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債務赤字大限將至…美國政府又要關門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raw-image

近期國際金融市場中最巨大的未爆彈無疑就是美國的債務赤字上限問題。如果美國處理不好兩黨在於債務赤字上面的問題,有可能進一步導致債務違約,如果美國出現歷史上第一次違約,那麼將會給金融市場造成巨大的衝擊。

債務赤字問題之所以如此棘手,在於共和黨不願意接受民主黨如此激進的支出計劃。 ‍‍‍

在我們深入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理解,整個赤字上限是怎麼養被制定的,整個框架和流程又該是怎麼樣的。 ‍‍

首先美國憲法的第一章,第8部分授予國會錢袋子的權力(power of purse) 這項權力本質上是用來控制美國政府的債務膨脹規模以及速度。國會通過這個緊箍咒來避免美國的債務徹底失控,並且走向不可挽回的局面。倘若超過期限,兩黨無法達成共識,那麼美國將面臨違約,同時政府將關門,職員也將無限期停薪,直到兩黨形成共識上調債務赤字。

現狀是,麥卡錫的提議將把國家的債務上限提高 1.5 萬億美元,以便最遲在 2024 年 3 月 31 日之前避免美國支付違約。它的目標是在十年內削減 4.5 萬億美元的支出,部分方法是明年削減 1300 億美元的可自由支配支出,並將其增長限制在 1%。

當然民主黨對於這個提議是抱持強烈反對的態度。
問題在於拜登的支出方案使得政府迅速消耗完上一次債務赤字上修的額度,這也使得共和黨得以以此為由和民主黨提出談判,並要求民主黨削減開支,才能通過赤字法案。當下無論是共和黨和民主黨都在預備2024年的美國總統大選,而這一次的預算之爭和赤字之爭可以被理解為是選舉前的一場前哨戰。

然而問題在於,倘若失去控制,恐怕全球經濟都要一起來買單。

美國陷入政府停擺,將對金融市場造成以下影響:
美元信用:這將嚴重削弱美國的信用,並使得美元將受到衝擊,全球將承受巨大的市場動盪。
美國國債:政府停擺將導緻美國國債的信用風險增加,可能導致國債價格下跌和收益率上升。這是因為政府停擺將使得政府無法按時支付債務和利息,從而增加了美國國債違約的風險。此外,政府停擺還將導緻美國債務問題的加劇,使得債務負擔更加沉重,從而影響國債的信用評級。
股票市場:政府停擺將導致股票市場出現不穩定的情況。股市可能會出現大幅波動或下跌,因為政府停擺會削弱投資者的信心和情緒。此外,政府停擺還將導致部分公共服務和項目的關閉,從而對公司的業績產生不利影響,使得股票市場的走勢更加不穩定。

即便兩黨繼續達成共識,國會同時需要採取以下措施以預防情況惡化,因為按照現在的財政部情況,留給兩黨的時間不多了:

