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時間:2023.01.15
天氣:陰天,還會冷冷的哩!
參加隊伍:本原蟲隨便走
路線行程:捷運永寧站(公車)→齋明寺古道→御成路古道→中正公園(大溪神社)→月眉濕地→山豬湖親水公園→李騰芳古宅→月眉古道→大溪老街→公車回永寧
周末的降雨預報又打亂了原本的行程規劃,起床看看沒雨耶~包袱款款搭車去大溪,走一段一直想拜訪的齋明寺古道,因為齋明寺古道很短,就搭配旁邊的御成路古道,然後後面的路程就隨意,看時間看天氣看地圖當場決定。(這一篇沒用"桃園.小旅行"當分類,是因為我最後走了將近一整天!咬著雞蛋糕找回永寧的站牌時想,出門時只不過想走點小古道,怎麼腿這麼痠啊~)
齋明寺古道
齋明寺建於清道光年間,已有一百六十年歷史,為大溪鎮最古老的佛寺,國家三級古蹟。
交通
大眾交通:到齋明寺的公車不少,分布在兩端,有停台3線的,有停齋明街口的。以下為簡列幾種公車搭乘方式:
- 於桃園市桃園客運總站搭乘桃園客運5044、5053線往龍潭於齋明寺站下車,沿齋明街步行500公尺就抵達齋明寺。
- 於中壢公車站搭乘桃園客運5050線往石門水庫,於齋明寺站下車,沿齋明街步行500公尺抵達齋明寺。
- 於桃園市桃園客運總站搭乘桃園客運5096線往大溪,在崎腳站下車,沿台4線走往下走約400公尺見路邊指標就到了。
- 於中壢公車站後站搭乘桃園客運5098線往大溪,在崎腳站下車,沿台4線走往下走約400公尺見路邊指標就到了。
- 永寧捷運站2號出口搭乘712公車,齋明寺站下車,沿齋明街步行500公尺就抵達齋明寺。
我這懶人,當然是選5號!去永寧捷運站搭712公車,又快又方便。永寧站過來後,只停一站,第2站就是齋明寺,所以下高速公路後要眼明手快,不然就直接跟公司司機說,我要到齋明寺下車啦!(其實到外地走動我最喜歡用這種方式,不然有的公車上不見得有站牌跑馬燈,要一直盯著公車app也很累)
10:32 齋明寺站下車,就在大馬路邊,我下車後還先吃2個茶葉蛋當早餐。吞蛋蛋時看向馬路對面,非常清楚的齋明寺牌樓,很好,不用尋找了,不會迷路。吃完早餐過馬路就是了。
走進這條路就是齋明街,順著齋明街一直往前走,就會通到齋明寺門口。不過本人獨行時,就習慣亂走亂逛。
10:38 走到叉路口,左邊是勤奮公園,右邊有個土地公小廟。廟宇本身看來剛新漆,顏色很鮮豔可愛,還架高在一個基座上,工作人員正在整理小廟,走去拜拜順便打招呼(我也很喜歡看這種顏色鮮豔的小廟宇)。
左邊的勤奮公園也進去晃一下,海洋世界的壁畫,只是覺得出現在綠綠的陸地公園,海豚海龜們有點突兀,公園門口和裡面有幾株落羽松變色中,只是顏色不夠鮮豔,樹木分散拍起來也不醒目。
在這邊發生個小趣事,這條寧靜的路上(齋明街)遇到一輛車問路,問我落羽松秘境被導航到這,落羽松在哪?我轉頭看著勤奮公園門口那兩棵顏色最鮮豔的,只好猜測說,一般講大溪這邊看落羽松的地方,多半在月眉濕地,你要不要導航去月眉濕地看看?
