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曲喫茶】2023/06/26 | 看似消暑的作品,卻藏有NTR的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NTR:語源來自日文「寝取り」 (Netori,取其縮寫),意指另一半出軌,也就是俗稱的「戴綠帽」。
在某一年的夏天,逛著唱片行時,意外發現了這張以北歐作曲家為主題的弦樂四重奏錄音專輯:《Intimate Voices》,封面有著令人瞬間暑意全消的冰山照片。仔細一看,是艾默森弦樂四重奏(Emerson String Quartet)的錄音專輯,演奏北歐知名的作曲家所作的弦樂四重奏作品,分別是挪威的葛利格(Edvard Grieg)、芬蘭(Jean Sibelius)的西貝流士,還有丹麥的尼爾森(Carl Nielsen)。
Intimate Voices: Emerson String Quartet, DG 2006
當初不知為何,開頭葛利格的四重奏第一樂章聲響一出來,就覺得無比沉重,彷彿有很深的怨念,像是一個人受到許久壓抑,終於要向天奮力嘶吼。
原以為會越聽越感受北歐的涼爽,卻不知不覺中越來越熱血,血脈噴張。後來一查,才知道原來葛利格在1877年創作這首四重奏時,「太太的樣子有點奇怪」。
到了晚年,葛利格才提及那段創作四重奏的日子裡,進行著無與倫比的「精神戰鬥」。後有證據暗示,他的妻子與葛利格的哥哥有超乎尋常的曖昧關係,也難怪在事後我們可以瞭解為什麼葛利格要把易卜生的詩《小提琴手》當中的一段「追求許久的愛人卻成為哥哥的新娘」這段主題寫入這套四重奏作品裡。
不過以第一樂章來說,廣闊的格局與各樂器之間的交疊,頗有德布西G小調弦樂四重奏的影子。但這套作品較早完成,在首演後遭受不少批評,或許是當時還不習慣這樣的聲音吧?有一種把弦樂四重奏當作管弦作品來表現的感覺。
不只是葛利格,就連專輯中西貝流士的D小調弦樂四重奏也是,介於他寫作第三號與第四號交響曲之間,許多人將其視為一種聲響上的連接。把弦樂四重奏的聲響發揮到極限,看來是每個作曲家的浪漫。
西貝流士的這套D小調弦樂四重奏標題為〈Voces intimae〉,也就是這張專輯名稱「Intimate Voices」的由來,意為「緊密的聲音」。各聲部之間承襲了德奧以來弦樂四重奏創作的傳統,但又採取五個樂章這種突破傳統四個樂章的作法,成為西貝流士三套弦樂四重奏作品當中最為成熟的一部。
不過比起西貝流士,個人還是比較喜歡葛利格的G小調作品。就算沿用先前為易卜生的詩所寫的藝術歌曲素材,還是有精靈的神祕感,光影和水的意象也較為顯著。但就是稍微狗血了些。
或許是CD收錄時間限制,丹麥的作曲家Nielsen雖然創作了四首弦樂四重奏(其中三首獻給葛利格),但只收錄了他的一首弦樂四重奏單一樂章小品「At the Bier of a Young Artist」(一位年輕藝術家的靈柩),這是一首緩慢哀傷的作品,為了紀念作曲家的朋友Oluf Hartmann,為其葬禮所寫。創作時間剛好在西貝流士的D小調弦樂四重奏首演的當月。雖然很短,但相當雋永。從這首曲子,我們可以感受到故友Hartmann應該是個文雅的紳士。
以專輯曲目順序來安排,「葛利格-尼爾森-西貝流士」其脈絡應該相當明顯。而他們創作的熱情,就算北極冰層融化了,也仍歷久不衰。
avatar-img
690會員
455內容數
從大提琴出發,在音樂的旅途上陪伴著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嵐音社的音樂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專輯的調性,就是建立在一種原始粗曠的節奏上,將融合爵士的神秘與魔幻、力與美的平衡、冰與火的激盪,發揮得淋漓盡致。
大提琴演奏爵士樂的所有可能,都發生在這張專輯裡。
突然我注意到身邊的人們,平日穿梭在高鐵的,許多都是穿著西裝的商務人士,看起來頗有我年輕時所嚮往的「成功人士」形象。今天我也是因為工作關係搭乘高鐵,不知道我離「成功人士」是否更接近了呢?
不知不覺地,我從只能跑一圈,到可以輕鬆地跑完四圈(1千6百公里),暑假竟然就瘦了將近十公斤!