1. 政治協商:國會需要召開緊急會議,對問題進行政治協商,並製定應對計劃。兩黨需要就財政預算和債務協商,達成共識。
2. 提交法案:在政治協商後,國會需要提交法案,以解決政府財政危機。這個法案需要獲得兩院的多數支持才能通過。
3. 簽署法案:如果該法案被兩院通過,總統需要簽署該法案以使其生效。如果總統拒絕簽署法案,則該法案將被否決。
如果國會不能在政府停擺之前通過法案,那麼可能會出現債務違約的風險。這將導緻美國失去信用評級,導致全球經濟體系的混亂。作為投資者的我們,必須為此做好準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美股和總經交易
7會員
66內容數
美股+全球總經+聯準會觀察
美股和總經交易的其他內容
2025/02/24
華爾街債券之王"預見債務重組可能帶來全球性影響
Thumbnail
2025/02/24
華爾街債券之王"預見債務重組可能帶來全球性影響
Thumbnail
2025/02/13
當下的美國全球戰略包含了幾個最致命的問題,隨著川普的關鍵政策逐步落地,明朗化,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逐漸消減,但國際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卻在成倍擴大: 1)無法處理關稅,美元,利率和通膨之間的本質矛盾。以關稅作為收入,對比於收稅的收入,那隻不過是杯水車薪。寄望於透過統一性的關稅來獲得足夠的財政收入
Thumbnail
2025/02/13
當下的美國全球戰略包含了幾個最致命的問題,隨著川普的關鍵政策逐步落地,明朗化,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逐漸消減,但國際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卻在成倍擴大: 1)無法處理關稅,美元,利率和通膨之間的本質矛盾。以關稅作為收入,對比於收稅的收入,那隻不過是杯水車薪。寄望於透過統一性的關稅來獲得足夠的財政收入
Thumbnail
2025/02/07
人工智慧深度求索的真實開發成本 原文来自于: https://semianalysis.com/2025/01/31/deepseek-debates/
Thumbnail
2025/02/07
人工智慧深度求索的真實開發成本 原文来自于: https://semianalysis.com/2025/01/31/deepseek-debates/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狼又來了嗎? 每次都聽到美國債務上限觸頂好像很危急,每次卻又都安全過關! 究竟美國政府跟國會葫蘆裡在賣什麼藥呢? 就讓我們來認識美國的債務上限吧
Thumbnail
狼又來了嗎? 每次都聽到美國債務上限觸頂好像很危急,每次卻又都安全過關! 究竟美國政府跟國會葫蘆裡在賣什麼藥呢? 就讓我們來認識美國的債務上限吧
Thumbnail
美國的債務上限,在經濟、政治和金融世界中,都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瞭解它的概念和運作方式,對投資者來說是必要的,那麼,美國債務上限究竟是什麼?它對全球市場,尤其對投資者有什麼影響?一起揭開債務上限背後的神秘面紗,並解析其對我們投資決策的影響。
Thumbnail
美國的債務上限,在經濟、政治和金融世界中,都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瞭解它的概念和運作方式,對投資者來說是必要的,那麼,美國債務上限究竟是什麼?它對全球市場,尤其對投資者有什麼影響?一起揭開債務上限背後的神秘面紗,並解析其對我們投資決策的影響。
Thumbnail
近期充斥財經新聞版面的「債務上限」,指的是美國的國家債務上限。債務上限存在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國家出現過度舉債、赤字過多的狀況。關注金融市場的朋友一定知道,除了「債務上限」這個名詞之外,還有個東西叫做「提高債務上限」,當我們不能按照規定控制債務的時候,只要把規定放寬就行了!
Thumbnail
近期充斥財經新聞版面的「債務上限」,指的是美國的國家債務上限。債務上限存在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國家出現過度舉債、赤字過多的狀況。關注金融市場的朋友一定知道,除了「債務上限」這個名詞之外,還有個東西叫做「提高債務上限」,當我們不能按照規定控制債務的時候,只要把規定放寬就行了!
Thumbnail
美國債務上限危機又又又來了 美國在今年1月19日又又又*79次達到國會所設定的債務上限後,財政部長葉倫開始採取了"非常規"的審計手段(會計魔術)來繼續償還政府債務,避免違約,並能繼續支付帳單。 但再怎麼搬東牆補西牆,錢也不能憑空變出來。財長耶倫在日前正式通知國會議員,若不能再次提升債務上限,美國政府
Thumbnail
美國債務上限危機又又又來了 美國在今年1月19日又又又*79次達到國會所設定的債務上限後,財政部長葉倫開始採取了"非常規"的審計手段(會計魔術)來繼續償還政府債務,避免違約,並能繼續支付帳單。 但再怎麼搬東牆補西牆,錢也不能憑空變出來。財長耶倫在日前正式通知國會議員,若不能再次提升債務上限,美國政府
Thumbnail
#一週大事 #20230514 ~ 20230520 #美債會違約嗎 #中國半導體可以討論嗎 美債違約的問題也講了滿長一段時間,我原本是想說,一直在講沒協商好就會經濟大亂,天崩地裂,可是偶爾發生這種事的時候,最後二大黨都會有結果,雖然前幾天共和黨認為白宮代表阻礙討論,導致債務上限協商被迫暫停,和黨首
Thumbnail
#一週大事 #20230514 ~ 20230520 #美債會違約嗎 #中國半導體可以討論嗎 美債違約的問題也講了滿長一段時間,我原本是想說,一直在講沒協商好就會經濟大亂,天崩地裂,可是偶爾發生這種事的時候,最後二大黨都會有結果,雖然前幾天共和黨認為白宮代表阻礙討論,導致債務上限協商被迫暫停,和黨首
Thumbnail
「債務上限談判焦點在那?」 美兩黨債務問題談判暫停,眾院議長稱民主黨缺乏行動,白宫稱雙方存在分歧,但努力爭取解決方案 🔺問題來了!民主黨缺乏的行動是什麼?雙方的分歧是什麼?解決的方案會是什麼? 5/16美國總統拜登與眾議院議長麥卡錫進行債務協商,協商的目標一定是提高上限,那提高的金額為何?條件是什
Thumbnail
「債務上限談判焦點在那?」 美兩黨債務問題談判暫停,眾院議長稱民主黨缺乏行動,白宫稱雙方存在分歧,但努力爭取解決方案 🔺問題來了!民主黨缺乏的行動是什麼?雙方的分歧是什麼?解決的方案會是什麼? 5/16美國總統拜登與眾議院議長麥卡錫進行債務協商,協商的目標一定是提高上限,那提高的金額為何?條件是什
Thumbnail
美國國債又快要到達上限,為什麼財經人說又呢? 什麼是美國國債上限? 美國國債爆了會怎樣?
Thumbnail
美國國債又快要到達上限,為什麼財經人說又呢? 什麼是美國國債上限? 美國國債爆了會怎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