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02「機車」的篆刻創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0080102「機車」的篆刻創作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開場白

以下內容基本上沒有特別修改,就是筆者2008年寫的內容。

完整圖見:筆者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3/07/20080102.html

創作時間:2008年1月2日(三)PM 3:00~PM 4:15
創作地點:臺灣板橋 墨花草堂
釋    文:機車
印材尺寸:1.9 × 2.2 × 3.6cm(長×寬×高)
印存尺寸:1.9 × 2.2 cm(縱×橫)
邊    款:バイク。○八首作。濤。0102。
raw-image
raw-image


創作理念:

    關閉多日已重新上線的教育部「國語辭典」上解釋「機車」兩字說:「1.機器腳踏車的縮稱。見「機器腳踏車」條。2.火車中配備動力發動機,用以拖曳或推動列車的車輛,稱為「機車」。有蒸汽機、柴油機、電動機等種類。俗稱為「火車頭」。」但這兩種解釋並不是我想表達的意思,這裡的「機車」是當代年輕人流行的口頭禪,一種較委婉、嘻皮的數落別人的發洩用語。「機車咧」、「你很機車耶」等等,也是一種火星文吧。(可能不久之後,官方也會收錄進去這個「新詞義」吧?)

    不過觀賞者想解釋以上哪一種,我都贊同沒意見,刻此印不是因「詞義」而是覺得「字體的造形」特殊有趣,每日上下班等紅綠燈時都會觀察腳下的東西,久而久之對這些相關的造形就很有興趣,嚴格來說道路上的「文字與圖像」都是很本土的「地表創作藝術」。這樣豐富多趣的造形藝術,可能會在未來的某一個時候才會被發掘出來吧?

    一直很想作這樣一個有系統範圍的田野調查研究,但都還未執行,只有一年前曾利用「待業」的閒暇時間拍了幾張「白騎士」,並且經影像處理做成幾張圖片。曾發表在自己「雅虎奇摩」的部落格裡。(http://tw.myblog.yahoo.com/liangr.tw/article?mid=53&sc=1),這樣的人形騎士標誌是不是台灣獨有?我並不清楚,但在2004年時去大陸近二個月,去了許多都市倒是都沒見過這樣的標誌。

 

    文字對「設計人」來說,重在文字的造形,是不是符合字體的「正確寫法」不會是必要的考量,多一劃、少一劃、多一點、少一點等設計方法是很稀鬆平常的事。很多古代刻鑄在石頭、金屬等材質上的文字,其實應該是要劃分在「設計」的領域範疇,而不是只有在「文字學」的範疇,字與字之間的關係不一定會有「傳承」的關係。(這如果要詳談,又得另外寫了)

    從道路上常見的「機」字可知,的雙「ㄠ」形,成雙「E」,「戈」也有些許變化,如我前面說的,設計文字中,「ㄠ」>>>「E」的改變過程是不需要「理由」,(這裡面只有簡單的設計理念問題,有時甚甚至連理念都沒有,只有純粹的美感經驗或者...,並沒有很複雜的文字承襲的問題。)在道路施工的標示文字的考量上,施工的程序與流程我不是很清楚,但適度的「簡化」應該也是執行的工人所考量的。或者,交通部曾有頒佈統一的道路文字?當然,以上這些都是我的想像猜測,我並沒有去調查考察。交通部與各地方政府的道路相關部門屬於官方,而實際時道路的施工,其實是發包給各民間公司行號去執行,我在想,如果數百年後,在地上挖到一個「機」字,那時候的學者會說這是「官方文字」還是「民間文字」?個人以為文字就是文字,沒有官、民的差別,也沒有特定字體的使用方法,現在、未來,還有過去數千年前的古代也是一樣,把設計文字和實用書寫文字混淆在一起是很多人犯的錯誤而不自知。

    這種我認為也是一種藝術表現的創作,是製作工人以油漆經工具的「滾、刷」在柏油、磚等表面上,因為媒介與工具控制的關係,工人的情感可能不盡然能完全展現,在一定時間內施工所「形成的線條」也可能會很接近,但經過汽車行駛行人等長時間的「半自然的洗禮」之後,這樣的線質就會有很豐富的變化。

    很多人一定認為地上的「白騎士」都是一樣的大小與造形,如果你以為真是如此,代表你大部分人一樣都很正常,不會無聊到觀察比較這些差異。但這個社會往要有點「不正常」,不正常的做出一些平常人想不到的事物,才能突破重圍鶴立雞群。無論是頭部的造形、身體、腳、機車頭的部分都會因作者的「手路」不同而有差異,看完本文後,騎機車出門等紅燈時,不妨低頭看看腳下的白騎士,或許會有些特殊的造形使你會心一笑。

