏板到日落仍捨不得下車。開始報導生涯後,他造訪了世界上存在單車文化之處,如孟加拉、不丹、英國、中國,以及歐美多座城市,除了訪問技巧頂尖的特技騎士、以人力車為生計的南亞車夫,另也深入探索各地單車文化的異同,更親自跳上車四處騎行,直接感受當地文化。在這本說歷史、談交通,也細看單車這種運輸工具如何嵌入各地社會紋理的書中,作者會帶給讀者許多意想不到的知識──

🚲不丹是全球數一數二多山的國家,卻逆勢發展出大受歡迎的全民單車熱,背後與王室號召力不無關聯;「捕獲野生的騎單車國王」經驗,也成為不丹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鐵達尼號沉沒前,船上健身房內踩健身腳踏車的乘客留下了珍貴歷史紀錄。最後使用健身車的乘客在船體開始沉沒時,甚至仍踩著踏板運動。安裝於船上的兩部健身車,至今可能還靜靜躺在大西洋深處。
🚲越戰期間美軍陷入苦戰,很大程度是敗給了腳踏車。越共的單車插滿樹葉達到偽裝效果,以數十輛為一隊,載運物資量與卡車相同,行蹤又隱密、有機動性,即使是美軍轟炸道路和橋梁的攻勢也拿單車沒轍。
🚲天安門事件最初的示威者湧入廣場,很多人是騎單車前來,靜坐者會用單車豎立旗桿、搭帳篷。6月4日清晨軍隊到場鎮壓,一些單車開始擔任「醫療救護車」、消息傳遞的管道,一些人則騎單車逃命。最後,官方釋出畫面:數十輛遭坦克車輾毀的單車堆積如小山。

《雙輪上的單車史》爬梳歷史但不僅限於歷史,雜糅了單車前世與今生的故事,也嘗試點破陳見迷思,並理清人類與此種交通工具的愛恨情仇。直至今日,單車仍會激起不少與交通、階級、種族、環境永續相關的文化辯證。在作者犀利的觀察與筆鋒中,我們能看見人與單車共同譜寫的過去,同時也展望下一個單車盛世的到來。

【各界讚譽】
最初的起心動念非常單純,就是希望閱讀與書本可以相對主動一點,藉由這依舊保留原始樣貌的交通工具「單車」,主動踏入社會大眾的生活中──巷口、公園或任何開放的公共場域,更甚是沒有書店的地區。 我相信身而為人是需要彼此交流的,包含現場面對面以及使用交通工具彼此聯絡,而唯一能掌握自我的只有你自己,用自己的雙腳,踩踏繞圈,鏈條驅使著兩顆輪子往前邁進。 探討《雙輪上的單車史》,就是認識人類的一部分發展史,期待歷史更為悠久古老的紙本書,能透過單車前往更遠的以後。──王政中/腳踏車書店老闆

本書的每一個章節以一個單車主題貫穿,從19世紀末登陸月球的單車海報藝術到沉沒海底一萬兩千五百英尺的鐵達尼號健身車,從雙腿間的樂子到攸關弱勢族群的發聲工具,從謀生的駝獸到華麗的單車特技。在每一章節的單車主題文本中,能看到有關近代政治、經濟、社會、藝術文化與各國生活的更迭形色。我享受閱讀這本關於離地0.5公分騰空飛翔的近代交通工具之書,透過單車來看歷史。 巴黎的單車墳場,你知道在哪裡嗎?本書等著你來與我一起挖寶。──何航順/公路車小馬

在一個視科技日新月益為理所當然的時代裡,我們總覺得前方有各種新事物在等待,舊的器物也必將隨之淘汰。這樣天真的觀點忽略了許多古老的發明,經過漫長歲月考驗,依舊在今日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書的主角單車就是最好的例子,即使一百多年過去,添加了許多新的技術和配件,外形或材質也有了大小不一的演化,但它作為「物」的核心本質或概念,卻始終如一,成為不同世代和區域的人們重要的代步工具。藉由本書作者詳實的資料整理,和兼有論理、敘述和抒情的生花妙筆,不僅還原單車在人類近代文明史上扮演的角色,更證明了那句老話「科技始終來自人性」——不變的科技,正證明著超越時空限制的共通人性。──翁稷安/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海外讚譽】
常給人一種悠閒騎行的感覺,充滿隨興的拐彎,讓人領略意想不到的愉悅。但這本書的重要之處在於其嚴謹的報導。──《大西洋》(The Atlantic)雜誌

