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曲喫茶】2023/06/26 | 看似消暑的作品,卻藏有NTR的雷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NTR:語源來自日文「寝取り」 (Netori,取其縮寫),意指另一半出軌,也就是俗稱的「戴綠帽」。

在某一年的夏天,逛著唱片行時,意外發現了這張以北歐作曲家為主題的弦樂四重奏錄音專輯:《Intimate Voices》,封面有著令人瞬間暑意全消的冰山照片。仔細一看,是艾默森弦樂四重奏(Emerson String Quartet)的錄音專輯,演奏北歐知名的作曲家所作的弦樂四重奏作品,分別是挪威的葛利格(Edvard Grieg)、芬蘭(Jean Sibelius)的西貝流士,還有丹麥的尼爾森(Carl Nielsen)。

raw-image

當初不知為何,開頭葛利格的四重奏第一樂章聲響一出來,就覺得無比沉重,彷彿有很深的怨念,像是一個人受到許久壓抑,終於要向天奮力嘶吼。

原以為會越聽越感受北歐的涼爽,卻不知不覺中越來越熱血,血脈噴張。後來一查,才知道原來葛利格在1877年創作這首四重奏時,「太太的樣子有點奇怪」。

到了晚年,葛利格才提及那段創作四重奏的日子裡,進行著無與倫比的「精神戰鬥」。後有證據暗示,他的妻子與葛利格的哥哥有超乎尋常的曖昧關係,也難怪在事後我們可以瞭解為什麼葛利格要把易卜生的詩《小提琴手》當中的一段「追求許久的愛人卻成為哥哥的新娘」這段主題寫入這套四重奏作品裡。

不過以第一樂章來說,廣闊的格局與各樂器之間的交疊,頗有德布西G小調弦樂四重奏的影子。但這套作品較早完成,在首演後遭受不少批評,或許是當時還不習慣這樣的聲音吧?有一種把弦樂四重奏當作管弦作品來表現的感覺。

不只是葛利格,就連專輯中西貝流士的D小調弦樂四重奏也是,介於他寫作第三號與第四號交響曲之間,許多人將其視為一種聲響上的連接。把弦樂四重奏的聲響發揮到極限,看來是每個作曲家的浪漫。

西貝流士的這套D小調弦樂四重奏標題為〈Voces intimae〉,也就是這張專輯名稱「Intimate Voices」的由來,意為「緊密的聲音」。各聲部之間承襲了德奧以來弦樂四重奏創作的傳統,但又採取五個樂章這種突破傳統四個樂章的作法,成為西貝流士三套弦樂四重奏作品當中最為成熟的一部。

不過比起西貝流士,個人還是比較喜歡葛利格的G小調作品。就算沿用先前為易卜生的詩所寫的藝術歌曲素材,還是有精靈的神祕感,光影和水的意象也較為顯著。但就是稍微狗血了些。

或許是CD收錄時間限制,丹麥的作曲家Nielsen雖然創作了四首弦樂四重奏(其中三首獻給葛利格),但只收錄了他的一首弦樂四重奏單一樂章小品「At the Bier of a Young Artist」(一位年輕藝術家的靈柩),這是一首緩慢哀傷的作品,為了紀念作曲家的朋友Oluf Hartmann,為其葬禮所寫。創作時間剛好在西貝流士的D小調弦樂四重奏首演的當月。雖然很短,但相當雋永。從這首曲子,我們可以感受到故友Hartmann應該是個文雅的紳士。

