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工作而活》- 重新思考我們與工作的關係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為工作而活》試圖探索人類與工作的關係,但需要先澄清一點,這本書並沒有嘗試回答像是工作的意義是什麼的大哉問。中文書名《為工作而活》可能會誤導讀者,其英文原名《Work: A History of how We Spend Our Time》更貼切地反映了本書的主旨。


該書的作者詹姆士.舒茲曼(James Suzman)是一位人類學家,主要從人類社會學的角度探討人類與工作的關係演變,並輔以物理學、動物學、演化生物學等角度。然而,舒茲曼選擇以經濟學家的視角來展開討論人與工作的關係,因為他認為經濟學家對工作的看法在世俗觀念中佔主導地位。在書的結論部分,舒茲曼的文字非常貼合整本書的宗旨。

本書的主要宗旨,試著鬆開稀缺經濟學對人類生活的緊箍咒,減少因為受稀缺經濟學束縛,產生的對經濟成長無法長期維持得過分關注。因為藉由了解支撐我們經濟制度的許多核心假設,其實是農業革命帶來的人造產物,並隨著人類遷徙而被放大,就讓我們得以不受束縛地為自己勾勒各式各樣更永續的未來。


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問題是人類最大的難題,所謂的「經濟問題」也可稱為「稀缺性問題(problem of scarcity)」,此概念主張人的慾望無限但地球資源有限。經濟學家認為稀缺性是驅使人類工作的動力,因唯有透過工作,也就是製造、生產、交換稀缺性資源,才能彌合人類欲望與有限收入之間的差距。


然而,舒茲曼透過研究採集狩獵民族的生活模式嘗試,挑戰了稀缺性假設,採集狩獵民族能以採集狩獵的方式生活,是基於相信物質豐足的前提下,並指出稀缺性並不是自古以來就存來的現象。若不再認為經濟問題是人類最大問題,把工作的定義從謀生問題往外延升,進而衍生兩個問題,為什麼現在賦予工作的重要性,比採集狩獵祖先還多? 以及為什麼在一個空前富裕的年代,腦子想的仍舊是匱乏?作者從社會人類學角度,輔以物理學、動物學、演化生物學等,試圖回答這些問題。


舒茲曼認為若想理解現代人與工作的關係,最重要的部分是四個轉折點,書中以這些轉折點為基礎進行了詳細的探討。

  1. 已知用火: 一百萬年前人類學會用火,節省追尋食物的時間,並擴張飲食範圍,進而刺激大腦成長
  2. 農業革命: 一萬兩千年前人類開始例行性的儲存糧食並開始嘗試耕種,使得人類與自然環境、人類之間、人類與匱乏及和工作的關係都開始發生轉變,現代人的工作經濟結構以及對於工作的態度大多源自農耕。
  3. 都市聚落:八千年前人群開始聚集到城鎮,因農業社會產生足以餵飽都市人口的剩餘糧食,進而誕生了各式各樣全新技能,基本溫飽以外的其他需求及欲望(地位、財富、享受等)形塑了人們的抱負,因此也形塑了他們工作方式及理由,在這樣情況下,工作開始與社會地位緊密結合。
  4. 工業革命:十八世紀早期人類習得將化石燃料轉化成豐富的物質榮景,使得工廠林立,加速第二及第三轉折點的擴張。世界變得擁擠且忙碌,人類開始擔心資源匱乏、關注工作的重要性。