採用拼組的形式,融合了細緻的歷史研究,以及來自不丹和孟加拉等依賴自行車之地區的在地報導,並也加進了個人記憶……──《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大開眼界……一部生動的自行車社會史……單車迷和那些熱衷於「世界是怎麼運作」的報導文學愛好者,會認為這本書能帶來很大的樂趣。──《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詼諧的散文、詳盡的研究和羅森富有感染力的熱情,確保了這段優秀的歷史能吸引到單車騎士,非騎士亦然。──《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這就是一部社會史該有的樣子──有趣、精確、驚人、不說教,也不怕順著故事的發展來敘事,大膽放開剎車,任其滑行到所有可能去到的地方。──《巴黎到月球》(Paris to the Moon)作者亞當.高普尼克(Adam Gopnik)  



╣作者簡介╠

裘迪.羅森Jody Rosen

《紐約時報雜誌》(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特約撰稿人。作品散見於《石板》(Slate)、《紐約》(New York)、《紐約客》(The New Yorker),以及其他諸多報章刊物。現與家人住在布魯克林。

╣譯者簡介╠

王翎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所畢業,現專事筆譯,譯作有《母親的歷史》、《明天吃什麼》、《我從太空考古》、《好故事能對抗世界嗎?》等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臉譜出版的沙龍
88會員
451內容數
離開地面,是永恆的現代性,理當有文學來捕捉人類心靈最躍動的一面。 --詹偉雄×臉譜出版 山岳文學書系 meters
臉譜出版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6
「原因我雖然不清楚,但打從奧迪入獄的那天起,似乎就一直有人在背後指使大家殺他,而且一個月前情況越演越烈,那孩子被刺、被勒、被打、被關又被燒,卻從來都不恨、不悔,也從不示弱。」 摩斯抬頭迎向黛瑟蕊的凝視。 「妳想知道他為什麼逃跑是吧,妳問錯問題了。妳該問的是,他為什麼等到現在才逃。」
Thumbnail
2025/04/26
「原因我雖然不清楚,但打從奧迪入獄的那天起,似乎就一直有人在背後指使大家殺他,而且一個月前情況越演越烈,那孩子被刺、被勒、被打、被關又被燒,卻從來都不恨、不悔,也從不示弱。」 摩斯抬頭迎向黛瑟蕊的凝視。 「妳想知道他為什麼逃跑是吧,妳問錯問題了。妳該問的是,他為什麼等到現在才逃。」
Thumbnail
2025/04/26
入獄十年的運鈔車搶匪,在刑期屆滿前一天從大牢裡消失, 如果明天就能合法重獲自由,為什麼要在今天冒險逃獄? ◆《請找到我》、《守護妳》國際懸疑推理暢銷名家邁可‧洛勃森醞釀二十年精湛純熟代表作 ◆改編電影由《原罪犯》、《分手的決心》韓國名導朴贊郁籌拍中 ◆勇奪英國犯罪作家協會金匕首獎
Thumbnail
2025/04/26
入獄十年的運鈔車搶匪,在刑期屆滿前一天從大牢裡消失, 如果明天就能合法重獲自由,為什麼要在今天冒險逃獄? ◆《請找到我》、《守護妳》國際懸疑推理暢銷名家邁可‧洛勃森醞釀二十年精湛純熟代表作 ◆改編電影由《原罪犯》、《分手的決心》韓國名導朴贊郁籌拍中 ◆勇奪英國犯罪作家協會金匕首獎
Thumbnail
2025/04/25
