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緊鑼密鼓籌備書店:打怪以及不只一個戰場

0614 緊鑼密鼓籌備書店:打怪以及不只一個戰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屏東一人書店──時遇書店biho Books朝8月營業前進!這幾天的籌備作業,有點像以前玩線上遊戲,同時四周出現好多好多怪物,你要解決他們,你才能升級、你才能過關。

有一類型的戰場ㄅ,是屋子裡的某裝修項目完成了要進到下一項目。驗收時,你要能判斷出來這個A工法有無問題,否則會遇到過幾天後,哪邊施作不滿意要再補工,我稱之為「繳學費」——因為業主的預算就只到這樣、因為第一線的師傅認為可以、因為業界普遍這樣處理,但業主,也就是我後來接收相關工法的知識後,改以B工法處理,避免實際營業時,沒有收邊的地板可能會躲藏蚊子螞蟻的情形。

除了驗收上耳清目明,彼時還有其他裝修工程同步進行。要撥空過去幫師傅開門、要通知下一個工程進場、要聯繫先前沒想到的施工項目,比如投影機廠商來場勘。

而另一戰場類型ㄆ,是當師傅、廠商聽到這空間即將成為書店,是那種賣藝文、美學、社會類的書店,他們說:「沒在看書吶!」、「現在大家都滑手機了,很少在買書啦!」我也只是笑笑地看著他們,直視音響師傅想著:大家現在也用耳機在聽音樂不是嗎?

業外人士這樣說倒還好,只是比較困惑的是同業的反應。我來到一場線上會議,許多前輩對小店的反應是超級擔心你活不下去,沒辦法和大家一起共存共榮。

我連番被詢問:「半年後呢?一年後呢?一年半後計劃呢?可以有哪些支持生存下去?」那幾天的工作時間,我正調整今年度要執行的活動,想著怎麼讓這些活動有關聯,想著怎麼讓活動不只是活動,還能延續下去,還會有火花蹦出來。

打這段的時候,我想起大學的阿孝老師,他在課堂上說「1000個粉絲」、「MVP」概念(Minimum Viable Product,以最低的成本打造產品,快速上市測試是否可行),我簡單的腦袋快速轉動:先把手邊的事一件一件完成,再來,開書店的過程就是邊做邊調整,如果有找同好客群,大家認同理念,這樣的力量會讓這家店繼續下去。

同時回顧當時參加線上會議的我,苦笑地對著大大,心想:我只是想好好思考活動主題,要準備哪些書目,讀過之後還要寫文宣、活動辦完還要寫精華摘要……用有些自我,但還是會視讀者接收度,調整做法的方式,在小店裡跟大家分享書、分享閱讀的美好。

還好還好,我算是滿願意嘗試的人,也是會努力找資源的人,4個月前都寫過這篇《0214 書業零經驗,獲取入門知識的3大資源》了。面對各種擔憂,我盡量不影響既有步伐。

當我盡力而為,書店經營多久,就不再是問題。

avatar-img
時遇書店的沙龍
7會員
52內容數
開店荊棘路。記錄我在屏東披荊斬棘和貴人相助的故事。 在籌設書店的日子裡,每天利用半小時,回顧當天發生什麼事(盡量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時遇書店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昨天在工作場合,年長的夥伴聊到他最近想看描述熟齡生活的書,後來想起來張曼娟有相關作品。雖然我們交談時間不長,但我後來給自己出當日功課,是規劃一份給熟齡朋友的閱讀書單,我將原文稍微改寫,分享如下。
時遇書店是屬於開店要做平面設計和室內設計的流派。其中平面設計,一開始要做的是形象設計(Logo、名片、招牌等)和室內設計。前者我是找網路、後者我是找在地設計師。
〈0329 天公伯仔請賜予我一个好所在!(上)〉文提到,日本地點開發專家榎本篤史建議,要找到一個好店面,人得到現場站崗,踏踏實實地拿著計數器在平日、假日不同時段測量交通和行人流量。雖然目前的店址,並不是我用這樣的方式選來的,但我認為這樣的方式直到現在還是值得做,能夠更瞭解店面的人流屬性。
就在4個小時前,我結束了40多天找店面馬拉松,腦中想起《賽德克.巴萊》魯道·鹿黑對長子說的話:「莫那,好獵人要懂得安靜等待。」
這一兩周除了繼續處理店面的事情,再來就是緊鑼密鼓撰寫開店計畫書。近期我主要參考關登元著作《成功開店計畫書(增訂版)》,藉由這本工具書的幫忙,從市場分析、店面經營、行銷規劃,理清開店與經營策略,以及如何落實到前置作業。書中的書寫方式滿口語的,就好像有一個創業教練陪在你身邊!
先說結果:今天夥伴和我臨時籌畫「前10名來客消費滿額送菜」促銷,發Facebook粉專文及門口宣傳, 但整天沒有客人是因為這樣來到店裡的。
昨天在工作場合,年長的夥伴聊到他最近想看描述熟齡生活的書,後來想起來張曼娟有相關作品。雖然我們交談時間不長,但我後來給自己出當日功課,是規劃一份給熟齡朋友的閱讀書單,我將原文稍微改寫,分享如下。
時遇書店是屬於開店要做平面設計和室內設計的流派。其中平面設計,一開始要做的是形象設計(Logo、名片、招牌等)和室內設計。前者我是找網路、後者我是找在地設計師。
〈0329 天公伯仔請賜予我一个好所在!(上)〉文提到,日本地點開發專家榎本篤史建議,要找到一個好店面,人得到現場站崗,踏踏實實地拿著計數器在平日、假日不同時段測量交通和行人流量。雖然目前的店址,並不是我用這樣的方式選來的,但我認為這樣的方式直到現在還是值得做,能夠更瞭解店面的人流屬性。
就在4個小時前,我結束了40多天找店面馬拉松,腦中想起《賽德克.巴萊》魯道·鹿黑對長子說的話:「莫那,好獵人要懂得安靜等待。」
這一兩周除了繼續處理店面的事情,再來就是緊鑼密鼓撰寫開店計畫書。近期我主要參考關登元著作《成功開店計畫書(增訂版)》,藉由這本工具書的幫忙,從市場分析、店面經營、行銷規劃,理清開店與經營策略,以及如何落實到前置作業。書中的書寫方式滿口語的,就好像有一個創業教練陪在你身邊!
先說結果:今天夥伴和我臨時籌畫「前10名來客消費滿額送菜」促銷,發Facebook粉專文及門口宣傳, 但整天沒有客人是因為這樣來到店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