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延聊電影|《爛人》|從《爛人》中,凝集出「拍電影」的熱淚|院線電影

延延聊電影|《爛人》|從《爛人》中,凝集出「拍電影」的熱淚|院線電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你有時候會覺得悲傷嗎?」

「你為什麼不再哭了?」

一張猙獰的小臉貼在了窗邊,白皙的肌膚有著曾被家人輕撫的稚嫩,澄澈的雙眼注視著大人世界的殘酷,時而壓抑著憤怒情緒而皺眉,時而被新朋友逗得放聲大笑,熱愛著俠盜獵車手遊戲內的衝撞,體內有股止不住顫抖的躁動,就算記不起台詞而受挫搥牆,他仍堅守著「不准哭泣」的唯一原則。他,就是本片的素人男主角懷恩,是戲中戲裡想從懷孕姊姊身邊逃走的弟弟,怕著自己被拋棄而分離的傷感,戲外的他則是聽了姐姐的話前來甄選,他獨有的氣質如此適合這個角色,更是導演認定的明日之星。

raw-image

社會住宅區的孩子總在外牆掉落的大樓邊玩耍,他們被貼上了「糟糕」的標籤,卻難以剝落,也確立了本片所要關注的邊緣角落,導演開始為這區的孩子試戲,最終選定了四人成為他拍攝的主配角。其中,年紀最大的痞子少年傑西曾進過感化院,為了得到同儕認同,他選擇用言語霸凌別人,裝著一副性經驗豐富的大哥形象,到了拍床戲的「戰場」卻原型畢露,生澀的模樣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還遷怒劇組人員,造謠攻擊導演和整個劇組。與之對戲的莉莉,則是被同學嘲笑「放蕩」的美麗女孩,面對著其他小團體的惡意中傷,她全都棄如敝屣,戴起耳機沈浸在自己的音樂世界,她在電影中則扮演了不忍與弟弟分離的懷孕小姊姊,現實生活同樣呼應了她的角色,莉莉無法走出年幼弟弟肯佐病死的哀慟,只能看著自己創立的粉專,在陌生人向弟弟祝福的影片中悼念著他。而存在感低的梅莉絲,則在觀察著劇組創造出的演員階級,看著導演放任孩子們侮辱懷恩,看著男孩們對小女演員的態度輕蔑,她看下去這些應當被處理的問題,便在最後幾場戲前堅決退出。

raw-image

「你最喜歡她的哪個部分?」

「當她笑時,臉上有個小洞。」

片中導演為扮演情侶的男女演員,創造了「假戲真做」的魔幻空間,將自身的感情經驗作為秘密交付給他們,三人一同摸索那份「初戀」時的悸動,從導演擬造的呻吟到無聲的親吻,莉莉在這幾場戲裡第一次萌生了情感,暗戀起身旁那名30幾歲的收音員,她故意在麥克風邊小聲地答問,對方卻沒有回應莉莉,直到殺青的飯店派對上,莉莉有了與他共舞的機會,他們牽起手在迴旋中享受離別前的歡愉(這場戲好看極了),也讓莉莉有了信心跟勇氣寫下告白信當面交給他,或許是惦記著兩人的年齡差距、或許是他真的沒有動情,莉莉告白失敗流下了淚,實在惹人心疼。而我私心愛著莉莉這個角色的成長曲線,因著初戀而心跳狂亂,因著弟弟而心煩抑鬱,因著同學而氣憤難平,靠著拍戲的真實在假戲裡漸漸釋放情感,那不是背離現實的潛逃,而是透過演戲來面對自己,她,就是名真正的「演員」。

raw-image

對懷恩來說,他的噩夢是在生母與姊姊之間做出選擇,與姊姊分離則是他此刻生命階段的「浩劫」,會令他往後的人生封閉內心而不懂得愛自己,幸好有了那場四千隻賽鴿飛出籠子的奇觀,拉著懷恩振翅升空,讓他相信了自己的感覺,置身在電影的美夢之中。《爛人》也是其中一隻飛鳥,在「拍電影」的虛實間穿梭,晃動的手持鏡頭隨時能夠穿過景框,從戲裡飛向戲外的拍片現場,劇組人員的一舉一動也跟著被俯視紀錄下來,戲中的角色與小演員們的經歷有著一定程度的疊合,進而挖掘他們拍戲過程內心的成長變化,這些「生來就爛」的感受,他們得以生氣、宣洩,忘不了《爛人》爭執時的生猛與互動裡的真誠,盛裝起這些被觸動而晶瑩的淚珠,獻給拍電影的人們,也獻給圍觀的孩子們。

「你看,我會哭了!」

銀幕前的我也跟著落下眼淚。

🎶延伸聽歌: #黃偉晉 《#如果眼淚會說話 》

avatar-img
延延聊電影的沙龍
118會員
432內容數
主要是個人文章放置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延延聊電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創作的人完成了作品,聆聽的人走不出情傷。」 這一幕來自片中女督察莎瑪和菜鳥女警桑托絲的對話,他們在追查殺人兇手時一邊聽著情歌,情歌確實具有這樣的魔力,讓聽者留下餘韻。我認為這段台詞也可以套用到導演桑蒂亞蘇里創作劇本上,她將紀錄片的製作經驗套用在劇情長片中,本片的靈感就是來自2012年的「女大生輪
卡塔赫納電影節來自哥倫比亞,1960便開啟了第一屆電影節,是拉丁美洲歷史最悠久也最古老的電影節。 ❙ 觀看連結:https://www.festivalscope.com/page/cartagena-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 ❙ 短片線上影展時間:202
本片靈感來自2018年的真實故事,因著全球暖化現象導致一隻北極狐受困於海上的冰山上,幸好有三名漁夫出現拯救了牠,得以讓這隻濕透了的小動物返還陸地。究極這隻北極狐為何獨自留在冰山上?抱持著這個疑問,導演撰寫出以下故事,一對北極狐夫妻分離又重聚的感人情節。電影《北極小迷狐:吉娜&尤克》並非紀錄片,而是製
「創作的人完成了作品,聆聽的人走不出情傷。」 這一幕來自片中女督察莎瑪和菜鳥女警桑托絲的對話,他們在追查殺人兇手時一邊聽著情歌,情歌確實具有這樣的魔力,讓聽者留下餘韻。我認為這段台詞也可以套用到導演桑蒂亞蘇里創作劇本上,她將紀錄片的製作經驗套用在劇情長片中,本片的靈感就是來自2012年的「女大生輪
卡塔赫納電影節來自哥倫比亞,1960便開啟了第一屆電影節,是拉丁美洲歷史最悠久也最古老的電影節。 ❙ 觀看連結:https://www.festivalscope.com/page/cartagena-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 ❙ 短片線上影展時間:202
本片靈感來自2018年的真實故事,因著全球暖化現象導致一隻北極狐受困於海上的冰山上,幸好有三名漁夫出現拯救了牠,得以讓這隻濕透了的小動物返還陸地。究極這隻北極狐為何獨自留在冰山上?抱持著這個疑問,導演撰寫出以下故事,一對北極狐夫妻分離又重聚的感人情節。電影《北極小迷狐:吉娜&尤克》並非紀錄片,而是製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