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你人生的重要原則

更新於 2023/06/0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出差時的好景色

科技與職場的自然篩選,如何重新定義「自我」

  從大學開始因為喜愛社區,所以選擇社區發展學系,一走至今就是十五年,現在問問自己選擇對嗎?我想是對的,因為做著開心所以才持續專精,不過隨著今年從博士生轉成博士後研究員後,筆者發現到身分上的轉化,所以面臨的問題也有所改變,在面試教職時,時常被詢問到的問題是「你沒有教學經驗?」或者是說「你面對的是成年人,與現代大學生的狀態完全不同,你如何調整其教學方式?」筆者在這一年半載,筆者嘗試舉辦線上讀書會,隨著每次與學員的互動,提出自身的想法,在教學領域中很重要的是「調整」,透過自身專業與學員的回饋,來調整自身教學內容與技術,在學員端的部分,或許從他們是否持續報名,或是在回饋問卷中的撰寫,了解他們的動機,有機會的話可以約他們進行訪談了解,讓自身對於目標市場的狀態更為清晰,筆者認為確實科技會造成工作條件的篩選,職場也會因為過去累積的背景而篩選,但是對於雇主或是員工來說,資訊不對等,亦或是隨著人的自我成長後,適當的「覆盤」可幫助自我成長定位的重新界定,建立自己的團隊的好處,透過團隊先將自身定位了解後,面對市場時不會經驗值不足,而無法精確地判斷,對方的話語是建議還是刻意地製造框架不對等,讓應徵者成為韭菜,筆者認為這是在引導人生的重要原則之一,在自我成長中重新自我認定。

時間有限如何篩選以及適當地休息

  上述先是大環境對自身的篩選,接著因自身時間有限,如何在有限時間中篩選重要的事情來做,在電視節目上往往聽到「成年人我不選擇我都要。」這句話意味著一個人有權利以及能力可以達到這樣的狀態,但是筆者認為這是建立在一個時間冷凍的狀態,當一個人的成長到達經濟已經不是自己需要考量的點或許會有這樣的時間冷凍狀態,但並非所以人都可以得到這樣的機會,所以筆者建議的第二點是針對想跳脫目前生活狀態的朋友們,以博士後研究員工作時間相對較長,並且在假日調整排休的次數較多,相對地能夠使用的時間較為零碎,可以是出差時早上起床時間,或者是高鐵搭乘時間等等,在這樣的狀態下,筆者認為瞭解自己真實的體力狀況十分重要,尤其是下班後的高鐵時間,如果整個活動已經是高強度的戶外教育,包含天氣炎熱或者是說在活動前因準備排練的體力投資,這些都需要考量,筆者認為如果在這樣的狀態下,就讓自己在高鐵搭乘時放空吧!不要在為何自我提升而持續努力,過度地努力其實也會造成效果下降,反而會讓自身的情緒狀態處在不穩定,如果朋友們你是屬於常常需要高強度專注工作的人,在下班搭乘捷運時,或許讓自己休息或是看看娛樂,是非常重要的心情轉換狀態。