    如果你並不認同我說的「白騎士」這樣的「造形藝術」,那你也可能對前幾天(去年年底)的一則消息也會覺得無趣。內容是《工商時報》說某大陸的藝術家,花了一百多天抱著一顆石頭繞了英國一圈的行為藝術深獲英國藝術界讚許。或許我還需要花更多時間來解釋何謂「行為藝術」,但,這不是我的專長,也懶的解釋。

    另外,在比較寬的道路上才有的「機車暫停區」裡面「滾製」的「白騎士」的造形方面,也會因為不同施工者會有很大的造形差異,但若是用固定尺寸的「模版」所製作的則不在討論的範圍,主要是這樣製作出來的人物造形雷同接近,亦更難將作者的「美感經驗」傳達出來。當你經過某條道路,細心觀察一下,很容易就可以知道是不是同一工人所為。

    「寄情於物」、「借物思情」是創作者多情複雜的腦袋中常會作的事,會有紀錄「白騎士」這樣的構想,或許是反應自己一種內心的寫照,白騎士就是想表達自己但卻不知用哪種方法,一直曝光在人群中,已達到了某種機能性的功用(告訴大家,機車要停在這裡),但卻被人們所忽略(多趣豐富的造形)。

    「白騎士」並不是永遠在那裡,他/她會因為道路的整修工程,會被機器給「刨」掉(整塊道路柏油表皮給刮掉)。或者會覆蓋上新的一層柏油後再「刷」上新的白騎士,一層層的堆疊下,越舊的越下層。表示著白騎士的存在僅是剎那的片刻,隨時有被取代替換的可能...。

    借題發揮的繞了一大圈,終於要回到篆刻創作本身(從一枝簽字筆都可以扯到人生【http://blog.yam.com/ebag/article/12193248】,可見自己越來越會想東想西了),機車二字僅有造形取自「道路標示文字」,在佈局或者線質上並沒有將其特色表達出來,朱白文相間、邊欄以封泥樣貌處理,印文線條筆力弱,白文「車」字的效果也不是很好,整體來說自己不是很滿意,只能算是一個實驗性質的即興之作吧?或許何時再來刻一次,試試其他種不同的變化。

