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上部作品《陽光普照》同樣獲得金馬獎11項提名的《
瀑布》(獲得第58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也是鍾孟宏導演(入圍第58屆金馬獎最佳導演)接連兩部代表臺灣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之作品,他第一次是以2013年上映的第三部作品《失魂》參賽,截至目前為止,與導演李行、陳坤厚、侯孝賢、李安同樣有三部電影作品角逐過奧斯卡。
攝影時,總是化身為「中島長雄」的鍾導(入圍第58屆金馬獎最佳攝影)入圍過七次金馬獎最佳攝影獎(《第四張畫》、《失魂》、《一路順風》、《
大佛普拉斯》、《小美》、《陽光普照》、《
同學麥娜絲》),個人第七部長片《瀑布》是他首次不請中島長雄來擔任攝影師,改由鍾孟宏拍攝。
《瀑布》的故事靈感跟《陽光普照》一樣來自鍾導友人發生的真實故事(與張耀升一同獲得第58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越喜歡的電影越難寫,因為怎麼寫都覺得筆墨難以形容,另一方面又想避開被寫過的觀點和感受,可是一部好電影正是因為它引發共鳴,而所謂共鳴,便是大家都有共通之感,於是你獲得被理解的安慰。
理解她,不要否定她。
當小靜(王淨 飾,入圍第58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得知媽媽羅品文(賈靜雯 飾,獲得第58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被送進醫院,詢問身心內科醫師(許瑋甯 飾)她該怎麼做時,醫師給了她這八字箴言。
理解與否定同樣都帶有強大的力量,只是前者能撐起一個人,後者能毀掉一個人。
當我們降生於世上,就開始展開了這兩股力量的拉扯,我們的心窩隨著它們時而破洞時而修補,每個人的傷口大小不一,有各自原因,刺蝟型人格會選擇攻擊來否定,一種是對外攻擊,以否定他人來保護自己免於受傷;一種是對內攻擊,否定自我價值,認為都是自己的錯。
不管是否定他人或自己,都是一把最尖利的刀,刺得人遍體鱗傷。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
就像那位執著於餅乾包裝變小的商店客人(鄧志鴻 飾),他或許就是多數沒有病識感的病患,所以當我看到品文怒拍他一掌時,真覺得是本片最驚悚的一幕,因為我們也是在遇到這樣狀況時,只會在心中隱忍或碎念的多數人,品文決定不忍了,但將內心的聲音化作實際行動,就是最正確的管道嗎?
一個生活中的小插曲,卻發人省思自己是不是也常犯這樣的錯?我們明明每個人都有病,卻不夠理解他人反而來加重對方的病情,病人打病人,就像在瀑布底下設了競技場,打贏了才不會被滅頂,打贏了才代表我沒病。
電影中沒有交代品文思覺失調症的發病原因,但仍有脈絡可循,在房貸等經濟壓力下,公司無預警的因疫情減薪;小靜因後座的同學確診而須隔離,連帶她也暫時不用進公司上班;還愛著前夫王奇文(李李仁 飾)卻得接受他已婚的事實,甚至不知在何時得知他在外頭早就有了私生子,連前夫都不曉得自己的隱瞞原來前妻早就發現。
「他只是一個提供精子的男人而已。」誠如小靜複述童年聽到父母吵架時,母親說過的話,原本心中美好的父親形象,在發現原來包裹著長期外遇生子的謊言後,她對父親的評價也只落得如此,當時年幼懵懂的她也許還覺得母親絕情,而今知道事情的真相後才能懂得絕情話語的背後隱藏著深情換來的絕望。
電影沒有將王奇文塑造成渣男,確實如他所言,大人的問題很複雜,尤其感情的事只有當事人最明瞭,但是沒有成熟理性的處理好關係,最後去承受你們爛婚姻的永遠是無辜的孩子,一個人的外遇,影響的豈止是伴侶?小靜對父親的控訴,一不小心就會演變為往後對男人所貼上的標籤。
