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素材 — 另一半與柏拉圖式愛情

2023/05/18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白馬王子、真命天女、Mr.Right、Another Half,說的都是「命中注定」,相信世界某個角落存在與自己情投意合的伴侶,一個理想的對象,而愛情的真諦就是在這個茫茫大海裡尋覓到這個伴侶,找到人生就會圓滿,得到美滿的愛情。
這個「命中注定」的想法其實來自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會飲篇》,不過《會飲篇》提及過的不止這一種愛,還有當時古希臘人普遍、所認為的愛,還有柏拉圖所認為的愛,所以要說說不同形式的愛,就要開始說這個《會飲篇》了。
(註:要理解《會飲篇》說什麼之前建議先看上一篇講述古希臘愛情文化的文章,不然會比較難理解)
有不少作品都有提及過「命中注定」(來源:Darling in the FranXX)
《會飲篇》是帕拉圖對老師蘇格拉底的一篇紀錄,這篇紀錄是否真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帕拉圖藉這份紀錄寫出當時古希臘人對愛的普遍理解和蘇格拉底,或自己對愛的看法。
《會飲篇》講述古希臘的著名悲劇作家阿伽頌(下稱悲劇作家)首次獲獎,於是舉行宴會,其中邀請包括蘇格拉底在內的一眾菁英出席,當中有蘇格拉底的好友「費德魯斯」(下稱好友)、悲劇作家的被愛者「保薩尼亞斯」(下稱悲劇作家的被愛者),著名醫生之子「厄律克西馬科斯」(下稱醫生),著名喜劇作家「阿里斯托芬」(下稱喜劇作家)和雅典貴族「阿爾西比亞德斯」(下稱貴族)。
會飲篇的畫
宴會期間,眾人決定以自己的方法讚美愛神「厄洛斯」和他對人類的貢獻,作為這次宴會的演說,把宴會熾烈的氣氛推到最高點。
首先發言的是蘇格拉底的好友,他認為厄洛斯是一個偉大的神,祂沒有父母,亦與渾沌、大地而生,所以愛神是最一開始的神明,是人類幸福的根源。而他認為一個年輕人最好的幸福莫過於有一個鐘愛自己的「愛者」,而「愛者」最好的幸福莫過於有一個年輕的「被愛者」。
擁有「愛」之所以最為幸福,是因為他覺得人們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給所愛的人看,所以「愛」是人們想成就美好事物的動力,也是所有美好事物的根源。
他舉例:如果一支軍隊完全由愛者與被愛者組成,那麼愛者就不會脫離崗位或放下武器,因為他們不想被「被愛者」看見自己懦弱的一面而感到羞愧;也沒有一個愛者會拋棄自己的被愛者,就算是最怯懦的人都會受愛的推動,變成一位英雄 — 只有相愛的人才會為對方犧牲性命,財富不能,名望也不能,而因愛而生的勇氣是最令人推崇。
砂糖表示認同(X (來源:Happy Sugar Life)
接下來演講的是悲劇作家的被愛者,他認為剛才的演講有一些缺陷,是因為他們一開始沒有說清楚要歌頌那一位愛神 — 他認為愛神有兩位,一位是天上的愛神,一位是民間的愛神。
他認為行為本身沒有美醜之分,就好像單純「喝酒」、「談話」這些行為說不上美醜,是做的方式來決定這些行為的高低,而「愛」亦一樣,愛是一種行為,愛的美醜取決於實現愛的方式,只有以高尚的方式來實現的愛才值得讚頌。
而民間的愛是不分青紅皂白的,他們選擇的可能是女子,亦可能是12歲以下的男童這些愚蠢的對象,他們的無知令他們無法明白什麼叫做愛,而這些愛眷戀的只是肉體而不是靈魂,為達到目的而不顧好壞,說不上美好;