齋明寺
雖說目的是想走齋明寺古道,不過從齋明街進來,穿過停車場會先到齋明寺(本體),參觀古蹟齋明寺當然也是目標之一。門口有宗教百景的解說牌,也有齋明寺沿革的牌子。大門外的對聯:齋界開員樹,明燈照大千。就名寫著“齋明”二字。
“臺灣宗教百景”是內政部於102年11月22日徵選公布的100個指標性宗教景觀。這些入選的景觀反映早期先民開臺墾荒的發展脈絡,也大致呈現台灣宗教型態多元化的比例。大溪齋明寺是全臺灣唯一珍藏宋版《磧砂藏經》影本的寺廟,也是大溪最古老的佛寺。
當然,園區導覽圖很重要,看一下就大致知道進入齋明寺內後,要怎麼逛庭院,齋明寺古道也在導覽圖上標出來。庭園內目前可以參觀的是古蹟庭院和古蹟三合院(齋堂、禪堂疫情期間未開放參觀)。庭園外則有禪修林、萃靈塔、齋明寺古道、敬字亭、古道三門(三門?我懷疑是山門)
10:49 從大門進入齋明寺後,先穿過庭院,直接前往古蹟三合院。齋明寺創立於清道光末年間(1840年代),開山第一代住持受戒於南海普陀山法雨寺,返台後結草庵於此,供奉南海請回來的觀世音菩薩,寺名福份宮。同治十二年第二代住持,邑紳發起獻地,改建瓦寺堂宇,更名為齋明堂。當時齋教龍華派盛行,法脈轉承龍華。(雖然不清楚何謂齋教龍華派,咕狗了一下,齋教源於明代中葉的秘密宗教羅教,逐漸發展成各個不同派別,主要分為龍華、金幢、先天三派,清代陸續傳入台灣,三派是獨立傳入台灣,彼此無顯著關係。因持齋茹素,所以統稱為齋教)
齋明寺三合院外的對聯:莊嚴憑法音 圓覺悟禪機
齋明寺建於清道光年間,已有一百六十年歷史,本來名稱為福份宮,民國元年由仕紳募款建大殿及東西兩廂。後來住持法脈轉承曹洞宗,民國26年日治時期易名為"齋明寺",是大溪鎮最古老的佛寺。2005年起,齋明寺展開全面修復工程,2009年重新啟用的齋明寺古建築,外表和裡面梁柱經整修後,紅牆黛瓦維持古意又很華麗。
走進三合院,注意到兩旁的石燈籠,充滿日式風情。
靠近看石燈籠,底座有寫:大溪新南街,加藤仁作,底座還有:刻有「岐阜縣人明治三十九年在住」。而且燈籠裡面是火焰耶~我發現燈火會搖,趴近看發現不是燈泡,是用蠟燭還是燈油點火焰的,連點燈都充滿古意。
齋明寺和一般廟宇的配置不一樣之處是,看起來就蠻像普通三合院,比較像去參觀XX古宅的結構。正殿內和東西廂內皆禁止攝影,純看外觀顏色豐富細膩的畫作。
庭院水池有觀音像,此時寺方人員正在打掃庭院。
小小的繞走庭院一圈,院內的石桌椅,看起來就像民間故事中,會有老人下棋,看著看著他們下棋回家後發現過了百年的場景。
11:04 走出來到齋明寺圍牆外有整個歷史沿革,簡單扼要的介紹了齋明寺的發展(附註:旁邊停車場有洗手間,請多多利用喔!不然要走去中正公園才有廁所了)
11:06 這條柏油小徑走過來,是往下的石階,就是齋明寺古道。往左則往萃靈塔和敬字亭,路旁草地上其實有放置路牌,但我一瞥而過沒注意到,只想著要走發想今日行程的目標-齋明寺古道。往下走一半時,才想到要找古蹟敬字亭,又爬上來找敬字亭,反正古道很短。我還是照順路的方向來介紹,才不會多走冤枉路又爬上爬下。
有設柵門不讓車輛通行,所以只能步行。進入後順著寬敞水泥路走,經過的涼亭雖是觀景亭,昔日可以俯瞰大溪市區,可是現在樹都長高了,視野都被擋住囉!
經過一片樹林,可進去走樹林內的石板小徑,也可走外環道路,這一片就是禪修林,前方的建築物就是萃靈塔,應該是屬於靈骨塔,所以我就不拍照了。
經過萃靈塔後走到庭院邊緣,其實有塊敬字亭的解說牌,但是沒看到任何物體,牌子後方則是一處長滿姑婆芋和雜草的斜坡。我沿著斜坡邊緣往旁走,看到一條往下的小土徑,山友的習慣就是看到路去探一下,果然這是往敬字亭的小徑。
敬字亭
下來不久右側就看的石製的亭(塔?),周圍雜草看來有被清理過。
敬字亭建於同治五年(1866年)採自大漢溪所採的砂岩,用石板塊砌成的三層式建築,為齋明寺現存最老的古蹟。敬字亭上層供俸倉頡神位,以前的人識字率不高,對有寫文字的書信很尊敬,所以不能亂丟,要收集後再焚燒,不過現在是三級古蹟,沒有拿來燒任何物品囉!
