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美滿的家庭、成功的職業,去毅然決然拋下一切,離開倫敦,去往巴黎,眾人都以為他是奔向外遇沒想到是回應內心的聲音。
「我就跟你說了我得畫。我也沒辦法克制自己。一個人掉進水裡的時候,他遊的好或不好並不重要:他就是得游出來,不然就等著溺水。」(P.69)
全篇文章以旁觀者的角度來描述,可能盡量客觀但還是會帶著主觀的想法(我相信我多少有被他的文字給影響到)
來談談史崔蘭吧!初次相見只是個平凡、呆板的股票經紀人,在路上如此的人比比皆是,絲毫沒有特別之處。
再次見面是為了史崔蘭夫人來到巴黎與他見面,進而了解到他內心對於他人、生活的冷漠。
「在與他打交道的過程中,正是那一點最令我受挫。當人們說不在乎別人怎麼看待的時候,他們大多只是在欺騙自己。…
但這個人當真不在乎別人怎麼看他,因此常規對他來說毫無束縛力。」(P.77)
他對居住的環境、食物的美味程度不在乎,與朋友的來往也不是他在意的,只要能滿足他最低程度的「生存」(能夠活下去)就夠了。
史特洛夫識別出他才能的特別之處,待他掏心掏肺,在他生病時照顧他,可他卻沒有任何感謝之言,甚至讓布蘭琪拋棄史特洛夫轉而投向他的懷抱,寧願沒名沒份(史崔蘭並未與妻子離婚)在他身邊照顧他,最後兩人吵架布蘭琪走向自殺這條不歸路。
「布蘭琪.史特洛夫自殺並非因為我離開她,而是因為她是個愚蠢、精神錯亂的女人。」(P.207)
這句話看似無情,卻道出本書的重點,每個人都該為自我負責,不論是生命意或者是其他。
史崔蘭浪跡天涯後來到大溪地,在這他找到了繪畫的歸屬之地,從下面這段話可以從旁了解他心中的那片淨土。
「有時候我曾想過在淼茫大海中的一座島嶼,我可以住在島上某座隱蔽的山谷裡,靜靜地藏身奇花異草中。我覺得自己可以在那裡找到我想要的東西。」(P.112)
看完書的讀者對他的印象應該都是:「令人討厭,但不能否認他是個偉大的人,能把認定的路不畏辛苦的走完,不顧一切追求的態度讓人佩服。」
最後的最後,我們依舊不了解他的動機,但我想如果作者把史崔蘭的內心扒開來給我看,也許我就不會那麼敬佩他了,有神祕感還是很重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