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初年,大才子[李叔同]先生曾作過一首歌詞{夢},配上美國民謠作曲家[斯蒂芬.佛斯特](Stephen C. Foster)所作的曲子,改以慢板演唱。那流洩著哀傷的旋律,我早年依稀記得從廣播媒體聽聞,也曾見過出殯陣頭行列中,樂隊一邊行進一邊吹奏著;然而彼時並不清楚歌詞內容。
後來買了北京天使合唱團的一張唱片--[李叔同]作品的專輯,在附件上總算完整地看到歌詞。文字非常古雅,形式很像古代詩人[屈原]先生的創作。大略琢磨其意義,是遠遊他鄉的人子懷想父母的愛,感念雙親的恩情。頗令我覺得震顫心絃。附上手抄歌詞全文,以表致敬。
我從YouTube觀賞到[李叔同]的傳記電影{一輪明月}(註1)。原來這首歌深受其母親喜愛,他便在母親的喪禮上彈唱。遂恍然明白何以此曲會鳴奏於出殯隊伍中。而當唱到「父語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語我以早歸」,竟然使我淚崩--啊,我的父母已不能再對我叮嚀了。
電影中,歌曲的末二句唱著「汨(ㄇㄧˋ)半生哀樂之長逝兮……」,我覺得「汨」字難以索解,查閱家裡東方出版社的《國語辭典》,「汨」字只有「水名」一義,用於「汨羅江」,把這個字放進歌詞裡,實在說不通。再想,會不會是形近的「汩(ㄍㄨˇ)」字?剛好就在辭典的同一頁,上面記載「汩」有多義,其中有「疾速」的意思,並引<離騷>原文「汩余將不及兮」例示。我認為這比較有道理,除了意義可解,其文體接近<離騷>,[叔同]先生仿引而用此字,可能性極高。不知讀者們看法如何,歡迎討論賜教。
順便在YouTube查一下,這首歌出現幾種版本,的確有唱成「汩(ㄍㄨˇ)」的,讀友可聽聽北京愛樂女聲合唱團。(註2)而北京天使合唱團卻唱成「淚」,原來大陸用簡體字,寫成「泪」,我判斷也是字形近似導致的錯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