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畢業季」。
上上週我弟也迎來了他碩士的畢業典禮。
他甚至因為「典禮太過無聊」,中途偷溜出來,被TVBS記者抓住,請我弟針對「川普限制哈佛大學停止招收國際生」的議題,發表看法,誤打誤撞上了一回新聞。
典禮結束之後,我給我弟發了訊息:
You are on your own now! 接下來自己去闖啦!
「You are on your own now」這句話出自泰勒絲(Taylor Swift)在2022年紐約大學的畢業典禮,給畢業生說的話。
她巧妙的用了「兩種語氣」說了兩次這句話。
第一次是語氣嚴肅的:「The scary news is: You are on your own now. (令人害怕的消息是:你只能仰賴自己了)」
第二次是歡呼雀躍的:「But the cool news is: You are on your own now.(但值得慶幸的是:你能為自己作主了!)」

我正巧是2022年的畢業生,因此當時對泰勒絲這句話印象很深。
當時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我再也沒了家庭的支援、學校的庇護,需要自己去闖盪。
為此,我剪去了父母給的信用卡,意味從今往後我要靠自己養活自己。
如今,距離我畢業也已3年,對於這句話的體悟也更加深刻。
這3年間,我經歷了:
- 在新加坡開啟人生第一份全職工作:管理顧問公司的商業分析師
- 學習在網上開展副業
- 裸辭旅居,寫出人生第一本書,成為「出版作者」。
- 從0到1經營自媒體,建立讀者粉絲群
- 成為「一人創業家」
每一次的「新嘗試」,我都在更進一步「了解自己」。
- 原來比起「執行」,我更喜歡「創新」。
- 原來比起「穩定」,我更鐘愛「冒險」。
- 原來我也有寫作潛力,甚至喜歡上「寫作」時的沈浸感。
- 原來我比我自己想的更有毅力,以及將事情做成的決心。
- 原來我也能獨立跑通一個商業模型,甚至喜歡上「銷售」。
這就是「成長的魅力」。我在每一次的折騰中,逐步地擴展我的能力,挖掘到更多的潛力。
更重要的是,在不斷地挑戰和試錯中,逐步逼近「真正適合我做的事情」。
納瓦爾曾說:
最難的不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我深有體會。
你永遠不知道這件事情「適不適合自己?」、「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直到你真正體會過它。
在真正體會之前,所有的「分析」都只是臆測。它有一定機率是對的,也有一定機率是錯的,
然而,假如你不嘗試,你永遠「不知道結果」;但假如嘗試了,不管成功或失敗,你都距離「了解自己」更進一步。
因此,「You are on your own now」不只是「斷奶」、「離開家庭、學校的支援」,
更深層的意義,包含「我從此為自己負責」、「學會從車子的後座,前進到駕駛座」、「決定我這台車應該往哪裡開」。
當我意識到我已經主掌了「自己的方向盤」,我才真正獲得了「自由」。

我能決定行進的方向,可以上山、可以下海,隨心而走。
我不會因為撞上了牆,就責怪別人,因為我要對自己負責。
雖然一開始磕磕碰碰,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能越來越清楚「如何操縱這台車」,而且更明確知道「我想往哪裡去」。
最重要的是,我不能因為「害怕駕駛」,就把「人生的方向盤」交給別人,
自己則坐在後座,任由別人朝著自己不期望的方向駕駛,自己在後頭咆哮也無濟於事。
I am on my driving seat now,
Are you?
如何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請參考我的著作
《Z世代:找到突破危機的藍海》
創造「個人品牌」與「線上收入」離不開你的「寫作能力」與「執行力」,現在加入我的寫作陪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