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作的人完成了作品,聆聽的人走不出情傷。」
這一幕來自片中女督察莎瑪和菜鳥女警桑托絲的對話,他們在追查殺人兇手時一邊聽著情歌,情歌確實具有這樣的魔力,讓聽者留下餘韻。我認為這段台詞也可以套用到導演桑蒂亞蘇里創作劇本上,她將紀錄片的製作經驗套用在劇情長片中,本片的靈感就是來自2012年的「女大生輪姦案」,如此人神共憤的案件,當時一群女性抗議者在執法部門前起了衝突,讓人訝異的是她們被拍攝影師拍到的照片是,她們正對著一名女警吐口水,而這名女警的臉上五味雜陳。她既有權力卻又無能為力,這種二元性讓導演有了敘寫故事的可能性。觀賞完這部作品的我也無法走出導演筆下的女性困局,這彷彿是個被線索堆砌出的迷宮,她控訴這依然存在性別歧視的印度社會,也呈現出印度種姓制度下的階級對立,最難的是要肩負女性集體的創傷與責任,還是放下一切全身而退的道德難題,而最終女主角選擇乘上火車遠去,而觀眾如我,卻走不出這充滿魅力卻又無比傷感的故事。


而片中令我眼睛一亮的則是女督查莎瑪的加入,她能夠輕易融入這群男性警員中,她的身分地位都高於這些人,這樣呼風喚雨的角色成了桑托絲景仰的對象,作為大前輩教導桑托絲辦案的方式。長年在體制內打滾的她,具有男性警官的舉止,卻對事情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這點相當難能可貴。當然,這個女性角色帶有的複雜性,並非全然正面,她的陰暗面來自於擅長「表演」,像是隨口編出一個恐怖案件,講述殺人犯被群眾動用了報復式的私刑,就此來推動案件調查的進展,她也隱藏了部分事實,讓女主角成了殺人的劊子手,她的理由確實讓人無法反駁,因著這名男孩的死能夠當作警惕,讓其他男人在對女人下手犯案前先三思。 「身為女人,我已習慣這種羞辱了。」最讓人動容的在於結尾,女督查獨自背負了執法過當的停職處分,留給女主角繼續留在體制內的機會,同時也讓女主角有了無需被究責自由離開的機會。留在體制內或許能夠有限度地保護受害者女性,卻得繼續伸手向人要錢才不會被起疑,於是,女主角主動離開了體制,她不再被權力與金錢所誘惑,因此,她沒有掏錢給火車站賣餅乾的女孩,而是把鼻環飾品當作信物交換給她,如此高明的寫法實在敬佩。

桑托絲這個名字,既可以是男性,也可以屬於女性,正如這個角色遊走在性別劃分如此分明的世界。讓女主角意外重返當年內赫拉特暴動的地點,為自己找到丈夫之死的合理解釋,她在鞭打嫌疑犯薩利姆的過程,也是在向拿石頭砸死丈夫的兇手復仇,施暴後她的罪惡感襲來,以為真的殺死對方而感到崩潰,「快回來吧!親愛的」鞭條上的文字,是否來自已逝丈夫的呼喚?事實上,女主角不知道吃掉供品的烏鴉何時會從樹梢上飛下來,卻在女主角成功捉到嫌犯之際,烏鴉也跟著落了地,意味著桑托絲終要放下,「他的死是有價值的。」不只在說那名代罪而死的男孩,也在說她的丈夫拉曼賽尼,讓她得以轉換身分、地位,經歷這趟自我探索的成長之旅。

必須讚賞這次諧音梗的中文片名,《警上添花》在奇案中開出了一朵讚揚女性力量的奇花,也爲女演員們精彩動人的演出,獻上了「錦上添花」的祝福。筆者尤其喜愛電影結尾火車站的鏡頭,變焦鏡頭拉近窺探對面月台上一對情侶,當火車駛過鏡頭內閃過一幕幕黑色,好似轉動中的膠卷,他們在某一刻突然消失了,我們無從解釋他們去往何處,這一幕卻能夠給予希望的寄託,或許這就是女孩沒有死掉的另一個結局,她與男孩薩利姆一同離開的美好未來。

🎶延伸聽歌: #花 〈#南瓜妮歌迷俱樂部〉
#santosh #santoshmovie #sandhyasuri #shahanagoswami #sunitarajwar #sanjaybishnoi #kushaldubey #警上添花 #金馬奇幻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