    「バイク」,即機車(英文bike)之意,在邊款中的日期寫法延續這一篇「http://blog.yam.com/ebag/article/12889997」的數字造形,西元1月2日以0102表示,此印亦為嶄新的一年篆刻創作之路揭開序幕。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信良的沙龍
2會員
12內容數
陳信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7/13
筆者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3/07/20131003.html 十年前作的東西,現在來看還是覺得很有趣,所以再次貼出來。
Thumbnail
2023/07/13
筆者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3/07/20131003.html 十年前作的東西,現在來看還是覺得很有趣,所以再次貼出來。
Thumbnail
2023/07/13
前言 原先文章發表時間是2011年9月2日,發表在「天空部落格」(已關站一段時間了),十多年累積的文章一下子就沒了,這還不要緊。最近,連「臉書帳號」也停了(T__T |||),內容一樣就不見了。  今天「臺灣道路體」開放下載了,所以想把文章再貼出來,電腦字型結合以前的一些有趣的想法(白騎士),應
Thumbnail
2023/07/13
前言 原先文章發表時間是2011年9月2日,發表在「天空部落格」(已關站一段時間了),十多年累積的文章一下子就沒了,這還不要緊。最近,連「臉書帳號」也停了(T__T |||),內容一樣就不見了。  今天「臺灣道路體」開放下載了,所以想把文章再貼出來,電腦字型結合以前的一些有趣的想法(白騎士),應
Thumbnail
2021/04/29
20210429《說文解字》的戶形小論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1/04/20210429_29.html 知乎: 方格子:
Thumbnail
2021/04/29
20210429《說文解字》的戶形小論 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1/04/20210429_29.html 知乎: 方格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迷上騎腳踏車...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迷上騎腳踏車...
Thumbnail
台北市交通正值上班的尖峰時段,路旁出現一個騎著紅白色單車纖細的身影,她是紊亂中的一幅美景!
Thumbnail
台北市交通正值上班的尖峰時段,路旁出現一個騎著紅白色單車纖細的身影,她是紊亂中的一幅美景!
Thumbnail
在臺中多元自然風貌的騎車路線,分享了經典騎車路線及其特色,並以豐富的神話故事闡述緣份與相遇。文章內容包含臺灣風景資訊,騎車技巧和文化內容。
Thumbnail
在臺中多元自然風貌的騎車路線,分享了經典騎車路線及其特色,並以豐富的神話故事闡述緣份與相遇。文章內容包含臺灣風景資訊,騎車技巧和文化內容。
Thumbnail
用車輪去丈量一個地方,不管是在稻田裡飛馳,還是在花海裡徜徉,又或是穿梭在公路與海同行,沿路的風景就在車輪下徐徐展開,這一路靠自己踩出來的風景,絕對讓人難忘。
Thumbnail
用車輪去丈量一個地方,不管是在稻田裡飛馳,還是在花海裡徜徉,又或是穿梭在公路與海同行,沿路的風景就在車輪下徐徐展開,這一路靠自己踩出來的風景,絕對讓人難忘。
Thumbnail
台灣在地(也有另一種在地)原創本土機車摩托車玩車賽車漫畫連載中~ https://riderace.aiselinz.com/ 生活總是和交通脫離不了關係,而以賽車為生活的人眼中的交通又和賽車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Thumbnail
台灣在地(也有另一種在地)原創本土機車摩托車玩車賽車漫畫連載中~ https://riderace.aiselinz.com/ 生活總是和交通脫離不了關係,而以賽車為生活的人眼中的交通又和賽車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Thumbnail
20080102「機車」的篆刻創作  開場白 以下內容基本上沒有特別修改,就是筆者2008年寫的內容。 完整圖見:筆者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3/07/20080102.html 創作時間:2008年1月2日(三)PM 3:00~PM
Thumbnail
20080102「機車」的篆刻創作  開場白 以下內容基本上沒有特別修改,就是筆者2008年寫的內容。 完整圖見:筆者Blog:https://ebag2007.blogspot.com/2023/07/20080102.html 創作時間:2008年1月2日(三)PM 3:00~PM
Thumbnail
前言 原先文章發表時間是2011年9月2日,發表在「天空部落格」(已關站一段時間了),十多年累積的文章一下子就沒了,這還不要緊。最近,連「臉書帳號」也停了(T__T |||),內容一樣就不見了。  今天「臺灣道路體」開放下載了,所以想把文章再貼出來,電腦字型結合以前的一些有趣的想法(白騎士),應
Thumbnail
前言 原先文章發表時間是2011年9月2日,發表在「天空部落格」(已關站一段時間了),十多年累積的文章一下子就沒了,這還不要緊。最近,連「臉書帳號」也停了(T__T |||),內容一樣就不見了。  今天「臺灣道路體」開放下載了,所以想把文章再貼出來,電腦字型結合以前的一些有趣的想法(白騎士),應
Thumbnail
當你看到一台腳踏車的時候,除了「單車」外,你腦中還會浮現哪些別稱呢?使用不同的語言文字反映了不同的出身,從前我們可以從說出口的不同詞彙,辨認出說話者的身分背景。吳明益的《單車失竊記》,便是以這樣的庶民生活史的角度,觀照到台灣這塊土地上曾發生過的事情。鑲嵌在生活碎片裡的軌跡,呼應了另個角度台灣歷史記憶
Thumbnail
當你看到一台腳踏車的時候,除了「單車」外,你腦中還會浮現哪些別稱呢?使用不同的語言文字反映了不同的出身,從前我們可以從說出口的不同詞彙,辨認出說話者的身分背景。吳明益的《單車失竊記》,便是以這樣的庶民生活史的角度,觀照到台灣這塊土地上曾發生過的事情。鑲嵌在生活碎片裡的軌跡,呼應了另個角度台灣歷史記憶
Thumbnail
最近買了機車也開始用它來旅行,以前在日本最懷念在台灣騎車的生活,風的快感,自由,旅行,跟朋友的騎車回憶,夜遊,生為台灣人都有一個機車魂,我就是那一個,大學常有朋友叫我獨行俠,因為我愛一個人騎車很快的車衝下山頭也不回的走,不愛跟人交流但有自己的一群朋友,夜唱,夜遊,以前生日時大家知道我愛騎車,幫我改裝
Thumbnail
最近買了機車也開始用它來旅行,以前在日本最懷念在台灣騎車的生活,風的快感,自由,旅行,跟朋友的騎車回憶,夜遊,生為台灣人都有一個機車魂,我就是那一個,大學常有朋友叫我獨行俠,因為我愛一個人騎車很快的車衝下山頭也不回的走,不愛跟人交流但有自己的一群朋友,夜唱,夜遊,以前生日時大家知道我愛騎車,幫我改裝
Thumbnail
每天穿梭來往熙攘的街道,你可曾注意主幹道路口前地面上的「慢」字、內車道「禁行機車」、機慢車左轉專用的「待轉區」……等字樣?道路上,那些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日常文字風景,是怎樣被書寫?又為什麼會長成現在的模樣呢?走慢一點,靠近一點,和我們一同窺探道路標線字體的書寫過程吧!
Thumbnail
每天穿梭來往熙攘的街道,你可曾注意主幹道路口前地面上的「慢」字、內車道「禁行機車」、機慢車左轉專用的「待轉區」……等字樣?道路上,那些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日常文字風景,是怎樣被書寫?又為什麼會長成現在的模樣呢?走慢一點,靠近一點,和我們一同窺探道路標線字體的書寫過程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