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宿露營大概是我人生中體驗過最類似PUA心靈成長課程的體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看了錫蘭的《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之後,

我想隔宿露營大概是我人生中體驗過最類似心靈成長課程的體驗。

事前不知道具體的流程


在行程之前,老師或學長姊只會說這是一個很好的體驗,對整體的了解只有會自己煮飯、睡在帳篷、營火,其他幾乎一無所知。

在遊覽車上,只知道每個班級都會有一個教官,全校會有一個值星官。

無時無刻不在辱罵


我對具體進行了什麼活動,已經記不清了,只記得在整個區域內,時不時響起震耳欲聾的吼聲。不能嘻笑、不能走太慢,我只記得全程都在流汗跟小跑步。

團體遊戲


一開始將幾個班級劃分為幾個大組,在整個過程都要求學生們要大聲地嘶吼,展現自己的熱情,並承諾達成某些目標洗澡時間增加十分鐘、二十分鐘、三十分鐘不等的時間。後期更是不斷聽到嘶啞的嗓音或是破音的聲音,但是大家都不管不顧,繼續完成教官們的要求。

不尊重個人的隱私或生理需求


嚴格限制個人的洗澡時間(忽視前面的承諾,我想這也是建立權威的一個手段),並且要求兩三人同時共用一個淋浴間。雖然並不像影片裡要求學員對彼此進行人格污辱,但是對於剛進入青春期的國中生,讓自己的同儕看見自己的裸體應該是不好受的體驗。我自己在門口稍微等了一下,大家都三三兩兩的進去洗澡了,剩下我一個人落單,我看到淋浴間還有一些空位,於是我就自己去洗澡了(?)

最後的營火大會


在經過一整天的辱罵後,所有的教官彷彿換了一個面孔,沒有辱罵,取而代之的是大家的齊唱,整個廣場充滿了歡聲笑語,教官們準備了火舞表演。在精采的表演過後,廣場開始撥放煽情的歌曲。其中一個教官開始用沉穩堅定的嗓音,要我們反思自己,有沒有做個孝順的兒女,有沒有做個善良的人。要感謝自己的老師、家長、朋友等。最後要給自己身邊的人一個大大的擁抱。所有人在此時都淚流滿面,彼此抱頭痛哭。

過了一陣子的感受


過了幾天之後,在這個活動中短暫獲得的感動幾乎消失殆盡,我也沒有在此之後與班上的同學建立能夠堅若磐石的友誼,又回到從前不鹹不淡的樣子。我想這大概就是在這兩天的過程中經歷了短短的鬱期與躁期。光是這段短暫的時間都能夠達到這樣的體驗,更別說那些參加數個月心靈成長課程的人。

(我原先就是不太愛說話的人,又是從別的地區來的,其他人從國小就是同學,我跟班上同學比較少深交)