以專輯曲目順序來安排,「葛利格-尼爾森-西貝流士」其脈絡應該相當明顯。而他們創作的熱情,就算北極冰層融化了,也仍歷久不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嵐音社的音樂沙龍
701會員
456內容數
從大提琴出發,在音樂的旅途上陪伴著你!
2024/03/07
她雖然能要求咖啡店老闆換音樂,卻無法決定生命中的任何時刻,是否仍會出現巴哈,或是其他勾起她痛苦回憶的古典樂曲。每次樂音一出現,她就陷入憎恨與狂躁的循環,無法自拔。
Thumbnail
2024/03/07
她雖然能要求咖啡店老闆換音樂,卻無法決定生命中的任何時刻,是否仍會出現巴哈,或是其他勾起她痛苦回憶的古典樂曲。每次樂音一出現,她就陷入憎恨與狂躁的循環,無法自拔。
Thumbnail
2024/02/22
小提琴家Puppo還形容包凱里尼是「海頓的夫人」。因為在同時期,他的弦樂作品時常被認為與海頓有同等的份量。雖然他們倆人熟識,但包凱里尼在海頓的風格影響之下,作品仍能保有強烈個性,並且朝向更加大膽的方向邁進,更是不容易!
Thumbnail
2024/02/22
小提琴家Puppo還形容包凱里尼是「海頓的夫人」。因為在同時期,他的弦樂作品時常被認為與海頓有同等的份量。雖然他們倆人熟識,但包凱里尼在海頓的風格影響之下,作品仍能保有強烈個性,並且朝向更加大膽的方向邁進,更是不容易!
Thumbnail
2024/02/15
在爵士樂裡,鋼琴和低音提琴的二重奏較為少見。至少都是加上鼓組的三重奏,或是再加上兩把管樂器的五重奏。或許是許多人對低音提琴的極限感到匱乏,不太敢就這樣赤手空拳地一對一單打。 不過,一位天才在1940年代就把低音提琴的彈奏極限打破,這人就是當時在艾靈頓公爵樂團當中的低音提琴手Jimmy Blanto
Thumbnail
2024/02/15
在爵士樂裡,鋼琴和低音提琴的二重奏較為少見。至少都是加上鼓組的三重奏,或是再加上兩把管樂器的五重奏。或許是許多人對低音提琴的極限感到匱乏,不太敢就這樣赤手空拳地一對一單打。 不過,一位天才在1940年代就把低音提琴的彈奏極限打破,這人就是當時在艾靈頓公爵樂團當中的低音提琴手Jimmy Blanto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原以為會越聽越感受北歐的涼爽,卻不知不覺中越來越熱血,血脈噴張。後來才知道葛利格在1877年創作這首四重奏時,「太太的樣子有點奇怪」。
Thumbnail
原以為會越聽越感受北歐的涼爽,卻不知不覺中越來越熱血,血脈噴張。後來才知道葛利格在1877年創作這首四重奏時,「太太的樣子有點奇怪」。
Thumbnail
「艾格蒙序曲」樂曲內容戲劇性十足,個性鮮明,由一開始的氣氛凝重激烈,到最終營造出熾熱的叛亂情緒與結束時的豪情壯志相當具有張力。
Thumbnail
「艾格蒙序曲」樂曲內容戲劇性十足,個性鮮明,由一開始的氣氛凝重激烈,到最終營造出熾熱的叛亂情緒與結束時的豪情壯志相當具有張力。
Thumbnail
日劇【四重奏】巧妙運用了多樣的音樂素材,以音樂述說「四位主角因不期而遇的組成弦樂四重奏後,共同追求夢想,共同彼此暗(單)戀,但卻發現沒有人的過去是圓滿的...」。本文將一一介紹劇中的樂曲,讓您看劇時也「聽出」劇中人物的心境及隱含意義,帶您進入劇中的音樂情境。馬克樂透客推薦指數:★★☆★★4顆半
Thumbnail
日劇【四重奏】巧妙運用了多樣的音樂素材,以音樂述說「四位主角因不期而遇的組成弦樂四重奏後,共同追求夢想,共同彼此暗(單)戀,但卻發現沒有人的過去是圓滿的...」。本文將一一介紹劇中的樂曲,讓您看劇時也「聽出」劇中人物的心境及隱含意義,帶您進入劇中的音樂情境。馬克樂透客推薦指數:★★☆★★4顆半
Thumbnail
作為人生中的第二場音樂會,總算下定決心留下一點紀錄。以一個新手來說,選擇迪歐提瑪四重奏 (Quatour Diotima) 這場表演是抱持著很大的覺悟的。別的不說,先來看看精美的曲目: 李給悌:第一號弦樂四重奏《夜之蛻變》 G. Ligeti: String Quartet №1 “Métamorp