天上的愛就恰恰相反,他們的愛選擇的都是少年,他們生來就比較堅強聰明,他們的理性也會隨著臉上的鬚子而成熟,所以被「愛者」選擇成為被愛的對象。他們的愛因為智慧而讓彼此有著牢固的情誼和親密的交往,成就美好的事。
吉克表示認同(X(來源:進擊的巨人)
因此有品德的愛是高尚的愛,反而外表的愛是其次;而人們把得到愛情視為勝利,把愛情的失敗視為可恥,因此他們為了愛情而可以做出種種離奇的行為,如果這些行為到最後不是為了愛情,就應該受到譴責,如為了金錢、為了權勢而去做出僅僅愛者與被愛者才會做的行為,那是可恥的;相反,如果種種行為僅出於愛意,那是值得讚許的。
雖然成為愛者或被愛者是一件光榮的事,但被愛者們的父親往往會請教師來制止這些行為,這是因為有很多愛情都是上述那些可恥的愛情,他們僅僅貪圖肉體,一但年華老去就會遠走高飛;反觀品德是永恆不變的事物,所以那些鐘愛品德的情人,他們的愛是永恆不變的。
畢竟愛人有一天會變成大猩猩,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來源:愛在征服世界後)
所以他認為如何判定一段愛情的好壞有兩個條件:一,如果愛情來得快和突然,那這就是可恥的愛,因為他們並沒有足夠的時間考驗彼此的品德,所以他們的愛應該要日久生情的;二,愛不應該受金錢、政治等外在因素影響,因為這些都不是永恆不變的事物,由此不能產生堅定的情誼,愛必須出自品德。
如果他們的愛能夠符合上述兩個條件,那即使被愛者願意成為愛者的奴隸都沒有可恥之處,因為愛者的品德高於被愛者,被愛者為了得到愛者的幫助,增進品德而卑躬屈膝是理所當然,而愛者也需要用盡全力去報答被愛者的恩情,才是美好的愛。
然而這段戀情還是有機會失敗,畢竟還是有看錯人的時候,不過這是不可恥的,因為這展現他們是想在品德上更進一步,想成就一段美好的愛。
在古希臘人眼中,貪圖肉體的戀愛是不可取的,何況是兩個女的,所以他們變成古人了(X(來源:citrus)
下一位發言的是醫生,他認同悲劇作家的被愛者所說的事,但想對其作出一些補充。他認為「愛」對應的不僅只有美少年,還有一切存在物 — 一切在大地生長的事物,還有人以外的事物,而所有事物都是以「愛」來運行。
他以醫學作例子,認為身體擁有兩種不同的愛 — 健康的愛和疾病的愛,如果愛好人是美事,愛壞人是醜事,那對身體來說也一樣:保持身體健康是好事,而疾病、腐敗就應該被排除,因此醫學其實是展現對身體的愛的學問,研究如何保持美好的愛,和引出美好的愛。
一位傑出的醫生就能夠區分健康的愛和疾病的愛,而他們能夠以健康的愛代替疾病的愛,讓從未擁有健康的愛的身體擁有美好的愛,消除疾病的愛;醫生亦能把身體裡原本水火不容的彼此變成相親相愛 — 例如冷與熱,苦與甜,乾與濕 — 將他們和諧一致。
隨便找圖算了(來源:魔物娘的醫生)
他認為不僅僅是醫學,連體育、音樂都是、一切萬物都是,「愛」就是把衝突變成和諧,例如音樂的高音與低音就本身的存在而言是衝突,但音樂的藝術協調了他們,從衝突中創造出和諧;快與慢是徹底不同的事,但經過協調,他們就變得一致,變成了節奏。
因此「愛」就是協調的學問,如果放在人與人之間的愛,那就是一個品格端正的人,與一個小有缺陷但願意努力上進的人之間的協調,而他們的愛是最美好的愛。其餘的愛卻要加以防範,就有如我們平日要規管自己的飲食不讓其過量一樣,也要防止涉及肉體、權力和財富的愛喧賓奪主。
至於和諧與協調的關鍵在於節制,例如剛才說的氣候的冷與熱、乾與濕如有一種節制的愛把它們協調、達至恰到好處的和諧,那就風調雨順;相反,如果有任何一方佔了上風,那就會出現災害,如霜凍、發霉。
(來源:天氣之子)
所以愛存在於萬物一切,也威力巨大,不過只有學會協調與和諧,擁有公正和平的愛,那人們才會得到最高的幸福,讓彼此友好相處。
接下來是喜劇作家的演說,也就是「Another Half」的來源。