以能力為依據評價他人時,容易落入類似的陷阱當中。比方說,在商場、職場上,某種程度上必須給人「那個人表現非常優秀」、「他沒做出成果」等等評價。但如果將之進一步解讀為「沒做出成果的人,就是沒有用的人」,或是 「能力差,一點價值也沒有」,便武斷地全盤否定那個人,就太危險了。
Thumbnail
2025/04/25
以能力為依據評價他人時,容易落入類似的陷阱當中。比方說,在商場、職場上,某種程度上必須給人「那個人表現非常優秀」、「他沒做出成果」等等評價。但如果將之進一步解讀為「沒做出成果的人,就是沒有用的人」,或是 「能力差,一點價值也沒有」,便武斷地全盤否定那個人,就太危險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旅遊方式,有些人靠著雙腳走遍天下,而我選擇騎車一路走,畢竟走路太慢,搭車太快,騎車剛好。不一定能上山下海,但還可以浪跡天涯。這是我單車環大陸的啟程紀錄,也摘要了旅途上一些有趣露營經驗。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旅遊方式,有些人靠著雙腳走遍天下,而我選擇騎車一路走,畢竟走路太慢,搭車太快,騎車剛好。不一定能上山下海,但還可以浪跡天涯。這是我單車環大陸的啟程紀錄,也摘要了旅途上一些有趣露營經驗。
Thumbnail
根據某些紀錄,最普遍的單車載貨形式是載送乘客。「載客單車大多是形形色色的載客人力車,幾乎可以確定是現存數量最為龐大的工作用單車。」學者彼得.考克斯(Peter Cox)和蘭迪.瑞斯尼基(Randy Rzewnicki)於二○一五年指出。腳踏人力車在一些非洲國家是重要的大眾運輸工具,而在拉丁美洲和加勒
Thumbnail
根據某些紀錄,最普遍的單車載貨形式是載送乘客。「載客單車大多是形形色色的載客人力車,幾乎可以確定是現存數量最為龐大的工作用單車。」學者彼得.考克斯(Peter Cox)和蘭迪.瑞斯尼基(Randy Rzewnicki)於二○一五年指出。腳踏人力車在一些非洲國家是重要的大眾運輸工具,而在拉丁美洲和加勒
Thumbnail
本書作者裘迪.羅森是居住在紐約的單車愛好者,約在五歲學會騎單車,從此愛上這種交通工具。開始報導生涯後,他造訪了世界上存在單車文化之處,如孟加拉、不丹、英國、中國,以及歐美多座城市,除了訪問技巧頂尖的特技騎士、以人力車為生計的南亞車夫,另也深入探索各地單車文化的異同,更親自跳上車四處騎行,直接感受當地
Thumbnail
本書作者裘迪.羅森是居住在紐約的單車愛好者,約在五歲學會騎單車,從此愛上這種交通工具。開始報導生涯後,他造訪了世界上存在單車文化之處,如孟加拉、不丹、英國、中國,以及歐美多座城市,除了訪問技巧頂尖的特技騎士、以人力車為生計的南亞車夫,另也深入探索各地單車文化的異同,更親自跳上車四處騎行,直接感受當地
Thumbnail
分享一些自己在台灣騎單車遇到的事情,以及發現的危險。之前只依賴走路和大眾運輸工具,不理解為什麼總聽到有人說台灣交通很糟。雖然我還是沒有機車與汽車駕照,單就騎單車的經驗,描述我眼中的交通問題。
Thumbnail
分享一些自己在台灣騎單車遇到的事情,以及發現的危險。之前只依賴走路和大眾運輸工具,不理解為什麼總聽到有人說台灣交通很糟。雖然我還是沒有機車與汽車駕照,單就騎單車的經驗,描述我眼中的交通問題。
Thumbnail
2023/04/16/006D 路線:蘇州-常州 騎乘距離:80.0km,累積:303.8km 爬升高度:114m,累積:499m 騎乘時間:04:43,累積:18:28
Thumbnail
2023/04/16/006D 路線:蘇州-常州 騎乘距離:80.0km,累積:303.8km 爬升高度:114m,累積:499m 騎乘時間:04:43,累積:18:28
Thumbnail