Thumbnail
作為人生中的第二場音樂會,總算下定決心留下一點紀錄。以一個新手來說,選擇迪歐提瑪四重奏 (Quatour Diotima) 這場表演是抱持著很大的覺悟的。別的不說,先來看看精美的曲目: 李給悌:第一號弦樂四重奏《夜之蛻變》 G. Ligeti: String Quartet №1 “Métamorp
Thumbnail
這是一篇12年前的舊文,一樣發表在BLOGGER,後來移轉到探路客後也沒發表過,但因為我已經把BLOGGER網站關了,可是探路客要收掉了,只好移來這邊。
Thumbnail
這是一篇12年前的舊文,一樣發表在BLOGGER,後來移轉到探路客後也沒發表過,但因為我已經把BLOGGER網站關了,可是探路客要收掉了,只好移來這邊。
Thumbnail
第一小提琴那段高遠的拉奏,像是飛翔在塞納河畔上方的孤鳥,第二小提琴則像是河畔的風徐徐吹來,而大提琴則是流動的河水。這優美的片段,如果坐在塞納河畔,一邊啜飲著左岸咖啡,一邊聆聽,再適合不過。
Thumbnail
第一小提琴那段高遠的拉奏,像是飛翔在塞納河畔上方的孤鳥,第二小提琴則像是河畔的風徐徐吹來,而大提琴則是流動的河水。這優美的片段,如果坐在塞納河畔,一邊啜飲著左岸咖啡,一邊聆聽,再適合不過。
Thumbnail
舒伯特是藝術歌曲之王,「鱒魚」後來被舒伯特重新寫成了鋼琴五重奏;「死與少女」也被寫成了弦樂四重奏。不只是「藝術歌曲」,舒伯特的室內樂作品在古典樂中也佔有一席之地,只可惜他有生之年,一直只能做個害羞的「貝多芬粉絲」,在自己的朋友圈裡取暖。
Thumbnail
舒伯特是藝術歌曲之王,「鱒魚」後來被舒伯特重新寫成了鋼琴五重奏;「死與少女」也被寫成了弦樂四重奏。不只是「藝術歌曲」,舒伯特的室內樂作品在古典樂中也佔有一席之地,只可惜他有生之年,一直只能做個害羞的「貝多芬粉絲」,在自己的朋友圈裡取暖。
Thumbnail
為什麼葛利格的鋼琴作品如此多愁善感?或許與他體弱多病的身體有關。長年以來,葛利格深受肺炎、肺結核、肺氣腫等病痛糾纏;再加上他的孩子出生一年就因為腦膜炎而死亡,這或許也讓葛利格的婚姻一直都蒙上一層陰影。
Thumbnail
為什麼葛利格的鋼琴作品如此多愁善感?或許與他體弱多病的身體有關。長年以來,葛利格深受肺炎、肺結核、肺氣腫等病痛糾纏;再加上他的孩子出生一年就因為腦膜炎而死亡,這或許也讓葛利格的婚姻一直都蒙上一層陰影。
Thumbnail
這首作品,就是在夏天的旅行當中創作出來的。1880年的夏天,18歲的德布西擔任梅克夫人孩子的家教。梅克夫人就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朋友,也是最重要的贊助者。 雖然三年後,德布西獲得了作曲家夢寐以求的羅馬大獎,其創作路線更加前衛而明朗,但這套18歲就完成的鋼琴三重奏,反而有一種難得的純真。
Thumbnail
這首作品,就是在夏天的旅行當中創作出來的。1880年的夏天,18歲的德布西擔任梅克夫人孩子的家教。梅克夫人就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朋友,也是最重要的贊助者。 雖然三年後,德布西獲得了作曲家夢寐以求的羅馬大獎,其創作路線更加前衛而明朗,但這套18歲就完成的鋼琴三重奏,反而有一種難得的純真。
Thumbnail
冰冷透明的鋼琴聲中,弦樂像是逐漸融化的雪,滲出的水流動得緩慢,讓人聯想到芬蘭作曲家西貝流士的弦樂四重奏,但更像是愛沙尼亞作曲家Arvo Pärt的神聖簡約主義作品〈Spiegel im Spiegel〉。偶爾,小提琴是流浪詩人般唱出孤寂柔美的旋律,中提琴是呼嘯的風,大提琴則是綿延的萬年冰河。
Thumbnail
冰冷透明的鋼琴聲中,弦樂像是逐漸融化的雪,滲出的水流動得緩慢,讓人聯想到芬蘭作曲家西貝流士的弦樂四重奏,但更像是愛沙尼亞作曲家Arvo Pärt的神聖簡約主義作品〈Spiegel im Spiegel〉。偶爾,小提琴是流浪詩人般唱出孤寂柔美的旋律,中提琴是呼嘯的風,大提琴則是綿延的萬年冰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