他認為很久很久之前的人分成三個性別,除了男人、女人,還有陰陽人。他們自成一類,不論形體還是名稱都兼有陰陽兩性,是因為人的形體從前是圓形的 — 擁有圓形的腰和背部,有四隻手,四隻腳,一個圓頸,而圓頸之上有一個圓頭,頭有兩副面孔,一副朝前一副朝後,耳朵有四個,生殖器有一對,其他器官也乘了雙倍。
以前的人類是強大的存在,所以妄圖向神明發起挑戰,神明自然有消滅人類的能力,但滅絕人類的話就沒有人對神的崇拜和祭祀,對眾神百害而無一利,於是眾神之父宙斯想了一個辦法:衪把人類剖開一半,對他們的外貌做一些處理變成現在的模樣,再把他們的傷口治好,這樣人類的力量被削弱;人數增加了,對神的崇拜和祭祀也會翻倍。
(來源:終末的女武神)
然而人類被分成兩半後,時常掛念對方,想再次結合圯來,所以擁抱彼此不肯放手,不吃飯不做事,直到餓死為止。如果另一半死了,就到處尋找配偶,一碰到就跳上去擁抱,不論是整個女人被剖開的一半 — 也就是現在的女人,還是整個男人被剖開的一半 — 也就是現在的男人,直到死亡為止,慢慢人類就逐漸滅亡。
為了阻止人類徹底滅亡,宙斯想了一個新方法,就是把人類的生殖器從後面放在前面,生殖的方法由把卵生在土裡,像蟬一樣孵化變成男女可以靠著交媾繁殖,這樣男人與女人抱在一起,那就可以傳下人種;男人與男人抱在一起,至少能平息情欲,讓心情放鬆,回歸日常。就此,人與人相愛的欲望植根在心,時常想將自己恢復到原始一整個的狀態,把兩個人合成一個,治好以前被剖開的傷痛。
(來源:龍與虎)
所以他認為每一個人都是人的一半,只有合起來才是一個完整,因此每一個人都經常尋找自己的另一半。那些從陰陽人剖出來的男人是眷戀女人的,反之亦然;從女人剖出來的女人就對男人沒什麼興趣,反而更喜歡女人,而從男人剖出來的男人就喜歡男人。
在茫茫人海中尋找到自己的另一半並不容易,但是找到的話就能還原自己的本來面目,全人類也只有這一條道路實現最高的幸福,由此,幫助人類尋找到另一半的愛神是最偉大的神,找到另一半的人都是蒙受愛神的恩賜。
接下來演說的就是悲劇作家,也就是這個宴會的主人。他認為所有神明都是幸福的,而愛神是最幸福的那個,因為他是最美、最善良、最年輕也永遠年輕的神祗 — 他遇到老年就是飛快地躲開,也有一身嬌嫩的皮膚,也有最隨和的心靈。
不過衪同時有著堅定的心靈 — 不能忍受暴力、不能忍受年老、也不能忍受醜惡,追求的永遠都是最美的,而最美的愛情也必定情投意合,亦謹慎節制,不讓愛情失控面變得醜惡。
之後愛神的形象可是越來越年幼
而愛也是最強大的,就連號稱眾神裡力量最強的戰神阿瑞斯都被愛制服,征服者總比被征服者強,如果愛能夠征服最勇敢的神,那衪亦必勇敢無比。
愛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起源,不論是射箭、醫術還是占卜,都是受欲望與愛情的引導而生,所有事物都因愛而上了軌道,有了秩序;有了愛就有美好的愛好,也產生了一切的幸福。
因此愛神是最美的也是最善良的,後來也創造了各種美好善良的事物,照顧好的事物,摒除壞的事物,消除隔閡產生友善,迎來和睦逐去暴戾,締造友情破除惡意,既慷慨又和藹,因此沒有得到愛的人盼望他,得到愛的人珍視他。
(來源:四月是你的謊言)
最後發言的人是蘇格拉底,他以委婉但攻擊力甚強的說話方式諷刺以上對愛神的讚頌根本看不清楚愛神的本質,只是把所有最好最優美的品質放在愛神身上,不過是虛有其表的讚頌。
他先反問剛才說愛神是「最美的也是最善良」的悲劇作家,問愛者是否盼望他所愛的事物,作家答是,然後蘇格拉底問那麼「盼望」是代表他現在擁有所愛的事物,還是沒有,作家答否;
