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家的音樂:《POP! POP! POP! 流行音樂互動展》

關於家的音樂:《POP! POP! POP! 流行音樂互動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小一點的時候看音樂型選秀節目,當時的評審總愛形容:「聽到......那句的時候,我已經起雞皮疙瘩了。」還未曾體會那種感受的我,總以為浮誇,同看節目的家人也對此嗤之以鼻,怎麼可能因為聽覺上的刺激,而影響身體知覺呢?

直到我開始閱讀,然後第一次被文字感動,才終於理解為什麼會起雞皮疙瘩。深刻記得那是某篇武俠的打鬥畫面呈現,彷彿親臨文字打造出的現場,只是旁觀,卻仍以為自己認識主角好久,所以當然理解那份和宿敵絕一死鬥的渴望,長久累積下來而終獲勝利,不得不感同身受似的,雞皮疙瘩遍布。

於是我認知自己對於文字的神經傳導較好,而有些人就是對於音樂感受性更強,所以才在不一樣的地方體驗雞皮疙瘩。也是家庭風氣的緣故,爸媽會在假日裡帶我們到誠品待上一下午,卻沒有任何聽歌的習慣,印象中家裡車子唯三的CD是李玟的《COCO》、張惠妹《我可以抱你嗎?愛人》、阿雅《壁花小姐》,然後就再也沒有更新過了,寫下這段的現在對於自己記得也感到驚訝,大概是當時真的循環播放了無限多次,都沒有新曲的原因吧。

也曾在小學時和同學宣稱,我沒有特別喜歡的歌手,因為不常聽歌。但他們似乎無法理解,好像每個小學生都該深愛著當時那些一線歌手,並熟習每首流行歌似的。於是我為了加入話題,選定了幾個團體視為偶像,但仍是對音樂無感。仍是在前往誠品的路上重複聽著那三張專輯,然後只被文字感動。

直到高中甚至大學,突然多了很多通勤或者獨處的時間,才終於把耳機戴上,認真的感受那一首首的音樂流竄。認識流行音樂與非主流,慢慢發現自己喜歡的曲風,然後跟著串流演算或跟著關鍵字,一首一首的聽下去。當有不認識的歌手或團體的時候,仍是先從文字進入,先是自我介紹,然後是歌詞。而當他或他們宣稱自己來自高雄,就能得到我第一步的偏愛。

不確定是對同鄉人的認同,還是真的,來自南方的音樂總有同樣特質和能量,吸引著對於南方有情的人。就像展場中「美麗島旋律」給的關鍵詞,南方歌曲靈感總和大約是海和港口、陽光和隨性、慢和自在等,總之是這一切構成了南方的我、南方的音樂,於是頻率共振下,好幾次體會到為了音樂起雞皮疙瘩。

在這個展場,更是有機會認識那些會為了「聽覺感受」起雞皮疙瘩的人們。從後台出發,倒回創作曲目的現場,無論聲音演奏、後期製作、視覺呈現等,每一步都彷彿是為了灌注滿滿能量,直至流向聽眾的耳機,然後讓聽者迸發出得以正面循環的能量,簡言之就是「起雞皮疙瘩的時刻」。而我相信,無論是為了音樂、為了文學或其他的什麼,起雞皮疙瘩的感受就是讓世界美好地運轉的能量。

《POP! POP! POP! 流行音樂互動展》以全民策展為主軸,邀請觀展者貢獻頻率和感動的時刻,同時也透由其他人的創作,匯集出南方的音樂紋理,一起共振,而展覽內容就會隨著眾人流動改變,藉此讓「流行音樂」持續美好的運轉。

────────────────────────────────

展覽地點:高雄流行音樂中心|音浪塔|高音塔|4-6F

開展時間:2022.03.01起 週二至週日10:00 - 18:00(週一固定休館)

────────────────────────────────
如果這篇文章有泛起你心中什麼樣的漣漪,歡迎不吝給予愛心並留言。
更可以追蹤我的IG:yihan__writing ,會看見不一樣的創作內容!

raw-image


avatar-img
Yihan的沙龍
49會員
111內容數
名字念起來是易寒,唱起來像遺憾。 於是就這樣其實符名的活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Yiha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令作品變得滿佈說教意味,而是單純的取材於本土歷史、認同於本土意識,用文化藝術或者娛樂的角度作為切點,讓更多人有了進一步認識這段歷史的新手門票,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3/5台北大空襲
具體來說我應該是先愛上HYUKOH的音樂開始的,在曾經視覺還沒被螢幕綁架的那些年,好像也仍對所有事物感到新鮮和好奇的那些天,每每在書本、廣播、廣告、某個朋友名人,或是各式各樣的哪裡看到一首歌、一個團體的名字,縱使只是單純的一串名字,都足以興致勃勃的把那一串文字或抄或記在腦袋中的某處,待有網路及螢幕、
4/5《AAA tour》2025-Kaohsiung
無論是滅火器、美秀集團那種,吼叫、開圈、衝撞以釋放滿腔熱血的場次;或是像我是機車少女在祭舞台,輕聲鼓掌尖叫、輕柔擺動身體,那種具體而緩補滿能量的場次;又或是聲子蟲,40分鐘的純然樂曲,及刻意改成黑白畫面的大螢幕,搭配黃昏的magic hour,既魔幻且寫實的氛圍,突然有了好喜歡現在這個當下的幸福感。
不令作品變得滿佈說教意味,而是單純的取材於本土歷史、認同於本土意識,用文化藝術或者娛樂的角度作為切點,讓更多人有了進一步認識這段歷史的新手門票,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3/5台北大空襲
具體來說我應該是先愛上HYUKOH的音樂開始的,在曾經視覺還沒被螢幕綁架的那些年,好像也仍對所有事物感到新鮮和好奇的那些天,每每在書本、廣播、廣告、某個朋友名人,或是各式各樣的哪裡看到一首歌、一個團體的名字,縱使只是單純的一串名字,都足以興致勃勃的把那一串文字或抄或記在腦袋中的某處,待有網路及螢幕、
4/5《AAA tour》2025-Kaohsiung
無論是滅火器、美秀集團那種,吼叫、開圈、衝撞以釋放滿腔熱血的場次;或是像我是機車少女在祭舞台,輕聲鼓掌尖叫、輕柔擺動身體,那種具體而緩補滿能量的場次;又或是聲子蟲,40分鐘的純然樂曲,及刻意改成黑白畫面的大螢幕,搭配黃昏的magic hour,既魔幻且寫實的氛圍,突然有了好喜歡現在這個當下的幸福感。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