從《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茉莉的最後一天》、《
返校》再到《瀑布》,王淨可謂是新生代演員中只要一出場就會吸引住人目光的那種,真實生活裡也同樣在國中時經歷父母離婚,更被獨自送往美國唸書,在戲中,她所遭受到的瀑布衝擊是母親變成一個她根本就不認識的媽媽,她體認到往日的舌劍脣槍不再具有任何意義,一旦病情惡化,也等於是漸漸地以其他形式在失去這個與她相依為命的母親。
她遵照醫囑,完全落實「
理解她,不要否定她」,不管是媽媽的幻聽還是幻覺,她選擇與她站在同一陣線,不僅扮衛兵來消弭媽媽心中的疑慮與擔心,也相信在品文道出客廳有蛇時,我們心裡都跟大樓管理員(劉亮佐 飾)一樣,覺得不過是虛驚一場,所以當
火神的眼淚消防員(劉冠廷 飾)真的捕獲那條蛇時,反觀小靜的信任母親更是讓我們自慚形穢。
當我們的思想尚未被社會統一之前,許多事情原本都是簡單易懂的,但經過社會複雜的結構下,我們的思維變得僵化且無彈性,凡事追求快速也造成不願去理解他人的處境,因為這樣會佔去自己太多時間,就像小靜只是想知道母親的財務狀況,對方卻一直要她照著程序走,你以為的秉公處理,其實是不近人情,那句「你為什麼要一直說一些讓我聽不懂的話呢?」著實讓人心有戚戚焉。
在職場工作的人應該或多或少都曾體驗過「話中有話」,對於思路直線的人來說真是苦不堪言,因為盡是在拐著彎說話,還未必能猜中對方真正要表達的意思,很多高升至主管的人,自認話術精湛,下屬沒接到球,是因為不夠有智慧去拆解他的話中話,成天推敲上位者的語意,搞得人心好累,是什麼讓我們變得不會「好好說話」?
幾乎所有職場都會形容他們就像個大家庭般溫馨,但像是品文身體有了狀況,才會發現原來員工對於公司而言並非家人關係,只是生產的工具,陳總(宋少卿 飾)對小靜說的那句「看在我跟妳媽十幾年的老同事,這些是公司的一點心意」,聽在耳裡毫無舊情,那束猶如要去掃墓的花,更是諷刺不已。
新冠肺炎疫情下,有多少人跟品文一樣被減薪,最後甚至裁員的,都在電影一開頭便能感受到這根本不是電影,是跟紀錄片一樣真實的生活,身為受害者之一,每次在就業服務站看著那些口罩外空洞迷惘的眼神,不禁也會想著,他們眼中的我,也是同樣的徬徨嗎?
在職場受到的創傷與痛苦,最後把努力賺來的錢再通通拿去就醫,每個人的日子過得如此不易,為何總在有緣相聚時苦苦相逼?
「我不知道為什麼好好一個家,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在王家幫傭的阿姨(楊麗音 飾)語帶不解與心疼的對小靜說。我們常常也不知道為什麼好好一個人,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品文茫然憂傷的無助臉龐,讓我不自覺的與那年記者會上的賈靜雯重疊,看見了一個演員的生命歷練融合到了作品裡面,那種靈魂被淬煉過的結晶,是滴滴淚水所凝聚,讓她在往後的人生無論低起或高落,更能平靜且具智慧的面對。
「妳可不可以答應我一件事?不要再問我『妳還好嗎』,我會想辦法好起來。」品文趁著思緒沒有被瀑布聲干擾時,語重心長的叮嚀女兒。身旁有位朋友時不時也會用這四個字給予關心,起初對於這樣情深意切的問候感到窩心,可是當次數一多,突然讓敏感的我覺得是不是自己的狀態給人感覺很糟?莫非我看起來很不好,我又該如何偽裝成人們眼中「很好」的模樣?
從第51屆金馬獎開始,已經連續第8年當「觀眾票選最佳影片」評審,今年首次在自己的家鄉高雄參加。
金馬58 │ 最佳劇情片
入圍的還有:
看完上半段的文章,是否意猶未盡呢?
邀請你
陪我織情網,一次解鎖百篇文章 ლ(╹◡╹ლ)
- 登入會員按❤️(以精神支持我繼續創作)
- 以實質鼓勵斗內 Me(唸起來好像 Do Re Mi )
我有五個房間:
給電影人的情書
給音樂人的情歌
給戲劇人的情話
給文字人的情詩
給旅行人的情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