之後蘇格拉底再問一個高大的人會否盼望高大,或一個強壯的人會否盼望強壯,作家答不會 — 既然已經有了它,就不再需要它了。於是蘇格拉底舉例敏捷、健康與財富,說既然擁有,就不會再盼望,如果盼望,那不過是盼望將來繼續擁有;
而愛也一樣,如果一個人盼望愛,那代表他尚未擁有愛,或盼望將來繼續擁有愛 — 「盼望」代表是他缺失的,尚未得手的,這才是他所盼望,所愛的。
如果把剛才的理論用在愛神身上,那追求愛的衪是缺乏愛的那個。
(來源:人渣的本願)
蘇格拉底引用悲劇作家的演說,指「愛」就是愛好「美好的事物」,而醜惡不為人神之所愛,那愛神追求愛,愛神就是缺乏美好事物的那個 — 愛神並不美好,也不善良。
下了這個結論後,蘇格拉底開始說他與啟蒙導師的故事,那時蘇格拉底與悲劇作家一樣,相信愛神是最美好、最善良的神明,然而他的啟蒙導師並不認同,而且教導了他很多有關愛的道理。
他的啟蒙導師認為愛神缺乏愛才會追逐愛,不過缺乏不代表衪說是醜惡與無知,衪是介乎於醜惡與美好之間,介乎於無知與睿智之間;神明都是幸福的,缺乏愛的愛神並不幸福所以去追求愛,所以衪不是神祗,但他亦不是會死的凡人,介乎於人與神之間。
(來源:我的愛神)
愛神之所以非神非人,是因為他是豐饒神與匱乏神的兒子,因此永遠匱乏,粗魯、不修邊幅、赤腳、無家可歸;同時擁有追求美好事物的心,勇敢、莽撞、精神充沛,是一個很有本領的獵人,愛好智慧,為了狩獵而多才多藝,卻不是不死的神明,也不是會死的凡人,他的能力會不斷地失而復得,得而復失,因此不富也不貧。
神明因為擁有智慧而不追求智慧,無知的人認為自己的智慧已經足夠而不盼望智慧 — 不認為自己有缺失的人不會去盼望自己缺失或已經擁有的事物,所以僅有介乎兩者之間的人才去追求智慧,而智慧屬最美的事物,所以愛神亦愛智慧。
被愛者是美麗、嬌嫩、完善、最為幸福的,愛者卻是另一回事,而愛神就是屬於愛者。愛神盼望美好的事物歸衪所有,因為擁有美好就代表擁有幸福 — 這些都是所有人的共同願望,所有人都盼望美好的事物。
然而所有人盼望美好的事物,同一件事物在不同人的眼中卻不是同樣美好,他認為原因在於人們把某一種類型的愛統稱為「愛」,而用別的名銜稱呼其他的愛,例如把一件事物無中生有的行為被稱為「創作」,而一切技藝理應都是創作,所有師傅都是作家,但是我們不會把手藝人稱呼為作家,從事有關音樂創作的人,也會用別的名字 — 「詩人」來稱呼他們。
(來源:doki doki literature club)
愛亦一樣,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對幸福的盼望是每一個人心中最大、最強烈的愛,其餘在某方面有所追求的,例如謀求財富,喜愛體育,還是愛好智慧,都不會說他們的愛是「愛」,亦不會把他們稱為「愛者」。
有些人認為那些追求自己另外一半的人是在戀愛,他卻認為不然,他認為愛的追求不在自己的一半,也不在完整自己,除非對他們來說這是美好的事物 — 因為手腳對人來說有危險、或者是壞的話,他們會寧願砍掉自己的手腳 — 他認為「愛」不是屬於自己的事物,除非他把所有美好的事物視為屬於自己的,所有腐壞的事物都不屬於自己的。
因此,「愛」是一種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是一種想永遠擁有美好事物的欲望。
說完愛的定義,就要說如何追求愛。他認為愛的追求在於生育 — 也代表傳承,在於永恆。不論是靈魂還是身體,所有人到一定年齡後都會有傳承的欲望,而他們只想在美好的事物裡生育,並拒絕一切醜惡的事物 — 因此人們遇到美好的對象就會容光煥發,精力旺盛,遇到醜惡的對象就會垂頭喪氣,毫無興趣,寧願不生育亦不想誕下醜惡。
因此愛追求美好事物,卻不是以美好事物為目標,目標卻是在美好事物裡生育繁衍,由此會死的凡人才能擁有永恆的美好事物 — 以新替代舊,力求永遠存在和不朽。
