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一人書店──時遇書店biho Books朝8月營業前進!這幾天的籌備作業,有點像以前玩線上遊戲,同時四周出現好多好多怪物,你要解決他們,你才能升級、你才能過關。
有一類型的戰場ㄅ,是屋子裡的某裝修項目完成了要進到下一項目。驗收時,你要能判斷出來這個A工法有無問題,否則會遇到過幾天後,哪邊施作不滿意要再補工,我稱之為「繳學費」——因為業主的預算就只到這樣、因為第一線的師傅認為可以、因為業界普遍這樣處理,但業主,也就是我後來接收相關工法的知識後,改以B工法處理,避免實際營業時,沒有收邊的地板可能會躲藏蚊子螞蟻的情形。
除了驗收上耳清目明,彼時還有其他裝修工程同步進行。要撥空過去幫師傅開門、要通知下一個工程進場、要聯繫先前沒想到的施工項目,比如投影機廠商來場勘。
而另一戰場類型ㄆ,是當師傅、廠商聽到這空間即將成為書店,是那種賣藝文、美學、社會類的書店,他們說:「沒在看書吶!」、「現在大家都滑手機了,很少在買書啦!」我也只是笑笑地看著他們,直視音響師傅想著:大家現在也用耳機在聽音樂不是嗎?
業外人士這樣說倒還好,只是比較困惑的是同業的反應。我來到一場線上會議,許多前輩對小店的反應是超級擔心你活不下去,沒辦法和大家一起共存共榮。
我連番被詢問:「半年後呢?一年後呢?一年半後計劃呢?可以有哪些支持生存下去?」那幾天的工作時間,我正調整今年度要執行的活動,想著怎麼讓這些活動有關聯,想著怎麼讓活動不只是活動,還能延續下去,還會有火花蹦出來。
打這段的時候,我想起大學的阿孝老師,他在課堂上說「1000個粉絲」、「MVP」概念(Minimum Viable Product,以最低的成本打造產品,快速上市測試是否可行),我簡單的腦袋快速轉動:先把手邊的事一件一件完成,再來,開書店的過程就是邊做邊調整,如果有找同好客群,大家認同理念,這樣的力量會讓這家店繼續下去。
同時回顧當時參加線上會議的我,苦笑地對著大大,心想:我只是想好好思考活動主題,要準備哪些書目,讀過之後還要寫文宣、活動辦完還要寫精華摘要……用有些自我,但還是會視讀者接收度,調整做法的方式,在小店裡跟大家分享書、分享閱讀的美好。
當我盡力而為,書店經營多久,就不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