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與虛構邊界模糊的年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網路的憤怒與支持都很虛無
按一個讚,寫幾個字,表達意見,關掉3C,回到現實人生。幾分鐘為不認識的人支持或鄙視,過幾天風向不對,資訊更新。重新刪掉那些,再寫一些字,幾秒鐘後宣示己見,這就是天天上演的網路生態。
有人去確認消息來源?
誰相信及傳播了假資訊?
到底什麼是真?何又為假?
真相真的存在嗎?感受到底是當時的?還是後設的?
更詭異的是!!!
人為什麼會被欺騙?是因為太相信自己。
相信自己的判斷!
相信自己的耳朵!
相信自己的眼睛!
相信消息來源!
但是一切都可以虛構。
所以什麼都不想說,在這個真實與虛構邊界模糊的年代。
彷彿平行的展覽就是北美館的狂八○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個夏天真的非常可怕,做不完的事情,各種突發狀況,花錢如流水的準國中生暑假,讓人驚嚇得合辦單位處事風格,很失控的線上夏令營
其實繞了一大圈跑來屏東,是因為副駕駛非常想去屏東海生館,但本人一直有輕微的心理障礙,認為圈養鯨豚是非常殘忍的事情,所以雖然很喜歡海洋動物,卻未曾積極要來海生館,不過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議題,有機會再說。
本次住宿從2000到6000都有,景點不能太多,課本上的有提到的蒐集一下,講究要吃飽睡飽,養足精神好駕車,畢竟駕駛只有本人,副駕的功能只有吃喝玩樂(副駕表示幹嘛嫌棄我),駕駛只好自立自強。 路線是:宜蘭→花蓮→台東→屏東→高雄→台北
吾兒班上有位女孩,請容我稱她「公主」,公主有位直升機母親,請容我稱它為「女僕」。女僕一直帶著公主有計劃的在校外校內參與各種比賽,我一直到最後才發現,女僕的目標是小學的「特殊市長獎」,而且理由也蠻荒謬的,容後再說。
我是單親媽,資歷12年,因為一路走來很辛苦,對於經歷相仿的女性,總有同情或同理,T是後來認識的朋友,認識的時候他的孩子4歲,我的孩子3歲,都是男生。 (細節可能會增補,錯字尚未看,總之就是藉此提醒自己不要濫好人)
敝人是一個小小的藝術行政從業人員,也蠻自豪可以推廣美好的時代與記憶,所以逛逛博物館是日常消遣,今日狗兒說想去海科館,於是就大老遠開車到八斗子。吾家狗兒非常熟悉海科館,一年總會去個幾回,加上狗兒曾經參與過館內宿營活動,說起來應該是比多數觀眾更清楚配置及內容。 以上背景介紹完畢。
這個夏天真的非常可怕,做不完的事情,各種突發狀況,花錢如流水的準國中生暑假,讓人驚嚇得合辦單位處事風格,很失控的線上夏令營
其實繞了一大圈跑來屏東,是因為副駕駛非常想去屏東海生館,但本人一直有輕微的心理障礙,認為圈養鯨豚是非常殘忍的事情,所以雖然很喜歡海洋動物,卻未曾積極要來海生館,不過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議題,有機會再說。
本次住宿從2000到6000都有,景點不能太多,課本上的有提到的蒐集一下,講究要吃飽睡飽,養足精神好駕車,畢竟駕駛只有本人,副駕的功能只有吃喝玩樂(副駕表示幹嘛嫌棄我),駕駛只好自立自強。 路線是:宜蘭→花蓮→台東→屏東→高雄→台北
吾兒班上有位女孩,請容我稱她「公主」,公主有位直升機母親,請容我稱它為「女僕」。女僕一直帶著公主有計劃的在校外校內參與各種比賽,我一直到最後才發現,女僕的目標是小學的「特殊市長獎」,而且理由也蠻荒謬的,容後再說。
我是單親媽,資歷12年,因為一路走來很辛苦,對於經歷相仿的女性,總有同情或同理,T是後來認識的朋友,認識的時候他的孩子4歲,我的孩子3歲,都是男生。 (細節可能會增補,錯字尚未看,總之就是藉此提醒自己不要濫好人)
敝人是一個小小的藝術行政從業人員,也蠻自豪可以推廣美好的時代與記憶,所以逛逛博物館是日常消遣,今日狗兒說想去海科館,於是就大老遠開車到八斗子。吾家狗兒非常熟悉海科館,一年總會去個幾回,加上狗兒曾經參與過館內宿營活動,說起來應該是比多數觀眾更清楚配置及內容。 以上背景介紹完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在當今社會中,如何分辨虛擬與真實之間的界線。透過直覺和感受,我們需要挑戰媒體呈現的假象,並仔細觀察周圍的細節。文章強調選擇與自己價值觀一致的劇本,並明白善惡的相對性,使每個人都能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立場。無論你選擇扮演哪種角色,重要的是掌握選擇與操控的權力。
跳脫一下跟工作相關的思緒,來撰寫一些不一樣的東西,相信諸君都聽過[事情的發生往往來自於溝通不足],然而真的只是溝通不足產生的嗎?在下覺得並非如此,當今社會與科學所教的皆是懷疑,造成了[話中虛幻多有詐,人本不信只為安]的現況,舉凡話語中所參雜的真實與否,真幻交織,根本無法認清,只能回歸到最初謊言與真實
Thumbnail
最近很有感覺的一段話~ 第一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引起的情緒」 第二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無意但自己突然被激起的情緒」 第三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的衝突,但自己自行站隊引起的情緒」 第四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的言行,但自己感到不妥加以批判」