齋明寺古道
從敬字亭走回來古道口,從齋明寺方向走古道的話,是一路下坡喔!這條石頭砌成的階梯,就是齋明寺古道,步道旁剛好有棵變葉樹落葉,讓步道口應景的一片秋紅。踏在鋪紅色落葉的古老石階下坡,設計的石階很人性,每一石板落差小小的,全程看到兩位阿嬤和我在走古道石階而已。
這古樸的石板階梯,據說這段路最早是採用大溪的鵝卵石鋪設而成, 民國12年(1923),再改成以大漢溪石鋪設成石板步道。當時大漢溪無橋可行,居民必須渡船過溪,沿這山路石階爬至齋明寺朝拜。
古道轉角處,經過一個紅磚屋,據說是紅磚厝貯水槽
這張是發現漏掉了敬字亭,爬回去時拍的,因為我喜歡給大樹照相。從下往上看,石階的落差不大,對要往上走朝拜的人很友善,只是年代久遠,被走踏磨損到難免有不平的路面。
齋明寺古道的石階設計很貼心,每一階的落差淺淺的很好踏。
11:33 看到牌樓,前方是柏油路,還剛好有車子駛過。本以為古道到此結束,原來是要穿越馬路還有一段。
回頭看齋明寺古牌樓,上方寫著"齋明寺"三個字
經過一棵大樹下後,石板路更和緩,剛好有處像是紫荊還是羊蹄甲的落花,點綴在古樸的石板路上。
11:38 看到前方的大馬路,快要出到台4線馬路這端的入口了,這是回頭看古道的畫面。
11:39 一出來就是大溪交流道下來的馬路,車速超快。右轉沿著台四線馬路走
御成路古道
11:45 沿著馬路走,御成路古道入口在加油站旁小路,這端無任何標示。對著手機離線地圖確認過這上去沒錯。
11:48 經過民宅圍牆到叉路後,才看到御成古道標示,照著標示走右邊往上的路。
11:51 來到一處石碑,左邊是桃園大圳供養塔,右邊是土地公廟。桃園大圳建設時,因工程難度高,殉職者多達55名,因此設置供養塔。
所謂的土地公廟比較像涼亭,亭子裡有土地公,旁邊有鎖起來的鐵門。本來路中間有4隻狗狂吠在歡迎(?)我,看我走到土地公前,就散戲了(好喔~戲演夠囉!土地公都有看到你們有顧路囉!)幸好狗狗意思意思叫叫就跑了,沒朝我奔來,不然我今日沒帶碧玉杖登山杖哩!
桃園大圳簡介。簡介建圳緣起、建圳經過、工程概況等。上面雖然沒寫,桃園大圳是天才技師張令紀規劃設計,可惜太操勞身體不行了,未完工前只好辭職後就GG了。但就連桃園縣觀光導覽網的網頁都寫"八田與一",官方的資料可不可以再確實點考究啊!暗~
11:53 進入御成路古道,最醒目的就是路旁這棵大榕樹。以前御成路古道又稱栗子園古道,也稱九號崎古道,建於清乾隆53年(西元1788年)是大嵙崁街經粟仔園往員樹林的捷徑,為當時菱潭埤(龍潭)、鹹菜甕(關西)、竹塹(竹東、新埔、新竹)一帶地區的產業日用商品運輸必經之路。
順著古道之字坡陡上。原來的古道是一條曲折難行的小徑,後來在西元1923年時因東宮太子裕仁訪台,以紀念的名義將御成路修築為石板道路,從此命名為御成路古道。位於國防大學中正嶺後門的古道入口處,設立一座御成路紀念碑,其上即為捐款名錄。
11:59 走上來看到柵欄和大樹,來到御成路古道入口(所以我是從出口往上爬囉!)