自我提升並非是線性成長

  在學生時代因為學校體制讓我們習慣了固定訓練方式,透過固定小考與段考,讓我們養成固定成長的階段,然而在社會生活中,許多自我提升並非是線性成長,由較長低谷再往上成長的拋物曲線,有些人可能因時間不足,在還沒到成長前就放棄了,有些人可能因結婚後原本規劃的目標因家庭調整了,這些個人狀態調整,但整體環境可能尚未調整時,就會產生一個灰色地帶,對於一般小康家庭來說,這個灰色地帶可能就是一個很長的拋物曲線,不過現代也隨著全球化,我們會發現世界各國在這樣的灰色地帶並不相同,所以當個人想要跳脫這樣的灰色地帶時,或許有些人會選擇移民,有些人會選擇暫時性的短居生活,讓自己跳脫在所屬社會限制,而現代社會多一項自媒體的工作選擇,如果能進入到這個市場中,或許可以讓自己減少在單一國家生活所面臨的灰色地帶,也就是創造出自身的另一波選擇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歡迎喜歡地方創生的朋友,一同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臺灣創業文化隨著時代存在不同創業模式,記得2008年遇到金融海嘯時,在夜市攤位中多了許多小吃攤,當時筆者問了商家為何開始經營小吃攤,許多老闆給出的答案為「需要養家」,或者說被原工作單位裁員後,無法找到適合工作,選擇小吃攤原因為入門門檻相對地容易,故嘗試創業擺攤,隨著時代不同趨勢,尤其在COV
   存在基因正向情緒   挫折在我們生活中無所遁形,最近在上班時聽到同事閒聊,說道當小孩子生病前往醫院時,小兒科醫生有些透過送小汽車獎勵,有些是透過貼紙鼓勵,讓小孩子在面對病情時,因為對於其他事物喜愛而產生痛苦的轉移,其實對於成年人也是一樣,大部分的人很難有著鋼鐵般的意志,面對困難時,可以馬上心情
  以前在大學期間因學社會學,對筆者來說關懷社會主動協助是十分重要的行動,可養成自身許多不同視角的思考,出了社會後「商道」在公司內是十分重要,公司要生存所以需要思考怎麼從有限資源中創造價值,但似乎發現並非容易,加上如沒有系統性的訓練,可能會越做越失望甚至是絕望,進而過度思考,是自身太笨嗎?或是運氣不
兒時記憶的身體突破 在筆者的生活中突破恐懼的邊界可能是運動上的自我突破吧~ 從小對於運動一向不行的我, 但是偏偏又喜歡運動,時常會面對著花很多時間但是效果極差, 讓我自己印象深刻的兒時記憶,當時我因家裡搬家從內湖區搬到了中山區, 所以轉學到另一間學校,當時已經是五年級下學期, 或許與前一間學校多為競
學術職涯的選擇 每個人在人生的職涯當中, 有些人可能會在同一個產業努力貢獻, 有些人可能會選擇自由工作者, 不論是哪一種選擇,都是勇敢的選擇, 筆者認為無論什麼工作,都承擔著不同的社會責任, 對於筆者來說,求學時間較於一般人長,半工半讀到了博士班, 對我而言,最勇敢的決定可能是走上「學術研究」這條道
新人的焦慮與心態崩盤   從四月開始是屬於國小、國中、高中的戶外教育大月,這時聯繫各位合作夥伴時,常常會面對到時間不夠用的狀態,因活動需要面對各式各樣的人,每個人他本身就已有自身業務,所以對於戶外教育活動,時常是因為合作夥伴的熱情或是想增加學生體驗,合作夥伴們額外所付出的時間,所以當在請他們提供資料
  臺灣創業文化隨著時代存在不同創業模式,記得2008年遇到金融海嘯時,在夜市攤位中多了許多小吃攤,當時筆者問了商家為何開始經營小吃攤,許多老闆給出的答案為「需要養家」,或者說被原工作單位裁員後,無法找到適合工作,選擇小吃攤原因為入門門檻相對地容易,故嘗試創業擺攤,隨著時代不同趨勢,尤其在COV
   存在基因正向情緒   挫折在我們生活中無所遁形,最近在上班時聽到同事閒聊,說道當小孩子生病前往醫院時,小兒科醫生有些透過送小汽車獎勵,有些是透過貼紙鼓勵,讓小孩子在面對病情時,因為對於其他事物喜愛而產生痛苦的轉移,其實對於成年人也是一樣,大部分的人很難有著鋼鐵般的意志,面對困難時,可以馬上心情
  以前在大學期間因學社會學,對筆者來說關懷社會主動協助是十分重要的行動,可養成自身許多不同視角的思考,出了社會後「商道」在公司內是十分重要,公司要生存所以需要思考怎麼從有限資源中創造價值,但似乎發現並非容易,加上如沒有系統性的訓練,可能會越做越失望甚至是絕望,進而過度思考,是自身太笨嗎?或是運氣不
兒時記憶的身體突破 在筆者的生活中突破恐懼的邊界可能是運動上的自我突破吧~ 從小對於運動一向不行的我, 但是偏偏又喜歡運動,時常會面對著花很多時間但是效果極差, 讓我自己印象深刻的兒時記憶,當時我因家裡搬家從內湖區搬到了中山區, 所以轉學到另一間學校,當時已經是五年級下學期, 或許與前一間學校多為競
學術職涯的選擇 每個人在人生的職涯當中, 有些人可能會在同一個產業努力貢獻, 有些人可能會選擇自由工作者, 不論是哪一種選擇,都是勇敢的選擇, 筆者認為無論什麼工作,都承擔著不同的社會責任, 對於筆者來說,求學時間較於一般人長,半工半讀到了博士班, 對我而言,最勇敢的決定可能是走上「學術研究」這條道
新人的焦慮與心態崩盤   從四月開始是屬於國小、國中、高中的戶外教育大月,這時聯繫各位合作夥伴時,常常會面對到時間不夠用的狀態,因活動需要面對各式各樣的人,每個人他本身就已有自身業務,所以對於戶外教育活動,時常是因為合作夥伴的熱情或是想增加學生體驗,合作夥伴們額外所付出的時間,所以當在請他們提供資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1. 誤以為可以「選擇」業界或學界: - 當博士生時,很多人認為自己有能力選擇未來的職涯方向,無論是業界還是學界。然而,事實上,你每天如何利用時間,如何安排學習與研究活動,已經在無形中決定了你的職涯走向。每個半小時的利用方式,累積下來會塑造你的技能和經驗,進而決定你「適合」哪個領域。很多人不了解這