總體而言,《為工作而活》提供了一個多元的視角,通過考察不同領域的知識,試圖解釋人類與工作的關係,儘管書中並沒有給出確定的答案,但它引發了我們對人類與工作關係的思考。這本書的內容豐富且具有啟發性,不愧是《人類大歷史》作者哈拉瑞也親自推薦的書籍,值得一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ookie的沙龍
6會員
9內容數
Booki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20
底層邏輯來源於不同中的相同,變化背後的不變
Thumbnail
2023/06/20
底層邏輯來源於不同中的相同,變化背後的不變
Thumbnail
2023/06/15
在資訊轟炸的時代,越來越難去分辨資訊的真假及評估資訊的品質,更難去辨別作者是否具備足夠知識、是否有其他意圖、推論中是否有誤等等。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便是一個解方,更是一個現代基本能力,這個詞對大部分的人並不陌生,但具體是什麼、如何執行,其實並沒有明確的概念。
Thumbnail
2023/06/15
在資訊轟炸的時代,越來越難去分辨資訊的真假及評估資訊的品質,更難去辨別作者是否具備足夠知識、是否有其他意圖、推論中是否有誤等等。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便是一個解方,更是一個現代基本能力,這個詞對大部分的人並不陌生,但具體是什麼、如何執行,其實並沒有明確的概念。
Thumbnail
2023/05/31
《這才是心理學!》是一本大眾心理學書籍,揭示心理學的科學本質,引導讀者辨別可信的研究成果。探討科學方法、可證偽性、操作論等概念,幫助讀者理解心理學研究的原則與應用。一本啟發思考並擴展知識的精彩之作。
Thumbnail
2023/05/31
《這才是心理學!》是一本大眾心理學書籍,揭示心理學的科學本質,引導讀者辨別可信的研究成果。探討科學方法、可證偽性、操作論等概念,幫助讀者理解心理學研究的原則與應用。一本啟發思考並擴展知識的精彩之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人類已經缺乏思考很久了,主流思維告訴你工作創造價值!要工作你才有價值,這種教育思維占據了所有人的腦袋裏面,上一代教育你好好念書,找一份好的工作,然後呢?賺錢生活!過一輩子的賺錢工作週而復始的像生物機器人一樣,這就好像是被程式設定了一樣! 當我提出這樣的思考時會有很多人提
Thumbnail
人類已經缺乏思考很久了,主流思維告訴你工作創造價值!要工作你才有價值,這種教育思維占據了所有人的腦袋裏面,上一代教育你好好念書,找一份好的工作,然後呢?賺錢生活!過一輩子的賺錢工作週而復始的像生物機器人一樣,這就好像是被程式設定了一樣! 當我提出這樣的思考時會有很多人提
Thumbnail
《為工作而活》透過多元視角與歷史脈絡探討人類與工作的關係,挑戰傳統經濟學對稀缺性的假設,充滿啟發性,值得一讀。
Thumbnail
《為工作而活》透過多元視角與歷史脈絡探討人類與工作的關係,挑戰傳統經濟學對稀缺性的假設,充滿啟發性,值得一讀。
Thumbnail
〈原初豐裕社會〉文中重新檢視狩獵採集社會,解釋其生計模式如何使之成為「原初豐裕社會」,藉此檢討歐洲社會長期存在的進步觀思維,對演化式的意識形態……
Thumbnail
〈原初豐裕社會〉文中重新檢視狩獵採集社會,解釋其生計模式如何使之成為「原初豐裕社會」,藉此檢討歐洲社會長期存在的進步觀思維,對演化式的意識形態……
Thumbnail
不斷地製造,再不斷地銷毀,也是為了服膺GDP而生的非常態。
Thumbnail
不斷地製造,再不斷地銷毀,也是為了服膺GDP而生的非常態。
Thumbnail
海德格提出未來可能將會出現人力資源的預言,這個探問卻敲響我對於工作意義的辯駁「為甚麼我們要工作?」
Thumbnail
海德格提出未來可能將會出現人力資源的預言,這個探問卻敲響我對於工作意義的辯駁「為甚麼我們要工作?」
Thumbnail
《經濟,不是市場說了算》從工作、商業、市場、財產、經融等五大面向,在每一章的開頭,討論了關於經濟中不同的主流想法,教導讀者們可以如何運用現有的資源,但透過不同的「倫理行動」去執行,緊扣「重構(reframing)」的概念,亦即重新建構對熟悉事物的理解,最後,奪回人生的自主權,共創一個更永續的社會。
Thumbnail
《經濟,不是市場說了算》從工作、商業、市場、財產、經融等五大面向,在每一章的開頭,討論了關於經濟中不同的主流想法,教導讀者們可以如何運用現有的資源,但透過不同的「倫理行動」去執行,緊扣「重構(reframing)」的概念,亦即重新建構對熟悉事物的理解,最後,奪回人生的自主權,共創一個更永續的社會。
Thumbnail
我們不能光用今天的觀點,來看待這幾千年的歷史;我們也應當用的當代人的觀點來看當代,可能更具代表性
Thumbnail
我們不能光用今天的觀點,來看待這幾千年的歷史;我們也應當用的當代人的觀點來看當代,可能更具代表性
Thumbnail
解決三項AI人工智慧發展迷思,了解未來工作總量大幅減少的原因
Thumbnail
解決三項AI人工智慧發展迷思,了解未來工作總量大幅減少的原因
Thumbnail
不工作的世界 #原載於Pubu焦點話題 投身職場,進入「工作紀元」幾乎是每一個人成長的必然,多數人往往終日汲汲營營於此,卻又總戲謔自己是為五斗米折腰,工作看似人生極為重要的元素,卻又帶點市儈的不得不然,正因為如此,「不工作的世界」是讓人匪夷所思的。 也讓人好奇作者丹尼爾.薩斯金在《不工作的世界:AI
Thumbnail
不工作的世界 #原載於Pubu焦點話題 投身職場,進入「工作紀元」幾乎是每一個人成長的必然,多數人往往終日汲汲營營於此,卻又總戲謔自己是為五斗米折腰,工作看似人生極為重要的元素,卻又帶點市儈的不得不然,正因為如此,「不工作的世界」是讓人匪夷所思的。 也讓人好奇作者丹尼爾.薩斯金在《不工作的世界:AI
Thumbnail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在資源及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如何作出選擇的科學,也就是說研究人類在面對稀缺性時會如何做出選擇的科學。這些選擇包含了日常生活購物、大學科系的抉擇…
Thumbnail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在資源及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如何作出選擇的科學,也就是說研究人類在面對稀缺性時會如何做出選擇的科學。這些選擇包含了日常生活購物、大學科系的抉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