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犯》陳和平的犯罪動機是什麼?人格障礙者的心理剖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模仿犯》劇中,連續殺人案的兇手之一的陳和平在臨床心理師的側寫中被描述為具有自戀型人格障礙症(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NPD)的犯人,但從觀眾的上帝視角看來,其實陳和平除了自戀型人格障礙以外,也還有許多反社會人格障礙症(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SPD)的特徵,包含:
  1. 對他人沒有同理心的犯罪行為
  2. 缺乏愧疚與恐懼的情緒
  3. 從小時候開始的行為問題
  4. 操弄他人
只有自戀型人格障礙特徵的人,其實不太容易成為連環殺手,他們反而有一定的社經地位,比較常見於醫師、律師、企業家、市長等,中產階級與資產階級身上。例如:喜歡攬功勞、吹捧自己、貶低他人、行事風格自私且沒有同理心的主管。

社會病態v.s.精神病態

反社會人格障礙其實可以再細分為社會病態者(Sociopath)與精神病態者(Psychopath)兩種:
  1. 社會病態者:比較近似於劇中沈嘉文或者是大眾對於監獄中犯人的形象,從小出生在有問題的環境,家庭功能不佳、非常易怒且有攻擊性、有許多前科紀錄、沒有同理心
  2. 精神病態者:同樣也難以同理他人的苦難,甚至缺乏恐懼與焦慮的情緒,但精神病態者更多來自於先天因素,可能出生於一個功能相對良好的家庭,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學歷與成就,同時非常善於偽裝出與常人相似的情緒反應,並藉由撒謊來操弄他人,使自己得利。
劇中的陳和平更類似於後者,但除了反社會人格障礙的特徵之外,同時還有自戀型人格的許多特徵(同一個類群的人格障礙症之間相當容易共病,精神病態者多少有些自戀的特徵,這樣的情況並不罕見)。

從小時候開始出現的行為問題

精神病態者從小便容易出現行為問題,劇中陳和平最典型的行為就是虐殺小動物,並且以此為樂。這樣的行為在兒童時期屬於「行為規範障礙症(Conduct Disorder, CD)」,並且容易在未來發展出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症(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SPD)。
幼時的陳和平在父母看到家裡的寵物葬身火場而感到驚慌時,偽裝出難過的表現,並隨後在沒人注意到的角落露出愉快的表情。由於精神病態者缺乏恐懼、焦慮、愧疚的情緒,因此在這樣的狀況之下,反而會因為周遭的人在自己的操弄下亂成一團時,感到非常的興奮,因為恐懼是一種他們身上沒有的、能讓他們感到有趣的反應。
此外,陳和平的父母也在他小的時候死於意外事件當中。從劇裡的安排看來,暗示了陳和平的父母可能是死於自己的兒子手中。這也是精神病態者常見的特點,難以和周遭的任何人建立依附關係,因此並不會在乎親人的喪生與痛苦,畢竟他們的心中無愛,不介意任何人受苦,哪怕是親生父母或手足。

對他人的操弄行為

戲劇開始時,陳和平完美的混在一大幫配角之中,和周遭的同事都相處得相當融洽,幾乎沒有什麼像是犯人的跡象。但其實在前面幾集之中,陳和平便開始出現了一些隱晦的操弄行為。

尋找代罪羔羊

在第四集剛開始,陳和平以上司的身分帶著胡建和到警局報案,說接到兇手的電話,但一開始以為是惡作劇,所以只讓胡建和去夜店守著。此時兩人又將錄有犯人電話內容的帶子放給女兒正下落不明的林尚勇聽,因此林尚勇一怒之下對著胡建和一頓咆嘯,並懷疑胡建和就是兇手。
這段最詭異的就是,明明去夜店跟拍、到警局報案都是按照陳和平的指示,但因此撞到林尚勇痛失愛女的槍口上、在警局被咆嘯、被懷疑是兇手的卻都是胡建和。這段劇情中,即使不能確定陳和平是兇手,但仔細觀察也能發現,胡建和不過是因為性格畏縮、面目醜陋、外在形象不佳特別容易招致懷疑,因此被陳和平選中的代罪羔羊而已。
在胡建和被林尚勇一頓咆嘯後,郭曉琪出面緩頰,仍壓不住林尚勇的怒氣。此時陳和平開口對林尚勇的處境表示同情,再次被挑起這個話題的林尚勇憤而怒罵胡建和,並認為胡建和只會躲在主管背後。
陳和平這樣的舉動,一方面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一方面將林尚勇的目光拉回到胡建和身上,藉由再次激怒林尚勇,巧妙的加深了胡建和可能是兇手的映象。
在這一段劇情中,顯現了陳和平在人際關係中相當自私,會在犯錯之前找好代罪羔羊以逃避責任,隨後自己再以好人的形象登場,演出一個友善且擁有良好的社交技巧的角色。而這些行為都是自戀型人格障礙症或是精神病態者常見的操弄技巧。

