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曲喫茶】2023/06/26 | 看似消暑的作品,卻藏有NTR的雷

2023/06/2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NTR:語源來自日文「寝取り」 (Netori,取其縮寫),意指另一半出軌,也就是俗稱的「戴綠帽」。
在某一年的夏天,逛著唱片行時,意外發現了這張以北歐作曲家為主題的弦樂四重奏錄音專輯:《Intimate Voices》,封面有著令人瞬間暑意全消的冰山照片。仔細一看,是艾默森弦樂四重奏(Emerson String Quartet)的錄音專輯,演奏北歐知名的作曲家所作的弦樂四重奏作品,分別是挪威的葛利格(Edvard Grieg)、芬蘭(Jean Sibelius)的西貝流士,還有丹麥的尼爾森(Carl Nielsen)。
Intimate Voices: Emerson String Quartet, DG 2006
當初不知為何,開頭葛利格的四重奏第一樂章聲響一出來,就覺得無比沉重,彷彿有很深的怨念,像是一個人受到許久壓抑,終於要向天奮力嘶吼。
原以為會越聽越感受北歐的涼爽,卻不知不覺中越來越熱血,血脈噴張。後來一查,才知道原來葛利格在1877年創作這首四重奏時,「太太的樣子有點奇怪」。
到了晚年,葛利格才提及那段創作四重奏的日子裡,進行著無與倫比的「精神戰鬥」。後有證據暗示,他的妻子與葛利格的哥哥有超乎尋常的曖昧關係,也難怪在事後我們可以瞭解為什麼葛利格要把易卜生的詩《小提琴手》當中的一段「追求許久的愛人卻成為哥哥的新娘」這段主題寫入這套四重奏作品裡。
不過以第一樂章來說,廣闊的格局與各樂器之間的交疊,頗有德布西G小調弦樂四重奏的影子。但這套作品較早完成,在首演後遭受不少批評,或許是當時還不習慣這樣的聲音吧?有一種把弦樂四重奏當作管弦作品來表現的感覺。
不只是葛利格,就連專輯中西貝流士的D小調弦樂四重奏也是,介於他寫作第三號與第四號交響曲之間,許多人將其視為一種聲響上的連接。把弦樂四重奏的聲響發揮到極限,看來是每個作曲家的浪漫。
西貝流士的這套D小調弦樂四重奏標題為〈Voces intimae〉,也就是這張專輯名稱「Intimate Voices」的由來,意為「緊密的聲音」。各聲部之間承襲了德奧以來弦樂四重奏創作的傳統,但又採取五個樂章這種突破傳統四個樂章的作法,成為西貝流士三套弦樂四重奏作品當中最為成熟的一部。
不過比起西貝流士,個人還是比較喜歡葛利格的G小調作品。就算沿用先前為易卜生的詩所寫的藝術歌曲素材,還是有精靈的神祕感,光影和水的意象也較為顯著。但就是稍微狗血了些。
或許是CD收錄時間限制,丹麥的作曲家Nielsen雖然創作了四首弦樂四重奏(其中三首獻給葛利格),但只收錄了他的一首弦樂四重奏單一樂章小品「At the Bier of a Young Artist」(一位年輕藝術家的靈柩),這是一首緩慢哀傷的作品,為了紀念作曲家的朋友Oluf Hartmann,為其葬禮所寫。創作時間剛好在西貝流士的D小調弦樂四重奏首演的當月。雖然很短,但相當雋永。從這首曲子,我們可以感受到故友Hartmann應該是個文雅的紳士。
以專輯曲目順序來安排,「葛利格-尼爾森-西貝流士」其脈絡應該相當明顯。而他們創作的熱情,就算北極冰層融化了,也仍歷久不衰。
678會員
452內容數
從大提琴出發,在音樂的旅途上陪伴著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