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記:月亮與六便士觀後小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覺得我又再一次卡住了,伴隨無以名狀的煩躁。

但身心似乎漸漸熟悉這樣的不安定,甚至已經接受人生的定位就是永遠無法定位。

和D真正認識是在去年十月,大約三年前的尼泊爾行前有請楷介紹認識,但僅止與寒暄。

去年籌備第一次的個展,交流的過程我感受到她對生命探索的慾望和對藝術的好奇。

某次前去D的工作室拜訪,細看架上整整齊齊的書,那和我的選書相差甚遠,絕大部分都是小說。

高中之後便鮮少讀小說,特別是在北藝的日子。

那時期的我深處有股憤怒不時催促,好似我沒有時間休息,好似若以左派自居,你就得不斷奔波,不斷尋覓一片貧瘠之地作為此後的歸屬。

在那時,我只接受理論的直球對決,最好是當頭棒喝;相對迂迴、反芻式的小說開始離我越來越遠。

D推薦月亮與六便士,是她最喜歡的一本小說。

基於好奇我很快便入手這本小說,但直到昨天才真正翻開。

-

史崔蘭夫人對史崔蘭離去的態度讓我有所感觸。

情感上,我們往往以為自己是與他人(可能的慾望對象)競爭。

然而,如果你也相信人該以個體而非「半」的概念存在,那我們與之競爭的其實是對象的整體狀態。

有時可能單純是束縛的幸福與孤獨的自由拉扯,有時,像是史崔蘭的著魔,讓他拋下一切去追求他的渴望。

確實,將競爭對手視為他者既單純且還有勝算,畢竟作為另一個體,有什麼手段能阻止對方發自內心的頓悟呢?

-

回到藝術這件事,史崔蘭的形象部分取自保羅高更,整本書在毫無圖像的輔助敘述一位自四十歲起瘋狂作畫的畫家生平。

「一個人掉進水裡的時候,他游得好或不好並不重要,他就是得游出來,不然就等著溺水!」

看著這段話不禁檢討自己多久沒進入這種心流,更何況史崔蘭是以一生為單位。

在創作過程中往往想填入大量想法,好像不得不,好像得作出得宜的批判,好像得保持怒火,還得擔心別人覺得你不夠。

如此推進的結果便是知道的太多,感受卻太淺白,就如同我們喜歡問藝術的本質是什麼?經過辯論,一些特質被提出後再被推翻,如此反覆。

我憶起幾年前讀到維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將其舉例的「遊戲」代換為「藝術」,不同藝術之間的關係如家庭,有的人眼睛相似,有的人擁有同樣的捲髮,但沒有兩個人會是完全一樣的。

如此一來,藝術有無本其實一點也不重要,史崔蘭為了畫作燃燒自己,卻在創作後對自己的作品毫不在意。

在他的個人哲學裡,創作的對象其實是自己,過程是最純粹,是藝術家能真正擁有卻轉瞬消失的作品。

「追求」成為最重要的事,我甚至不太確定該不該稱史崔蘭畫家,畢竟他唯一的作品就是他自己,且注定永無完工之日。

月亮與六便士,是該永無止境地追逐月亮,還是滿足於溫飽的六便士?