缺乏同理與愧疚的感受

除了操弄胡建和之外,陳和平在戲中三番兩次地邀請事件相關人物在面臨巨大風險的情況下上節目,也是非常弔詭的地方。
第一次,陳和平邀請女兒遭到犯人綁架的林尚勇上節目道歉,但此時所有人都知道,馬主委按照兇手要求在路邊學狗叫,之後兇手仍然殺了他的親人,因此順從是沒有用的。姚雅慈也發現了這點,因此並不同意讓林尚勇上節目道歉,但陳和平仍然這麼做。
第二次,陳和平先在胡允慧面前建立良好形象,後要求胡允慧以加害者家屬的角色上節目。此時我們不僅能發現,先前陳和平對胡允慧的好變得充滿操弄性,而且邀請加害者家屬上節目,這樣的行為更是詭異。畢竟當時的氛圍下,社會對於加害者家屬有多不諒解是顯而易見的,將胡允慧置於風險之下,更是一個相當不具同理心的行為。

刻意破壞他人形象

在陳和平邀請胡允慧上節目後,姚雅慈只好在節目上對胡允慧提出質疑,但在胡允會表現出難過的樣子後,姚雅慈試圖安撫她。此時陳和平立即打斷了姚雅慈想安撫胡允慧的舉動,並憤怒的要姚雅慈不要把胡允慧當箭靶。
這樣的舉動無疑給自己建立了好人的人設,又給姚雅慈安了一個過度為難加害人家屬的罪名,在所有觀眾的面前抬高了自己,又貶低自己的競爭對手。但是,要求胡允慧上節目,並將她置於這種狀況的,明明是陳和平,而不是姚雅慈。