走出馬路看到前方亭子,依照經驗判斷,一定有建路紀念碑(捐款名冊)之類的物體(紅色箭頭處)。
欸~真的不是我拍照技術不好,我現場都貼在石碑上也只能看出一兩個字,只差沒用手摸刻痕,此石碑年代久遠,整個幾乎都平了。
背面有比較新的重寫碑文。這個建路原因好文言拗口,還有冷僻生字,當場放棄閱讀(可愛的是在重現碑文時,看來有部分文字真的也年代久遠難以辨識,所以部分人名都變成用O表示,例如像"王O才"這樣的寫法)。
御成路古道原路往下走,注意到右側有個水泥建物這個不像涵洞,像碉堡,可是好像又有發出水流聲...
古道邊沿途有設置休息座椅,走至快到入口時,時間也近中午,想想乾脆先做在古道上喝杯咖啡簡單吃點糧食小休,並且享受全程來回都沒其他遊客,我獨行的幽靜御成古道。喝著咖啡時,聽到唏唏嗖嗖聲,小狗從後面草叢跑出來!阿~不就剛剛在土地公前求表現的其中之一,我本以為是牠要撲過來了,不過也沒吠,感覺嚇嚇我像惡作劇般奔過腳邊。
12:36 休息後走出御成古道,過馬路至加油站對面,可看到大溪橋的橋頭。走往大溪橋,在橋頭看地圖時,發現一些有興趣的點,錯賽!這樣衍生出支線任務怎麼走得完(是我本身很容易加目的)。決定先外插一個大溪神社遺址就好(因為想去看看月眉濕地聞名的落羽松)。
大溪橋
大溪橋跨越大漢溪上,橋身採用和大溪老街相仿的巴洛克風格。大溪橋初建於民國23年,早期是以竹籠與石塊堆疊興建而成的竹木板橋,一直是大溪對外聯絡的唯一橋樑,不只是交通運輸的重要橋梁,也是大溪鎮溪東、溪西居民往來的必經之地。日治時期改建成為全長兩百八十公尺的雙孔鋼索吊橋,隨著武陵橋與第二外環道的開通,大溪橋逐漸失去交通運輸的重要性,且因颱風的肆虐和多次水災,舊有的整座橋已經不適合使用,因此實施美化重建在民國90年正式動工,將大溪橋改建成為全長三百三十公尺、共十三根橋墩的鋼筋混凝土橋。
走在寬敞的橋面上俯瞰溪水,大漢溪上還有引水渠道
這座新建的大溪橋是仿造日治時代原大溪古吊橋的外觀重建,兩端橋頭另加興建二座很高的牌樓,橋的入口處是復古的拱門造型,加上半圓形式的雕花罩頂,而橋身二側則是灰白色的仿造大溪老街牌坊的巴洛克式雕花,兩邊皆可看到石門水庫與淡水觀音山的景致。有許多遊客們會在此橋上拍照留影,而從橋邊走進崁津便道經過大溪公園就可以直達大溪老街。
大溪橋走過來有兩路,爬樓梯上去中正公園,左轉平路沿著河邊走(腳踏車道?),如果要前往月眉濕地看落羽松,兩條路都可以通。先走上中正公園找神社
大溪神社遺址
因為神社只是"遺址",所以我在中正公園內繞了一圈找相似物,還拿出咕狗手機導航。
12:29 喔喔~出現整排石燈籠,走在石燈籠中的鋪石板路往前。
居然狛犬還在耶!可是這明明是觀景台!旁邊解說牌說拜殿和主殿拆除後,改建蓋這個超然亭,然後亭子基座就是正殿礎石。
日治時期桃園縣有三大神社,大溪神社是其中最早的神社,霧社事件後,日本人為加速皇民化運動,在昭和七年(民國21年)舉行大溪神社安座儀式,神社位階原本是鄉社,隸屬於國幣小社的新竹神社下,並受日本宮內廳登記與管轄。(我翻看《遠渡來台的日本諸神》一書,本文中並無介紹到大溪神社,僅在最後的神社列表中有列出)
旁邊一個個石柱很像捐獻名冊,類似台灣建廟捐多少錢有根柱子之類。
因為光復初期後反日情結高漲,神社被破壞,拜殿和主殿拆除,改建成超然亭,次前整個大溪神社遺址就剩下這個石頭基盤。
大稽崁基石
咦~神社旁邊草地上有方柱石,打開壓克力蓋一看,果然是基石,馬上查估狗他是誰?大稽崁,又稱大嵙崁或大溪街,H116M,土木局町杭標,大正二年總督府土木局。
走出中正公園,沿著普濟路走,經過黃氏家廟,不過大門圍起來。
左邊一條向下的石階,拿出地圖看是石板古道,小狗顧在石板古道口,先往前去普濟寺,再回來走石板古道。
普濟堂
13:06 普濟堂是大溪的信仰中心,位於大溪老街的百年廟宇,創立於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主祀三聖恩主(關聖帝君、孚佑仙祖、九天司命),"普濟"堂設立的初始宗旨,就是奉祀之神祇無地域性,也就是沒有族群、方言、祖籍之背景,眾生均可自主樂意而來朝拜。演變至今,6月24日關聖帝君遶境活動,是大溪一年一度的盛事!