Thumbnail
何謂真實世界? 一般人眼中世界的構成,除了每天接收到的片面外來訊息,加上實體接觸的物質元素,還有就是個體本身的內在慾望了。 我只聽我想聽的,我只看我想看的,我只相信我認為的,這就是專屬於每個人的真實 。 在眾多個體的真實之上,說不定有著一個大架構的劇本在運轉,真正的真實就在這個劇本之外,在我們
Thumbnail
我們從傳統和網路獲取訊息,但網路訊息的真偽性需要特別小心對待,例如抖音上的虛假視頻和假訊息,建議查證後再相信。
即使現實生活人際關係遇到重重困難與挑戰,人與人之間還是有滿滿的視聽感,對方鮮活無比的憤怒,悲傷,委屈,痛恨表情,身材樣貌,慣常使用的語詞,講話神態,行為動作,衣著,透明公開的聯絡方式,將人的互動連結成為真實可感的情緒張力。即使與對方拼搏或爭戰,完全沒有消失或斷線的可能性。 只有一種可能,人與人之間
社群,臉書,群組,現代人無法割捨使用網路,現實世界許多爆表壓力和傷痛,包袱,在個體資料的保護機制和虛擬世界中,心靈最脆弱或真實面得已盡情釋放;即時對話反饋和虛擬人設,初期的心裡缺損角落滿足感十足後,方便性和個人化,現代人沉溺網路成為鍵盤手,幾乎是日常與不可逃避的事了。 然而心存善良,沒有評估文字風
Thumbnail
我們對別人真心的好,別人受到感召,也會對我們等量回饋,我們對他人言行刻薄,他人也會一一反擊,甚至加碼。佛說,世間萬物都是假相,為了假相斤斤計較和貪婪愚癡都是跟自己的慧命過不去。有人說,白花花的銀子鈔票、水泥鋼筋造的堅固房子哪裡是假相,都是眼睜睜的真實存在。 那些所謂的真實的存在,會隨著一個人的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事情似乎不只如此,但歐美個人主義的「現代科學教」告訴我們,要確認所謂的「現實」,就要透過肉體感知到的是否符合正常和健康,若是,那就是真的。嗎? 揭示謊言:參透過去能預見未來? 我們的信念是根據過去經驗所形成的,這些經驗被不斷地釋放到當下,令我們先入為主的認為...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在當今社會中,如何分辨虛擬與真實之間的界線。透過直覺和感受,我們需要挑戰媒體呈現的假象,並仔細觀察周圍的細節。文章強調選擇與自己價值觀一致的劇本,並明白善惡的相對性,使每個人都能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立場。無論你選擇扮演哪種角色,重要的是掌握選擇與操控的權力。
跳脫一下跟工作相關的思緒,來撰寫一些不一樣的東西,相信諸君都聽過[事情的發生往往來自於溝通不足],然而真的只是溝通不足產生的嗎?在下覺得並非如此,當今社會與科學所教的皆是懷疑,造成了[話中虛幻多有詐,人本不信只為安]的現況,舉凡話語中所參雜的真實與否,真幻交織,根本無法認清,只能回歸到最初謊言與真實
Thumbnail
最近很有感覺的一段話~ 第一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引起的情緒」 第二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無意但自己突然被激起的情緒」 第三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的衝突,但自己自行站隊引起的情緒」 第四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的言行,但自己感到不妥加以批判」
Thumbnail
何謂真實世界? 一般人眼中世界的構成,除了每天接收到的片面外來訊息,加上實體接觸的物質元素,還有就是個體本身的內在慾望了。 我只聽我想聽的,我只看我想看的,我只相信我認為的,這就是專屬於每個人的真實 。 在眾多個體的真實之上,說不定有著一個大架構的劇本在運轉,真正的真實就在這個劇本之外,在我們
Thumbnail
我們從傳統和網路獲取訊息,但網路訊息的真偽性需要特別小心對待,例如抖音上的虛假視頻和假訊息,建議查證後再相信。
即使現實生活人際關係遇到重重困難與挑戰,人與人之間還是有滿滿的視聽感,對方鮮活無比的憤怒,悲傷,委屈,痛恨表情,身材樣貌,慣常使用的語詞,講話神態,行為動作,衣著,透明公開的聯絡方式,將人的互動連結成為真實可感的情緒張力。即使與對方拼搏或爭戰,完全沒有消失或斷線的可能性。 只有一種可能,人與人之間
社群,臉書,群組,現代人無法割捨使用網路,現實世界許多爆表壓力和傷痛,包袱,在個體資料的保護機制和虛擬世界中,心靈最脆弱或真實面得已盡情釋放;即時對話反饋和虛擬人設,初期的心裡缺損角落滿足感十足後,方便性和個人化,現代人沉溺網路成為鍵盤手,幾乎是日常與不可逃避的事了。 然而心存善良,沒有評估文字風
Thumbnail
我們對別人真心的好,別人受到感召,也會對我們等量回饋,我們對他人言行刻薄,他人也會一一反擊,甚至加碼。佛說,世間萬物都是假相,為了假相斤斤計較和貪婪愚癡都是跟自己的慧命過不去。有人說,白花花的銀子鈔票、水泥鋼筋造的堅固房子哪裡是假相,都是眼睜睜的真實存在。 那些所謂的真實的存在,會隨著一個人的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事情似乎不只如此,但歐美個人主義的「現代科學教」告訴我們,要確認所謂的「現實」,就要透過肉體感知到的是否符合正常和健康,若是,那就是真的。嗎? 揭示謊言:參透過去能預見未來? 我們的信念是根據過去經驗所形成的,這些經驗被不斷地釋放到當下,令我們先入為主的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