個人結論


錫蘭的影片,揭露了打著心靈成長的幌子,實際上是利用煤氣燈效應操控他人,依此索取高額學費,並且讓參與過的學員自動無償為課程拉下線,或是捐贈大額金錢。

我覺得這些影片,雖然已經揭露一些沒有執照的心靈成長課程,但是這些同樣的手法可能偷偷地藏在各個社團裡,影響可大可小。

avatar-img
2會員
12內容數
這個專題的目的在於分享自己做筆記的心得與讀書筆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meli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失控的焦慮世代》探討Z世代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重的現象,並分析社群媒體和智慧型手機的影響。文章重點在於Z世代童年時期的遊戲時間減少,以及過度保護導致其缺乏面對挫折的能力,進而造成社交障礙、睡眠不足、注意力分散和成癮等問題。
本文分享一位學生多年外宿經驗,整理出不需要再購買的衣物類型,包括尺寸不合、難以打理的布料、容易縮水或無法烘乾的材質、設計過於繁瑣、穿起來不舒服、令人尷尬不自信的衣物、過於厚重的衣服以及不易晒乾的帽T等,並鼓勵大學生及早練習斷捨離,避免未來不必要的浪費。
新年新希望是每當新的一年到來我們對自己的期許,追求儀式感的我們,已經準備了新的手帳,在裡面寫下自己對今年的期許,然而這些計劃往往只留在我們手帳的第一頁。《12週做完一年工作》這本書提供我們另一種思維,將原本的年計畫,改成以12週一個單位去執行。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我還以為這本書是要提供提升工
從接觸社群媒體到現在,作者分享其使用社群媒體的心路歷程,從最初的恐懼與抗拒,到現在嘗試在較不熟悉的平臺上發表文章的改變。作者歸因於個人成長、閱讀療癒以及對人際關係想法的轉變,並期許未來能持續寫作,而非追求特定目標數字。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 又是一個適合斷捨離的時機, 這次我決定從整理我的筆記本開始。 我覺得筆記對我來說一直是一個很難斷捨離的東西, 畢竟是花了很多時間一筆一畫整理的。 但是隨著時間累積的數量越來越多, 不知不覺也積累了幾十本筆記本。 對於學生有限的生活空間來說會越來越有負擔, 尤其是在學校宿舍內住
這篇文章介紹了在愛知縣的賞櫻與賞楓活動,特別是四季櫻和香嵐溪的美麗風景。春季的四季櫻花色彩鮮豔,而秋季則展現優雅的白色櫻花。在旅途中,還可以品嚐當地的傳統美食五平餅。雖然人潮眾多,但欣賞夜晚的櫻楓景色仍然是一段愉快的經歷。
《失控的焦慮世代》探討Z世代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重的現象,並分析社群媒體和智慧型手機的影響。文章重點在於Z世代童年時期的遊戲時間減少,以及過度保護導致其缺乏面對挫折的能力,進而造成社交障礙、睡眠不足、注意力分散和成癮等問題。
本文分享一位學生多年外宿經驗,整理出不需要再購買的衣物類型,包括尺寸不合、難以打理的布料、容易縮水或無法烘乾的材質、設計過於繁瑣、穿起來不舒服、令人尷尬不自信的衣物、過於厚重的衣服以及不易晒乾的帽T等,並鼓勵大學生及早練習斷捨離,避免未來不必要的浪費。
新年新希望是每當新的一年到來我們對自己的期許,追求儀式感的我們,已經準備了新的手帳,在裡面寫下自己對今年的期許,然而這些計劃往往只留在我們手帳的第一頁。《12週做完一年工作》這本書提供我們另一種思維,將原本的年計畫,改成以12週一個單位去執行。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我還以為這本書是要提供提升工
從接觸社群媒體到現在,作者分享其使用社群媒體的心路歷程,從最初的恐懼與抗拒,到現在嘗試在較不熟悉的平臺上發表文章的改變。作者歸因於個人成長、閱讀療癒以及對人際關係想法的轉變,並期許未來能持續寫作,而非追求特定目標數字。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 又是一個適合斷捨離的時機, 這次我決定從整理我的筆記本開始。 我覺得筆記對我來說一直是一個很難斷捨離的東西, 畢竟是花了很多時間一筆一畫整理的。 但是隨著時間累積的數量越來越多, 不知不覺也積累了幾十本筆記本。 對於學生有限的生活空間來說會越來越有負擔, 尤其是在學校宿舍內住
這篇文章介紹了在愛知縣的賞櫻與賞楓活動,特別是四季櫻和香嵐溪的美麗風景。春季的四季櫻花色彩鮮豔,而秋季則展現優雅的白色櫻花。在旅途中,還可以品嚐當地的傳統美食五平餅。雖然人潮眾多,但欣賞夜晚的櫻楓景色仍然是一段愉快的經歷。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這幾天心靈成長課程再次引起討論,課程被詬病的點主要是課程資訊不夠透明、收費昂貴、感覺被心理學技巧PUA、類直銷要學員拉人上課,以及疑似邪教的洗腦模式等等。參加過的網紅對此意見不一,愛莉莎莎和福爾思庭一起公開不同階段的課程內容,基本上同意上述爭議,並跟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察覺異狀、逃離關係圈。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這幾天心靈成長課程再次引起討論,課程被詬病的點主要是課程資訊不夠透明、收費昂貴、感覺被心理學技巧PUA、類直銷要學員拉人上課,以及疑似邪教的洗腦模式等等。參加過的網紅對此意見不一,愛莉莎莎和福爾思庭一起公開不同階段的課程內容,基本上同意上述爭議,並跟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察覺異狀、逃離關係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當想要學習身心靈課程時,首先要與自己對話,確認目標。可以透過尋求諮詢和療癒來評估是否需要進行學習。課程常以分階段方式呈現,投資應視經濟狀況進行評估。面對問題時應冷靜分析,並不應期望一次改變現狀。遇到不合適的老師應該聽從直覺。學習後需練習,維持品質的生活需要做相對的工作。
