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寫作-簡介與結論

2023/05/0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論文架構

論文的架構在各個研究領域都大同小異,有時會根據其研究領域習慣投稿的學術期刊有順序上的調整。
大多數論文通常由以下的結構組成:
  1. 摘要
  2. 簡介
  3. 文獻回顧(在某些領域可能會包含在簡介中)
  4. 方法
  5. 結果
  6. 討論
  7. 結論
我們可以大致將文章拆成兩大部分:摘要與其他部分,這兩大部分可以各自看成兩個沙漏型或啞鈴型的結構。所謂沙漏型的結構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可以想像一個沙漏的頭部與尾部分別是由寬到窄與窄到寬的形狀,中間則是由同樣粗細的部分相連接。其中頭部與尾部的部分分別對應我們論文的簡介與結論。
所謂由寬到窄指的是由廣泛的主題聚焦在此論文所要討論的主題。中間的部分則是介紹此特定主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得到的結果、對此結果所做得討論等。由窄到寬則是指將特定主題推廣到更廣泛的問題、應用等,以凸顯此論文的重要性。也就是說:簡介與結論是相呼應的結構,我們可以從下文大致看出其相似與相對之處。
由簡介到結論就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沙漏結構,摘要的目的則是要讓讀者在短短幾分鐘了解此論文的主題結果等,所以摘要可以看做整篇論文的濃縮版,所以也自成一個沙漏。

簡介中該寫什麼?

開場白

用一到兩句話吸引讀者的注意。

背景知識

用幾句話描述研究領域相關的背景知識。

描述待解決問題

在閱讀過去文獻的時候,我們可能可以看到過去的文獻有某些部分主題是尚未被研究到的,可能是因為受到過去的儀器所限制、發展了新的方法、或是單純沒有人研究過這個問題。例如在太空科學的領域,我們常常會受到測站或衛星的位置所限制,今天如果有新發射的衛星或是有更精準的儀器出現,就可以做更近一步的研究。

描述要研究的主題

這一部分有點像是接續前一部分的待解決問題,從現存的問題中,找出這篇論文所要解決的特定問題。

簡述文章架構

將自己文章的每一個部分都以一到兩句話陳述。好讓讀者理解整篇文章大致的走向。

引用文獻

如果是簡介與文獻討論分開的結構,這裡只需要引用幾個關鍵的文獻。在我的研究領域中,通常沒有文獻討論的部分,只要描述到相關的背景或是過去研究的問題就會引用相關的文獻。
這部分相當仰賴過去的閱讀量,看完一篇文章後,要知道如何用一到兩句話做總結,至於如何有效率的閱讀論文又是另一門學問了。

結論中該寫什麼?

總結整篇文章

雖然要總結整篇文章,但是不要複製貼上先前用過的部分,最好可以換句話說。

主要發現

將這篇論文的主要發現由最重要的依次描述。

對先前提出的問題作出回應

經過研究過後,我們可能會對過去的問題有所想法,這時就可以提出問題可能的解決方案。這也是我們檢視

待解決的問題

描述目前研究的限制、遇到的問題等。如同在簡介部分描述過去的問題一樣,現在這篇論文可能討論的範圍有限,目前仍存在一些問題要解決。

提供未來研究方向

我覺得這部分有點像接續待解決的問題,建議未來的人研究方向。

強而有力的結尾句

跟開場白相對的,我們一開始要抓住讀者的眼球,同樣地,我們也要讓讀者讀後對你要陳述的觀點有所印象。

結語

簡介與結論在論文中扮演重要的地位。簡介提供背景知識與讓讀者理解研究動機、負責吸引眼球、與闡述研究大致的方法與結果等。結論讓讀者理解這篇文章的重點、提供未來的研究方向,讓人了解此研究的意義。總結來說,這兩者都是論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讓讀者更好地瞭解研究內容與成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會員
3內容數
這個專題的目的在於分享自己做筆記的心得與讀書筆記。預計會有筆記心得、地科筆記、機器學習等幾個類別。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