但願明月伴我行,從此岸到彼岸。2023/6/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憫的沙龍
6會員
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有沒有什麼事,讓自己有種此生不做會後悔的衝動?有這樣的一件事情出現時,要以什麼方式面對?不顧一切奮不顧身的投入?還是瞻前顧後想很多,卻還是無法決定是否應該開始?在還沒有明確的選擇前,來看看這本經典的小說吧!     最近看了這本經典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自己不是什麼文學家,所以沒有資格
Thumbnail
    有沒有什麼事,讓自己有種此生不做會後悔的衝動?有這樣的一件事情出現時,要以什麼方式面對?不顧一切奮不顧身的投入?還是瞻前顧後想很多,卻還是無法決定是否應該開始?在還沒有明確的選擇前,來看看這本經典的小說吧!     最近看了這本經典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自己不是什麼文學家,所以沒有資格
Thumbnail
有一個人生的永恆問題,問的是要經歷怎麼樣的人生,才算是不枉費來到這個世界?是要所謂理想的「月亮」還是溫飽的「六便士」?我們該怎麼跟自己內心那些才華的騷動來溝通?該怎麼樣的保持所有關係的平衡而不顯得自私?又或者,我們該怎麼痛快的接受這樣「自私」的自己? 又或者,我們該怎麼痛快的接受這樣「自私」的自己?
Thumbnail
有一個人生的永恆問題,問的是要經歷怎麼樣的人生,才算是不枉費來到這個世界?是要所謂理想的「月亮」還是溫飽的「六便士」?我們該怎麼跟自己內心那些才華的騷動來溝通?該怎麼樣的保持所有關係的平衡而不顯得自私?又或者,我們該怎麼痛快的接受這樣「自私」的自己? 又或者,我們該怎麼痛快的接受這樣「自私」的自己?
Thumbnail
我覺得我又再一次卡住了,伴隨無以名狀的煩躁。 但身心似乎漸漸熟悉這樣的不安定,甚至已經接受人生的定位就是永遠無法定位。 和D真正認識是在去年十月,大約三年前的尼泊爾行前有請楷介紹認識,但僅止與寒暄。 去年籌備第一次的個展,交流的過程我感受到她對生命探索的慾望和對藝術的好奇。 某次前去D的工作室拜訪,
Thumbnail
我覺得我又再一次卡住了,伴隨無以名狀的煩躁。 但身心似乎漸漸熟悉這樣的不安定,甚至已經接受人生的定位就是永遠無法定位。 和D真正認識是在去年十月,大約三年前的尼泊爾行前有請楷介紹認識,但僅止與寒暄。 去年籌備第一次的個展,交流的過程我感受到她對生命探索的慾望和對藝術的好奇。 某次前去D的工作室拜訪,
Thumbnail
擁有美滿的家庭、成功的職業,去毅然決然拋下一切,離開倫敦,去往巴黎,眾人都以為他是奔向外遇沒想到是回應內心的聲音。 「我就跟你說了我得畫。我也沒辦法克制自己。一個人掉進水裡的時候,他遊的好或不好並不重要:他就是得游出來,不然就等著溺水。」(P.69) 全篇文章以旁觀者的角度來描述,可能盡量客觀但還是
Thumbnail
擁有美滿的家庭、成功的職業,去毅然決然拋下一切,離開倫敦,去往巴黎,眾人都以為他是奔向外遇沒想到是回應內心的聲音。 「我就跟你說了我得畫。我也沒辦法克制自己。一個人掉進水裡的時候,他遊的好或不好並不重要:他就是得游出來,不然就等著溺水。」(P.69) 全篇文章以旁觀者的角度來描述,可能盡量客觀但還是
Thumbnail
初遇禪繞畫的家人與我 自從九月十月,畫完了三十張塗鴉畫後,心中突然湧起「禪繞畫」三個字。 去年就常常在社交媒體上聽到「禪繞畫」,但遲遲沒去觸碰這一塊,主要是看到密密麻麻又轉來轉去的幾何圖案時,密集恐懼症和暈眩症就突然發作起來,感覺全身爬滿了許多噁心的軟體動物(因為我超害怕沒有骨頭的生物),頓時感到噁
Thumbnail
初遇禪繞畫的家人與我 自從九月十月,畫完了三十張塗鴉畫後,心中突然湧起「禪繞畫」三個字。 去年就常常在社交媒體上聽到「禪繞畫」,但遲遲沒去觸碰這一塊,主要是看到密密麻麻又轉來轉去的幾何圖案時,密集恐懼症和暈眩症就突然發作起來,感覺全身爬滿了許多噁心的軟體動物(因為我超害怕沒有骨頭的生物),頓時感到噁
Thumbnail
不用等整條路都變成綠燈才向前走,如果有一天,你找到了自己的月亮,希望你能勇敢去追求,而當你尚未找到月亮時,仰望星空也是不錯的選擇。
Thumbnail
不用等整條路都變成綠燈才向前走,如果有一天,你找到了自己的月亮,希望你能勇敢去追求,而當你尚未找到月亮時,仰望星空也是不錯的選擇。
Thumbnail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Thumbnail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