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一樣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在解釋如何「像我一樣黑」之前,讓我們先穿越回去二千三百年前春日的濠梁之上。假若莊子為了向惠施證明他「真的明白」魚的快樂,於是想辦法變成了一條鰷魚,擺著尾巴游在水裡,吐著泡泡說著人話:「惠子你看哪!我真的知道魚的快樂啦。」卻遭惠施無情反擊:「你口中的『快樂』是曾經身而為人的你誇大定義出來的,魚不會因為這樣就有『快樂』的感覺啦。你別胡鬧了!」莊子會不會為之氣結,覺得他遇到一堵高牆。悲劇的根源是如果我們「成為他者」都不能為「他者」做些什麼,那還要空談些什麼正義、平等。

閱讀約翰‧格里芬《像我一樣黑》這本不只介入旁觀還直接代言「種族歧視」的書後,深感六十二年來的人類社會沒有一絲改變,膚色決定了階級地位,所有比自己黑的人,都是(稍微比較某種意義上可以)被辜負被犧牲,或生來就被歧視的。

通往「像我一樣黑」的途徑,擺在21世紀框架下都覺得不可思議,更不要說在作者進行實驗的1960年代。身為白人的作者為了體察黑人的處境,想辦法透過醫療手段,以服藥與染色劑的方式讓自己成為不折不扣的「黑人」,狼狽穿行於種族隔離政策正熾的美國南方土地。這種「壯」遊(grand tour)簡直等於撞牆的「撞」,每撞一次牆就集一次當黑人的缺點。

商店拒絕兌現旅行支票(覺得黑人的旅行支票肯定來路不明,為了避免簽開後的麻煩,索性拒絕提供服務。)導致後續沒錢買食物跟搭車可得1點。

搭公車只能坐後排,不能隨便讓位給有需要的白人婦女(意思是你也配?)公車到站了,就算按了下車鈴,也要看司機心情,不幫你開門就走十八街區回去吧。連行動也受限再得1點。

身為黑人,能被看白人看到但不會被看見,原本的白人朋友看到化身為黑人後的自己時冷眼,著實讓人心冷。提取不到白人紅利可以不算1點,但變回白人後要怎麼和這些內建種族歧視的白人繼續做朋友值得1點。

路邊的廁所再破舊,若不是提供給有色人種使用的,就算原地崩解也不讓黑人用。每天為了解決最基本的飲食、如廁生活可能都要走遍大半個街區才得以解決。馬斯洛Maslow的需求理論都沒想到的「沒有最底層,只有更底層」處境,給3點。

經過疲憊不堪、不斷遭到拒絕的一週後,變成黑人的新鮮感逐漸消退。我對紐奧良最初的印象大致正面,覺得一切沒有想像中那麼糟糕,主要是因為這裡的白人對黑人很有禮貌。但就僅止於此。再多的禮貌也掩飾不了一種關鍵且極普遍的失禮態度:黑人被視為十等公民,甚至連二等公民都不配。黑人每天的日常生活在在提醒他的次等地位,而且他並沒有因此變得對這些事情無感─尋求更好工作卻被禮貌性地拒絕;聽到自己被叫黑鬼、黑仔、老黑;明明有可用的洗手間或餐廳,卻必須繞道去找黑人專用的設施。最糟的是,這世界「之所以這麼對待你,並非因為認識你,而是因為你的黑人特質。」

像任何一個黑人一樣黑的下場是「踏入被遺忘之境」後「被惡夢追趕」,使得進行不到一個月的肉身實驗被作者提前結束了。

我每天待在房間裡的時間逐漸增加。我只有到了晚上才外出吃飯。一想到要面對更多的仇恨,我的心就感到異常難受。同時,我也不想再曬太陽了,直到我體內的藥效完全代謝完,我想讓我的膚色變淡回來。.....我不斷擦拭身體直到幾乎要破皮,直到棕色皮膚開始泛著粉紅色而不是黑色。是的,我看著鏡子,覺得我可以了。

遺憾的是,不同於本書作者,他者生為黑人,是一輩子不可能透過擦洗、避免日照這種方式回返白人社會的,是以這本書太血淋淋、太好看了。所有不能想像的人性之惡都在膚色變化中被巧妙牽引。平心而論黑人、白人群體中都有害群之馬,但膚色直接決定仇恨值,毫無道理。試求作者進行完這場人類社會的大冒險後對人性的「陰影面積」,簡直全是黑境。

書中還收錄了一個有趣的故事,直搗歧視核心:

有一位黑人去登記投票,受理申請的白人要他接受讀寫能力的標準化測驗:
「美國憲法的第二十三段第一行是什麼?」他問。
申請人完美地回答。
「說出美國的第十一任總統及其整個內閣成員的名字。」
申請人正確地回答。
最後,那個白人發現無法考倒他,問道:「你會讀、會寫嗎?」
申請人寫了自己的名字,然後那個白人遞了一份中文報紙來測試他的閱讀能力。黑人花了一段時間研究。
「怎麼樣,你會讀嗎?」白人問。
「我讀得懂標題,但看不懂內文。」黑人答。
白人難以置信地說道:「你能讀懂中文報紙標題?」
「噢!是的,我懂他的意思。」
「它說什麼?」
「上面說,密西西比州有一名黑人,他今年無法投票。」