只要每一個相處時光,都用心地去經營陪伴,往後回想起來,感到喜樂而非愧疚與罪惡感,那樣或許就夠了。
眾多大師的演奏,就像一道道精緻料理,吃多了總感覺有負擔。有時為了想更清爽地感受巴哈,我又回過來聽聽Csaba Onczay的拉奏,竟然常常回想起學琴的初衷,並且感謝這二十多年來累積的技巧與經驗。
專輯的調性,就是建立在一種原始粗曠的節奏上,將融合爵士的神秘與魔幻、力與美的平衡、冰與火的激盪,發揮得淋漓盡致。
大提琴演奏爵士樂的所有可能,都發生在這張專輯裡。
突然我注意到身邊的人們,平日穿梭在高鐵的,許多都是穿著西裝的商務人士,看起來頗有我年輕時所嚮往的「成功人士」形象。今天我也是因為工作關係搭乘高鐵,不知道我離「成功人士」是否更接近了呢?
不知不覺地,我從只能跑一圈,到可以輕鬆地跑完四圈(1千6百公里),暑假竟然就瘦了將近十公斤!
只要每一個相處時光,都用心地去經營陪伴,往後回想起來,感到喜樂而非愧疚與罪惡感,那樣或許就夠了。
眾多大師的演奏,就像一道道精緻料理,吃多了總感覺有負擔。有時為了想更清爽地感受巴哈,我又回過來聽聽Csaba Onczay的拉奏,竟然常常回想起學琴的初衷,並且感謝這二十多年來累積的技巧與經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近幾年很喜歡魯賓斯坦70多歲時錄的貝多芬熱情奏鳴曲,今天聽到他在1940年代彈同一首曲子,簡直完全不同人!完全不同的演奏!
Thumbnail
藝術家二創,用名曲配上名電影片段,我是三創,再創作出一個近似原電影劇情的一頁過小說。電影「冬天的故事 Conte d'hiver」片段, 古典 - 莫札特的已知版本:降 B 大調第 26 號小提琴奏鳴曲,KV 378
Thumbnail
Vivaldi, The four seasons 講到四季,最耳熟能詳(因為也常常被當廣告配樂)的就是紅髮主教韋瓦第的小提琴協奏曲四季系列,分為春夏秋冬,結構引用維基百科的註解如下: E大調第一協奏曲,Op. 8,RV 269,《春》(La primavera) 快板(Allegro)、廣板
Thumbnail
Dvořák: 9. Sinfonie (»Aus der Neuen Welt«) 又名新世界交響曲 德弗札克是國民樂派作家(1841-1904),他的年代正值民族運動興起之時,而他的音樂也充滿著對故鄉(捷克)的濃濃鄉愁及波西米亞風格~ 而1892年時他也應邀前往美國進行教學及寫作,新世界交響
Thumbnail
Beethoven: Symphony No. 9 - Mvt. 4 想要跟著唱的,就是貝多芬家喻戶曉的第9號交響曲創作-別名"合唱"的作品,第四樂章的快樂頌更是膾炙人口的段落~ 這是德國席勒原作,由貝多芬作曲入詞的作品,在西元1824 年 5 月 7 日在維也納進行首演,當時貝多芬已趨近全聾,
Thumbnail
Beethoven, violin sonata No.9 in A major, Kreutzer 但其實這是一首和克羅采沒什麼關係的小提琴奏鳴曲~ 說來有趣,的確這首本來是貝多芬要寫給另一位本來相交甚好的小提琴家Bridgetower,但後來因為感情糾紛/吵架??所以貝多芬改把這曲獻給當時另
Thumbnail
你累了嗎?來點會提振精神的好音樂! 本次要介紹的滿滿正能量音樂,是Sibilius的Symphony no.5 in E-flat major, mvt.3 Sibilius是芬蘭作曲家,提到芬蘭的音樂就不能不提到他~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現在的北歐五國,其實像是挪威 芬蘭都是建國不到200年的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思本之心》接續《思本進行曲》這是所有曾經待過思高儀隊的人都知曉的。〈思國〉管弦樂演奏,慷慨激昂陽剛的,不得不讓群眾聽出思高儀隊配樂不只是管弦樂樂團還有搖滾樂團一塊。當日阿杰王紹凱等大槍哥等人早已在訓練場上聽過,只是透過更高檔的音響播放,他們整個人顫抖著,心臟沸騰,精神抖擻得咬齒握拳。
Thumbnail
停更一段時間,因為春節都在重讀紅樓夢、聽全套貝多芬的交響曲和鋼琴奏鳴曲。經典確實是經典,給了自己春花明媚好心情。今日速速瀏覽一周大事,看到紐時介紹剛過世的指揮家小澤征爾的經典錄音,頗為感傷。
Thumbnail
2024/01/22 在寒風細雨中工作,腦海中浮現的音樂是「貝多芬-第14鋼琴奏鳴曲-月光奏鳴曲」,每次聽到這首歌腦海總是浮現在那片寂靜的夜色中,有一個人回想起過去的點點滴滴。生活的曲折,像樂章一樣在生命中交錯著。然而,他堅強地繼續前行。 看了氣象預報明天溫度是7度,真是讓人回想起小時候懷念的冷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近幾年很喜歡魯賓斯坦70多歲時錄的貝多芬熱情奏鳴曲,今天聽到他在1940年代彈同一首曲子,簡直完全不同人!完全不同的演奏!