Thumbnail
通靈學習的心得與療癒服務的反饋,臼井靈氣點化的重要性,以及21天的自我療癒期間體驗,這篇文章分享了對靈性成長的深刻感受。
我對催眠的印象都是來自電視劇,總覺得被催眠後,就會沒有意識,然後被人控制,覺得很可怕。 第一次體驗催眠,是Ruowen Huang在台灣的實體課程,對這未知的事物感到很恐懼,但我還是抱著好奇心參加。 那天的課程是要了解自己害怕的事,一開始版主要大家放鬆,專注於呼吸,感受到白光與溫暖,之後走到了一
Thumbnail
🍀🍀🍀fumi老師:❤️❤️❤ 💕💕💕在靈氣點化的第二天,聽著同學分享前一晚自己的夢境,這個時候出現的夢境,其實是潛意識所釋放出來的訊息;靈氣點化中很重要的是深層的釋放,在釋放的過程中會將此刻以前所發生的事情會類似回朔般的更新,帶著清晰與智慧並重的能量進入到更動的狀態。 💕💕💕
Thumbnail
面對靈性課程或活動時,保持警惕、獨立思考,以腳踏實地的態度探索自我成長之路。 現今社會,靈性發展和心靈成長的需求越來越受到重視,但與此同時,靈性詐騙也逐漸增多。這些詐騙往往包裝成各種轉運、改運的課程或活動,以吸引人們參加。我們需要保持警惕,謹慎選擇參與的活動,避免成為詐騙的受害者。 今天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情慾催眠系列課程引發超出預期的反響,學員們不僅催眠成功,還設計出獨特新穎的玩法。課程涵蓋催眠引發快感與高潮的技巧,及自行設計指令的方法,除了講課之外,也有實際演練。 沒想到比彈指高潮還要更受歡迎的是....
Thumbnail
本文主要討論已經學了很多靈性課程的人可能陷入的靈性成癮問題,探討這些課程是否有助於內在轉變,以及避免沉迷靈性體驗而影響現實生活。
Thumbnail
神奇的是,連續兩天長時間的課程竟然不會讓我感到疲累,反而很享受那種浸在靈氣的感覺裡。 身體僵硬的反應感覺是→僵硬→被靈氣解除→僵硬→再解除這樣循環,漸漸的僵硬反應就緩和了許多...
Thumbnail
身心靈課程是近年來在台灣逐漸興起的一種新興課程,強調透過身體、心理、靈性等層面的整合,達到身心健康與提升自我意識的目的。身心靈課程的內容五花八門,包括瑜伽、冥想、正念、催眠、塔羅牌、靈氣等,有些課程還會結合宗教信仰或哲學思想。 身心靈課程是否具有認知作戰的潛力,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認知作戰是
Thumbnail
身心靈課程有多樣的形式,適合不同人的需求。最好挑選適合自己興趣、目標和生活方式的課程。應保持開放的心態,準備從中學習和成長。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當想要學習身心靈課程時,首先要與自己對話,確認目標。可以透過尋求諮詢和療癒來評估是否需要進行學習。課程常以分階段方式呈現,投資應視經濟狀況進行評估。面對問題時應冷靜分析,並不應期望一次改變現狀。遇到不合適的老師應該聽從直覺。學習後需練習,維持品質的生活需要做相對的工作。
Thumbnail
通靈學習的心得與療癒服務的反饋,臼井靈氣點化的重要性,以及21天的自我療癒期間體驗,這篇文章分享了對靈性成長的深刻感受。
我對催眠的印象都是來自電視劇,總覺得被催眠後,就會沒有意識,然後被人控制,覺得很可怕。 第一次體驗催眠,是Ruowen Huang在台灣的實體課程,對這未知的事物感到很恐懼,但我還是抱著好奇心參加。 那天的課程是要了解自己害怕的事,一開始版主要大家放鬆,專注於呼吸,感受到白光與溫暖,之後走到了一
Thumbnail
🍀🍀🍀fumi老師:❤️❤️❤ 💕💕💕在靈氣點化的第二天,聽著同學分享前一晚自己的夢境,這個時候出現的夢境,其實是潛意識所釋放出來的訊息;靈氣點化中很重要的是深層的釋放,在釋放的過程中會將此刻以前所發生的事情會類似回朔般的更新,帶著清晰與智慧並重的能量進入到更動的狀態。 💕💕💕
Thumbnail
面對靈性課程或活動時,保持警惕、獨立思考,以腳踏實地的態度探索自我成長之路。 現今社會,靈性發展和心靈成長的需求越來越受到重視,但與此同時,靈性詐騙也逐漸增多。這些詐騙往往包裝成各種轉運、改運的課程或活動,以吸引人們參加。我們需要保持警惕,謹慎選擇參與的活動,避免成為詐騙的受害者。 今天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情慾催眠系列課程引發超出預期的反響,學員們不僅催眠成功,還設計出獨特新穎的玩法。課程涵蓋催眠引發快感與高潮的技巧,及自行設計指令的方法,除了講課之外,也有實際演練。 沒想到比彈指高潮還要更受歡迎的是....
Thumbnail
本文主要討論已經學了很多靈性課程的人可能陷入的靈性成癮問題,探討這些課程是否有助於內在轉變,以及避免沉迷靈性體驗而影響現實生活。
Thumbnail
神奇的是,連續兩天長時間的課程竟然不會讓我感到疲累,反而很享受那種浸在靈氣的感覺裡。 身體僵硬的反應感覺是→僵硬→被靈氣解除→僵硬→再解除這樣循環,漸漸的僵硬反應就緩和了許多...
Thumbnail
身心靈課程是近年來在台灣逐漸興起的一種新興課程,強調透過身體、心理、靈性等層面的整合,達到身心健康與提升自我意識的目的。身心靈課程的內容五花八門,包括瑜伽、冥想、正念、催眠、塔羅牌、靈氣等,有些課程還會結合宗教信仰或哲學思想。 身心靈課程是否具有認知作戰的潛力,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認知作戰是
Thumbnail
身心靈課程有多樣的形式,適合不同人的需求。最好挑選適合自己興趣、目標和生活方式的課程。應保持開放的心態,準備從中學習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