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物學的角度看多元成家、人工流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生物存在的目的是將自已的遺傳因子傳遞下去
「生物存在的目的是將自已的遺傳因子傳遞下去」這是生物相關教科書都會提到的概念。

最近跟一位女性友人聊天才知道他前一陣子意外懷孕,近期才剛拿掉不到6周的胚胎,她說雖然情感上略有不捨,但在理智上她基本上沒有猶豫的就跟先生討論拿掉。目前還在事業上升期的他們,還有房貸以及剛滿一歲的孩子,雖然有想生二胎,但現階段真的沒有餘裕的心力再生養一個孩子。
對於繁衍後代的議題,看似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有不同的觀念,像是同性婚姻、頂客族、不婚族、多元成家、人工流產...等,但實際上大自然的生物也為了繁衍議題而衍生出不同的因應方式。

社會性動物(social animals)

社會性動物是指那些在自然界中以群體形式生活、互相依賴和協作的動物,例如螞蟻、蜜蜂、狗、狼、獅子等。這些動物具有複雜的社會結構和行為,有些特點與多元成家的現象有相似之處。
  1. 群居行為:許多社會性動物都會群居生活,形成複雜的社會結構。這些動物會分工合作,有不同的職責和角色,例如螞蟻分工明確,有兵蟻、工蟻、王后蟻等不同的角色。這與多元成家中不同的家庭成員擁有不同的角色和責任有相似之處。
  2. 同類照顧:社會性動物中常見有同類照顧的行為。例如,在狼群中,年輕的狼會照顧幼狼,幫助其獵食和保護。在蜜蜂中,工蜂會照顧蜂王和蜂蛋,保持巢穴的清潔和繁殖。這種同類照顧的行為,類似於多元成家中家庭成員之間的照顧和支持。
  3. 合作繁殖:有些社會性動物會進行合作繁殖,例如在狼群中,只有配對的狼才能繁殖後代,而其他的狼會幫助照顧和保護幼狼。在蜜蜂中,蜂王負責繁殖,而工蜂負責餵養和照顧蜂蛋。這種合作繁殖的行為,類似於多元成家中家庭成員共同照顧和養育子女的行為。
其實只要有發展出社群行為的動物都體現了同類照顧、分工合作、合作繁殖等特點,這些行為都有助於保護幼體和提高生存成功率,從而增加物種的生存和繁衍機會

選擇性放棄(disownment)

在自然界中,有一些動物會為了有效繁衍後代而傷害不健康的寶寶或幼崽。這種行為被稱為「選擇性放棄」。
  1. 黑熊:黑熊母親在生下幼崽後,會很少離開幼崽,而是為其提供食物和保護。然而,如果幼崽出現先天性缺陷、生病或體型過小等問題,母熊可能會放棄不健康的幼崽,以保護其它更健康的幼崽的生存機會。
  2. 鳥類:有些鳥類如家燕和歌鳥,在繁殖季節裡會在巢穴裡孵蛋和育雛。如果出現較弱或有先天缺陷的幼鳥,父母鳥可能會不斷補給食物給健康的幼鳥,而讓較弱的幼鳥減少獲取食物的機會,最終導致較弱的幼鳥死亡。
  3. 鱷魚:鱷魚在繁殖季節裡,會在河岸邊建巢,產下卵後會在巢中孵化。如果卵中有某些未受精或發育異常的胚胎,母鱷魚可能會用嘴巴把這些卵踢出巢外,以避免它們浪費自己的資源和照顧。
這些例子表明,生物為了有效繁殖後代,會有不同的適應策略和行為,有時會選擇性放棄不健康的幼體,以保護其他更健康的幼體或照顧自己的生存和繁殖需求。
繁衍後代不管對於人類或其他生物都是相當重要的議題,從個體來看可能會認為每個人都必須往繁衍後代的目標邁進,但實際上發展出社會行為的生物,更會以族群的利益為優先,讓良好基因的個體可以生存下去並繁衍下一代。
以生物學的角度來看,多數生物對於繁衍後代議題還是受到物競天擇影響,在有限的資源中,有優勢的個體獲得更多的生存和繁衍權利。人類當然也不能單以生物學角度去看待,我們對於繁衍下一代的議題還受到文化、社會、道德等因素的影響,以歷史巨觀的時間軸來看,這些問題可以被看作是人類進化和適應的一部分,對於未來的影響還需要時間來證明。

我想每個生命都是很可貴的,雖然惋惜女性友人的決定,但每個人的價值觀和生活狀況都不同,因此我們都尊重他們的決定並聽她傾訴及給予支持。在面對意外懷孕或其他生育問題時,個人可以考慮自己的健康狀況、經濟能力、家庭狀況等因素,並在理性基礎上做出決定。
很幸運的是,我們身處的台灣對於這些議題相對寬容,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和個人價值觀進行判斷和決定,大部分的人也同時尊重不同文化和社會的多元性!