13:07 普濟堂門口合掌拜拜後,折返回石板古道,石板古道剩下往下的這一小段之字坡,由一塊塊石板砌成的石階。
走到溪邊沿著木板步道走,旁邊有漂亮的網美餐廳,有室內座位也有室外座位。
13:13 過馬路是月眉觀音寺,觀音寺的建築物本體在上方,要爬樓梯上去,但走在步道朝上看,這面白色的浮雕牆比上面彩色廟宇本體吸睛。
接著沿步道走過去,有一顆顆蘑菇形的大石頭板放在步道一側,這個石頭原來是大姑陷(大溪原名)碼頭纜樁石頭。大溪位於淡水河上游,泰雅族人稱為大姑陷,漳州人來台後改名為大姑崁;後來當地人士李騰芳高中舉人,又改稱大嵙崁,日本據台後才改名大溪。
沿途走過去發現好幾顆。原本在大溪碼頭工作的諸多纜樁,因縱貫鐵路和桃園大圳建設而被破壞,後來村人在河底找到一些而運來,見證大溪過往碼頭風華的證物
根據考據,大嵙崁港之外港,應該就是在月眉觀音山一帶。為防止船舶漂流,舊打造了很多繫船石(就是那些磨菇造型的大石頭),但因早期大漢溪河水充沛河道廣闊,雨季大雨後河道常會變動,繫船石就被河水沖走。後來月眉地區的居民往下游找到一些繫船石,現放置在月眉山觀音寺下。
月眉濕地
在河堤上朝月眉濕地前進,因為走在上面都沒車還很開心,後來發現一直都只有我一人居高臨下在走動,原來是風很大,下面明明有單車道可以走,我在上面吹風像阿呆。旁邊是月眉第二停車場,雖然看到u-bike站,騎去山豬湖其實比較輕鬆。但我又覺得走繞景點時要顧那輛車很麻煩而作罷,畢竟丟了罰很貴。
13:44 經過停車場,總算走到了月眉人工溼地公園。遊客蠻多的,因為冬天的月眉落羽松也算是網美聖地。
溼地公園中蠻多裝置藝術,就不一一介紹。最有趣的應該是這個:福壽螺吃落羽松(作品名稱為:粉紅泡泡,創作發想確實是福壽螺,不過吃落羽松是我講的,因為這個角度有點像粉紅色的巨大王蟲要嚕過去水岸踏平落羽松)。
此時落羽松到尾聲了,地上落葉多。
14:03 繼續往山豬湖生態園區前進,走在馬路上過橋時就能看到仿瀑布的景觀。
山豬湖親水生態園區
14:07 走過來入口處在整建中(2023年1月中旬),門口變得很像建築工地。這種石碑後來看到好幾塊,改天再來查資料。說是工地還是有留小門讓遊客進入。
進入後可以繞走一大圈。最佳拍照打卡點,謹遵指示。
不過觀賞重點的夏天荷花池現在都是一根根殘枝插在池中,呈現殘荷敗柳北風蕭瑟淒涼感。
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園中提字的石頭,邊邊都不平整,就是像吐司麵包用手撕開的那種鋸齒(當然上面刻畫的字跡我也幾乎都無法辨識)。時間有限,我在山豬湖公園內只走了小半圈。
原路回程還是要路過月眉濕地。途中,這個明明就是環太平洋裡,怪獸要出來的洞啊(中毒太深)。真的有種魔性,讓人忍不住一直朝洞內看耶
14:26 月眉濕地另一側(就是堅持要走個O行)
濕地水岸對側看福壽螺正面看,原本是設計蝸牛觸角,可是這樣看起來很像蝸牛參加化妝舞會戴眼罩-福壽蒙面俠。
李騰芳古宅
14:50 踢著馬路往大溪老街方向,我決定切往田中央的馬路去李騰芳古宅。要轉進去古宅入口的路現在很寬闊。
古宅外圍,有錢人家門外都有個水池(聚財)
門外還有綁馬的。(我這種很愛胡思亂想的,如果是騎牛或駕牛車來呢?)
