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島電子報民調,很少見地作了「四腳督」的民調。分別是賴清德33.3%、柯文哲20.9%、侯友宜15.6%、郭台銘15.4%。
在5月17號,確定徵召侯友宜之後,其實已經很少有機構作郭台銘為主體的民調,甚至在之前,也很少見到「四腳督」的民調。因為沒有人想過,郭會獨立參選。
本來只是吳子嘉董事長參加節目,因為主持人一直很好奇,而臨時加入的調查問題,結果答案驚碎許多專家的眼鏡,甚至包含了吳子嘉本人。
未來「一定」還會有其他民調機構,調查「四腳督」的支持度。
原以為目前「三腳督」已經很緊繃,郭如果以無黨籍參選,加入成為「四腳督」的混戰,一定不到10%。
結果沒想到居然有15.4%,而且和已經跑了一個半月總統選舉,還有國民黨支持的侯友宜,只差了0.2%。
同一份民調也有作三個人選的民調,分別是賴35.9%,柯是28.6%,侯是17.1%。
侯的支持度史上最低,不過這個民調最傷侯友宜嗎?
很多人這樣解讀。
筆者倒是認為這個民調最傷柯文哲。
從同一份民調可以看出,郭的15.4%的民調組成,柯文哲掉了7.7%,賴清德掉2.6%,侯友宜只有掉1.5%,其他來自未表態。也可以解讀為目前非郭不投的至少有3-4%。
同個機構,柯文哲去年6月首次作是19.6%,中間因為1126選舉,國民黨選前造勢跟選後勝選氣氛,所以在12月,降至最低12.7%,去年12月也是侯友宜民調最高的時間點,來到了39.9%。
但柯隔年2月就回到了20%左右(20.9%)。
巧合的就是當侯友宜確定被徵召後,柯突然漲至25%以上。甚至有親藍民調做出33%。
從這4角督的民調,或許剛好可以解答原因。
那就是當侯友宜被徵召後,出局的郭台銘,其支持者(郭粉)轉支持柯文哲。剛好符合5月中之後,柯文哲民調突然上漲的原因。
換言之,如果郭獨立參選,或是代表國民黨選,柯實際的支持度,就是20%左右。
這其實對於想要複製高虹安模式的柯文哲,非常傷。
也就是柯文哲實際上沒有「漲粉」,現在的高民調是郭粉轉移。
而從去年1126選舉就可以看得出來,各地的選前造勢,對於缺乏造勢的政黨參選人的支持度確實有傷。因為柯文哲在11月是13.5%,12月更低至12.7%,等於直接掉了5-8%以上。而且民眾黨當時還有一個選得不差的黃姍姍,跟勝選的高虹安。
所以,缺乏區域立委參選人跟地方組織造勢,就是柯的硬傷。當選情緊張,確實是有可能被邊緣化,被棄保的。
如果把郭跟侯的相加起來,其實就符合普遍對現在政局的預測,也就是432,綠4藍3白2。
這原本也是侯友宜跟國民黨的期待,徵召之後,從原本的25%上升到30%之後,然後以第二名的立場跟柯文哲談整合,取得主導性。
結果卻是有一批藍營支持者,或許是接受不了徵召過程的不公平,或是侯友宜徵召後一連串的荒腔走板,開始轉移到柯文哲的身上。結果就是侯友宜的民調直接下降為20%,和柯文哲出現死亡交叉。
當然,下侯換郭,也會有這樣的族群,也就是接受不了郭台銘的藍營支持者,這是他們各自的問題,這裡暫且不談。
這也是近期侯友宜向深藍靠攏的原因。原本的如意算盤是以為只要爭取中間選民就好,基本盤自然會靠攏,結果沒想到卻有一批人寧可轉移去支持柯文哲。這讓侯友宜不得不改變原本模糊的立場,最後結果反而會失去了原本侯友宜「不藍不綠」的優勢。但侯友宜現在已經沒有選擇了,只能這麼做。
不過侯友宜的問題在這份民調之前,就已經被檢討過很多次,侯友宜也正在調整之中。反而這份民調,筆者認為應該是讓柯文哲最緊張。
柯文哲在6月丟出重啟服貿,討不了好處,從那之後,其實就一直很保守。他應該已經認知到,有些兩岸深水區的議題,不是能夠亂丟話題去測測水溫的。這會讓他未來收斂不少,反而可能失去議題主導性。再加上這份民調之後,相信之後還有更多「四腳督」的民調,如果一樣都是類似的結果。也就是柯20,侯15,郭15。也就是柯文哲目前還不是高虹安。因為藍營如果能夠內部整合,其實就有接近30%左右的支持度,是高於柯文哲的。
當棄保發酵,誰是真正的第二名就很關鍵。
筆者認為這對侯倒不見得是壞事。也就是當9月之後,如果郭台銘確定不連署參選,真正的定於一尊後,加上地方動員造勢,侯友宜也有可能逐漸吸收這些郭粉。當然,更早和郭達成共識,對侯當然越好。只是目前來看,幾乎不可能。
==================
聯絡信箱:fireloam@hotmail.com
YouTube:
臉書粉絲團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