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獨居老人」的報導

看了「獨居老人」的報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幾天在電視上看了一段獨居老人的報導,有些人沒兒女,但有些人是有孩子的,但孩子自顧不暇,也不來(很少)看他(們),只能自己(或2老)貧窮又孤獨地過日子,他們當年應該都有「養兒防老」的觀念,如今的結果是這樣,除了心酸之外,會覺得人生無望嗎?──報導出來的是經濟和生活情況不好的。

年輕時沒有積蓄,或工作不穩定,沒有退休金或保險給付,讓老年生活十分匱乏。孩子「自顧不暇」應該指的是沒錢沒時間吧!

想到我們這一代(或我聽到的),結婚後,過年、過節、拜拜時回婆家,是不可以討價還價的,婆家親戚、朋友的紅白諸事是不可以缺席的,有位親戚說,她年節時回鄉下婆家(先生還不一定回去),會有歐巴桑每家巡視一遍,點名誰有回來,誰沒回來。公婆沒辦法自己住了,不管自己的房子多小,多沒錢,多沒空,還是接他們同住(這些家人是理所當然綁在一起的),什麼時候變成有人可以不聞不問咧!

我在想,老人本身沒有資源,加上沒有親戚、鄰居的輿情壓力,孩子們中沒有一個好心的(或居間聯絡),就大家都不管了。我想到外人看不到的一面:是不是他們的親子關係本來就不好呢?

沒錢沒時間,管不了年老父母是讓人同情、理解的,如果加上親子關係不好,更沒有關心的動力了。獨居尤其弱勢的老人是需要國家社會介入幫助的,在自己還沒夠老之前,是否也要想想,不是生養了兒女,老了就自動有人奉養了,和孩子的感情也是很重要的,這關乎自己的老年生活啊!--唉!實際上他們也不知道怎麼改善/不認為需要改善親子關係啊!


raw-image


raw-image
avatar-img
吳淑姿的沙龍
26會員
318內容數
之前我的生活平順,但我覺得不對勁,偶而碰到一、二位和我一樣,不滿意現狀的,但是我們也說不清楚到底發生什麼事了? 經過多年的摸索,終於清楚了,身為女性,育兒和照顧家庭這種從古到今被視為女人理所當然的職責,跟實現自我是有很大的衝突。今天,為了延續生命和享受家庭,女人如何發揮自我?是需要探討和實驗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吳淑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第二天 我入住時訂了1樓咖啡館的早餐,原以為我會睡不好,7:30最早去吃,沒想到後來又睡著,9點多才起床。吃完早餐還有時間,就出去走走。 我這幾年,對於紀念館、美術館、廟、老街等都沒興趣(以前很喜歡),只喜歡自然,選了河濱公園。照著地圖上的路走,走了一點中山路,當年我來唸國中和高中時,就騎腳踏車
7月初將台南的小套房退掉後,計劃下一站是宜蘭。我小時候住宜蘭,在宜蘭境內搬來搬去,唸完高一後離開。 接著想到,我在宜蘭不認識人,要怎麼和當地聯結呢?那來開課好了,在宜蘭社大,於是送了「談談,寫寫」的開課申請。上週開始報名(8月21~26日),看起來人數差得有點多,應該開不成了,最近又沒那麼想去宜蘭住
小時候學游泳,「大家」都是先學蛙式,又哪有游泳課?是在游泳池中你一言、他一語地教,加上自己摸索學會的。 我的孩子學游泳時,變成先教自由式。多年後,我自己也想學自由式,一樣自己摸索,但只能游幾下就吸不到空氣,只好在池中站起來。有一次和一位同樣已退休的同事要一起請教練教(一對二),想快點將自由式學好,那
回想退休後這十多年來,租房、退租,用手拎著簡單的行李搬家、搬回家,已經多次了。 想到我退休時,最有感慨(捨不得)的,除了失去了頭銜(雖然那頭銜沒什麼,總是一個頭銜,活在社會中的一種身分)之外,就是電腦和辦公桌了。電腦得自己打理,那事只要花錢、自己稍微用點心就好,失去了辦公室,沒有一個個人的地方可以「
我現在工作室的房子,之前租給弟弟,媽媽同住。 他們搬走,我重新整修完後,發現有一支鋁梯在陽台,打電話到弟弟家,媽媽接的,我問:「有一支很舊的鋁梯,是不是你們的呢?」 「是師父的。」 「是不是你們的呢?」問了幾次,回答還是一樣,我說:「你只要告訴我是不是你們的就好,不是你們的話,我再去問是誰的?」 她
下午雨勢轉大,下了幾個小時,將昨天的大雨行寫出來吧! 和朋友一週一次的郊山健行,會在當天上午8:00時,看天氣情況做最後確認。 清晨時聽到雨聲,我心想,下雨不能走了吧!7點起床時,看到雨停了耶!陽光有點要露臉的意思。7點多,帶隊的A傳line說,看山上霧很濃,打電話去湖田國小,說雨一點點……(蛤!湖
──第二天 我入住時訂了1樓咖啡館的早餐,原以為我會睡不好,7:30最早去吃,沒想到後來又睡著,9點多才起床。吃完早餐還有時間,就出去走走。 我這幾年,對於紀念館、美術館、廟、老街等都沒興趣(以前很喜歡),只喜歡自然,選了河濱公園。照著地圖上的路走,走了一點中山路,當年我來唸國中和高中時,就騎腳踏車
7月初將台南的小套房退掉後,計劃下一站是宜蘭。我小時候住宜蘭,在宜蘭境內搬來搬去,唸完高一後離開。 接著想到,我在宜蘭不認識人,要怎麼和當地聯結呢?那來開課好了,在宜蘭社大,於是送了「談談,寫寫」的開課申請。上週開始報名(8月21~26日),看起來人數差得有點多,應該開不成了,最近又沒那麼想去宜蘭住
小時候學游泳,「大家」都是先學蛙式,又哪有游泳課?是在游泳池中你一言、他一語地教,加上自己摸索學會的。 我的孩子學游泳時,變成先教自由式。多年後,我自己也想學自由式,一樣自己摸索,但只能游幾下就吸不到空氣,只好在池中站起來。有一次和一位同樣已退休的同事要一起請教練教(一對二),想快點將自由式學好,那
回想退休後這十多年來,租房、退租,用手拎著簡單的行李搬家、搬回家,已經多次了。 想到我退休時,最有感慨(捨不得)的,除了失去了頭銜(雖然那頭銜沒什麼,總是一個頭銜,活在社會中的一種身分)之外,就是電腦和辦公桌了。電腦得自己打理,那事只要花錢、自己稍微用點心就好,失去了辦公室,沒有一個個人的地方可以「
我現在工作室的房子,之前租給弟弟,媽媽同住。 他們搬走,我重新整修完後,發現有一支鋁梯在陽台,打電話到弟弟家,媽媽接的,我問:「有一支很舊的鋁梯,是不是你們的呢?」 「是師父的。」 「是不是你們的呢?」問了幾次,回答還是一樣,我說:「你只要告訴我是不是你們的就好,不是你們的話,我再去問是誰的?」 她
下午雨勢轉大,下了幾個小時,將昨天的大雨行寫出來吧! 和朋友一週一次的郊山健行,會在當天上午8:00時,看天氣情況做最後確認。 清晨時聽到雨聲,我心想,下雨不能走了吧!7點起床時,看到雨停了耶!陽光有點要露臉的意思。7點多,帶隊的A傳line說,看山上霧很濃,打電話去湖田國小,說雨一點點……(蛤!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