同時具有自戀型人格障礙的特徵

大部分的精神病態者極度自我中心,而且或多或少都會有自戀型人格的特徵,因為在他們眼裡,自己的偽裝如此完美,以至於周遭的人都只能任他們擺佈,卻不會發現他們真實的內心如此陰暗。他們覺得自己如同一隻貓混雜在一群老鼠之中,視周遭的人為獵物。
尤其像陳和平這樣的社會菁英,更容易展露出這樣的特質。他們在螢幕之前光鮮亮麗、受人尊重與追捧,最是有自戀的資本。他們認為自己比起其他人都更加優秀、比其他人都特殊,因此剝奪起他人的權利毫不愧疚。
而陳和平這個人物的有趣之處,就在於他平時的樣子像極了我們身邊每一個普通的人,可能是你的同學、同事、朋友、伴侶。他們的存在,戳破了我們對於惡人的想像,讓我們發現身邊每一個人都可能是沒有良心的人,即使是看起來最為優秀、友善的人。
avatar-img
2會員
1內容數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電影、戲劇中的情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非專業影評,個人主觀感受很重,內容會爆雷,請斟酌閲讀。⚠️ 《殺人者的購物中心》是一齣由漫畫改編的短劇,因此設定上相對地不現實,但是韓劇擅長描繪情感,使得觀看的過程中不禁會為劇中人物動容。 八集的故事內容,長話短說:父母雙亡的主角鄭智安,由叔叔鄭進灣撫養,卻某天叔叔被
Thumbnail
現在年輕一輩網民大概不知道以前的逃犯有多可怕,當然當時的監視器並不普及,所以逃犯常常逃逸無蹤,根本沒辦法追蹤,最可歌可泣的就屬陳進興、高天民和林春生三人了,看看當時五常街槍戰戰死幾個警察,最後林春生身中六槍,死在巷尾,不久後,高天民在舊公寓房間內挾持護膚小姐自戕,在這之後有線報說僅存的陳進興逃往陽明
Thumbnail
台灣對於殺人犯的了解甚少,更別說連環殺人犯或是極度偏激有心理障礙的人 所以這部戲裡許多要展示心理扭曲的片段其實帶入感或驚悚感是不足的 然而對於母愛或父愛扭曲心態的描繪,那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一如第一季的風格,他們用著血腥與令人反胃的畫面刻畫現場的斑駁與不堪 相比所有年長的演員...
Thumbnail
今天的影片內容全部都是我的個人意見,裡面很可能有些我過度解釋,或者我夢到的劇情環節,請各位理智討論、海量包容,給怕被捏的孩子們一句無雷簡評:2019年台劇神作在此,不看?神經病喔!啊,不能說神經病,很敏感。
Thumbnail
陳欽生藉由的生命故事,關注威權下受難者的心理創傷,以及我們能提供什麼幫助。
Thumbnail
企業主管和連續殺人犯有著同樣冷靜與冷血的人格特質,精神醫學與犯罪心理學稱為「反社會人格」…啊啊啊!!! 你不要害我得罪人啊!!! (丟書
Thumbnail
周處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正是知道悔改,《晉書》中指出:「處自知為人所惡,乃慨然有改勵之志。」所以他殺虎斬蛟,是經過深切的自我反省,試圖改過自新。然而,陳桂林去追殺林祿和與香港仔,可不是為了贖罪,而是--想紅!再加上他自知活不久,因此--不怕死!這兩者相加,讓他成為三害中最「惡」的一位。
Thumbnail
陳桂林持槍返回「新心靈舍」,警告眾人,不走,就殺。一個殺過一個,來到正中央,槍指着彈結他,尊者的女伴蕭湘湘始終抱着結他唱歌,沒一絲逃跑的念頭。 這裡,我不懂。 蕭湘湘知道一切都是假的,甚麼尊者治病,癌症康復,全部只是騙取信眾財帛的謊言。她懷有身孕,作為人母,不值得好像也不必要為一個死去的林祿
Thumbnail
當我們聽到「病態人格」時會想到的是電影裡喪心病狂的殺人魔,抑或是面對警方訊問時泰然自若的冷酷模樣? 事實上,根據《病態人格》這本書中的描述,以上兩者皆是病態人格的特徵,而且還擁有許多看似值得讚許的特質,比如具有高度積極性,而且還深具魅力又特別引人注目,厲害的是還能輕易贏得他人的信任,以至於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非專業影評,個人主觀感受很重,內容會爆雷,請斟酌閲讀。⚠️ 《殺人者的購物中心》是一齣由漫畫改編的短劇,因此設定上相對地不現實,但是韓劇擅長描繪情感,使得觀看的過程中不禁會為劇中人物動容。 八集的故事內容,長話短說:父母雙亡的主角鄭智安,由叔叔鄭進灣撫養,卻某天叔叔被
Thumbnail
現在年輕一輩網民大概不知道以前的逃犯有多可怕,當然當時的監視器並不普及,所以逃犯常常逃逸無蹤,根本沒辦法追蹤,最可歌可泣的就屬陳進興、高天民和林春生三人了,看看當時五常街槍戰戰死幾個警察,最後林春生身中六槍,死在巷尾,不久後,高天民在舊公寓房間內挾持護膚小姐自戕,在這之後有線報說僅存的陳進興逃往陽明
Thumbnail
台灣對於殺人犯的了解甚少,更別說連環殺人犯或是極度偏激有心理障礙的人 所以這部戲裡許多要展示心理扭曲的片段其實帶入感或驚悚感是不足的 然而對於母愛或父愛扭曲心態的描繪,那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一如第一季的風格,他們用著血腥與令人反胃的畫面刻畫現場的斑駁與不堪 相比所有年長的演員...
Thumbnail
今天的影片內容全部都是我的個人意見,裡面很可能有些我過度解釋,或者我夢到的劇情環節,請各位理智討論、海量包容,給怕被捏的孩子們一句無雷簡評:2019年台劇神作在此,不看?神經病喔!啊,不能說神經病,很敏感。
Thumbnail
陳欽生藉由的生命故事,關注威權下受難者的心理創傷,以及我們能提供什麼幫助。
Thumbnail
企業主管和連續殺人犯有著同樣冷靜與冷血的人格特質,精神醫學與犯罪心理學稱為「反社會人格」…啊啊啊!!! 你不要害我得罪人啊!!! (丟書
Thumbnail
周處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正是知道悔改,《晉書》中指出:「處自知為人所惡,乃慨然有改勵之志。」所以他殺虎斬蛟,是經過深切的自我反省,試圖改過自新。然而,陳桂林去追殺林祿和與香港仔,可不是為了贖罪,而是--想紅!再加上他自知活不久,因此--不怕死!這兩者相加,讓他成為三害中最「惡」的一位。
Thumbnail
陳桂林持槍返回「新心靈舍」,警告眾人,不走,就殺。一個殺過一個,來到正中央,槍指着彈結他,尊者的女伴蕭湘湘始終抱着結他唱歌,沒一絲逃跑的念頭。 這裡,我不懂。 蕭湘湘知道一切都是假的,甚麼尊者治病,癌症康復,全部只是騙取信眾財帛的謊言。她懷有身孕,作為人母,不值得好像也不必要為一個死去的林祿
Thumbnail
當我們聽到「病態人格」時會想到的是電影裡喪心病狂的殺人魔,抑或是面對警方訊問時泰然自若的冷酷模樣? 事實上,根據《病態人格》這本書中的描述,以上兩者皆是病態人格的特徵,而且還擁有許多看似值得讚許的特質,比如具有高度積極性,而且還深具魅力又特別引人注目,厲害的是還能輕易贏得他人的信任,以至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