avatar-img
0會員
2內容數
我喜歡生物,是因為生物即生活,很多事情或許用生物學就說得通了,因為生命有無限可能!跟大家分享社會. 生物. 疾病...等,其實就是生醫背景的我對於世界的見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類對生物資源的不當利用,往往對生物多樣性造成許多影響,那麼我們是否能以繁殖個體填補這些傷害呢?
前言 與友輩聊及下一代,幾乎是人人搖頭,因為他們的思想、行為、價值觀好像都跟我們有著極大的差異,不婚不生,三不五時就換個工作,買豪車,三C一定要最新最貴的,養寵物,上健身房……,我忽的想到學生時代看過一篇"擁擠環境對老鼠的影響"相關的論文,但不確定實際名稱,因此在網路上打上"老鼠,擁擠”出來的有叫
Thumbnail
同性性行為一直是很多學科領域所關注的重點,這其中包含了心理學、社會學、生物學和演化學等。由於同性性行為無法繁衍後代,這在理論上而言是不利於演化的,但這樣的行為卻一直存在於大量動物物種之中,因此也一直有人認為這是演化論的悖論。 目前全世界有約1500多個物種被觀測到擁有同性性行為,這其中包含昆蟲、
Thumbnail
筆記系統的涌現 在生物界中,"涌现"通常指的是生物系統中出現的新性質、行為或組織結構,這些特徵不是單個生物個體所具有的,而是整個生物群體或生態系統的性質。生物界的涌现是由生物個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群體行為以及環境因素共同作用而產生的。
Thumbnail
貓咪是群居動物,也需要陪伴 貓咪是天生的狩獵者,也是群居動物。在野外,貓咪通常會成群結隊地生活,一起狩獵、撫養幼崽。然而,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貓咪開始成為家庭寵物。 雖然每隻貓都需要屬於牠們自己的獨處時光,但貓咪的本性是群居的,就算不像狗狗一樣願意表露情感,牠們仍然渴望社交。如果貓咪長時
Thumbnail
固定行為模式 許多動物經常會被特定條件觸發特定行為。 例如有一種肉食螢火蟲a會捕食另一種螢火蟲b。 a會在b的繁殖季發出b種雌蟲的光,然後b就會自動飛過去送頭。 另一個例子則是火雞,火雞馬麻會對一種幼火雞特殊的嘰嘰叫產生反應並做出育兒行為。 富有實驗精神的科學家就用火雞天敵——臭鼬的形象做了個會發出
Thumbnail
在大自然現象中的掠奪, 也許在更高意識的角度裡是為了互相平衡。 但在有限生命的眼裡則是弱肉強食,只能你死我活。 有沒有一種可能性,你我之所以一直還待在這裡, 是因為看不見其它和萬物可以一起生存的方式。 看動物撕裂護食,甚或犧牲自己保護幼雛, 看看自己,所為和野生動物有哪裡不同嗎? 如果肉身是你!那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類對生物資源的不當利用,往往對生物多樣性造成許多影響,那麼我們是否能以繁殖個體填補這些傷害呢?
前言 與友輩聊及下一代,幾乎是人人搖頭,因為他們的思想、行為、價值觀好像都跟我們有著極大的差異,不婚不生,三不五時就換個工作,買豪車,三C一定要最新最貴的,養寵物,上健身房……,我忽的想到學生時代看過一篇"擁擠環境對老鼠的影響"相關的論文,但不確定實際名稱,因此在網路上打上"老鼠,擁擠”出來的有叫
Thumbnail
同性性行為一直是很多學科領域所關注的重點,這其中包含了心理學、社會學、生物學和演化學等。由於同性性行為無法繁衍後代,這在理論上而言是不利於演化的,但這樣的行為卻一直存在於大量動物物種之中,因此也一直有人認為這是演化論的悖論。 目前全世界有約1500多個物種被觀測到擁有同性性行為,這其中包含昆蟲、
Thumbnail
筆記系統的涌現 在生物界中,"涌现"通常指的是生物系統中出現的新性質、行為或組織結構,這些特徵不是單個生物個體所具有的,而是整個生物群體或生態系統的性質。生物界的涌现是由生物個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群體行為以及環境因素共同作用而產生的。
Thumbnail
貓咪是群居動物,也需要陪伴 貓咪是天生的狩獵者,也是群居動物。在野外,貓咪通常會成群結隊地生活,一起狩獵、撫養幼崽。然而,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貓咪開始成為家庭寵物。 雖然每隻貓都需要屬於牠們自己的獨處時光,但貓咪的本性是群居的,就算不像狗狗一樣願意表露情感,牠們仍然渴望社交。如果貓咪長時
Thumbnail
固定行為模式 許多動物經常會被特定條件觸發特定行為。 例如有一種肉食螢火蟲a會捕食另一種螢火蟲b。 a會在b的繁殖季發出b種雌蟲的光,然後b就會自動飛過去送頭。 另一個例子則是火雞,火雞馬麻會對一種幼火雞特殊的嘰嘰叫產生反應並做出育兒行為。 富有實驗精神的科學家就用火雞天敵——臭鼬的形象做了個會發出
Thumbnail
在大自然現象中的掠奪, 也許在更高意識的角度裡是為了互相平衡。 但在有限生命的眼裡則是弱肉強食,只能你死我活。 有沒有一種可能性,你我之所以一直還待在這裡, 是因為看不見其它和萬物可以一起生存的方式。 看動物撕裂護食,甚或犧牲自己保護幼雛, 看看自己,所為和野生動物有哪裡不同嗎? 如果肉身是你!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