六月三日是聯合國明定的世界自行車日,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都會舉辦各種活動來提倡騎自行車。 全世界各大都市,尤其歐洲重視永續發展的國家,也積極建立城市裡的單車路網,讓單車不只是休閒旅遊時使用,還是上下班與日常生活的交通工具。 關於移動的一些聯想
Thumbnail
六月三日是聯合國明定的世界自行車日,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都會舉辦各種活動來提倡騎自行車。 全世界各大都市,尤其歐洲重視永續發展的國家,也積極建立城市裡的單車路網,讓單車不只是休閒旅遊時使用,還是上下班與日常生活的交通工具。 關於移動的一些聯想
Thumbnail
  出國兩年半後回到台灣,我把家裡一台很久沒人騎的車牽去車行整理,領完車騎回家的路上,我學丹麥人把當天帶的肩背袋背成後背包的樣子,感受吹在臉上的微風,心情都愉悅了起來,口罩底下我是一路微笑著的。感覺好像回到丹麥一樣──如果忽略很不友善的交通狀況的話。
Thumbnail
  出國兩年半後回到台灣,我把家裡一台很久沒人騎的車牽去車行整理,領完車騎回家的路上,我學丹麥人把當天帶的肩背袋背成後背包的樣子,感受吹在臉上的微風,心情都愉悅了起來,口罩底下我是一路微笑著的。感覺好像回到丹麥一樣──如果忽略很不友善的交通狀況的話。
Thumbnail
時代、單車 與 我 在執行這項行動之前,我對舊時代的概念僅止於老物、書籍、電影,我喜歡那個年代的東西與樸實的人情味,喜歡復古又充滿歷史痕跡的器物,但卻從未真正接觸或認識舊時代的事物。 經過一次一次與老車友的相遇,穿梭在老台北巷弄間,從他們口中認識他們那個年代的工作型態與生活習慣。
Thumbnail
時代、單車 與 我 在執行這項行動之前,我對舊時代的概念僅止於老物、書籍、電影,我喜歡那個年代的東西與樸實的人情味,喜歡復古又充滿歷史痕跡的器物,但卻從未真正接觸或認識舊時代的事物。 經過一次一次與老車友的相遇,穿梭在老台北巷弄間,從他們口中認識他們那個年代的工作型態與生活習慣。
Thumbnail
沒想到2021年的最後一次騎車,居然可以用MTB收尾 而且還是跟從進業界以來就認識到現在 少數仍在騎車的朋友們一起騎車 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把騎車當成我的休閒運動項目之一的呢? 一開始會騎車,說真的就是跟風 2008年時,我還在海運界服務 那時候電影練習曲的流行還有巨大標哥的環島 再加上一句
Thumbnail
沒想到2021年的最後一次騎車,居然可以用MTB收尾 而且還是跟從進業界以來就認識到現在 少數仍在騎車的朋友們一起騎車 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把騎車當成我的休閒運動項目之一的呢? 一開始會騎車,說真的就是跟風 2008年時,我還在海運界服務 那時候電影練習曲的流行還有巨大標哥的環島 再加上一句
Thumbnail
當你看到一台腳踏車的時候,除了「單車」外,你腦中還會浮現哪些別稱呢?使用不同的語言文字反映了不同的出身,從前我們可以從說出口的不同詞彙,辨認出說話者的身分背景。吳明益的《單車失竊記》,便是以這樣的庶民生活史的角度,觀照到台灣這塊土地上曾發生過的事情。鑲嵌在生活碎片裡的軌跡,呼應了另個角度台灣歷史記憶
Thumbnail
當你看到一台腳踏車的時候,除了「單車」外,你腦中還會浮現哪些別稱呢?使用不同的語言文字反映了不同的出身,從前我們可以從說出口的不同詞彙,辨認出說話者的身分背景。吳明益的《單車失竊記》,便是以這樣的庶民生活史的角度,觀照到台灣這塊土地上曾發生過的事情。鑲嵌在生活碎片裡的軌跡,呼應了另個角度台灣歷史記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