1. 以為自己能「選擇」業界或學界: - 其實,每天每個半小時怎麼使用,就已經做出選擇了。PhD的1825天,你完成的事情和掌握的技能,畢業時就已經決定了你「適合」去業界或學界。 2. 忽略「選擇」與「適合」的差異: - 很多人以為自己可以「選擇」要去業界還是學界,但事實上,是業界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問題階段就見底的選項不要去選,差不多就是你能與平凡人拉開距離的關鍵。
最近有一些新的覺察,邁入大學的生涯後,更加的明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體會、感受。才能找出屬於自己的最佳解。 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多少時間是社交,又多少時間是留給自己,是一個流動的狀態,卻是大部分會給我帶來情緒波動的主因。 最近感悟到,當我在面對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時學到了如果對方沒有主動問
當博士生的時候,總是會有個誤會, 以為自己能「選擇」業界或學界。 但其實,你今天每個半小時決定怎麼使用, 就已經做出選擇了。 你在PhD的1825個日子, 完成哪些事情,掌握什麼技能, 在畢業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你「適合」去業界或學界。 有趣的是,很多人不了解
Thumbnail
我常常在懷疑,是否做出一個錯誤的選擇,就會影響到之後的成就:當大多數的人都告訴你,你讀的這個科系未來找工作會很難找,系上的老師也會告訴你,連在上課時,課程也傾向於考公職這條路:我思考了很久最終還是沒有選擇加入這條路,你永遠都有選擇權,你知道如何做決定,這句話使我徹底的醒悟。 每天我們都要面臨大大小
Thumbnail
在職涯諮詢的經驗中,當碰到需要轉職的求職者,我習慣先聆聽他們一路走來的路徑跟選擇,藉以了解在每個選擇背後,那些推動職場轉換的主觀、客觀的驅動力,無論是薪酬、福利、通勤時間、彈性的工作條件、管理風格,或是內部升遷與學習的管道。這些條件都合理,也很平常。但不平常的是,如果問一百個人,這些答案都不太一樣。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自我認同和職涯規劃的相關概念,作者藉由自己的工作內容、校內資源圖和校外/企業資源連結等面向來分享對學生生涯規劃的心得。文中也提及了各個學校內部單位在生職涯領域的合作分工方式和辦活動時的心得體會。以及作者以自身經驗提供了在實踐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1. 誤以為可以「選擇」業界或學界: - 當博士生時,很多人認為自己有能力選擇未來的職涯方向,無論是業界還是學界。然而,事實上,你每天如何利用時間,如何安排學習與研究活動,已經在無形中決定了你的職涯走向。每個半小時的利用方式,累積下來會塑造你的技能和經驗,進而決定你「適合」哪個領域。很多人不了解這
1. 以為自己能「選擇」業界或學界: - 其實,每天每個半小時怎麼使用,就已經做出選擇了。PhD的1825天,你完成的事情和掌握的技能,畢業時就已經決定了你「適合」去業界或學界。 2. 忽略「選擇」與「適合」的差異: - 很多人以為自己可以「選擇」要去業界還是學界,但事實上,是業界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問題階段就見底的選項不要去選,差不多就是你能與平凡人拉開距離的關鍵。
最近有一些新的覺察,邁入大學的生涯後,更加的明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體會、感受。才能找出屬於自己的最佳解。 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多少時間是社交,又多少時間是留給自己,是一個流動的狀態,卻是大部分會給我帶來情緒波動的主因。 最近感悟到,當我在面對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時學到了如果對方沒有主動問
當博士生的時候,總是會有個誤會, 以為自己能「選擇」業界或學界。 但其實,你今天每個半小時決定怎麼使用, 就已經做出選擇了。 你在PhD的1825個日子, 完成哪些事情,掌握什麼技能, 在畢業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你「適合」去業界或學界。 有趣的是,很多人不了解
Thumbnail
我常常在懷疑,是否做出一個錯誤的選擇,就會影響到之後的成就:當大多數的人都告訴你,你讀的這個科系未來找工作會很難找,系上的老師也會告訴你,連在上課時,課程也傾向於考公職這條路:我思考了很久最終還是沒有選擇加入這條路,你永遠都有選擇權,你知道如何做決定,這句話使我徹底的醒悟。 每天我們都要面臨大大小
Thumbnail
在職涯諮詢的經驗中,當碰到需要轉職的求職者,我習慣先聆聽他們一路走來的路徑跟選擇,藉以了解在每個選擇背後,那些推動職場轉換的主觀、客觀的驅動力,無論是薪酬、福利、通勤時間、彈性的工作條件、管理風格,或是內部升遷與學習的管道。這些條件都合理,也很平常。但不平常的是,如果問一百個人,這些答案都不太一樣。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自我認同和職涯規劃的相關概念,作者藉由自己的工作內容、校內資源圖和校外/企業資源連結等面向來分享對學生生涯規劃的心得。文中也提及了各個學校內部單位在生職涯領域的合作分工方式和辦活動時的心得體會。以及作者以自身經驗提供了在實踐中需要注意的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