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個禮拜媒體跟報章雜誌報的沸沸揚揚,那就是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在五月初指出如果不調升美國債務上限,那麼六月初就會觸頂。
而一旦觸頂,意味聯邦政府沒辦法發行公債,來獲得應付支出所需要的現金,那麼最壞狀況就是一些快到期的公債無法償債或是發不出利息。
而這樣形同美國公債違約,如果真的發生美國公債違約,以現在世界各國金融機構視美國公債為無風險資產所做的財務操作還有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會讓整個全世界的金融體系出現非常嚴重的風暴。
話說如此,不過美國債務上限要到頂的新聞,勳仔基本上從小聽到大,頂多聽到政府關門幾天,也從沒聽到發生甚麼金融風暴,究竟這個債務上限是什麼?投資人要注意哪些事情呢?讓我們看下去吧
美國債務上限(Debt Limit)是什麼?
首先,美國所設立的債務上限,在其他世界大國中,其實並不常見。
而美國設立這個債務上限的法源根據是源自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1917制定的第二次自由債券法案。因為當時處於戰爭時期,政府需要大量的資金,如果每次發債都要等國會通過,對於處於戰時的政府來說,有點緩不濟急。
因此這個法案的通過,允許美國財政部,在舉債總額不超過這個債務上限的條件下,可以自由發債,不需要逐條過國會審核,給予政府比較大的財政彈性,來因應戰時所需。
不過當戰爭結束,這個方案卻沒有跟著落日,而是漸漸成為一個政治談判的工具。
美國政府需要舉債的前提,就是美國政府的支出大於收入而造成所謂財政赤字,為了籌措財源維持政府正常運作,所以必須靠發行債券,來籌措資金。所以反過來說,只要美國能達到收支平衡,基本上舉債上限就沒有上調必要。
不過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很骨感XD,通常執政黨,為了履行競選政策跟鞏固執政權,會傾向較多的建設,而且也比較不敢推行撙節的措施,因為這很容易引起民怨,所以美國政府長期都是處於財政赤字的狀況,所以必須持續性的發債才能維持政府運作。
而國會的多數黨如果跟總統不是同一個政黨,往往會利用債務上限的議題,來做所謂的政治談判,也就是同意提高債務上限的前題,是總統必須推行一些撙節法案,來避免執政黨漫天的亂花公帑,讓財政赤字不斷擴大,同時也可以利用這樣牽制執政黨的民意,達到政治目的。
所以每次聽到美國又要協商提高債務上限,常常都會看到總統要放下身段跑去跟參眾議院協商。不過過去幾十年,從來沒有真的撕破臉,禁止債務上限調升,原因很簡單,因為無論是在野跟執政黨,都非常清楚如果真的長期卡住不讓債務上限提高,以美國目前長期財政赤字的狀況下,最終一定會無法償債。
而被全球金融機構視為無風險資產的美國公債一旦出事,全球的金融體系很可能就潰堤,導致全面的系統性危機,不會有任何政黨願意扛這個歷史責任的。
所以基本上,美國過去歷史,每次的債務上觸頂危機,是一定會順利解決的,差別只在於在野黨或是執政黨誰退讓或是妥協多一點罷了,投資人不用被驚悚的標題給嚇到了,美國人比我們更怕公債違約呢
債務上限不能提高等於美國公債違約?
而常常看到新聞說,如果債務上限不能提高,美國公債就會違約,而演變成金融危機。其實這個說法是有點問題的。
這個說法有問題,主要是因為,債務上限不能提高,雖然代表美國政府不能發行新債來籌措資金,不過剛剛有提到,美國政府會需要舉債的原因就是,支出大於收入,所以要因應債務上限短期無法上調的狀況,聯邦政府能做的事就是減少支出,來讓支出小於收入。
而支出的部分有很多種類,像是政府機關或是軍人等等的薪水發放,一些政府政策基金的投資,當然也包括之前發行公債要給付的利息等等。
而當不得不控制支出的時候,這些支出的項目也是有優先級的,而其中公債的利息一定是放在較高的優先級,因為美國公債的信用,對於整個金融體系太重要了,所以過往我們可能聽過美國政府關門幾天,也不會看到美國公債真的出事違約。
所以,債務上限提高法案,縱使短時間執政黨跟在野黨無法取得共識,也不代表美國公債立刻就會違約,因為財政部還有很多非常手段,不只可以減少支出,甚至可以挪用一些特別帳戶或資金管道來爭取時間,讓總統跟國會議員能夠有充分時間進行協商,而仍然可以確保公債不會違約。
提高債務上限後有什麼後續效應要關注?
雖然美國最後如預期,通過了債務上限的提高,應該到2025年初,都不會觸碰舉債上限。不過這樣的狀況,投資人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嗎?
其實是有的,因為美國財政部年初就已經看到這個舉債上限的問題,因此已經提早開始採行一些措施,像是贖回一些基金的資金,暫緩再投資計畫等等,而美國財政部開在聯準會用來支付的帳戶TGA(the treasury general account),也在等待債務上限提高法案通過的期間,就快燒到見底了。
一但提高債務上限的即時雨法案通過,上述所提到的許多暫時的處置需要回補資金,當然TGA帳戶也需要盡快注資到安全水位,所以可以預期美國會短時間內會發行大量債券來趕快填補資金缺口。
所以預期債券市場的供給量一下多了很多,會導致美國公債價格下跌,或是說公債殖利率提高,所以概念上可以想成類似升息的效果,也就是大量發債,其實是從市場回收資金,是貨幣緊縮的效果。
所以當這波美國公債發債潮還未結束前,縱使聯準會沒有繼續上調利率,投資人可能還是會看到,公債價格持續疲軟下探,殖利率持續走高的現象發生,這點是要特別注意的,不要因為認為升息循環已經走到底,就all in身家在美國公債上,理論上短期內,公債價格還是有下探空間。
免責聲明: 本篇文章僅就公開資訊進行主觀分析,僅供投資朋友參考,不應當做投資依據,投資朋友仍然需要根據自身風險承擔能力作為投資判斷,盈虧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