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錢鑽九孔--舊猴硐、瑞芳隧道群巡禮 112.06.14(三)

一錢鑽九孔--舊猴硐、瑞芳隧道群巡禮 112.06.14(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昔日瑞芳地區有句俗諺:「一錢鑽九孔」,意指日本時代從瑞芳坐火車,只要花一分錢,就能鑽九個「磅空」(隧道)到雙溪,很便宜、很值得!這九個隧道三個在瑞芳、四個在猴硐、二個在三貂嶺,剛才已經鑽過三貂嶺二個隧道,就勇往直前去看看其他七個隧道!

十一點十分(60.99K)從「三貂嶺隧道自行道」西口出發,沿侯三公路往猴硐前進,這條道路位基隆河右岸,風景優美,素有瑞芳「小中橫」之稱!

raw-image

基隆河穿山越嶺由西向東,轉向往北流的河段,除了青山綠水外,還有美麗的「壺穴」地形對岸那棟紅磚建築是內寮仔「礦工宿舍」,興建於民國57年,現在已人去樓空,列入「猴硐煤礦博物園區」範圍,見證猴硐礦業的興衰!

raw-image

騎過基隆河上的「復興橋」,表示進入猴硐聚落,往左可達礦工宿舍、礦工浴室、烘砂室、瑞三本鑛、柴油機車庫等遺跡,今天就不過去了,取右線往猴硐車站!

raw-image

沿柴寮路往北騎,前面是「內店仔」形成於清代,因位於猴硐南端最裡面的商店街,而得名,這裡建築有鋼筋水泥、磚造、石砌、土角厝、板屋等,最常見是磚造房,前面為店舖,後面是住家,店舖外有亭仔腳(騎樓)相連,路旁還看到綠、紅直立式郵筒,一條恬靜充滿古味的老街!

raw-image

終於到達「猴硐車站」(1124、63.59K),本站設立於大正9年(1920年),目前所見水泥磚造站房係民國61年改建的,站前是「猴硐煤礦博物園區」資訊館、選洗煤廠,車站二樓有貓橋通到後面的貓村,在此略作休息!

raw-image

離開「猴硐車站」往北行約500公尺就看到舊「猴硐隧道」這是今天看到的第三座隧道,宜蘭線瑞芳到牡丹間九座隧道於1922年啟用,民國74年(1985年) 鐵路雙軌化完成後,除瑞芳三號隧道保留外,其餘八座舊隧道均封閉;另增加龍潭、龍鎮、柑坪、頌德(單軌)、福住、示德及三貂嶺等七座隧道,新、舊鐵路隧道平行!

「猴硐隧道」1920年啟用,民國74年封閉,全長48公尺,洞口石砌,上半部紅磚拱頂,下部側壁為條石砌牆,略為彎曲,兩端能通視,三年前經過時還能通行車輛,不知何因?今天隧道封閉,人車不能通行!

raw-image

續沿「瑞猴自行車道」前行,這條自行車道是由瑞芳火車站到猴硐車站,沿鐵路及基隆河而行,全長約五公里,既能欣賞基隆河美麗風光及舊火車隧道,又能看到火車飛馳而過的景象,是條老少咸宜的單車路線!

raw-image

不到五分鐘便到達「猴硐舊隧道群」(1130、65.24K),也就是大家所俗稱的「三也磅空」(隧道),左側是宜蘭線的「福住隧道」南口,興建於民國74年,全長393公尺;我直行前往舊員山隧道!

raw-image

右前方是「員山子分洪隧道」,相傳此地有一座小圓丘,而被稱為「員山子」,它曾經是基隆河的古河道入海處,後來發生河川襲奪,才造成180度的大轉彎往西流去!民國94年為解決基隆河下游水患問題,興建「員山子分洪隧道」

raw-image

隧道的編號是由瑞芳往雙溪算起,這座是「員山三號隧道」,大正八年(1919年)竣工,全長32公尺,洞口石砌,造型簡單堅固,上半部紅磚拱頂,下部側壁為條石砌牆,局部岩壁,整體結構與舊猴硐隧道概同;為確保遊客安全,隧道內襯拱形鋼樑及鐵網,站在隧道南口能通視第二隧道,但無法看穿第一隧道北口!

raw-image

騎在隧道中非常涼爽,接著來到「員山二號隧道」,全長39公尺,其他建築年代及結構與「員山三號隧道」相同!

raw-image

到達「員山一號隧道」南口,這裡有座觀景平台,因樹林茂盛展望不佳,本隧道全長152公尺,建築年代及結構與前兩個隧道相同,惟無岩壁隧道較長設有避車洞;另隧道彎曲,兩側洞口無法通視

raw-image

騎出「員山一號隧道」北口,右前方有一座很特別的「水圳橋」遺跡,這是當年戒嚴時期(1949-1987)駐守此地的警備總部橋隧102連3班瑞芳班,為供應營區的飲水,而自員山三號隧道上方山區,接引山泉水所興築的引水道,在當時是非常重要的設施!

raw-image

續沿「瑞猴自行車道」往前騎,鐵道在此分為東西兩股,越過基隆河,分別接到對岸兩座隧道,右側東正線是興建於民國73年的「頌德隧道」,單線全長162公尺;左側西正線為大正八年(1919年) 完工的「瑞芳三號隧道」,全長128公尺,是九座舊隧道中,至今仍在服役的隧道,現更名為「瑞芳隧道」

raw-image

騎到現在九個「磅空」已看到七個,剩下兩個在瑞芳那裡沿著「瑞猴自行車道」前行,經過蛇子形路、三爪子坑路,來到「瑞芳國中」(1142、67.45K),這裡算是一處明顯地標,定位後不易迷路!

