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劇場的意涵

社區劇場的意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社區總體營造首見於1994年,然而這個營造的核心是「人」,

讓社區的人「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建構社區生命共同體的概念,來作為一類文化行政的新思維與政策」作為主要目標。主要目的是為了整合「人、文、地、景、產」五大社區發展面向,而產生出來的政策性名詞。

溪有藝啟玩劇團-課程照1

溪有藝啟玩劇團-課程照1


藉由戲劇我也在各地方/社區帶領十餘年,並且回到桃園打造桃園人劇場平台,讓桃園的劇區劇團可以交流,互通有無。從一開始我們首創了「咖啡館小戲節」,小小的戲劇慶典,有親子、青少年、社區劇場,三種年齡層的社區/社群在咖啡館中演出,交流,並且在演後都會安排座談分享,讓觀眾與台上的演員甚至導演雙向對話,讓觀眾更能進一步認識/理解社區劇場的意涵。

2015年桃園升格為直轄市,我們也擴大辦理戲劇節,命名為「愛SHOW小戲節」,並打造桃園人劇場平台,讓不同區的社區劇團一起共襄盛舉,舉辦兩天7-8齣戲的演出(包括親子、青少年、社區成人劇場),當然也有演後座談。

這樣一路辦下來也十年了,若是不包括主辦的那就更多年。

溪有藝啟玩劇團課程照-2

溪有藝啟玩劇團課程照-2


深耕桃園的理念,希望這動作能啟動社區劇團的自發性,讓公民產生文化意識,透過社區劇場能去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包括里上社區有些議題能藉由課程中與演出讓參與者產生建設性的思維與行動;這樣軟質性的社區劇場確實在人們生活中的議題被看見與凝聚共識,甚至帶給參與的民眾建立自信心,發揮不同的才能,共同創建美好人生。

但,隨著政策補助改變,許多社區發展協會(可能理事長是主要因素),為了爭取補助,在協會中的發展方向隨之改變,不過這影響之大!我們都應理解「文化」並非一夕之間,而是經年累月的堆積,使得地方/社區上有了自己的人文藝術,使居民產生居住的歸屬感(特別是新建社區)。

若是社區無法發展(參與人數少或沒有空間上課等),亦可辦理社群劇場,在旗艦社區的補助案中常見,可能3-5個社區同時派員參加,凝聚成一批直種籽後,至各社區巡演,接著在各社區開始招募,累積起來的文化成為區區有劇團,時候到了就是比拼較勁之時,想起閩南語會說「仙拼仙」!

此刻就像是傳統的藝陣/社頭。

過往台民以地方信仰為中心,產生了社頭文化,但現今信仰與種族多元,在廟宇間也不見得有所互動,回歸到自己居住的社區/里,應該培養建立這樣的文化意識,屆時不同社區的展演與分享交流中,必定產生較勁,也讓居民在正向的競賽方式中提升品質與素養。

溪有藝啟玩劇團課程照-3

溪有藝啟玩劇團課程照-3


尤記得在早期帶領社區劇團,一些不識字的婆婆媽媽參與,我將她們的故事/創作演出匯集成劇本出書,當我拿書給她們時附帶一句話:雖然妳不識字,但妳可以告訴兒孫們,妳的創作可以在書店或是網路平台上買到,妳要告訴他們雖然妳不識字,還是可以創作,而且出版成書。

此書連結如下,附有一些劇場遊戲操作、各社區劇場的劇本(都有演出過),還有一些參與者的心得。

《社區劇場的實踐之道》: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25727

除了這些,我們還特別為青少年劇場發展,出版包括《騷動:青少年劇本集》、《夢想號:青少年劇本集》(此書榮獲107年文化部優良課外讀物)。

期許這些點點滴滴能成為我們美個人的養分。

劇團網址提供了一些重點歷程,當然SHOW影劇團也有FB、YT可自行搜尋,重點網址如下:

https://www.inshow.com.tw/top_layout.php......

那最後的重點來了!

就是【#溪有藝啟玩劇團

聽起來就是在大溪,對!桃園大溪。

團員包括退休人士、教師、電台主持人、全職婦女等...。

我擁有的這些歷程下,能有幸的帶領他們或說給予滋養,應說是教學相長。

來自不同的領域,各有專長或自己沒發現的專長,在此一起凝聚時,才能更加地認識自我與彼此,建立了自信心。

未曾想過在今生能演出的,能創作的都在這裡一一實現。

我們在戲劇當中彼此有更多的傾聽、關注,榮耀彼此!

接近年底時會有演出,也先預告,哈哈哈!

溪有藝啟玩劇團課程照-4

溪有藝啟玩劇團課程照-4


你們若能到來,就會看見非科班的演出生命力。

就我自己的經驗而論,除了感動,還是感動。

願你我都能長有這樣的感受。

當然我說的這些不能是瞎說,

2016年也有幸應邀TED上分享,

祈願各位都能有美好的居住環境與歸屬感唷!

TED分享

https://youtu.be/Y5zJ9T1Pf2s


avatar-img
導演/陳義翔的沙龍
12會員
84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粉飾 看似驕傲是因為內心深處的自尊 堅強 拖著遍體鱗傷的身驅想證明決定 生病而不自知身邊的人也無知得認為被傷害著對待 病識感的覺知後是孤獨的面對來自深淵的攻擊 無力抵抗也不得同理的反思與關愛 欲哭無淚得自傷使淚腺運行 還能哭得出來是幸福的但自覺被傷害
2024年的尾聲,獲得了非常好的記錄,感謝上帝! #連續指導桃園市KaKay家庭組之下,#榮獲第一,#也寫下了全國記錄。 原住民族語全國戲劇競賽(以下稱原全賽)一般分為家庭組、學生組和社會組,雖然去年增加了幼兒組,今年去掉了學生組,不管任何組別都沒有連續三年稱霸,有的就是桃園市的家庭組KaKay
特有種劇團是國內第一個由家庭照顧者組成的劇團,透過即興戲劇的方式來幫助家庭照顧者抒發壓力,給予照顧者一個宣洩的出口,同時也是支持性團體。 一開始特有種劇團並非以即興劇的的方式進行,而是以生命故事的歷程來創作。從劇場遊戲開始凝聚家照者,放開心來玩! 每次帶領家照者團體時,通常都會聽到其中有某位家照
粉飾 看似驕傲是因為內心深處的自尊 堅強 拖著遍體鱗傷的身驅想證明決定 生病而不自知身邊的人也無知得認為被傷害著對待 病識感的覺知後是孤獨的面對來自深淵的攻擊 無力抵抗也不得同理的反思與關愛 欲哭無淚得自傷使淚腺運行 還能哭得出來是幸福的但自覺被傷害
2024年的尾聲,獲得了非常好的記錄,感謝上帝! #連續指導桃園市KaKay家庭組之下,#榮獲第一,#也寫下了全國記錄。 原住民族語全國戲劇競賽(以下稱原全賽)一般分為家庭組、學生組和社會組,雖然去年增加了幼兒組,今年去掉了學生組,不管任何組別都沒有連續三年稱霸,有的就是桃園市的家庭組KaKay
特有種劇團是國內第一個由家庭照顧者組成的劇團,透過即興戲劇的方式來幫助家庭照顧者抒發壓力,給予照顧者一個宣洩的出口,同時也是支持性團體。 一開始特有種劇團並非以即興劇的的方式進行,而是以生命故事的歷程來創作。從劇場遊戲開始凝聚家照者,放開心來玩! 每次帶領家照者團體時,通常都會聽到其中有某位家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