例如一個人在少中老年都是同一個體,事實上他已經不是原本的一個, 他會丟掉原本的頭髮、肌肉、骨骼、血液甚至整個身體,然後不斷不斷更新改變;除了身體,靈魂也一樣,習慣、性格、見解、欲望、快樂、痛苦和恐懼不是始終如一,有生有滅;而知識也一樣,遺忘是一種知識的離去,鑽研就是構成新的想法去代替離去的知識,維繫相關的知識,就像原本的一樣。
一切會死的事物就是以這種方式保持永恆不朽 — 老舊的事物離去,留下與原本相似的新事物,然後延續下去。後裔代表的是不朽,所以每一種生物都會珍視自己的後裔,儘管自己非常弱小,為了後裔,即使與非常強大的存在搏鬥,挨餓受罪也在所不惜,這種鍥而不捨的追求和愛是伴隨著不朽。
而另一種愛的體現在於人的巨大欲望 — 要求成名,要求流芳百世,然而這不代表僅僅的有名,而是一種輝煌的身後榮譽,一種品德的不朽。
因此追求不朽的方式有兩種:以生育後代而獲得不朽和幸福,一部分的自己傳到千秋萬世;又或是靈魂的生育,把自己的品德傳承下去。
如果一個清明、公正的人遇上一個美麗、高尚同時優秀的靈魂,他就會鍾愛對象,與其大談品德,孕育、培養出更好的事物,擁有更美、不朽的後裔,傳承下去,而他們的情誼亦會築固無比;
因此,他們能夠因為愛而沾上不朽,從而幸福快樂。
(來源:暗殺教室)
不過他認為這只是一般的愛,愛還有最高深、最神聖的道理 — 而這就是柏拉圖式戀愛的原型。
他認為最高深、最神聖的愛,是從幼年開始就要追求某一種形式的美,之後慢慢發現這種形式的美與其他形式的美之間的共通之處,然後再追索這些被他發現的美,慢慢一變成十,十變成百,百變成千,最後會發現一切形體的美其實是同一個美,這樣他就會變成愛好所有形體美的人,把他的熱情從專注某一形體推廣到一切,讓那種僅看著某一種美的專注變成微不足道。
而靈魂的美遠遠優於形體的美,如果一個人的靈魂值得被稱讚,即使形貌較次,也理應被愛,讓彼此從人的各種行動、風俗習慣中看出美,從而發現美都是貫通的,而形體的美是最微末的美,之後再進一步,從這些行動中得到了知識,見到知識的美,至此不再只愛某一種美,而是進入美的汪洋大海,從而孕育出各種美,得到以美為對象的知識,最後找到美的起源,始終如一、統一、純粹、永恆的美,也就是「美」的本身 — 而他稱這種行為作「愛的階梯」。
所以能理解到為什麼蔚藍檔案的老師能愛所有學生了吧(X
故事最後是以蘇格拉底的被愛者醉酒鬧事為作結,而他所說的印證了蘇格拉底是以「愛的階梯」的形式追求美,而他已經過了愛所有形體美的層面,到達追求知性美的層面 — 他經常在各種美少年身邊轉來轉去,讓不少美少年愛慕他,但蘇格拉底欣賞但不貪圖他們的肉體,對他們不離不棄卻碰都沒碰過他們,而是與他們討論學問,又或自行探索道理。
因此對被愛者來說,蘇格拉底是又愛又恨的存在,與他在一起時就會顯露自己的無知,然而追求學問是一段相當痛苦的過程,因此有時恨不得想他消失;不過他真的消失了,被愛者又會難過到死,因為對他來說蘇格拉底是他所看過最美的存在,儘管蘇格拉底並不認同自己的美,因為他是美的探求者,而自己遠遠還未找到那個統一的美。
這種追求知性,抑制性慾的行為被15世紀的哲學家「馬爾西利奧·費奇諾」形容為「柏拉圖式愛情」,或稱為「純浪漫愛情」、「精神上愛情」 — 不過這不代表視性慾為下品,因為形體美也是一種理應追求的美,只是知性美遠遠高於形體美而已。
這些就是《會飲篇》所說的愛,愛的形式還有很多種,我們之後繼續。
下一篇文章見。
魚子
魚子
你好,我是在巴哈、上報和蕉園(Penana)都有在寫文,筆名是魚子壽司的魚子壽司(˙▿︎˙) 目前主要是寫ACGN,劇集和電影的文,偶然會寫其他類別的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