raw-image

續往前騎看到「瑞豐橋」右轉上橋,穿過明燈路二段,這個區域稱為「埔頭」,兩側許多檳榔攤很好認!

raw-image

先到舊「瑞芳一號隧道」看看,直行到達路底右轉,經過鐵路平交道再右轉,地圖上標示是逢甲路

raw-image

地圖上是逢甲路,實際上是明燈路二段,看到路標「明燈路二段2巷」往下滑順著鐵路旁小路直行

raw-image

這條小路右側停滿車輛,前行100公尺就看到舊「瑞芳一號隧道」!

raw-image

這條隧道彎曲,無法前後通視,建築年代與及結構,與舊猴硐隧道群概同,現在作為居民進出的孔道,隧道內水泥舖地,設有路燈,隧道狀況保持良好!

raw-image

舊「瑞芳一號隧道」左側是台鐵宜蘭線的「龍潭隧道」雙線全長150公尺,往前騎道路盡頭左轉上山,未見舊「瑞芳二號隧道」,只好原路折回明燈路二段瑞豐橋頭!

raw-image

查完資料沿102線道往東騎,前行約一公里,看到左前方「柑坪社區」的石碑,舊「瑞芳二號隧道」就在旁邊的小公園,這裡舊稱「柑仔瀨」,瑞芳最早發展的地方!

raw-image

這處小公園沒整理,樹木茂密雜草叢生,真怕一不小心踩到蛇,從小公園看過去,左前方是長69公尺的「龍鎮隧道」,相隔十公尺接上長78公尺的「柑坪隧道」,只奈樹木太密看不到!

raw-image

在小公園東側終於找到舊「瑞芳二號隧道」西口,不過,已被水泥封閉,牆面漆上礦坑內礦工搭礦車的彩繪,我不知道它在表達什麼?只覺得如果把這裡整理乾淨,加上導覽說明,應該能吸引一些人前來參觀!

raw-image

往前還是沒找到舊「瑞芳二號隧道」東口,只好再往前騎,到達「瑞柑陸橋」從右方小路進入,終於看到「頌德隧道」西口(70.75K),旁邊的舊「瑞芳三號隧道」西口,不知是樹太密,還是角度不對?終究還是沒看到,下次到九份經過「瑞柑陸橋」時,再從橋上看看能否找到?

raw-image

騎到這裡,總算把「一錢鑽九孔」的九個隧道看完了,回程決定從106線越嶺回去,到達瑞芳傑魚坑(1227、74.35K)準備左轉上山

raw-image

這條106線瑞平公路,僅從十分騎上五分山,還不曾騎滿全程,道路還是挺陡、挺彎曲,還好下午天氣轉陰,一小時後終於騎上106+74.5K處的五分山入口岔路(1322、82.1K)!

raw-image

越過106+74K的張公高點後,就一路下滑,不到20分鐘就到達十分寮的鐵路平交道(1340、87.92K)!

raw-image

下午兩點到達「平溪老街」(1400、94.47K),在此休息並吃些麵包,烏雲密布雷聲愈來愈近趕快出發,就這樣一路往前衝,終於在下午四點鐘以前回到中和(1553、126.21K),真幸運沒被雷雨掃到,總算用騎的了卻「一錢鑽九孔」的心願!

raw-image


avatar-img
陳漢隆的沙龍
24會員
56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陳漢隆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天氣漸暖又到平地櫻花「花旗木」盛開季節,尤其彰化二水花旗木旁鄰鐵道,整排粉紅色花朵美麗壯觀,現在正是大開時候,就來一趟花旗木、鐵道之旅,順便看看那條充滿歷史的八堡圳!
龍潭有一條三林自行車道,穿行在茶園、稻田的桃園台地上,純樸恬靜有別於河濱自行車道,順便探訪三坑自然生態公園、美國路、石門大草坪、龍潭大池、武德殿及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
花蓮「兩潭自行車道」是」指的「七星潭」到「鯉魚潭」這條自行車道,全長約35.5公里,沿途除了兩潭外還有奇萊鼻燈塔、四八高地、太平洋公園、中華紙漿舊鐵道、水利生態步道等景點,全線穿越海岸、鄉間田野是條絕佳的單車休閒路線!
天氣漸暖又到平地櫻花「花旗木」盛開季節,尤其彰化二水花旗木旁鄰鐵道,整排粉紅色花朵美麗壯觀,現在正是大開時候,就來一趟花旗木、鐵道之旅,順便看看那條充滿歷史的八堡圳!
龍潭有一條三林自行車道,穿行在茶園、稻田的桃園台地上,純樸恬靜有別於河濱自行車道,順便探訪三坑自然生態公園、美國路、石門大草坪、龍潭大池、武德殿及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
花蓮「兩潭自行車道」是」指的「七星潭」到「鯉魚潭」這條自行車道,全長約35.5公里,沿途除了兩潭外還有奇萊鼻燈塔、四八高地、太平洋公園、中華紙漿舊鐵道、水利生態步道等景點,全線穿越海岸、鄉間田野是條絕佳的單車休閒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