Thumbnail
藝術家二創,用名曲配上名電影片段,我是三創,再創作出一個近似原電影劇情的一頁過小說。電影「冬天的故事 Conte d'hiver」片段, 古典 - 莫札特的已知版本:降 B 大調第 26 號小提琴奏鳴曲,KV 378
Thumbnail
Vivaldi, The four seasons 講到四季,最耳熟能詳(因為也常常被當廣告配樂)的就是紅髮主教韋瓦第的小提琴協奏曲四季系列,分為春夏秋冬,結構引用維基百科的註解如下: E大調第一協奏曲,Op. 8,RV 269,《春》(La primavera) 快板(Allegro)、廣板
Thumbnail
Dvořák: 9. Sinfonie (»Aus der Neuen Welt«) 又名新世界交響曲 德弗札克是國民樂派作家(1841-1904),他的年代正值民族運動興起之時,而他的音樂也充滿著對故鄉(捷克)的濃濃鄉愁及波西米亞風格~ 而1892年時他也應邀前往美國進行教學及寫作,新世界交響
Thumbnail
Beethoven: Symphony No. 9 - Mvt. 4 想要跟著唱的,就是貝多芬家喻戶曉的第9號交響曲創作-別名"合唱"的作品,第四樂章的快樂頌更是膾炙人口的段落~ 這是德國席勒原作,由貝多芬作曲入詞的作品,在西元1824 年 5 月 7 日在維也納進行首演,當時貝多芬已趨近全聾,
Thumbnail
Beethoven, violin sonata No.9 in A major, Kreutzer 但其實這是一首和克羅采沒什麼關係的小提琴奏鳴曲~ 說來有趣,的確這首本來是貝多芬要寫給另一位本來相交甚好的小提琴家Bridgetower,但後來因為感情糾紛/吵架??所以貝多芬改把這曲獻給當時另
Thumbnail
你累了嗎?來點會提振精神的好音樂! 本次要介紹的滿滿正能量音樂,是Sibilius的Symphony no.5 in E-flat major, mvt.3 Sibilius是芬蘭作曲家,提到芬蘭的音樂就不能不提到他~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現在的北歐五國,其實像是挪威 芬蘭都是建國不到200年的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思本之心》接續《思本進行曲》這是所有曾經待過思高儀隊的人都知曉的。〈思國〉管弦樂演奏,慷慨激昂陽剛的,不得不讓群眾聽出思高儀隊配樂不只是管弦樂樂團還有搖滾樂團一塊。當日阿杰王紹凱等大槍哥等人早已在訓練場上聽過,只是透過更高檔的音響播放,他們整個人顫抖著,心臟沸騰,精神抖擻得咬齒握拳。
Thumbnail
停更一段時間,因為春節都在重讀紅樓夢、聽全套貝多芬的交響曲和鋼琴奏鳴曲。經典確實是經典,給了自己春花明媚好心情。今日速速瀏覽一周大事,看到紐時介紹剛過世的指揮家小澤征爾的經典錄音,頗為感傷。
Thumbnail
2024/01/22 在寒風細雨中工作,腦海中浮現的音樂是「貝多芬-第14鋼琴奏鳴曲-月光奏鳴曲」,每次聽到這首歌腦海總是浮現在那片寂靜的夜色中,有一個人回想起過去的點點滴滴。生活的曲折,像樂章一樣在生命中交錯著。然而,他堅強地繼續前行。 看了氣象預報明天溫度是7度,真是讓人回想起小時候懷念的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