這無疑就是白人對黑人的無端壓迫。作者深信:

把白人放在貧民窟中,剝奪他受教育的機會,讓他要痛苦掙扎才能活得有自尊心。剝奪他身體的隱私,讓他沒有休閒時間。這樣經過一段時間後,他也會產生我們附加在黑人身上的特質。這些特質不是根源於黑人或白人的本質,而是導因於人們所身處的環境條件。

也許你、我都是享受著膚色紅利,卻毫無仁慈地對他者進行迫害的人。「如果一個人的美德無法與權力並駕齊驅,那麼權力就會濫用。」更別提這「權力」竟只來自於無須努力的「膚色」。於是人可以張著大旗,睥睨四方,哪裡還有什麼值得追求的美好德行,相對淺的膚色即正義,活在這種框架下,誰能不成為宿命論者。

本書還有太多太多精采之處,針對近日種族議題微微發酵的台灣社會,《像我一樣黑》這本書無異是一本當代良心指南。如果我們能謙卑地感知到「抱歉,無法像你們一樣『黑』,不能真切理解你們的處境。也有可能在真的變成你們後,一日也承擔不起。」那麼徹底思考是有必要的。為了「人,即使是被視為下等的人,都有權繼續過一種有目的感、有自我價值感的生活─一種尋常的生活。(瓦歷斯‧諾幹)」」的公平。

說回開頭的莊子故事新編,變成魚的莊子正是變成黑人的作者,而痛罵他別用「曾為人」的體驗誇大「成為魚的快樂」的惠施們,正是此書出版後,對書中內容持懷疑態度,聲稱作者過度誇大黑人處境的白人們。我於是絕望地感覺不管有沒有機會成為「他者」,要幫「他者」發聲都是困難的。要破除世人「黑、白隔離」的方法,不是「不黑不白」,也不是「半黑半白」,而是「黑中摻紅」,非得要發生極端暴行,諸如金恩博士被刺殺、本書作者被3K黨員打到重傷,我們才會意識到Black Lives Matter是一條漫漫長路,直至今日都還沒走到頭。原來人在自詡為萬物之靈後,還成為上帝,確立了階級。惠施鄙夷了「魚」的生活,認為再快樂也不值得莊子追求,遂要他別鬧了,在自己的階級位置站好,享受便是,何必置身他人的痛苦中,徒勞。但「魚」和「人」不都努力地在美好的春日生活著,怎有高下之分?

我看到在家庭裡,所有人都是一樣的。這一點表現在家中討論晚餐該吃什麼、帳單該怎麼付?討論哪個孩子應該幫忙洗碗、哪個應該收拾桌面。最明顯的就是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關係。我與黑人父母坐在一起,看到他們對挫折的反應跟所有為人父母一樣。所有人類都面臨著同樣的基本課題,包括愛人與受苦,努力為自己孩子追求未來志向,以及單純地活著和不可避免地死去。這些是所有文化、所有種族及所有族裔的共同點。實際上,我們與他們、我與你的二分法全部都不存在。只有一個普世的「我們」─只有一個人類家庭,因同情他人的能力追求人人享有平等正義的訴求,而能團結一心。
我相信,在我們彼此能真正對話之前,我們必須先在理智上有意識,並在最深層的情感層面上去理解「他者」並不存在─所謂的「他者」在所有重要的本質上,其實就是我們自己。