入口處的服務人員說現在剛好有解說,我就背著背包屁顛屁顛跑過跟上隊伍,去聽老師講解。
國定古蹟「李騰芳古宅」,又稱「李金興古厝」,於1860年興建。李宅的格局、風水、裝飾皆極具特色且保存完善,且象徵著漢人家族深耕大溪在地的過程。
閩南紅磚(當時進口貨的意思)。磚上和牆上還有蝙蝠、蝴蝶、桃子、鳳梨等等裝飾(所有的圖案都是有含意的,通常就是福氣或多子多孫)
大夫第,大夫是五品,李騰芳考上時是七品。所以這個五品是後來子孫捐官得的(同治三年,1864年,李家後輩捐軍餉幫助平定太平天國之亂,使李先抓追贈為奉政大夫時所立)
先經過掛著明經的前廳(客人來好像要先坐這等?)。明經是咸豐九年(1859年)李騰芳捐貢生而得掛之。李家是書香門第,李騰芳(本名李有慶,騰芳為其官章)於同治四年考取甲子科舉人,為大溪地區唯一的舉人。
正屋的匾額:文魁...仔細看"魁"字少一撇,不是寫錯字,也是有寓意的,為了表達謙虛、不強出頭,鼓勵後代勤學更上一層樓(古人寫字講話可不可以別這麼繞啊?)
正屋屋頂上的祥獸雕塑都很精細漂亮。樑柱下的雀替木雕也是很精緻。
金瓜筒(鑲嵌在橫樑上),一般民宅比較少看到耶,廟宇比較常見。橫樑或通樑及瓜筒是傳統木造建築撐起屋頂重量的重要結構。瓜筒還有分比較修長的木瓜筒和比較肥短的金瓜筒,這個肥肥胖胖看起來就是金瓜筒。
正廳,放祖先牌位(正廳客家人多放祖先,漢人多放神明)
旁邊有銃樓,牆上對大漢溪也有槍孔,防盜賊功能。
奎壁連輝,是李騰芳的私塾。他年紀大才中舉,不當官了(還要千里迢迢舟車勞頓跑去中國當官總覺會命不久矣)所以就教書。
外埕有4個旗桿座,一對石頭一對木頭。舉人以上才能立旗桿座,石頭有刻年代,確定應是李騰芳中舉後所設。
16:13 冬天日照較短,也不能在李騰芳古宅流連太晚,走古宅外的馬路,路邊水溝原來不是水溝是月眉圳,灌溉大溪月眉地區的田地。朝大溪老街方向走,路上看到梅花盛開,撿到。
月眉古道
16:23 不知不覺走到月眉古道,旁邊是石頭公,據說是大溪現存最老的石頭公。月眉古道現在剩下短短的石板路,石板也整修過是比較新的。月眉古道是大溪老街與月眉地區之間聯絡往來的道路,約有140年歷史。現存的月眉古道非常簡短,多數路段已經變成柏油路。
月眉古道走出來小巷弄,直接從大溪老街中段穿出來,哇哇~整排都是漂亮的巴洛克風。
這間建興商行上面還雕有瑞獸。隔壁的屋頂上則有繁複華麗的雕塑。
往外走去找回台北的公車站,經過達摩雞蛋糕,肚子有點餓,正在仰頭看漂亮的雕飾時,門口的店員招手引我買雞蛋糕,吃幾粒雞蛋糕當點心,店員看我一直在拍老街房屋上的牌樓,跟我說這間本來是金庫喔!這麼有錢,難怪上面雕花也特別華美。
回程可搭710公車,直接從大溪回到永寧捷運站。
延伸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