在翰林版第四冊即將討論〈七日讀〉(印第安人被迫害)、〈威尼斯商人〉(猶太人被迫害)之際,閱讀這本書的時間正好,遂推薦給大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irenic的沙龍
18會員
19內容數
irenic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09
乙巳年的炮竹方響畢,我在元宵前夕踏上了馬祖南竿。 說要搭台馬之星,從基隆登船,夜宿船上,待天明已到馬祖列嶼的豪語,誇口了幾年,終於在今年買定台中直飛南竿的機票,先行前往。 出發前沒有任何想像,抵達時沒有任何方向,多數時候飽含對人跡的嚮往的我,在所謂的觀光淡季,甚至是馬祖人都回台灣或到中國過年去的
Thumbnail
2025/02/09
乙巳年的炮竹方響畢,我在元宵前夕踏上了馬祖南竿。 說要搭台馬之星,從基隆登船,夜宿船上,待天明已到馬祖列嶼的豪語,誇口了幾年,終於在今年買定台中直飛南竿的機票,先行前往。 出發前沒有任何想像,抵達時沒有任何方向,多數時候飽含對人跡的嚮往的我,在所謂的觀光淡季,甚至是馬祖人都回台灣或到中國過年去的
Thumbnail
2024/01/24
17個來自精神病院的真實故事,在崩潰的人生與深藏的創傷中,尋找救贖和希望。
Thumbnail
2024/01/24
17個來自精神病院的真實故事,在崩潰的人生與深藏的創傷中,尋找救贖和希望。
Thumbnail
2024/01/14
The Remains of The Day
Thumbnail
2024/01/14
The Remains of The Day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2018年的電影<幸福綠皮書>是一部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講的是60年代美國種族歧視的議題 片名的「綠皮書」指的是在60年代種族歧視嚴重的美國,這本專為黑人出版的小冊子, 上面記載美國南方 名為:對黑人友善的餐廳,廁所,飯店,加油站....等
Thumbnail
2018年的電影<幸福綠皮書>是一部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講的是60年代美國種族歧視的議題 片名的「綠皮書」指的是在60年代種族歧視嚴重的美國,這本專為黑人出版的小冊子, 上面記載美國南方 名為:對黑人友善的餐廳,廁所,飯店,加油站....等
Thumbnail
黑人。南方。都只是細節。真正的問題是如何成為「真正的人」。
Thumbnail
黑人。南方。都只是細節。真正的問題是如何成為「真正的人」。
Thumbnail
約翰跟雜誌《深褐》(Sepia)於1959年協議執行一項計畫,那就是透過後天的服用藥物及皮膚染色,將自己從白人轉化成黑人,他們希望透過此次計畫測試,究竟白人所說的一切平等是真實同樣的對待還是粉飾太平的說詞,約翰讓自己膚色從白色轉換黑色,實際感受到來自美國人的態度。
Thumbnail
約翰跟雜誌《深褐》(Sepia)於1959年協議執行一項計畫,那就是透過後天的服用藥物及皮膚染色,將自己從白人轉化成黑人,他們希望透過此次計畫測試,究竟白人所說的一切平等是真實同樣的對待還是粉飾太平的說詞,約翰讓自己膚色從白色轉換黑色,實際感受到來自美國人的態度。
Thumbnail
《指定閱讀:新來的同學》 前情提要:這一本小說的文字一點也不多,是小麥田引進國外排行榜冠軍的「圖像小說」。顧名思義是一位轉學生的故事,這位家中移民到美國討生活的轉學生,從一位轉學生的視角,不斷尋找自己與他人的異同之處,其中包括種族膚色、男女相處、貧富差距,也悟出自己的生存之道
Thumbnail
《指定閱讀:新來的同學》 前情提要:這一本小說的文字一點也不多,是小麥田引進國外排行榜冠軍的「圖像小說」。顧名思義是一位轉學生的故事,這位家中移民到美國討生活的轉學生,從一位轉學生的視角,不斷尋找自己與他人的異同之處,其中包括種族膚色、男女相處、貧富差距,也悟出自己的生存之道
Thumbnail
消失的另一半-Bonny 書評 到現在2021年,種族歧視無所不在。 看到白皮膚的人,會覺得高尚,想和他們做朋友;相反的,看到黑皮膚的人,我們會避而遠之,是吧? 我們都知道,不應該有如此的想法,但想法就是會不小心的跑出來!  或許你越想要做到某種等級的改變,到頭來,卻是一場空! 最終,你還是你,我
Thumbnail
消失的另一半-Bonny 書評 到現在2021年,種族歧視無所不在。 看到白皮膚的人,會覺得高尚,想和他們做朋友;相反的,看到黑皮膚的人,我們會避而遠之,是吧? 我們都知道,不應該有如此的想法,但想法就是會不小心的跑出來!  或許你越想要做到某種等級的改變,到頭來,卻是一場空! 最終,你還是你,我
Thumbnail
透過化學藥品,白人作家約翰.格里芬將自己的外表變成一名黑人,維持平日的服裝、談吐和真實身份,在1959年前往美國南方數州進行為期七週的種族觀察之旅,並將這趟旅程中的日記整理、集結成這本文字流暢易讀的《像我一樣黑》(Black Like Me)。
Thumbnail
透過化學藥品,白人作家約翰.格里芬將自己的外表變成一名黑人,維持平日的服裝、談吐和真實身份,在1959年前往美國南方數州進行為期七週的種族觀察之旅,並將這趟旅程中的日記整理、集結成這本文字流暢易讀的《像我一樣黑》(Black Like Me)。
Thumbnail
在一個團體中,很明顯的是大家都做錯了,您發現只有自己是「對」的,但您可能就變成大家眼中「錯」的那一位,還很可能會被傷害污衊,這時你還能堅持自己的方向,大聲的指正而不與其同流合污嗎?
Thumbnail
在一個團體中,很明顯的是大家都做錯了,您發現只有自己是「對」的,但您可能就變成大家眼中「錯」的那一位,還很可能會被傷害污衊,這時你還能堅持自己的方向,大聲的指正而不與其同流合污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